译文
我有一件轻罗质地的衣裳,还是秦王在世的时候制作。
多少次在春风中翩然起舞,秋季到来天凉不能再穿着。
注释
罗衣裳: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秦王:唐太宗
著(zhuó):穿。
这首诗很像戏剧的独白。它能使人想象到比诗句本身更多的情景:女主人公大约刚刚翻检过衣箱,发现一件敝旧的罗衣,牵惹起对往事的回忆,不禁黯然神伤,开始了诗中所写的感叹。
第一句中的“罗衣裳”,既暗示了主人公宫女的身份,又寓有她青春岁月的一段经历。封建宫廷的宫女因歌舞博得君王一晌欢心,常获赐衣物。第二句说衣裳是“秦王在时”所作,这意味着“秦王”已故,又可见衣物非新。唐诗中常以“汉宫”泛指宫廷,这里的“秦王”也是泛指帝王。后两句紧承前两句之意作感慨。第三句说罗衣曾伴随过宫女青春时光,几多歌舞;第四句语意陡然一转,说眼前秋凉,罗衣再不能穿,久被冷落。两句对比鲜明,构成唱叹语调。“不堪”二字,语意沉痛。表面看来是叹“衣不如新”,但对于宫中舞女,一件春衣算不了什么,向来是“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踏泥无惜心”(白居易《缭绫》)。可见这里有许多潜台词的。刘禹锡的《秋扇词》,可以作这两句诗的注脚:“莫道恩情无重来,人间荣谢递相催。当时初入君怀袖,岂念寒炉有死灰!”可见诗中对罗衣的悼惜,句句是宫女的自伤。“春”、“秋”不止指季候,又分明暗示年华的变换。“为舞春风多”包含着宫女对青春岁月的回忆。“秋来不堪著”,则暗示其后来的凄凉。“为”字下得十分巧妙,意谓:正因为有昨日宠召的频繁,久而生厌,才有今朝的冷遇。初看这二者并无因果关系,细味其中却含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李白《妾薄命》)之意,“为”字便写出宫女如此遭遇的必然性。
这首诗句句惜衣,而旨在惜人,运用的是比兴手法。衣和人之间是“隐喻”关系。这是此诗的艺术特点。罗衣与人,本是不相同的两种事物,此诗的作者却抓住罗衣“秋来不堪著”,与宫女见弃这种好景不长、朝不保夕的遭遇的类似之处,构成确切的比喻。以物喻人,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宫女丧失了作人权利这一极不合理的现象,这就触及到问题的本质。
都不醒。鸟倦云飞。两得无心总是归。古人逝矣。旧日南窗何处是。莫负青春。即是升平寄傲人。
莫非魔境。强向中间谈独醒。一叶才飞。便觉年华太半归。
醉云可矣。认著依前还不是。虚过今春。有愧斜川得意人。
纂尧灵命启,灭楚馀闰终。飞名膺帝箓,沈迹韫神功。
瑞气朝浮砀,祥符夜告丰。抑扬驾人杰,叱咤掩时雄。
缔构三灵改,经纶五纬同。干戈革宇内,声教尽寰中。
运谢年逾远,魂归道未穷。树碑留故邑,抗殿表祠宫。
沐兰祈泗上,谒帝动深衷。英威肃如在,文物杳成空。
竹皮聚寒径,枌社落霜丛。萧索阴云晚,长川起大风。
洛阳别离久,江上心可得。惆怅增暮情,潇湘复秋色。
故山隔何处,落日羡归翼。沧海空自流,白鸥不相识。
悲蛩满荆渚,辍棹徒沾臆。行客念寒衣,主人愁夜织。
帝乡片云去,遥寄千里忆。南路随天长,征帆杳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