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 文公十八年

【经】十有八年春王二月丁丑,公薨于台下。秦伯荦卒。夏五月戊戌,齐人弑其君商人。六月癸酉,葬我君文公。秋,公子遂、叔孙得臣如齐。冬十月,子卒。夫人姜氏归于齐。季孙行父如齐。莒弑其君庶其。

【传】十八年春,齐侯戒师期,而有疾,医曰:「不及秋,将死。」公闻之,卜曰:「尚无及期。」惠伯令龟,卜楚丘占之曰:「齐侯不及期,非疾也。君亦不闻。令龟有咎。」二月丁丑,公薨。

齐懿公之为公子也,与邴蜀之父争田,弗胜。及即位,乃掘而刖之,而使蜀仆。纳阎职之妻,而使职骖乘。

夏五月,公游于申池。二人浴于池,蜀以扑抶职。职怒。曰:「人夺女妻而不怒,一抶女庸何伤!」职曰:「与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乃谋弑懿公,纳诸竹中。归,舍爵而行。齐人立公子元。

六月,葬文公。

秋,襄仲、庄叔如齐,惠公立故,且拜葬也。

文公二妃敬赢生宣公。敬赢嬖而私事襄仲。宣公长而属诸襄仲,襄仲欲立之,叔仲不可。仲见于齐侯而请之。齐侯新立而欲亲鲁,许之。

冬十月,仲杀恶及视而立宣公。书曰「子卒」,讳之也。仲以君命召惠伯。其宰公冉务人止之,曰:「入必死。」叔仲曰:「死君命可也。」公冉务人曰:「若君命可死,非君命何听?」弗听,乃入,杀而埋之马矢之中。公冉务人奉其帑以奔蔡,既而复叔仲氏。

夫人姜氏归于齐,大归也。将行,哭而过市曰:「天乎,仲为不道,杀适立庶。」市人皆哭,鲁人谓之哀姜。

莒纪公生大子仆,又生季佗,爱季佗而黜仆,且多行无礼于国。仆因国人以弑纪公,以其宝玉来奔,纳诸宣公。公命与之邑,曰:「今日必授。」季文子使司寇出诸竟,曰:「今日必达。」公问其故。季文子使大史克对曰:「先大夫臧文仲教行父事君之礼,行父奉以周旋,弗敢失队。曰:『见有礼于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也。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鸇之逐鸟雀也。』先君周公制《周礼》曰:『则以观德,德以处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作《誓命》曰:『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贿为盗,盗器为奸。主藏之名,赖奸之用,为大凶德,有常无赦,在《九刑》不忘。』行父还观莒仆,莫可则也。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奸为凶德。夫莒仆,则其孝敬,则弑君父矣;则其忠信,则窃宝玉矣。其人,则盗贼也;其器,则奸兆也,保而利之,则主藏也。以训则昏,民无则焉。不度于善,而皆在于凶德,是以去之。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岂、檮寅、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不陨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举。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嚚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浑敦。少嗥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檮杌。此三族也,世济其凶,增其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檮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故《虞书》数舜之功,曰『慎徽五典,五典克从』,无违教也。曰『纳于百揆,百揆时序』,无废事也。曰『宾于四门,四门穆穆』,无凶人也。

舜有大功二十而为天子,今行父虽未获一吉人,去一凶矣,于舜之功,二十之一也,庶几免于戾乎!」

宋武氏之族道昭公子,将奉司城须以作乱。十二月,宋公杀母弟须及昭公子,使戴、庄、桓之族攻武氏于司马子伯之馆。遂出武、穆之族,使公孙师为司城,公子朝卒,使乐吕为司寇,以靖国人。

目录

隐公

隐公元年 隐公二年 隐公三年 隐公四年 隐公五年 隐公六年 隐公七年 隐公八年 隐公九年 隐公十年 隐公十一年

桓公

桓公元年 桓公二年 桓公三年 桓公四年 桓公五年 桓公六年 桓公七年 桓公八年 桓公九年 桓公十年 桓公十一年 桓公十二年 桓公十三年 桓公十四年 桓公十五年 桓公十六年 桓公十七年 桓公十八年

庄公

庄公元年 庄公二年 庄公三年 庄公四年 庄公五年 庄公六年 庄公七年 庄公八年 庄公九年 庄公十年 庄公十一年 庄公十二年 庄公十三年 庄公十四年 庄公十五年 庄公十六年 庄公十七年 庄公十八年 庄公十九年 庄公二十年 庄公二十一年 庄公二十二年 庄公二十三年 庄公二十四年 庄公二十五年 庄公二十六年 庄公二十七年 庄公二十八年 庄公二十九年 庄公三十年 庄公三十一年 庄公三十二年

闵公

闵公元年 闵公二年

僖公

僖公元年 僖公二年 僖公三年 僖公四年 僖公五年 僖公六年 僖公七年 僖公八年 僖公九年 僖公十年 僖公十一年 僖公十二年 僖公十三年 僖公十四年 僖公十五年 僖公十六年 僖公十七年 僖公十八年 僖公十九年 僖公二十年 僖公二十一年 僖公二十二年 僖公二十三年 僖公二十四年 僖公二十五年 僖公二十六年 僖公二十七年 僖公二十八年 僖公二十九年 僖公三十年 僖公三十一年 僖公三十二年 僖公三十三年

文公

文公元年 文公二年 文公三年 文公四年 文公五年 文公六年 文公七年 文公八年 文公九年 文公十年 文公十一年 文公十二年 文公十三年 文公十四年 文公十五年 文公十六年 文公十七年 文公十八年

宣公

宣公元年 宣公二年 宣公三年 宣公四年 宣公五年 宣公六年 宣公七年 宣公八年 宣公九年 宣公十年 宣公十一年 宣公十二年 宣公十三年 宣公十四年 宣公十五年 宣公十六年 宣公十七年 宣公十八年

成公

成公元年 成公二年 成公三年 成公四年 成公五年 成公六年 成公七年 成公八年 成公九年 成公十年 成公十一年 成公十二年 成公十三年 成公十四年 成公十五年 成公十六年 成公十七年 成公十八年

襄公

襄公元年 襄公二年 襄公三年 襄公四年 襄公五年 襄公六年 襄公七年 襄公八年 襄公九年 襄公十年 襄公十一年 襄公十二年 襄公十三年 襄公十四年 襄公十五年 襄公十六年 襄公十七年 襄公十八年 襄公十九年 襄公二十年 襄公二十一年 襄公二十二年 襄公二十三年 襄公二十四年 襄公二十五年 襄公二十六年 襄公二十七年 襄公二十八年 襄公二十九年 襄公三十年 襄公三十一年

昭公

昭公元年 昭公二年 昭公三年 昭公四年 昭公五年 昭公六年 昭公七年 昭公八年 昭公九年 昭公十年 昭公十一年 昭公十二年 昭公十三年 昭公十四年 昭公十五年 昭公十六年 昭公十七年 昭公十八年 昭公十九年 昭公二十年 昭公二十一年 昭公二十二年 昭公二十三年 昭公二十四年 昭公二十五年 昭公二十六年 昭公二十七年 昭公二十八年 昭公二十九年 昭公三十年 昭公三十一年 昭公三十二年

定公

定公元年 定公二年 定公三年 定公四年 定公五年 定公六年 定公七年 定公八年 定公九年 定公十年 定公十一年 定公十二年 定公十三年 定公十四年 定公十五年

哀公

哀公元年 哀公二年 哀公三年 哀公四年 哀公五年 哀公六年 哀公七年 哀公八年 哀公九年 哀公十年 哀公十一年 哀公十二年 哀公十三年 哀公十四年 哀公十五年 哀公十六年 哀公十七年 哀公十八年 哀公十九年 哀公二十年 哀公二十一年 哀公二十二年 哀公二十三年 哀公二十四年 哀公二十五年 哀公二十六年 哀公二十七年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