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译文/注解

译文
抬头仰望明月长空,感慨漫漫历史长河中七夕与秋天都是一样的。
每一年的这一天,牛郎与织女都体味着相聚的欢愉与离别的愁绪。

注释
烟霄:云霄。
欢情与离恨:神话故事,织女为天帝孙女,长年织造云锦,来到人间,自嫁与河西牛郎后,织造乃断。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离,只准每年七夕(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此宵:七月七日。

赏析

牛郎与织女一年一度七夕相会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这首以这样一个凄婉哀怨的悲剧故事为题材的小诗,抒发了钟情男女的哀怨与离恨,诗人对这对有情人寄予深深的同情。

首句“烟霄微月澹长空”由写景人手。一弯残月挂在高高的夜空,显得孤寂凄凉。这为牛郎织女七月初七的相会提供了背景,同时渲染一种气氛,这种气氛与人物的心境相合。从首句对环境的描写,使读者即便不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也会感悟到《七夕》令人感伤的基调。

“银汉秋期万古同”中“秋期”二字暗扣题面,“万古同”三字承上句意,表现了自然界银河天象的永恒状态。意思是说,“秋期”的银河总是“微月澹长空”,从而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意境。另一方面也说,分居银河东、西两边的牛郎织女,一年之中只能怀着深长的情思隔银河相互眺望,“惟每年七月初七夜渡河一会”。这是多么可悲、可叹的故事!于是,诗人以咏叹的抒情笔调写道:“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每年七夕,苦苦等待的有情人终于相聚在一起,说不尽绵绵情话,道不完思念爱慕之意;他们会珍惜分分秒秒难得的时光,温存相守,彼此慰藉,享受着无比的欢乐与幸福。遗憾的是良宵苦短,短暂的欢聚后,留给他们更多的则是无尽的相思和难耐的凄寂。相会的欢乐,离别的痛苦,这一切都发生在七月七El夜,由牛郎和织女来品味。

全诗紧紧围绕“七夕”神话着笔,景合情切,不蔓不枝,最后以尾句中的“此宵”扣合题面“七夕”。

推荐诗文

掌上恩移玉帐空,香珠满眼泣春风。飘零怨柳凋眉翠,
狼藉愁桃坠脸红。凤辇只应三殿北,鸾声不向五湖中。
笙歌处处回天眷,独自无情长信宫。

虽为青松姿,霜风何所宜。二月天下树,绿于青松枝。
勿谓贤者喻,勿谓愚者规。伊吕代封爵,夷齐终身饥。
彼曲既在斯,我正实在兹。泾流合渭流,清浊各自持。
天令设四时,荣衰有常期。荣合随时荣,衰合随时衰。
天令既不从,甚不敬天时。松乃不臣木,青青独何为。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旅寓在江郊,秋风正寂寥。紫泥虚宠奖,白发已渔樵。
事往凄凉在,时危志气销。若为将朽质,犹拟杖于朝。

含桃花谢杏花开,杜宇新啼燕子来。好事可能无分得,
名山长似有人催。檐声未断前旬雨,电影还连后夜雷。
心迹共师争几许,似人嫌处自迟回。


白居易 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