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藏之脉,心肺俱浮,肾肝俱沉,脾胃居沉浮之间。阳浮而阴沉,其性然也。
然阳主降而阴主升,阳体虽浮而内含降意,则浮中带沉;阴体虽沉而内含升意,则沉中带浮。沉而微浮,则阴不下走;浮而微沉,则阳不上飞。若使寸脉但浮而不沉,则阳气上逆而不交于阴;尺脉但沉而不浮,则阴气下陷而不交于阳。水火分离,下寒上热,诸病生矣。
升降阴阳之权,全在乎中。中者,土也。己土升,则乙木上达而化清阳;戊土降,则辛金下行而化浊阴。阴阳交济,是以寸不但浮,而尺不但沉。
土之所以升降失职者,木刑之也。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土气冲和,则肝随脾升,胆随胃降,木荣而不郁。土弱而不能达木,则木气郁塞,肝病下陷而胆病上逆。木邪横侵,土被其贼,脾不能升而胃不能降,于是两关之脉大。左关之大者,肝脾之郁而不升也;右关之大者,胆胃之郁而不降也。胆木化气于相火,胆木右降,则相火下蛰而不上炎,胆木逆升,相火上炎而刑金,肺金被克,清气郁蒸,而生上热,于是右寸之脉亦大。肝木主升,肝木不升,生意抑遏而生下热,于是左尺之脉亦大。右寸之大者,肺金之上逆也。左尺之大者,肝木之下陷也。
胃主降浊,胃逆则浊气上填,仓廪不纳,恶心呕吐之病生焉。脾主升清,脾陷则清气下瘀,水谷不消,胀满泄利之病生焉。肺藏气而性降,肝藏血而性升,金逆则气不清降而上郁,木陷则血不温升而下脱。肺主收敛,肝主疏泄,血升而不至于流溢者,赖肺气之收敛也;气降而不至于固结者,赖肝血之疏泄也。木陷则血脱于下,而肺金失敛则血上溢;金逆则气郁于上,而肝木不升则气下结。
推之,凡惊悸、吐衄、盗汗、遗精之病,皆金气不能降敛。淋癃、泄利、嗳腐、吞酸之病,皆木气不能生发。
金逆而莫收敛,则君火失根而左寸亦大;木陷而行疏泄,则相火下拔而右尺亦大。
大者,有余之象也。于其有余之中,得其不足之意,则脉之妙解而医之至数也。经所谓大则病进者,别有玄机,非后世医书阳盛阴虚之说也。
序
自叙卷一·天人解
阴阳变化 五行生克 脏腑生成 气血原本 精神化生 形体结聚 五官开窍 五气分主 五味根原 五情缘起 精华滋生 糟粕传导 经脉起止 奇经部次 营气运行 卫气出入卷二·六气解
六气解 六气名目 六气从化 六气偏见 本气衰旺 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少阳相火 太阴湿土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 六气治法卷三·脉法解
脉法解 寸口脉法 寸口人迎脉法 三部九候脉法 脏腑脉象 四时脉体 真藏脉义 浮沉大小 二十四脉卷四·劳伤解
劳伤解 中气 阴阳 阴虚 阳虚 阴脱 阳脱 精神 神惊 精遗 气血 气滞 气积 血瘀 血脱 衄血 吐血 便血 溺血卷五·杂病解上
杂病解 鼓胀根原 噎膈根原 反胃根原 消渴根原 颠狂根原 痰饮根原 咳嗽根原 肺痈根原卷六·杂病解中
腹痛根原 腰痛根原 奔豚根原 瘕疝根原 积聚根原 蛔虫根原 便坚根原 泄利根原 痢疾根原 淋沥根原卷七·杂病解下
中风根原 历节根原 痉病根原 湿病根原 黄疸根原 暍病根原 霍乱根原 痎疟根原 伤风根原 齁喘根原卷八·七窍解
七窍解 耳目根原 目病根原 耳病根原 鼻口根原 鼻病根原 口病根原 舌病 牙痛 咽喉 声音卷九·疮疡解
疮疡解 痈疽根原 瘰疬根原 癞风根原 痔漏根原卷十·妇人解
妇人解 经脉根原 杂病根原 胎妊解 产后根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