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王即位,不籍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于是乎始,敦庬纯固于是乎成,是故稷为大官。古者,太史顺时覛土,阳瘅愤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
“先时九日,太史告稷曰:‘自今至于初吉,阳气俱蒸,土膏其动。弗震弗渝,脉其满眚,谷乃不殖。’稷以告王曰:‘史帅阳官以命我司事曰:距今九日,土其俱动。王其祗祓,监农不易。’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百吏、庶民,司空除坛于籍,命农大夫咸戒农用。
“先时五日,瞽告有协风至,王即斋宫,百官御事,各即其斋三日。王乃淳濯飨醴,及期,郁人荐鬯,牺人荐醴,王裸鬯,飨醴乃行,百吏、庶民毕从。及籍,后稷监之,膳夫、农正陈籍礼,太史赞王,王敬从之。王耕一坺,班三之,庶民终于千亩。其后稷省功,太史监之;司徒省民,太师监之。毕,宰夫陈飨,膳宰监之。膳夫赞王,王歆太牢,班尝之,庶人终食。
“是日也,瞽帅音官以风土。廪于籍东南,钟而藏之,而时布之于农。稷则遍诚百姓纪农协功,曰:‘阴阳分布,震雷出滞。土不备垦,辟在司寇。’乃命其旅曰:‘徇。’农师一之,农正再之,后稷三之,司空四之,司徒五之,太保六之,太师七之,太史八之,宗伯九之,王则大徇。耨获亦如之。民用莫不震动,恪恭于农,修其疆畔,日服其镈,不解于时,财用不乏,民用和同。
“是时也,王事唯农是务,无有求利于其官以干农功,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故征则有威、守则有财。若是,乃能媚于神而和于民矣,则享祀时至而布施优裕也。
“今天子欲修先王之绪而弃其大功,匮神乏祀而困民之财,将何以求福用民?”
王不听。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
初吉:农历每月的朔日(初一),一说指初一至初七、八。阳官:指负责祭祀的官员。祓(fú):除灾祈福的仪式。司徒: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官员。司空:掌管工程营造的官员。农用:农耕用具。斋宫:举行祭祀仪式前斋戒的场所。醴:甜酒。郁人:掌管酒器的官员。鬯(chàng):祭祀用的香酒。牺人:负责供应酒醴的官员。裸(guàn):酌酒灌地的祭礼。膳夫:负责供应王饮食的官员。太师:负责军事的高级武官,一说是辅弼国君的高级官员。宰夫:负责调制食品的官员。膳宰:掌管膳食的长官。太牢:牛、羊、猪三牲具备的祭品、宴品。风土:韦昭注谓“风土,以音律省土风,风气和则土气养也。”廪:粮仓。东南:古人以东南方为生长的方位,所以把粮仓建于此。阴阳分布:指日夜等长,即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出滞: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即据此命名。司寇:负责刑法的官员。太保:辅弼国君的高级官员。宗伯:掌管礼仪的官员。镈(bó):翻土的农具。三时:指春、夏、秋三季。下文的“一时”,指冬季。姜氏之戎:当时活动于周西部边地的少数民族之一。
周语
祭公谏穆王征犬戎 密康公母论小丑备物终 邵公谏厉王弭谤 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 邵公以其子代宣王死 虢文公谏宣王不籍千亩 仲山父谏宣王立戏 穆仲论鲁侯孝 仲山父谏宣王料民 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论 郑厉公与虢叔杀子颓纳 内史过论神 内史过论晋惠公必无后 内史兴论晋文公必霸 富辰谏襄王以狄伐郑及 襄王拒晋文公请隧 阳人不服晋侯 襄王拒杀卫成公 王孙满观秦师 定王论不用全烝之故 单襄公论陈必亡 刘康公论鲁大夫俭与侈 王孙说请勿赐叔孙侨如 单襄公论郤至佻天之功 单襄公论晋将有乱 单襄公论晋周将得晋国 太子晋谏灵王壅谷水 晋羊舌肸聘周论单靖公 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钱 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钟 景王问钟律于伶州鸠 宾孟见雄鸡自断其尾 刘文公与苌弘欲城周鲁语
曹刿问战 曹刿谏庄公如齐观社 匠师庆谏庄公丹楹刻桷 夏父展谏宗妇觌哀姜用 臧文仲如齐告籴 展禽使乙喜以膏沫犒师 臧文仲说僖公请免卫成 臧文仲请赏重馆人 展禽论祭爰居非政之宜 文公欲弛孟文子与郈敬 夏父弗忌改昭穆之常 里革更书逐莒太子仆 里革断宣公罟而弃之 子叔声伯辞邑 里革论君之过 季文子论妾马 叔孙穆子聘于晋 叔孙穆子谏季武子为三 诸侯伐秦鲁人以莒人先 襄公如楚 季冶致禄 叔孙穆子知楚公子围有 叔孙穆子不以货私免 子服惠伯从季平子如晋 季桓子穿井获羊 公父文伯之母对季康子 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 公父文伯之母论内朝与 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 公父文伯之母别于男女 公父文伯之母欲室文伯 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 孔丘谓公父文伯之母知 孔丘论大骨 孔丘论楛矢 闵马父笑子服景伯 孔丘非难季康子以田赋齐语
管仲对桓公以霸术 管仲佐桓公为政 桓公为政既成 管仲教桓公亲邻国 管仲教桓公足甲兵 桓公帅诸侯而朝天子 葵丘之会天子致胙于桓 桓公霸诸侯晋语
武公伐翼止栾共子无死 史苏论献公伐骊戎胜而 史苏论骊姬必乱晋 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 献公伐翟柤 优施教骊姬远太子 献公作二军以伐霍 优施教骊姬谮申生 申生伐东山 骊姬谮杀太子申生 公子重耳夷吾出奔 虢将亡舟之侨以其族适 宫之奇知虞将亡 献公问卜偃攻虢何月 宰周公论齐侯好示 宰周公论晋侯将死 里克杀奚齐而秦立惠公 冀芮答秦穆公问 惠公入而背外内之赂 惠公改葬共世子 惠公悔杀里克 惠公杀丕郑 秦荐晋饥晋不予秦籴 秦侵晋止惠公于秦 吕甥逆惠公于秦 惠公斩庆郑 重耳自狄适齐 齐姜劝重耳勿怀安 齐姜与子犯谋遣重耳 卫文公不礼重耳 曹共公不礼重耳而观其 宋襄公赠重耳以马二十 郑文公不礼重耳 楚成王以周礼享重耳 重耳婚媾怀嬴 秦伯享重耳以国君之礼 重耳亲筮得晋国 秦伯纳重耳于晋 寺人勃鞮求见文公 文公遽见竖头须 文公修内政纳襄王 文公出阳人 文公伐原 文公救宋败楚于城濮 郑叔詹据鼎耳而疾号 箕郑对文公问 文公任贤与赵衰举贤 文公学读书于臼季 郭偃论治国之难易 胥臣论教诲之力 文公称霸 臼季举冀缺 宁嬴氏论貌与言 赵宣子论比与党 赵宣子请师伐宋 灵公使麑杀赵宣子 范武子退朝告老 范武子杖文子 郤献子分谤 张侯御郤献子 帅胜而范文子后入 郤献子等各推功于上 苗贲皇谓郤献子不知礼 车者论梁山崩 伯宗妻谓民不戴其上难 赵文子冠 范文子不欲伐郑 晋败楚师于鄢陵 郤至勇而知礼 范文子论内睦而后图外 范文子论外患与内忧 范文子论胜楚必有内忧 范文子论德为福之基 范文子论私难必作 栾书发郤至之罪 长鱼矫胁栾中行 韩献子不从栾中行召 栾武子立悼公 悼公即位 悼公始合诸侯 祁奚荐子午以自代 魏绛谏悼公伐诸戎 悼公使韩穆子掌公族大 悼公使魏绛佐新军 悼公赐魏绛女乐歌钟 司马侯荐叔向 阳平教平公灭栾氏 辛俞从栾氏出奔 叔向母谓羊舌氏必灭 叔孙穆子论死而不朽 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 訾祏死范宣子勉范献子 师旷论乐 叔向谏杀竖襄 叔向论比而不别 叔向与子朱不心竞而力 叔向论忠信而本固 叔向论务德无争先 赵文子请免叔孙穆子 赵文子为室张老谓应从 赵文子称贤随武子 秦后子谓赵孟将死 医和视平公疾 叔向均秦楚二公子之禄 郑子产来聘 叔向论忧德不忧贫 叔向论三奸同罪 中行穆子帅师伐狄围鼓 范献子戒人不可以不学 董叔欲为系援 赵简子欲有斗臣 阎没、叔宽谏魏献子无 董安于辞赵简子赏 赵简子以晋阳为保鄣 邮无正谏赵简子无杀尹 铁之战赵简子等三人夸 卫庄公祷 史黯谏赵简子田于蝼 少室周知贤而让 史黯论良臣 赵简子问贤于壮驰兹 窦犨谓君子哀无人 赵襄子使新稚穆子伐狄 智果论智瑶必灭宗 士茁谓土木胜惧其不安 智伯国谏智襄子 晋阳之围郑语
史伯为桓公论兴衰 平王之末秦晋齐楚代兴楚语
申叔时论傅太子之道 子囊议恭王之谥 屈建祭父不荐芰 蔡声子论楚材晋用 伍举论台美而楚殆 范无宇论国为大城未有 左史倚相儆申公子亹 白公子张讽灵王宜纳谏 左史倚相儆司马子期唯 观射父论绝地天通 观射父论祀牲 子常问蓄货聚马鬬且论 蓝尹亹避昭王而不载 郧公辛与弟怀或礼于君 蓝尹亹论吴将毙 王孙圉论国之宝 鲁阳文子辞惠王所与梁 叶公子高论白公胜必乱吴语
越王勾践命诸稽郢行成 吴王夫差与越荒成不盟 夫差伐齐不听申胥之谏 夫差胜于艾陵使奚斯释 申胥自杀 吴晋争长未成勾践袭吴 吴欲与晋战得为盟主 夫差退于黄池使王孙苟 勾践灭吴夫差自杀越语
勾践灭吴 范蠡进谏勾践持盈定倾 范蠡劝勾践无蚤图吴 范蠡谓人事至而天应未 范蠡谓先为之征其事不 范蠡谓人事与天地相参 越兴师伐吴而弗与战 范蠡谏勾践勿许吴成卒 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