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译文/注解

译文
你就要离开家乡,奔赴万里之外的军营,通往金陵的驿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样,渐渐地向西飘去。
长江两岸的春色留不住你的脚步,青青的绿草也在为你送行。

注释①李判官:诗人的一位朋友,任判官一职。
②润州:州名,在今江苏镇江市。
③行营:主将出征驻扎之地。
④事鼓鼙(pí):从事军务。鼓鼙,军用乐器。
⑤金陵:一般指今江苏省南京市,但唐代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这里即指润州。
⑥楚云西:古代楚国地方的西部,这里指送别的所在。
⑦行客:过客;旅客。
⑧草色青青:形容草长得好(多用于形容春天的美景)。

赏析

“万里辞家事鼓鼙”是说李判官将要辞别家人与亲朋好友,不远万里到润州去从事军务。诗人想要强调的,一是行人路途的遥远;一是行人履行公务的特殊性,是要去执行军务。这便暗含了诗人为他送行的原因和忧虑。因为古代交通工具极不发达,即使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也无非是北人骑马南人乘船而己。所以古代的分别往往不是意味着“西出阳关无故人”,便是意味着“人生不相见,动辄参与商”了。更何况李判官这次是到山重水阻的润州去“事鼓鼙”。诗人一再说明行人所去之地的遥远,这里又进一步暗寓着诗人为行人命运未卜而深深忧虑。

“金陵驿路楚云西”就是从地理座标系上为我们标出李判官所去之地的方位。诗里说金陵的驿路直通楚地之西。这里的金陵即润州,因为按照唐代行政区域的划分,润州也属于金陵的辖区。

“江春不肯留行客”一方面点出了这次送别的时间是春天,另一方面诗人又移情于物,抱怨那逝者如斯的江水和一年一度的春花为什么不愿意挽留远行客。

“草色青青送马蹄”,化用了“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的意境,同时也是诗人与行者难舍难分的送行场面的真实写照。两位友人并驾驱马,踏着河畔青草缓缓前行。

全文句句、字字都倾注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忧虑与担心,以春天春草“不肯留”“送马蹄”的无情反衬出离别者内心的有情。

推荐诗文

角声切。何处梅梢弄雪。还乡梦,玉井楼前,千朵芙蕖插空碧。邻翁问消息。为说红尘倦客。应怜笑、弓剑旌旗,底事留人未归得。
淮山旧相识。记急处笙歌,静里锋镝。隋堤杨柳犹春色。嗟十载人事,几番棋局,青油年少已鬓白。漫惆怅京国。
朱墨。困无力。似病鹤樊笼,老骥羁勒。夕阳不系栖林翼。待添竹东圃,种松西陌。功名休问,吾老矣,付俊杰。

苏台忆季常,飞棹历江乡。持此功曹掾,初离华省郎。
贵门生礼乐,明代秉文章。嘉郡位先进,鸿儒名重扬。
爰从姻娅贬,岂失忠信防。万里行骥足,十年暌凤翔。
回迁翊元圣,入拜伫惟良。别业对南浦,群书满北堂。
意深投辖盛,才重接筵光。陋学叨铅简,弱龄许翰场。
神驰劳旧国,颜展别殊方。际晓杂氛散,残春众物芳。
烟和疏树满,雨续小谿长。旅拙感成慰,通贤顾不忘。
从来琴曲罢,开匣为君张。

翠冷石床云,海上偷传新曲。弹作一檐风雨,碎芭蕉寒绿。
冰泉轻泻翠筒香,林果荐红玉。早是一分秋意,到临窗修竹。

蕙风杉露共泠泠,三峡寒泉漱玉清。
君到南朝访遗事,柳家双锁旧知名。


骚雅荒凉我未安,月和馀雪夜吟寒。
相门相客应相笑,得句胜于得好官。

刘长卿 简介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