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梅谢了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译文/注解

译文
梅花凋谢了,北方边塞的冰雪已经融化,大雁也早早地向北飞去了。我要委托那北归的大雁,请它问候一下故都家乡的父老。
前线地区防务荒疏、边声悄寂,金人占领的淮河以北,人烟稀少。那曾经繁华奢靡的宣和宫殿,已经衰草遍地,尘烟缭绕。

注释①忆秦娥:词牌名。双调,共四十六字,有仄韵、平韵两体。
②梅谢了:指梅花凋落。
③塞垣(yuán):指汉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
④鸿(hóng):即鸿雁,是一种候鸟。秋风起时北雁南飞,春季则自南归北。在诗词中常被当作信使。
⑤凭伊:指凭借大雁
⑥问讯:问候;慰问。
⑦大梁遗(yí)老:即中原父老、北宋遗民。大梁,战国魏都,即北宋时都城汴京。
⑧浙河:即浙江。
⑨炊烟:指烹制饭菜形成的烟气。
⑩宣和宫殿:借指故国宫殿。宣和,宋徽宗年号。

赏析

开头以“梅谢了”三字说明季节正当柳垂金丝的早春。春梅谢去,引起词人一系列的联想。他想起这时中原大地宋、金边界地区,该也在冻解冰融、逐渐转暖了,宋、金自“绍兴和议”之后,两国边境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所谓的“塞垣”已不是往昔的北地,所以“鸿归早”也暗示着国境线的南移。接下去“鸿归早”三句,要借鸿雁带讯问候故都父老。

下片进一层表达了对故土、故都的深切怀念。南宋偏安江左,浙江西路的镇江一带已经接近前线,北岸的瓜洲渡口是金失南侵的冲要之地。“边声悄”,指这一带平静无战事。“淮河”句,是说淮河一带,本来是人烟稠密、运输繁忙之地,自从靖康之乱、金兵南侵,一路烧杀掳掠,而在这片疮痍满目的土地上,人口稀少,生活艰苦,呈现出残破荒凉的景象,这里就以“炊烟少”三个字以概括之。

末尾两句与上片结句相呼应。前面是说早春北归的鸿雁问候故都遗老,末尾点出故都宫殿(宣和是徽宗年号)那里曾是北宋朝廷所在,当年是何等巍峨宏丽,如今只余下冷烟衰草。遗民凭吊之余,不仅暗伤亡国,恐怕也在切盼着王师能如鸿归一般,早日北上恢复中原,而这也是词人的心愿。

词人借鸿雁的眼光展示了北宋宫殿凄凉景色,抒发出故宫黍离、国家衰亡的悲愤,也是对南宋当局的指责。

推荐诗文

星河风露经年别。月照离亭花似雪。宝钗鸾镜会重逢,花里同眠今夜月。
月华依旧当时节。细把离肠和泪说。人生只合镇长圆,休似月圆圆又缺。

几年风雨迹,叠在石孱颜。生处景长静,看来情尽闲。
吟亭侵坏壁,药院掩空关。每忆东行径,移筇独自还。


不逢盛暑不冲寒,种子成丛用法难。醉眼若为抛去得,
狂心更拟折来看。凌霜烈火吹无艳,裛露阴霞晒不干。
莫道娇红怕风雨,经时犹自未凋残。


雨洗红尘,云迷翠麓,小车难去。凄凉感慨,未有今年春暮。想曲江水边丽人,影沉香歇谁为主。但兔葵燕麦,风前摇荡,径花成土。
空被多情苦。庆会难逢,少年几许。纷纷沸鼎,负了青阳百五。待何时、重享太平,典衣贳洒相尔汝。算兰亭、有此欢娱,又却悲今古。

酒渴何方疗,江波一掬清。泻瓯如练色,漱齿作泉声。
味带他山雪,光含白露精。只应千古后,长称伯伦情。


刘克庄 简介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