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六日,前乡贡士韩愈,谨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方一沐三握其发。天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徒皆已除,四海皆已无九夷八蛮在荒服外者皆已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妖皆已销息,天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物、风雨霜露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功又尽章章如是。其所求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化者哉?然而周公求如此其急,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意,不得于天下心。如周公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德,而称周公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天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徒岂尽除?四海岂尽无?九夷、八蛮在荒服外者岂尽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妖岂尽销息?天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物、风雨霜露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属岂尽备至?其所求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握发,亦宜,察其所以而去就,不宜默默而已也。

待命,四十馀日矣。书上,而志不得。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说焉。阁下其亦察。古士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然所以重于自者,以其于周不可则鲁,于鲁不可则齐,于齐不可则宋,郑,秦,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父母邦矣。故士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所能安也。如有忧天下心,则不能矣。故愈每自而不知愧焉,书上,足数及门,而不知止焉。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不得出大贤门下是惧。亦察焉。渎冒威尊,惶恐无已。愈拜。


潮阳南去倍长沙,恋阙那堪又忆家。心讶愁来惟贮火,
眼知别后自添花。商颜暮雪逢人少,邓鄙春泥见驿赊。
早晚王师收海岳,普将雷雨发萌芽。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愈闻之: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其父兄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其父兄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虽有所憎怨,不至乎欲其死者,则狂奔尽气手足,毛发,救之而不也。者何哉?其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

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愚不之险夷,行,以于穷饿之水火,其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往而全之欤?抑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观溺于水而于火者,有可救之,而终莫之救也。”阁下以为仁人乎哉?不然,愈者,亦之所动心者也。

谓愈:“言则然矣,宰相则知矣,如时不可何?”愈谓之不知言者。诚其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所谓时者,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得自举判官,无于已仕未仕者;况在宰相,吾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古之人者,取于盗,举于管库。今布衣虽,犹足以乎此。情蹙,不知所裁,亦少垂怜焉。

愈再拜。


严严王母宫,下维万仙家。噫欠为飘风,濯手大雨沱。
方朔乃竖子,骄不加禁诃。偷入雷电室,輷輘掉狂车。
王母闻以笑,卫官助呀呀。不知万万人,生身埋泥沙。
簸顿五山踣,流漂八维蹉。曰吾儿可憎,奈此狡狯何。
方朔闻不喜,褫身络蛟蛇。瞻相北斗柄,两手自相挼。
群仙急乃言,百犯庸不科。向观睥睨处,事在不可赦。
欲不布露言,外口实喧哗。王母不得已,颜嚬口赍嗟。
颔头可其奏,送以紫玉珂。方朔不惩创,挟恩更矜夸。
诋欺刘天子,正昼溺殿衙。一旦不辞诀,摄身凌苍霞。

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君不见太皇谅阴未出令,小人乘时偷国柄。
北军百万虎与貔,天子自将非他师。一朝夺印付私党,
懔懔朝士何能为。狐鸣枭噪争署置,睗睒跳踉相妩媚。
夜作诏书朝拜官,超资越序曾无难。公然白日受贿赂,
火齐磊落堆金盘。元臣故老不敢语,昼卧涕泣何汍澜。
董贤三公谁复惜,侯景九锡行可叹。国家功高德且厚,
天位未许庸夫干。嗣皇卓荦信英主,文如太宗武高祖。
膺图受禅登明堂,共流幽州鲧死羽。四门肃穆贤俊登,
数君匪亲岂其朋。郎官清要为世称,荒郡迫野嗟可矜。
湖波连天日相腾,蛮俗生梗瘴疠烝.江氛岭祲昏若凝,
一蛇两头见未曾。怪鸟鸣唤令人憎,蛊虫群飞夜扑灯。
雄虺毒螫堕股肱,食中置药肝心崩。左右使令诈难凭,
慎勿浪信常兢兢。吾尝同僚情可胜,具书目见非妄征,
嗟尔既往宜为惩。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

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以,又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暮取一人焉,拔其。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江汉虽云广,乘舟渡无艰。流沙信难行,马足常往还。
凄风结冲波,狐裘能御寒。终宵处幽室,华烛光烂烂。
苟能行忠信,可以居夷蛮。嗟余与夫子,此义每所敦。
何为复见赠,缱绻在不谖。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