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 阴阳系日月

黄帝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其合之于人,奈何?

岐伯曰: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天为阳,地为阴,故足之十二经脉,以应为十二月,月生于水,故在下者为阴;手之十指,以应十日,日主火,故在上者为阳。

黄帝曰:合之于脉,奈何?

岐伯曰:寅者,正月之生阳也,主左足之少阳;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阳。卯者,二月,主左足之太阳;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阳。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阳明;巳者,四月,主右足之阳明,此两阳合于前,故曰阳明。申者,七月之生阴也,主右足之少阴;丑者,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阴。酉者,八月,主右足之太阴;子者,十一月,主左足之太阴。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阴;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阴,此两阴交尽,故曰厥阴。

甲主左手之少阳,己主右手之少阳。乙主左手之太阳,戊主右手之太阳。丙主左手之阳明,丁主右手之阳明,此两火并合,故为阳明。庚主右手之少阴,癸主左手之少阴。辛主右手之太阴,壬主左手之太阴。

故足之阳者,阴中之少阳也;足之阴者,阴中之太阴也。手之阳者,阳中之太阳也;手之阴者,阳中之少阴也。腰以上者为阳,腰以下者为阴。其于五脏也,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阴中之少阴,肝为阴中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太阴。

黄帝曰:以治之奈何?

岐伯曰:正月、二月、三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阳。四月、五月、六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阳。七月、八月、九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阴。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阴。

黄帝曰:五行以东方为甲乙木,主春,春者苍色,主肝,肝者足厥阴也。今乃以甲为左手之少阳,不合于数,何也?

岐伯曰:此天地之阴阳也,非四时五行之以次行也。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故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此之谓也。

目录

素问

上古天真论 四气调神大论 生气通天论 金匮真言论 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离合论 阴阳别论 灵兰秘典论 六节藏象论 五藏生成 五藏别论 异法方宜论 移精变气论 汤液醪醴论 玉版论要 诊要经终论 脉要精微论 平人气象论 玉机真藏论 三部九候论 经脉别论 藏气法时论 宣明五气 血气形志 宝命全形论 八正神明论 离合真邪论 通评虚实论 太阴阳明论 阳明脉解 热论 刺热 评热病论 逆调论 疟论 刺疟 气厥论 咳论 举痛论 腹中论 刺腰痛 风论 痹论 痿论 厥论 病能论 奇病论 大奇论 脉解 刺要论 刺齐论 刺禁论 刺志论 针解 长刺节论 皮部论 经络论 气穴论 气府论 骨空论 水热穴论 调经论 缪刺论 四时刺逆从论 标本病传论 天元纪大论 五运行大论 六微旨大论 气交变大论 五常政大论 六元正纪大论 刺法论 本病论 至真要大论 著至教论 示从容论 疏五过论 徵四失论 阴阳类论 方盛衰论 解精微论

灵枢

九针十二原 本输 小针解 邪气藏府病形 根结 寿天刚柔 官针 本神 终始 经脉 经别 经水 经筋 骨度 五十营 营气 脉度 营卫生会 四时气 五邪 寒热病 病狂 热病 厥病 病本 杂病 周痹 口问 师传 决气 肠胃 平人绝谷 海论 五乱 胀论 五癃津液别 五阅五使 逆顺肥瘦 血络论 阴阳清浊 阴阳系日月 病传 淫邪发梦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外揣 五变 本藏 禁服 五色 论勇 背俞 卫气 论痛 天年 逆顺 五味 水胀 贼风 卫气失常 玉版 五禁 动输 五味论 阴阳二十五人 五音五味 百病始生 行针 上隔 忧患无言 寒热 邪客 通天 官能 论疾诊尺 刺节真邪 卫气行 九宫八风 九针论 岁露论 大惑论 痈疽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