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牡丹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译文/注解

①咏牡丹:亦指王随,王曙作。
②牡丹: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间;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在0.5~0.8米,极少数根长度可达2米。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③桑叶: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等。
④斗大:大如斗。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周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下:“不能如介子定远辈,投笔立功,勒铭燕然,以博取斗大悬肘之印。”

赏析

王溥的这首之所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直觉印象,是他一反人们对牡丹一向喜爱赞美的心态。题目用“咏”,先顺从人众的普遍心理定势,先诱导你,鄙人可没说牡丹的坏话,我是要歌咏它。读者乍眼一看,心理必然想着,歌咏牡丹者夥矣,王溥还能说出什么?这样想着,就好奇的往下读,结果却读出了对牡丹的说三道四。虽然有些生气,但细品,诗人的审美情思落在了两个点上——外表美和实用美。他担心人们不服气,先拿枣桑来示例:枣花虽小,秋后有枣儿甜脆可口;桑叶很柔弱,他能养蚕结丝,美艳的绫罗由桑叶生成。这回晾晾牡丹的底吧:花朵真大呀!大得无法形容,好像人们喜欢用“斗”来形容大,那就说她“如斗大”吧。还有,她的美艳,她的光彩,耀人眼目,让人心荡神怡,诗人是知道的,但他有意无视这些,因为,这些都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仅此一点,不值一提,值得一提的是,她一旦开完美艳的花,就花去枝空,空空如也,有什么好赞美的呢?诗我可写完了,读不读是你的事,读懂读不懂更是你的事,认同不认同我也不管你,我只写我的诗。诗人表完态了,我也表态:仅就诗而言绝对是好诗,如果取作对待人生的价值观,那就不好了。人生既离不开更多具有实用价值的东西,也离不了一些外表美而虚无缥缈的事物,人们有时喜欢画饼充“饥”和做梦——化蝶梦或黄粱梦。

推荐诗文

乱山深处。雪拥溪桥路。晓日乍明催客去。惊起玉鸦翻树。
翠衾香暖檀灰。一枝想见疏梅。凭仗东风说与,画眉人共春回。

崔嵬分水岭,高下与云平。上有分流水,东西随势倾。
朝同一源出,暮隔千里情。风雨各自异,波澜相背惊。
势高竞奔注,势曲已回萦。偶值当途石,蹙缩又纵横。
有时遭孔穴,变作呜咽声。褊浅无所用,奔波奚所营。
团团井中水,不复东西征。上应美人意,中涵孤月明。
旋风四面起,并深波不生。坚冰一时合,井深冻不成。
终年汲引绝,不耗复不盈。五月金石铄,既寒亦既清。
易时不易性,改邑不改名。定如拱北极,莹若烧玉英。
君门客如水,日夜随势行。君看守心者,井水为君盟。


流苏垂翠幰,高低一色,红紫等泥少。香山居士老,柳枝桃叶,飞梗属谁家。好音过耳,任啼乌、怨入芳华。心情懒,笔床吟卷,醉墨戏翻鸦。
堪嗟。雕弓快马,敕勒追踪,向夕阳坡下。休更忆,青丝络辔,红袖裁纱。司空见惯浑如梦,笑几回、索苇吹葭。山中乐,从渠恣赏莺花。

尝闻四书曰,经史子集焉。苟非天禄中,此事无由全。

自从秦火来,历代逢迍邅。汉祖入关日,萧何为政年。

尽力取图籍,遂持天下权。中兴熹平时,教化还相宣。

立石刻五经,置于太学前。贼卓乱王室,君臣如转圜。

洛阳且煨烬,载籍宜为烟。逮晋武革命,生民才息肩。

惠怀亟寡昧,戎羯俄腥膻。已觉天地闭,竞为东南迁。

日既不暇给,坟索何由专。尔后国脆弱,人多尚虚玄。

任学者得谤,清言者为贤。直至沈范辈,始家藏简编。

御府有不足,仍令就之传。梁元渚宫日,尽取如蚳蝝.

兵威忽破碎,焚爇无遗篇。近者隋后主,搜罗势骈阗。

宝函映玉轴,彩翠明霞鲜。伊唐受命初,载史声连延。

砥柱不我助,惊波涌沦涟。遂令因去书,半在馀浮泉。

贞观购亡逸,蓬瀛渐周旋。炅然东壁光,与月争流天。

伟矣开元中,王道真平平。八万五千卷,一一皆涂铅。

人间盛传写,海内奔穷研。目云西斋书,有过东皋田。

吾闻徐氏子,奕世皆才贤。因知遗孙谋,不在黄金钱。

插架几万轴,森森若戈鋋.风吹签牌声,满室铿锵然。

佳哉鹿门子,好问如除t9.倏来参卿处,遂得参卿怜。

开怀展橱簏,唯在性所便。素业已千仞,今为峻云巅。

雄才旧百派,相近浮日川。君抱王佐图,纵步凌陶甄。

他时若报德,谁在参卿先。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王溥 简介
王溥(922年-982年),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人。历任后周太祖、世宗、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出生于官宦世家,948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953年,官至宰相。周恭帝时,上表请修《世宗实录》,与扈蒙、张淡等共同编修。郭威任枢密使时,率军平河中叛乱,聘为幕僚。957年,周世宗柴荣请王溥选择将帅,王溥举荐向拱,再次取得胜利。世宗死,赵匡胤势力强大,“王溥亦阴效诚款”,并献奉宅园取悦于他。赵匡胤黄袍加身返京,王溥“降阶先拜”。964年正月,罢相,任太子少保。太平兴国初年,封祁国公,982年八月去世。谥文献。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