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老弟足下:
十六早,接到十一月十二日发信,内父亲一信,四位老弟各一件,具悉一切,不胜次喜!四弟之诗,又有长进,第命意不甚高超,声调不甚响亮。命意之高,须要透过一层,如说考试,则须说科名是身外物,不足介怀,则诗意高矣。若说必以得科名为荣,则意浅矣。举此一端,余可类推。腔调则以多读诗为主,熟则响矣。
去年树立堂所寄之笔,亦我亲手买者,春光醉目前每支大钱五百文,实不能再寄。汉壁尚可寄,然必须明年会武后,乃有便人回南,春间不能寄也。
五十读书固好,然不宜以此耽搁自己功课;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不诬也。
家常欲与我结婚,我所以不愿意者,因闻常世兄最好恃父势,作威福,衣服鲜明,仆从恒赫,恐其家女子有宦家骄奢习气乱我家规,诱我子弟好奢耳。今渫再三要结婚,发甲五八字去,恐渫家是要与我为亲家,非欲与弟为亲家。此语不可不明告之。
贤弟婚事,我不敢作主,但亲家为人如何?亦须向汪三处查明。若吸鸦片烟,则万不可对。若无此事,则听堂上各大人与弟自主之可也。所谓翰堂秀才者,其父子皆不宜亲近,我曾见过,想衡阳人亦有知之者,若要对亲,或另请媒人亦可。
六弟九月之信,于自己近来弊病,颇能自知,正好用功自医。而犹曰终日泄泄,此则我所不解者也。
家中之事,弟不必管,天破了,自有女娲管,洪水大了,自有禹王管。家事有堂上大人管,外事有我管,弟辈则宜自管功课而已,何必问其他哉?至于宗族姻党,无论他与我有隙无隙,在弟辈只宜一要概爱之敬之。孔子曰:“汛爱众,而亲仁。”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礼人不答,反其敬。”此刻未理家事若便多生嫌怨,将来当家立业,岂不个个都是仇人,古来无与宗族、乡党为仇之圣贤,弟辈万不可专责他人也。
十一月信言:观看《庄子》并《史记》,甚善!但作事必须有恒,不可谓考试在即便将之书丢下,必须从首至尾句句看完。若能明年将《史记》看完,则以后看书不可限量,不必问进学与否也。贤弟论袁诗,论作字,亦皆有所见;然空言无益,须多做诗,多临帖乃可谈耳。譬如人欲进京一步不行,而在家空言进京程途,亦向益哉?即言之津津,人谁得而信之哉?
九弟之信,所以规劝我者甚切,余览之,不觉毛骨悚然!然我用功,实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着如此做去,不作外官,将来道德文章必粗有成就,上不敢欺天地祖父,下不敢欺诸弟与儿侄。而省城之闻望日隆,即我亦不知其所自来。我在京师惟恐名浮于实,故不先拜一人,不自诩一言,深以过情之闻为耻耳。
来书写大场题及榜信,此间九月早已知之,惟县考案首前列及进学之人,则至今不知。诸弟以后写信,于此等小事,及近处戚族家光景,务必一一详载。
季弟信亦谦虚可爱,然徒谦亦不好,总要努力前进,此全在为兄者倡率之,余他无所取,惟近来日日不恒,可为诸弟倡率。四弟六弟,总不欲以有恒自立,独不泊坏季弟之样子乎?余不尽宣,兄国藩手具。(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
修身篇
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 禀父母·痛改前非自我 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 禀父母·劝弟勿夜郎自 致诸弟·劝弟谨记进德 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 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 致诸弟·劝宜力除牢骚 致四弟·不宜露头角于 致九弟·劝宜息心忍耐 致九弟·劝弟须保护身 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 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 致九弟·愿共鉴诫二弊 致九弟·注意平和二字 致四弟·必须加意保养 致九弟四弟·早起乃健 致九弟·宜平骄矜之气 致九弟李弟·须戒傲惰 致四弟·用药须小心谨 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 致九弟季弟·做人须清 致九弟季弟·必须自立 致九弟·望勿各逞己见 致九弟季弟·治身宜不 致九弟季弟·服药不可 致四弟·劝弟须静养身 致四弟·与官相见以谦 致九弟·述治事宜勤军 致九弟·只问积劳不问 致九弟·万望毋恼毋怒 致九弟·宜以自养自医 致九弟·凡郁怒最易伤 致四弟·述养身有五事 致九弟·宜自修处求强 致九弟·时刻悔悟大有 致九弟·必须逆来顺受劝学篇
禀父母·闻九弟习字长 禀父母·教弟写字养神 禀父母·劝两弟学业宜 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 致诸弟·读书宜立志有 致诸弟·勉励自立课程 致诸弟·讲读经史方法 致六弟·述学诗习字之 致诸弟·劝述孝悌之道 致诸弟·温经更增长见 致诸弟·勿为时文所误 禀父母·教弟注重看书 致诸弟·必须立志猛进 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 致诸弟·按月作文寄京 致诸弟·评文字之优劣 致四弟·读书不可太疏 致四弟·宜劝诸侄勤读 致四弟九弟·宜居家时 致九弟·讲求奏议不迟 致四弟九弟·谆嘱瑞侄 致四弟九弟·述为不学治家篇
禀父母·述家和万事兴 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 致诸弟·教弟婚姻大事 禀父母·勿因家务过劳 禀叔父母·勿因劳累过 致诸弟·无时不想回家 致诸弟·告诫弟弟要清 致诸弟·述改建祖屋之 致诸弟·拟定于明年归 致诸弟·迎养父母叔父 谕纪泽·料理丧母之后 谕纪泽·携眷赶紧出京 谕纪泽·家眷万不可出 谕纪泽·勤通书信不必 谕纪泽·家眷在京须一 致诸弟·在家宜注重勤 致诸弟·勿使子侄骄奢 谕纪泽·宜教家人勤劳 致四弟·宜常在家侍侯 致四弟·不宜常常出门 致四弟·得两弟为帮手 致九弟·归家料理祠堂 致四弟季弟·在家里注 致诸弟·宜兄弟和睦又 致诸弟·述家庭不可说 致诸弟·述六弟妇治家 致诸弟·述起屋造祠堂 致四弟·治家有八字诀 致四弟·居乡要诀宜节 致九弟季弟·做后辈宜 致四弟·教子侄宜戒骄 致四弟·教子侄做人要 致四弟·教子弟去骄气 致四弟·教子弟牢记祖 致四弟·教弟必须爱惜 致四弟·惜福贵乎勤俭 致九弟·欣悉家庭和睦 致四弟·教子勤俭为主 致四弟·宜以耕读为本理财篇
禀祖父母·述告在京无 禀祖父母·述京中窘迫 禀父母·筹划归还借款 禀父母·借银寄回家用 禀父母·在外借债过年 禀父母·家中费用窘迫 禀祖父母·要叔父教训 禀祖父母·无钱寄回家 禀父母·寄银还债济人 致诸弟·取款及托带银 禀父母·送参冀减息银 禀父母·取借款须专人 禀父母·在京事事节俭 禀叔父母·托人带银两 致诸弟·家中务请略有 谕纪泽·托人带银至京 致诸弟·带归度岁之资 致九弟·述捐银作祭费 致九弟·劝捐银修祠堂 禀祖父母·请给族人以 禀祖父母·先馈赠亲戚 致诸弟·述接济亲戚族 禀祖父母·赠亲戚族人 禀叔父母·请兑钱送人 致诸弟·节俭置田以济 致九弟·顺便可以周济 致九弟·周济受害绅民 致四弟九弟·千里寄银 致四弟·送银子共患难交友篇
致诸弟·交友拜师宜专 致诸弟·必须亲近良友 禀叔父·不辞劳苦料理 致诸弟·交友须勤加来 致诸弟·切勿占人便宜 禀父母·述接待朋友之 致九弟·患难与共勿有 致九弟·述挽胡润帅联 致九弟季弟·述有负朋为政篇
禀祖父母·述与英国议 禀父母·述盘查国库巨 禀父母·具折奏请日讲 致诸弟·具奏言兵饷事 致诸弟·进谏言戒除骄 致诸弟·详述办理巨盗 致九弟季弟·以勤字报 致九弟·暂缓祭祀望溪 致季弟·述长江厘卡太 致九弟季弟·述筹办粤 致九弟·述抽本省之厘 致九弟·处事修身宜明 致诸弟·喜述大考升官 禀祖父母·报告荣升侍 禀祖父母·报告考差信 禀祖父母·报告补侍读 致诸弟·喜述得会试房 致诸弟·喜述升詹事府 禀父母·万望匆入署说 禀叔父母·报告升翰林 禀父母·敬请祖父换蓝 禀父母·拟为六弟纳监 禀父母·报告两次兼职 禀父母·请勿悬望得差 禀父母·附呈考差诗文 禀父母·贺六弟成就功 禀父母·请敬接诰封轴 禀父母·不敢求非分之 禀父母·请四弟送归诰 禀父母·谨遵家命一心 致诸弟·述升内阁学士 致诸弟·喜述补侍郎缺 致诸弟·述奉旨为较射 致诸弟·喜闻九弟得优 致九弟·为政切不可疏 致九弟·述弟为政优于 致四弟·述坚守作战之 致九弟·述兄弟同获圣 致九弟·申请辞退一席 致九弟·述让纪瑞承荫 致九弟·述纪梁宜承荫 致九弟·述奏议乃为臣 致九弟·不必再行辞谢 致九弟·战事宜自具奏 致四弟·兄弟同蒙封爵 致四弟九弟·述应诏面用人篇
致诸弟·述营中急需人 致诸弟·调彭雪琴来江 致九弟·催周凤山速来 致九弟·交人料理文案 致九弟·愧对江西绅士 致九弟·宜以求才为在 致九弟·拟保举李次青 致九弟季弟·拟和陈射 致九弟·述告办事好手 致沅弟季弟·随时推荐 致九弟季弟·述杨光宗 致沅弟季弟·嘱文辅卿 致九弟·宜多选好替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