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寄公度

芙蓉落尽天水,日暮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看。
浮生只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译文/注解

译文
荷花落尽天连着水,暮色苍茫烟波随风起。分飞的双燕紧贴着寒云,我独上小楼东边倚栏观看。
短暂浮生在醉酒中衰老,转眼间大雪盖满京城道。远方友人也定会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

注释①芙蓉:指荷花。
②涵:包含,包容。
③沧:暗绿色(指水)。
④背飞双燕:双燕相背而飞。此处有劳燕分飞、朋友离别的意思。
⑤阑:栏杆。
⑥合:应该。
⑦尊:同“樽”,酒杯。
⑧故人二句:用陆觊赠梅与范晔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哗,曾赠诗……”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此处化用其意。

赏析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两句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芙蓉”三句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由下及上,先由细处着笔。“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天涵水”是登高眺望所见之景,暮色将至,水面上腾起浓浓的雾气,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苍茫一片。“沧波起”点出寒意,冬季傍晚时分,波涛涌动,带来阵阵寒气。这两旬重在写天地之广,暗含人世沧桑的慨叹。

“背飞双燕贴云寒”,视角由平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然凝望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玉台新咏》卷九《东飞伯劳歌》云:“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后即用来称朋友离别。“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是补叙之笔,交代前面所写,都是小楼东畔倚栏所见。把宏阔高远的视线收聚到一点,对准楼中倚栏怅望之人。“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两句是说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故人,老朋友,指公度。早晚,多义词,这里为随时、每日之意。这两句从对方着笔,心有同感,友情的思念彼此相似,我之思彼,亦如彼海内存知己之思我,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这是用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晔的故事。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这是用典,却又切合作者当年与友人置酒相别的一段情事。折梅相赠这一典故,在这里具有普遍与特殊的双层含义,用典如此,可谓表里俱化了。

全词构思精巧,首尾呼应,善于借景传情。

推荐诗文

萧萧风色暮,江头人不行。村舂雨外急,邻火夜深明。
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中原有兄弟,万里正含情。

江淮离旧隐,春碣著新功。
艰耳非凡马,苍髯独老龙。
韩铭空纪真,曾箦遂长终。
先世盟獐在,寒山嘛滴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绝境殊不远,湖塘直吾庐。烟霞旦夕生,泛览诚可娱。
慈颜俯见喻,辍尔诗与书。清旭理轻舟,嬉游散烦劬。
宿雨荡残燠,惠风与之俱。心灵一开旷,机巧眇已疏。
中流有荷花,花实相芬敷。田田绿叶映,艳艳红姿舒。
繁香好风结,净质清露濡。丹霞无容辉,嫭色亦踟蹰。
秾芳射水木,欹叶游龟鱼。化工若有情,生植皆不如。
轻舟任沿溯,毕景乃踌躇。家人亦恬旷,稚齿皆忻愉。
素弦激凄清,旨酒盈樽壶。寿觞既频献,乐极随歌呼。
圆月初出海,澄辉来满湖。清光照酒酣,俯倾百虑无。
以兹心目畅,敌彼名利途。轻肥何为者,浆藿自有馀。
愿销区中累,保此湖上居。无用诚自适,年年玩芙蕖。

偶逢戎旅战争日,岂是明时放逐臣。
不用裁诗苦惆怅,风雷看起卧龙身。


舒亶 简介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慈溪(今属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试礼部第一,即状元(进士及第),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是为「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后为御史中丞。崇宁元年(1102)知南康军,京以开边功,由直龙图阁进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东都事略》有传。今存赵万里辑《舒学士词》一卷,存词50首。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