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铁瓮城高

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开尊待月掩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州。绮陌南头,记歌名宛转乡号温柔。曲槛俯清流。想花阴,谁系兰舟
念凄绝秦弦,感深荆赋,相望几许凝愁。勤勤裁尺素,奈双鱼难渡瓜洲。晓鉴堪羞,潘鬓点、吴霜渐稠。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


译文/注解

译文
在镇江城楼头、西津渡口,楼有十二层高入云霄。在楼上的阁房里,品着酒以待赏月,夜寒了,就放下帘子挡挡风。居高临下,看着黄昏时镇江城的万家灯火,就像看到了扬州城。于是想起了以前在扬州的一段欢娱生活。歌妓唱着《宛转歌》,很温柔,惬和人意。那座妓楼依河流而居,我曾乘着兰舟寻访美色。
我估量着,自分别以后,你一定每每弹着凄凉的曲调,思念着我;而我呢,也每每吟哦着哀怨的词句,思念着你;山山相隔,我们相望了多少次都看不见,只能把愁恨凝聚在乐曲里和词章里。我屡屡想给你写情书,无奈山高路远,到不了你那边。清晨临镜,白发日渐见多,老态堪羞。有幸的是,你尚未见老,不应像我这样,为衰老而悲伤。秋,寓有衰老意。

注释(1)长相思:《疆邮丛书》本《贺方回词》此调作《望扬州》,“掩箔”作“卷箔”、“绮陌”作“绣陌”。唐圭璋《宋词四考·宋词互见考》云:“此首秦观词,见《淮海词》,用贺方回韵。”甚是。
(2)铁瓮(wèng):镇江(今属江苏)古城名,三国时孙权所筑。《镇江府志》:“子城,吴大帝所筑,内外甃(zhòu用砖砌)以甓(pì砖),号铁瓮城。《图经》言:古号铁瓮城者,以其坚固如金城也。”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三:“润州城古号铁瓮,人但知其取喻以坚而已,然瓮形深狭,取以喻城,似为非类。乾道辛卯,予过润,蔡子平置宴于江亭,亭据郡治前山绝顶,而顾子城,雉堞绿冈,弯环四合。其中州治诸廨在焉。圆深之形,正如卓瓮。予始知喻以为瓮者,指子城也。”子城,指附属于大城的内城。
(3)蒜山渡:蒜山渡口。《一统志》:“蒜山在镇江府治西三里西津渡口,北临大江,无峰岭,山多泽蒜,故名。或谓周瑜、孔明会此计破曹操,人谓其多算,因亦名算山。”《读史方舆纪要》:“宋庆历中,疏蒜山漕渠达江。旧志云:山宽广可容万人,宋元间沦入于江,今西津渡口水中孤峰是也。”
(4)干云十二层楼:镇江城楼有十二层高,故曰干云。干云:冲云。干,冲。“上触云霄言高。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山则交错纠纷,上干青云。’”
(5)开尊待月:斟上酒等待月亮升起。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6)掩箔(bó)披风:放下竹帘,当风而立。箔,竹帘子。披风,挡风。披,本指分散,此处引申为遮挡。
(7)绮(qǐ)陌:纵横交错的道路,梁简文帝《登烽火搂》诗:“万邑王畿旷,三条绮陌平。”唐元稹《羡醉》诗:“绮陌高楼竟醉眠,共期憔悴不相怜。”本句似从元诗化出。
(8)歌名宛转:指《宛转歌》,一名《神女宛转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六十《琴曲歌辞》载晋刘妙容《宛转歌》二首,序称当时王敬伯见之于吴地,妙容命婢弹箜篌而自唱此歌,并脱头上金钗pP琴弦而和之,意韵繁谐。其一有句云:“歌宛转,宛转凄以哀。愿为星与汉,光影共徘徊。”
(9)乡号温柔:即温柔乡。旧题汉伶玄《飞燕外传》:“是夜,后进合德,帝(汉成帝)大悦,以辅属体,无所不靡,谓为温柔乡。谓樊嫕曰:‘吾老是乡矣,不能效武皇帝更求白云乡也。”’
(10)兰舟:即木兰舟。任坊《述异记》卷下:“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唐马戴《楚江怀古》诗:“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宋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
(11)秦弦:即秦筝,古代弦乐器,音调凄苦。相传为秦时蒙恬所造。秦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五十五:“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
(12)荆赋:指《楚辞》。楚,古称为荆。联系结句,知此指宋玉《九辩》。
(13)凝愁:《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凝,为一往情深专注不已之义,犹今所云‘发痴’、‘发怔’、“出神’、‘失魂’也,……柳永《八声甘州》词:‘争知我,凭阑干处,正恁凝愁。’凝愁,愁之不已,犹云‘深愁’也。”
(14)勤勤二句:尺素,指书信,古代以生绢作书,故名。双鱼,指鱼形信函。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典出于此。
(15)瓜洲,在今江苏扬州南四十里长江边,隔岸与镇江相对,亦作“瓜州”。唐张祜《题金陵渡》诗:“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16)晓鉴:早起临镜。唐李商隐《无题》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7)潘鬓(bìn)句:《文选》潘岳《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李善注:“二毛,头白有二色也。”其赋日:“斑鬓发以承弁兮。”后因以潘鬓指头发斑白。唐赵嘏《春尽独游慈恩寺南池》诗:“秦城马上半年客,潘鬓水边今日愁。”
(18)吴霜,唐李贺《还自会稽歌》:“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19)幸:幸亏之意。
(20)于飞:指夫妇好合。于飞,比翼而飞,喻夫妇好合。《诗·大雅·卷阿》:“凤凰于飞,刿刿其羽。”《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有妫(guī)之后,将卜于姜。”鸳鸯,指情侣或夫妇。
(21)悲秋:秋气萧森,令人伤感,故称。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赏析

词人故里高邮,南距镇江仅不足二百里。他在宋元丰七年(1083年)前,曾数次到镇江,因此具有较丰厚的生活积累,写来十分真切。可与前面的《望海潮》“扬州怀古”、“越州怀古”相比,词之意境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词上阕涉及往昔欢娱,记忆犹新;下阕“感深荆赋”,托讽《九辨》。而《九辨》中有“坎凛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而无友生”之句,似与词人之坎坷遭遇相合。考少游生平,宋元丰元午(1078年)、五年(1082年)考进士,皆不中。六年(1083年)作《精骑集序》,曰:“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词云“感深荆赋”,又曰“潘鬓点、吴霜渐稠”。衰老之感,不遇之情,隐然而见。

词之特点,是在雄伟壮丽的背景中寓有潇洒之致,柔婉之情,可谓豪放中有婉约,沉郁顿拙,感慨万千。起首三句,写镇江形势,备极壮丽。镇江北濒长江,中贯运河,周围有山,在历史上,除金、焦、北固外,以蒜山为著名。词云“铁瓮城高,蒜山渡阔”,以雄浑之笔,勾勒了这座古城的风貌。“干云十二层楼”,以夸张语气,描写了城内高楼直插云霄的气势。“开尊”二句谓斟满芳酒,等待月上东山;放下湘帘,迎风而立,充满了豪情胜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黄庭坚《念奴娇》“万里青天,垣娥何处,驾此一轮玉”?皆写待月,方之此词,可谓异曲而同工。苏黄之词超旷豪迈,秦观此词,则潇洒出尘。接着一句,由润州待月,而及扬州灯火,乍看有些突兀,实亦自然宛转。扬州在长江之北,距润州仅四十余里,唐宋时甚为繁华,词人故里,在其属下。此时他在润州“开尊待月”,忽见不远处灯火阑珊,于是情不自禁地忆起在扬州时的冶游。可见此句颇似今日电影之“暗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自此以下,乃回忆扬州时的艳遇。所谓“绮陌”,实乃“春风十里扬州路”。所谓“宛转歌”、“温柔乡”,实乃指在扬州青楼听歌赏舞之事。何以见得?试以《梦扬州》一词下阕印证:“长记曾陪宴游,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滞洒困花,十载因谁淹留?”与此词所写,何其相似乃尔!歇拍三句,又写到在镇江时情景:他凭栏俯瞰长江,想象扬州旧游之地,此刻花阴之下,不知是谁系着兰舟。语意含蓄,充满惆怅迷惘之情。

过片三句,以一“念”字领格,于凝想旧情之中,打并人“身世之感”。当时他在青楼听着凄凉怨慕的筝声,引起“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所谓“感深荆赋”,乃以宋玉自况。宋词中往往寓有《骚》《辩》之意。清代词论家张惠言《词选·序》说词是“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就是指的这一点。少游此词,足以当之。所谓勤裁尺素,双鱼难渡,表面上是说他修了许多情书,却难以寄到所思者的手中。镇江扬州不过一江之隔,传书送信断不会如词中写得困难。这不过是一种遁辞而已,实际上是说他的一腔理想,无由上达。因而进出“晓鉴堪羞,潘鬓点、吴霜渐稠”二句。当时秦观年约三十五、六,却发出叹老嗟卑之词,实乃抒不遇之情也。

下阕歇拍,惆怅自怜,对未来犹未丧失信心。鸳鸯未老,反衬“潘鬓吴霜”,是一大转折,盖喻遇合有时。不应悲秋,说明词人欲拂去笼罩心头的阴云,重新振作起来,去争取美好的前程。自慰亦复自励,词情一波三折,令人抚绎不尽,一本结句仅作“绸缪”二字,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

推荐诗文

江西道院春风里,田里叹愁声不起。
黄堂太守政如神,馆阁掾官清似水。
掾官皆清谁最优,寮中录参陈太丘。
奋身原自科第出,不比刀笔庸常流。
生平妙得书中趣,默会钦哉恤刑句。
木天玉堂未肯游,且为黎黔了冤诉。
操心仁恕真崔公,汤渖休浴群囚同。
雷轰电烛不留滞,狴犴昔满今俱空。
归巢群鹊依庭木,春昼圜扉芳草绿。
政成来泛幕中莲,吏案凝尘无讼牍。
几年摧政冰霜严,生怕欢与愁俱添。
公挥椽笔议革弊,和气霭霭生青帘。
感恩戴德殊未已,凤诏飞来趣行李。
云衢直上骤骅骝,一日追风千万里。
昔公留此民如瘳,今公去此民如愁。
父老何尝欲君去,州县但恐难公留。
陈平他日宰天下,大志奇材见分社。
况公阴德似于公,宁不高车乘驷马。
于公受报在子孙,天今报公及公身。
公身荣显复子孙,造物岂负真贤人。
锦帆招颭冬冬鼓,愁听数声离岸橹。
公还为雨泽九州,多为高安添滴雨。


杀气不上天,阴风吹雨血。冤魂不入地,髑髅哭沙月。
人命固有常,此地何夭折。


开禧三月初逢九。持杯来庆梅仙寿。警捕恰三年。四封人宴然。
政成应不日。去作朝京客。阴德合长生。休看三住铭。


芙蓉幕里千场醉,翡翠岩前半日闲。
惆怅晋朝人不到,谢公抛力上东山。


缥缈危楼百尺雄。淡烟疏雨暗帘栊。偶妨清赏中秋夕,为忆名言玉局翁。
贤达意,古今同。凉天佳月曾相逢。老蟾一跃三千丈,却唤_娥驾阆风。


秦观 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