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阳西岭,群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鸟栖初定。
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译文/注解

译文
夕阳越过了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
月照松林更觉夜晚清凉,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
山中砍柴人差不多走尽,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
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抚琴站在山路等你。

注释
⑴业师:法名业的僧人。一作“来公”。山房:僧人居所。期:一作“待”。
⑵度:过、落。
⑶壑:山谷。倏:一下子。
⑷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⑸樵人:砍柴的人。
⑹烟:炊烟和雾霭。一作“磴”。
⑺之:此。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宿来:一作“未来”。
⑻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山中等候友人到来而友人仍不至时的情景。前六句展示了山寺一带黄昏时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随着景致的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环境越来越清幽。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

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使人如见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如在读者眼前。

扎看起来,前六句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从一开始就在写候友,不过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前六句看起来是无人之境,实际上是有人之境。“群壑倏已暝”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的感觉,“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也是诗人看到的。透过这些诗句,可想而知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待读到“孤琴候萝径”,暗藏在景物中的人,与抚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蓦地活起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全诗色彩不断变幻,景物描写十分清幽,语言含蓄委婉却不失韵味。“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是此诗名句。

推荐诗文

云雨常陪胜会,笙歌惯逐闲游。锦里风光应占,
玉鞭金勒骅骝。戴月潜穿深曲,和香醉脱轻裘¤
方喜正同鸳帐,又言将往皇州。每忆良宵公子伴,
梦魂长挂红楼。欲表伤离情味,丁香结在心头。

春欲去。无计得留春住。纵著天涯浑柳絮。春归还有路。
恨煞多情杜宇。愁煞无情风雨。春自悠悠人自苦。莺花谁是主。


带霜南去雁,夜好宿汀沙。惊起向何处,高飞极海涯。
入云声渐远,离岳路由赊。归梦当时断,参差欲到家。


粉艳明。秋水盈。柳样纤柔花样轻。笑前双靥生。
寒江平。江橹鸣。谁道潮沟非远行。回头千里情。

甫也诸侯老宾客,罢酒酣歌拓金戟。骑马忽忆少年时,
散蹄迸落瞿塘石。白帝城门水云外,低身直下八千尺。
粉堞电转紫游缰,东得平冈出天壁。江村野堂争入眼,
垂鞭亸鞚凌紫陌,向来皓首惊万人。自倚红颜能骑射。
安知决臆追风足,朱汗骖驔犹喷玉。不虞一蹶终损伤,
人生快意多所辱。职当忧戚伏衾枕,况乃迟暮加烦促。
明知来问腆我颜,杖藜强起依僮仆。语尽还成开口笑,
提携别扫清溪曲。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
共指西日不相贷,喧呼且覆杯中渌。何必走马来为问,
君不见嵇康养生遭杀戮。


孟浩然 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