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

君子防悔尤,贤人戒行藏。嫌疑远瓜李,言动慎毫芒。
立教固如此,抚事有非常。为君持所感,仰面问苍苍。
犬啮桃树根,李树反见伤。老龟烹不烂,延祸及枯桑。
城门自焚爇,池鱼罹其殃。阳货肆凶暴,仲尼畏于匡。
鲁酒薄如水,邯郸开战场。伯禽鞭见血,过失由成王。
都尉身降虏,宫刑加子长。吕安兄不道,都市杀嵇康。
斯人死已久,其事甚昭彰。是非不由己,祸患安可防。
使我千载后,涕泗满衣裳。

推荐诗文

西风澹澹水悠悠,雪点丝飘带雨愁。
何限归心倚前閤,绿蒲红蓼练塘秋。

璧月上极浦。帆落人挝鼓。石城倒影,深夜鱼龙舞。佳气郁郁,紫阙腾云雨。回首分今古。千载是和非,夕阳中、双燕语。
向人诉。记玉井辘轳,胭脂涨腻,几许蛾眉妒。感叹息、花好随风去。流景如羽。且共乐升平,不须后庭玉树。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全欺芳蕙晚,似妒寒梅疾。
撩乱发青条,春风来几日。


登百丈山三里,右俯绝壑,左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山之,盖自此始。

磴而东,即小涧。石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下,其声溅溅然。两崖曲折而上,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人,然前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而北,石梯,数级入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水自西谷中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山门而东十步,石台。下临峭岸,深险绝。于林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断,乡人凿石容磴以,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焉。畏险者或不敢。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欲往而未能者。


白居易 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