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湖景

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会看光满万家楼。记取他年扶病入西州。
佳节连梅雨,馀生寄叶舟。只将菱角与鸡头。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


译文/注解

译文
从古岸上开挖出青葑下的湖泥,在新渠里流淌着葡萄色的绿酒。您会看到:湖光映满万家画楼。请记住:以后顺路就可进入浙西的杭州。
端阳佳节承接在梅雨之后,我的余生寄托于一叶小舟恰好把菱角与鸡头,还有月明时的千顷西湖,同时保留。

注释
南歌子: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南柯子》。
青葑(fèng):葑,即菰根,也称茭白根。《晋书·毛璩传》:“四面湖泽,皆是菰葑。”何超《晋书音义》卷下引《珠丛》:“菰草丛生,其根盘结,名曰葑。”傅斡《注坡词》注:“今江东有葑田。公时请修西湖,大开水利。”
新渠:新开出的水渠。此指东坡任杭州太守后所疏浚的茅山河和蓄泄湖水的盐桥河。
会:恰巧,适逢。
他年扶病入西州:意谓将来依旧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西州:(汉)晋时称凉州为西州,因在中原之西而得名。
佳节连梅雨:谓端午节期间适遇连绵梅雨天气。
叶舟:小船。谓舟形像一树叶的样子。
将:取、拿。鸡头:也称“芡实”,俗名鸡头。多年生水生草本,全株有刺。种子球形,黑色,称“鸡头米”,可供食用、药用或酿酒。

赏析

上片绘写西湖岸上的清丽景色:“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会看光满万家楼。”那古老的西湖岸边,丛生了一片青色的菰草根;新开的水渠,正滚走着碧绿的水流;恰好看到闪闪湖光,照满了万家的楼房。而后,笔锋却突然一转:“记取他年扶病、人西州。”扶病,带病勉强做事。词人面对西湖美景,却提醒自己说:“应该牢牢记住:自己的政治抱负依然难以实现啊!”犹如重拳捶胸,给人以猛烈的撞击,显现出词人壮志难酬的内心抑郁。文词的突然转换,使笔墨霎时开张。

下片则通过景物,倍写自己乖蹇难堪的坎坷道路。与上片的郁闷感叹交相呼应,并加以发展:在端午佳节中却碰到了连绵梅雨,令人不知所措,好像把自己的余生寄托在一叶小舟任其漂流一般;然而,舟侧又遇到杂草丛生的菱角和菰根,浮在湖面,累累相阻。“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那湖面的千顷明月光,皓洁清沏,又使人留恋难返。

此词时悲时喜,曲折委婉,终把词人矛盾复杂的心境和盘托出,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感受。

推荐诗文

忆昔游河梁,对床三夜语。
平生慷慨心,远别颜亦苦。
朔风黄叶深,尚记躯车去。
君行已映林,我首犹屡顾。
重经分手地,物色宛如许。
怀人感河山,抚节惊寒暑。
别来世事多,琐细不足数。
惟有绿林徒,跳梁犹若故。
汉南十二州,一半为盗据。
向之西来师,猛鸷类熊虎。
从以万马群,旌旃蔽村坞。
惟知口打贼,未辨狸搏鼠。
徵求徒浚民,万分一无补。
空令贫者毙,复使富室窭。
去年粟如金,艰食古未睹。
今春濒汉州,秋种不入土。
如何十万师,不办一朝貯。
传闻许汝郊,平民尽俘掳。
秋高马首南,跬足仰谁御。
栖山无定居,处邑复多惧。
无资忧殍踣,有粟畏攘取。
怀安昔所戒,随众谋远举。
第恐向他州,未保终安堵。
悠悠四海间,托身定何所。
忧来如鼎燋,意乱若棼缕。
君家聚族多,巢幙多风雨。
胡为事远游,遄归莫容与。


井邑藏岩穴,幽栖趣若何。春篁抽笋密,夏鸟杂雏多。
坐有清风至,林无暑气过。乱书还就叶,真饮不听歌。
片影明红藓,斜阴映绿萝。雄文终可惜,莫更弃高科。


颜子人叹屈,宦游今未迟。伫闻明主用,岂负青云姿。
江柳秋吐叶,山花寒满枝。知君客愁处,月满巴川时。

来从道陵井,双木溪边会。分首芳草时,远意青天外。
此游诣几岳,嵩华衡恒泰。


漳滨胜地皆牢落,晚岁重来恨莫收。
极浦寺藏云树老,故人门锁雨苔秋。
烟霄得路轮时彦,泉石忘机阻旧游。
今日重思昔年事,放怀惟上夕阳楼。


苏轼 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