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顺元年冬十月己丑朔,宰臣王峻献唐张蕴古《大宝箴》、谢偃《惟皇诫德赋》 二图。诏报曰:“朕生长军戎,勤劳南北,虽用心於于《钤》、《匮》,且无暇于 《诗》、《书》,世务时艰,粗经阅历,前言往行,未甚讨寻。卿有佐命立国之勋, 居代天调鼎之任,恆虑眇德,未及古人。于是采掇箴规,弼谐寡昧,披文阅理,怿 意怡神,究为君治国之源,审修己御人之要。帝王之道,尽在于兹,辞翰俱高,珠 宝何贵!再三省览,深用愧嘉。其所进图,已令于行坐处张悬,所冀出入看读,用 为鉴戒。”壬辰,潞州奏,巡检使陈思让、监军向训破河东贼军于虒亭。癸巳,以 刑部侍郎司徒诩为户部侍郎,以左散骑常侍张煦为刑部侍郎,以给事中吕咸休为左 散骑常侍。甲午,绛州防御使孙汉英卒。辛丑,荆南奏,湖南乱,大将军陆孟俊执 伪节度使马希萼迁于衡州,立希萼弟希崇为留后,将吏二千余人,遇害者半,牙署 库藏焚烧殆尽。乙巳,诏并吏部三铨为一铨,委本司长官通判。丙午,晋州巡检王 万敢奏,河东刘崇入寇,营于州北。辛亥,潞州奏,河东贼军寇境。乙卯,荆南奏, 淮南遣鄂州节度使刘仁赡,以战船二百艘于今月二十五日入岳州。丙辰,诏枢密使 王峻率兵援晋州。丁巳,以左卫将军申师厚为河西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师厚素与 王峻善,及峻贵,师厚羁旅无依,日于峻马前望尘而拜,会西凉请帅,帝令择之, 无欲去者,峻乃以师厚奏之,师厚亦欣然求往,寻自前镇将授左卫将军、检校工部 尚书。翼日,乃有凉州之命,赐旌节、驼马、缯帛以遣之。
十一月己未朔,荆南奏,淮南大将边镐率兵三万,自袁州路趋潭州,马希崇遣 从事送牌印,纳器仗。镐入城,称武安军节度使,马氏诸族及将吏千余人皆徙于金 陵。甲子夜,东南白虹亘天。以新晋州节度使王彦超为晋绛行营马军都虞候。乙丑, 命王峻出征晋州,帝幸西庄以饯之。甲戌,日南至,群臣拜表称贺。甲申,葬故贵 妃张氏。丁亥,诏:“唐朝五庙,旧在至德宫安置,应属徽陵庄田园舍,宜令新除 右监门将军李重玉为主。其缘陵缘庙法物,除合留外,所有金银器物,充迁葬故淑 妃王氏及许王从益外,其余并给与重玉及尼惠英、惠灯、惠能、惠严等。令重玉以 时祀陵庙,务在丰洁。”重玉,故皇城使李从璨之子,明宗之孙,惠英等亦明宗亲 属也,故帝授重玉官秩,令主先祀,恤王者之后也。
十二月戊子朔,诏以刘崇入寇,取当月三日暂幸西京。庚寅,诏巡幸宜停。时 王峻驻军陕府,闻帝西巡,遣使驰奏,不劳车驾顺动,帝乃止。乙未,幸西庄。兗 州慕容彦超上言,乞朝觐,诏允之,寻称部内草寇起,不敢离镇。戊申,郓州奏, 慕容彦超据城反。己酉,王峻奏,刘崇逃遁,王师已入晋州。《宋史·陈思让传》: 王峻援晋州,以思让与康延昭分为左右厢排阵使,令率军自乌岭路至绛州,与大军 合。崇烧营遁去,思让又与药元福袭破之。
广顺二年春正月戊午朔,不受朝贺,以宿兵在外故也。庚申,王峻奏,起近镇 丁夫二万城晋州。壬戌,修东京罗城,凡役丁夫五万五千,两旬而罢。甲子,以侍 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为兗州行营都部署,以齐州防御使史延韬为副部署,以皇城使 向训为兵马都监,陈州防御使药元福为马步都虞候,率兵讨慕容彦超。《隆平集》: 慕容彦超盗据兗、海,周祖命曹英为帅,向训副之,参用药元福以兵从。谓元福曰: “已敕英、训,勿以军礼见汝。”及元福至,英、训皆父事焉。诸军入兗州界,不 得下路停止村舍,犯者以军法从事。丙寅,徐州巡检供给官张令彬奏,破淮贼于沭 阳,斩首千余级,擒贼将燕敬权。时慕容彦超求援于淮南,淮南伪主李景发兵援之, 师于下邳,闻官军至,退趋沭阳,遂破之。庚午,高丽权知国事王昭遣使贡方物。 壬申,镇州何福进差人部送先擒获到河东贼军二百余人至阙下,诏给巾履衫袴以释 之。戊寅,徐州部送沭阳所获贼将燕敬权等四人至阙下,诏赐衣服金帛,放归本土, 敬权等感泣谢罪。帝召见谓之曰:“夫恶凶邪,奖忠顺,天下一也。我之贼臣,挠 乱国法,婴城作逆,殃及生灵,不意吴人助兹凶恶,非良算也,尔当归言之于尔君。” 初,汉末遣三司军将路昌祚于湖南市茶,属淮南将边镐陷长沙,昌祚被贼送金陵。 及敬权自大朝归,具以帝言告于李景,景乃召昌祚,延坐从容久之,且称美大朝皇 帝圣德广被,恩沾邻土,深有依附国家之意。及罢,遣伪宰相宋齐丘宴昌祚于别馆, 又令访昌祚在湖南遭变之时,亡失纲运之数,命依数偿之,给茗荈万八千斤,遣水 运至江夏,仍厚给行装,遣之归阙。
二月庚寅,府州防卸使折德扆奏,河东贼军寇境,率州兵破之,斩首二千级。 辛卯,太白经天。癸巳,以权知高丽国事王昭为高丽国王。庚子,府州防卸使折德 扆奏,收河东界岢岚。癸卯,诏先获河东乡军一百余人,各给钱鞋放归乡里。壬子, 太子太师致仕安审晖卒。
三月庚申,幸南庄,令从臣习射。戊辰,以枢密院直学士、左谏议大夫王溥为 中书舍人,充翰林学士;以内客省使、恩州团练使郑仁诲为枢密副使。诏宣徽北院 使翟光鄴权知永兴军府事。甲戌,回鹘遣使贡方物。庚辰,诏:“西京庄宅司、内 侍省、宫苑司、内园等四司,所管诸巡系税户二千五百并还府县。其广德、升平二 宫并停废。应行从诸庄园林、亭殿、房舍、什物课利,宜令逐司依旧收管。”
夏四月丙戌朔,日有食之,帝避正殿,百官守司。丁亥,诏停蔡州乡军。戊子, 以京师旱,分命群臣祷雨。癸巳,制削夺慕容彦超在身官爵。甲午,高丽国册使、 卫尉卿刘皞卒。乙卯,诏取来月五日,车驾赴兗州城下,慰劳将士。以枢密副使郑 仁诲为右卫大将军,依前充职,兼权大内都点检;以中书侍郎、平章事、判三司李 穀为权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事。
五月丙辰朔,帝御崇元殿受朝,仗卫如仪。庚申,车驾发京师。戊辰,至兗州 城下。乙亥,收复兗州,斩慕容彦超,夷其族。诏端明殿学士颜衎权知兗州军州事。 壬午,曲赦兗州管内罪人,取五月二十七日已前所犯罪,大辟已下,咸赦除之。慕 容彦超徒党,有逃避潜窜者,及城内将吏等并放罪。自慕容彦超违背以来,乡州内 有接便为非者,一切不问。诸军将士殁于王事者,各与赙赠,都头已上与赠官。兗 州城内及官军下寨四面去州五里内,今年所征夏秋税及沿征钱物并放;十里内,只 放夏税;一州管界,今夏苗子三分放一分。城内百姓遭毁拆舍屋及遭烧焚者,给赐 材木。诸处差到人夫内,有遭矢石死者,各给绢三匹,仍放户下三年徭役云。癸未, 诏兗州降为防御州,仍为望州。
六月乙酉朔,帝幸曲阜县,谒孔子祠。既奠,将致拜,左右曰:“仲尼,人臣 也,无致拜。”帝曰:“文宣王,百代帝王师也,得无敬乎!”即拜奠于祠前。其 所奠酒器、银炉并留于祠所。遂幸孔林,拜孔子墓。帝谓近臣曰:“仲尼、亚圣之 后,今有何人?”对曰:“前曲阜令、袭文宣公孔仁玉,是仲尼四十三代孙;有乡 贡《三礼》颜涉,是颜渊之后。”即召见。仁玉赐绯,口授曲阜令,颜涉授主簿, 便令视事。仍敕兗州修葺孔子祠宇,墓侧禁樵采。丙戌,车驾还京。初,帝以五月 十三日至兗州,贼尚拒守,至十七日,昼梦道士一人进书,卷首云“车驾来月二日 还京”,其下文字绝多,不能尽记。既寤,以梦告宰臣,又四日而城拔。帝至军, 凡驻跸九日而贼平,果以六月二日发离城下,近代亲征克捷,无如此之速也。是日 大雨,城下行宫,水深数尺。其日晚,至中都县,帝笑谓侍臣曰:“今日若不离城 下,则当为潦所溺矣。”戊戌,车驾至自兗州。辛丑,以灵武节度使冯晖卒,辍视 朝一日。壬寅,前翰林学士李澣自契丹中上表,陈奏机事,且言伪幽州节度使萧海 贞欲谋向化,帝甚嘉之。《宋史·李澣传》:海贞与澣相善,澣乘间讽海贞以南归 之计,海贞纳之。周广顺二年,澣因定州孙方谏密表,言契丹衰微之势,周祖嘉焉, 遣谍者田重霸赍诏慰抚,仍命浣通信。澣复表述:“契丹主幼弱多宠,好击鞠,大 臣离贰,若出师讨伐,因与通好,乃其时也。”属中原多故,不能用其言。癸卯, 德妃董氏薨。乙巳,诏宣徽南院使袁鳷判开封府事。辛亥,以朔方军衙内都虞候冯 继业起复为朔方军兵马留后。甲寅,幸旧宅,为德妃举哀故也。
秋七月丙辰,诏:“内外臣僚,每遇永寿节,旧设斋供。今后中书门下与文武 百官共设一斋,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已下共设一斋,枢密使、内诸司使已下共设一斋, 其余前任职员及诸司职掌,更不得开设道场及设斋。”是日大风雨,破屋拔树,尚 书省都堂有龙穿屋坏兽角而去,西壁有爪迹存焉。襄州大水。丁卯,诏复升陈州、 曹州为节镇。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洋州节度使郭崇为陈州节度使,以侍卫步军都 指挥使曹英为曹州节度使,并典军如故。以陈州防御使药元福为晋州节度使。辛未, 诏相州节度使李筠权知潞州军州事。丙子,以小底都指挥使、汉州刺史李重进为大 内都点检兼马步都军头,领恩州团练使;以内殿直都知、驸马都尉张永德领和州刺 史,充小底第一军都指挥使。
八月甲申朔,翰林学士、刑部尚书张沆落职守本官。以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 馆事徐台符为礼部尚书,充翰林学士承旨;以兵部侍郎韦勋为尚书右丞;以尚书右 丞于德辰为吏部侍郎;以户部侍郎边归谠为兵部侍郎;以礼部侍郎赵上交为户部侍 郎;以枢密直学士、左散骑常侍陈观为工部侍郎,依前充职;以刑部侍郎景范为左 司郎中,充枢密直学士。乙酉,枢密使王峻上章,请解枢衡,凡三上章,诏不允。 庚寅,颍州奏,先于淮南俘获孳畜,已准诏送还本土。甲午,诏止绝吏民诣阙举请 刺史、县令。赐宰臣李穀白藤肩舆。时穀以今年七月,因步履伤臂,请告数旬,诏 穀扶持三司,刻名印署事,仍放朝参。庚子,潞州节度使常思移镇宋州,相州节度 使李筠移镇潞州。壬寅,郓州节度使高行周薨。癸丑,诏改盐曲法,盐曲犯五斤已 上处死,煎硷盐者犯一斤已上处死。先是,汉法不计斤两多少,并处极刑,至是始 革之。
九月庚午,以大理卿剧可久为太仆卿,以左庶子张仁彖为大理卿,以司天监 赵延乂为太府卿兼判司天监事。诏北面沿边州镇,自守疆埸,不得入北界俘掠。乙 亥,镇州奏,契丹寇深、冀州,遣龙捷都指挥使刘诲、牙内都指挥使何继筠等率兵 拒之而退。时契丹闻官军至,掠冀部丁壮数百随行,狼狈而北,冀部被掳者望见官 军,鼓噪不已,官军不敢进,其丁壮尽为蕃军所杀而去。丁丑,以郑州防御使白重 赞为相州留后。戊寅,乐寿都监杜延熙奏,于瀛州南杀败契丹,斩首三百级,获马 四十七匹。癸未,帝姨母韩氏追封楚国夫人,故第四姊追封福庆长公主。易州奏, 契丹武州刺史石越来奔。
冬十月丙戌,以前晋州节度使王彦超为河阳节度使。庚寅,诏:“诸州罢任或 朝觐,并不得以器械进贡。”先是,诸道州府,各有作院,每月课造军器,逐季搬 送京师进纳。其逐州每年占留系省钱帛不少,谓之“甲料”,仍更于部内广配土产 物,征敛数倍,民甚苦之。除上供军器外,节度使、刺史又私造器甲,以进贡为名, 功费又倍,悉取之于民。帝以诸州器甲造作不精,兼占留属省物用过当,乃令罢之。 仍选择诸道作工,赴京作坊,以备役使。乙未,永兴军奏,宣徽北院使、知军府事 翟光鄴卒。丁酉,葬德妃,废朝。戊戌,以宣徽南院使袁鳷权知永兴军府事,以枢 密直学士、工部侍郎陈观权知开封府事。己亥,升钜野县为济州。以枢密院副使郑 仁诲为宣徽北院使兼枢密副使。庚子,幸枢密院,王峻请之也。甲辰,宰臣李穀以 臂伤未愈,上表辞位,凡三上章,诏报不允。丁未,沧州奏,自十月已前,蕃归汉 户万九千八百户。是时,北境饥谨,人民转徙,襁负而归中土者,散居河北州县, 凡数十万口。
十一月丙辰,荆南奏,朗州大将刘言,以今年十月三日领兵趋长沙,十五日至 潭州,淮南所署湖南节度使边镐、岳州刺史宋德权并弃城遁去。庚申,以前少府监 马从斌为殿中监。壬戌,枢密使王峻亡妻崔氏追封赵国夫人,非故事也。乙丑,刑 部尚书张沆卒。辛未,陕州折从阮移镇邠州。以前宋州节度使李洪义为安州节度使。 癸酉,青州符彦卿移镇郓州。甲戌,诏曰:“累朝已来,用兵不息,至于缮治甲胄, 未免配役生灵,多取于民,助成军器。就中皮革,尤峻科刑,稍犯严条,皆抵极典, 乡县以之生事,奸猾得以侵渔,宜立新规,用革前弊。应天下所纳牛皮,今将逐所 纳数,三分内减二分,其一分于人户苗亩上配定。每秋夏苗共十顷纳连角皮一张, 其黄牛纳干筋四两,水牛半斤,犊子皮不在纳限。牛马驴骡皮筋角,今后官中更不 禁断,只不得将出化外敌境。州县先置巡检牛皮节级并停。”丙子,诏曰:“应内 外文武官僚幕职、州县官举选人等,今后有父母、祖父母亡殁未经迁葬者,其主家 之长,不得辄求仕进,所由司亦不得申举解送。如是卑幼在下者,不在此限。”己 卯,日南至,帝御崇元殿受朝贺,仗卫如仪。
十二月丙戌,权武平军留后刘言遣牙将张崇嗣入奏,于十月十三日,与节度副 使王进逵、行军司马何敬贞、指挥使周行逢等,同共部领战棹,攻收湖南,伪节度 使边镐当夜出奔,王进逵等已入潭州。《九国志·王逵传》:逵,朗州武陵人,或 名进逵。边镐为武安军节度使,召刘言入觐,言不行,谋于逵曰:“江南召我,不 往,必加兵于我矣,为之奈何!”逵曰:“镐之此来,以制置潭、朗为名,公如速 行,正入其算。武陵负江湖之阻,带甲百万,乃欲拱手臣异姓乎?镐新至长沙,经 略未定,乘人心愤怒,引兵攻镐,可一鼓而擒也。”言然之,乃遣与何景真等同起 兵于武陵,号十指挥使,以攻边镐。逵率舟师南上,至长沙,边镐大骇,以所部奔 归江南,诸州屯守皆罢之,尽复湖外之地。癸巳,太子太师致仕安叔千卒。甲午, 诏今后诸侯入朝,不得进奉买宴。丁酉,皇子澶州节度使荣落起复,加同平章事。 戊戌,太子少傅致仕王延卒。壬寅,幸西庄。乙巳,以端明殿学士颜衎权知开封府 事。御史台奏:“请改左右威卫复为左右屯卫。”从之,避御名也。是冬无雪。
广顺三年春正月壬子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贺,仗卫如仪。幸太平宫起居汉太后。 甲寅,赐群臣射于内鞠场。乙卯,武平军兵马留后刘言奏:“潭州干戈之后,焚烧 殆尽,乞移使府于武陵。”从之。诏升朗州为大都督府,在潭州之上。丙辰,以武 平军节度使留后、检校太尉刘言为检校太师、同平章事,行朗州大都督,充武平军 节度兼三司水陆转运等使,制置武安、静江等军事,进封彭城郡公;武平军节度副 使、权知潭州军州事、检校太傅王进逵为检校太尉,行潭州刺史,充武安军节度使; 以武安军行军司马兼衙内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太傅何敬贞为检校太尉,行桂州刺史, 充静江军节度使;以张仿领眉州刺史,充武平军节度副使;以硃元琇领黄州刺史, 充静江军节度副使;以周行逢领集州刺史,充武安军节度行军司马。自进逵而下, 皆刘言将校也。邠州奏,庆州略蕃部野鸡族略夺商旅,侵扰州界。诏遣宁州刺史张 建武等率兵掩袭,仍先赐敕书安抚,如不从命,即进军问罪。辛酉,诏赐朗州刘言 应两京及诸道旧属湖南楼店邸第。乙丑,诏:“诸道州府系属户部营田及租税课利 等,除京兆府庄宅务、赡国军榷盐务、两京行从庄外,其余并割属州县,所征租税 课利,官中只管旧额,其职员节级一切停废。应有客户元佃系省庄田、桑土、舍宇, 便赐逐户,充为永业,仍仰县司给与凭由。应诸处元属营田户部院及系县人户所纳 租中课利,起今年后并与除放。所有见牛犊并赐本户,官中永不收系”云。帝在民 间,素知营田之弊,至是以天下系官庄田仅万计,悉以分赐见佃户充永业。是岁出 户三万余,百姓既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又,东南郡邑 各有租牛课户,往因梁太祖渡淮,军士掠民牛以千万计,梁太祖尽给与诸州民,输 租课,自是六十余载,时移代改,牛租犹在,百姓苦之,至是特与除放。未几,京 兆府庄宅务及榷盐务亦归州县,依例处分。或有上言,以天下系官庄田,甚有可惜 者,若遣货之,当得三十万缗,亦可资国用。帝曰:“苟利于民,与资国何异。” 丁卯,户部侍郎、权知贡举赵上交奏:“诸科举人,欲等第各加对义场数;进士除 诗赋外,别试杂文一场。”从之。两浙吊祭使、左谏议大夫李知损责授登州司马, 员外置,仍令所在驰驿放遣。知损衔命江、浙,所经籓郡,皆强贷于侯伯,为青州 知州张凝所奏,故有是命。己巳,幸南庄。临水亭,见双凫戏于池上,帝引弓射之, 一发迭贯,从臣称贺。庚午,以前邠州节度使侯章为邓州节度使。前莱州刺史叶仁 鲁赐死,坐为民所讼故也。辛未,诏枢密使王峻巡视河堤。峻请行,故从之。辛巳, 幸南庄。
闰月甲申,朗州刘言、潭州王进逵奏,广贼占据桂管,深入永州界俘劫,遣朗 州行军司马何敬贞与指挥使硃全琇、陈顺等,率水陆军五万进击。丙戊,回鹘遣使 贡方物。诏故梁租庸使赵严侄崇勋,见居陈州,量赐系官店宅,从王峻之请也。辛 卯,定州奏,契丹攻义丰军,出劲兵夜斫蕃营,斩首六十级,契丹遁去。甲午,镇 州奏,契丹寇境,遣兵追袭,至无极而还。丙申,皇子澶州节度使荣来朝。壬寅, 以枢密使、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监修国史王峻兼青州节度使,余如故。延州衙 内指挥使高绍基奏言:“父允权患脚膝,令臣权知军州事。”癸卯,陈州奏:“吏 民请与前刺史李穀立祠堂。”从之。时穀为宰相,闻郡人陈请,逊让数四,乃止。 甲辰,鄴都留守王殷加检校太尉,依前同平章事。丙午,镇州节度使何福进、河阳 节度使王彦超并加检校太尉,潞州节度使李筠加检校太傅。丁未,延州节度使高允 权卒。己酉,开封府奏,都城内录到无名额僧尼寺院五十八所。诏废之。
二月辛亥朔,以前西京留守白文珂为太子太师致仕,进封韩国公。癸丑,安州 节度使李洪义、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郭崇、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并加检校太尉。 唐州方城县令陈守愚弃市,坐克留户民蚕盐一千五百斤入己也。内制国宝两座,诏 中书令冯道书宝文,其一以“皇帝承天受命之宝”为文,其一以“皇帝神宝”为文。 案,传国宝始自秦始皇,令李斯篆之,历代传授,事具前史。至唐末帝自燔之际, 以宝随身,遂俱焚焉。晋高祖受命,特制宝一座,开运末,契丹犯阙,少帝遣其子 延煦赍送于契丹主,讶其非真,少帝上表具诉其事,及契丹北归,赍以入蕃。汉朝 二帝,未暇别制,至是始创为之。庚申,遣将作监李琼知陕州军州事。甲子,枢密 使、平卢军节度使、尚书左仆射、平章事、监修国史王峻责授商州司马,员外置, 所在驰驿发遣。戊辰,左监门上将军李建崇卒。延州牙内都指挥使高绍基奏,交割 军府与副使张图。己巳,朗州刘言奏,当道先遣行军司马何敬贞率兵掩击广贼,行 及潭州,部众奔溃,湖南王进逵以敬贞失律,已枭首讫。以枢密直学士、工部侍郎 陈观为秘书监。壬申,凤翔少尹桑能责授邓州长史。能,晋相维翰之庶弟也,坐据 维翰别第为人所讼故也。癸酉,以户部侍郎、知贡举赵上交为太子詹事。是岁,新 进士中有李观者,不当策名,物议喧然,中书门下以观所试诗赋失韵,勾落姓名, 故上交移官。丁丑,幸南庄,赐从官射。命客省使向训权知延州军州事。
后梁
太祖纪一 太祖纪二 太祖纪三 太祖纪四 太祖纪五 太祖纪六 太祖纪七 末帝纪上 末帝纪中 末帝纪下 列传一 列传二 列传三 列传四 列传五 列传六 列传七 列传八 列传九 列传十 列传十一 列传十二 列传十三 列传十四后唐
皇纪上 皇纪下 庄宗纪一 庄宗纪二 庄宗纪三 庄宗纪四 庄宗纪五 庄宗纪六 庄宗纪七 庄宗纪八 明宗纪一 明宗纪二 明宗纪三 明宗纪四 明宗纪五 明宗纪六 明宗纪七 明宗纪八 明宗纪九 明宗纪十 闵帝纪 末帝纪上 末帝纪中 末帝纪下 列传一 列传二 列传三 列传四 列传五 列传六 列传七 列传八 列传九 列传十 列传十一 列传十二 列传十三 列传十四 列传十五 列传十六 列传十七 列传十八 列传十九 列传二十 列传二十一 列传二十二 列传二十三 列传二十四 列传二十五 列传二十六后晋
高祖纪一 高祖纪二 高祖纪三 高祖纪四 高祖纪五 高祖纪六 少帝纪一 少帝纪二 少帝纪三 少帝纪四 少帝纪五 列传一 列传二 列传三 列传四 列传五 列传六 列传七 列传八 列传九 列传十 列传十一 列传十二 列传十三后汉
高祖纪上 高祖纪下 隐帝纪上 隐帝纪中 隐帝纪下 列传一 列传二 列传三 列传四 列传五 列传六后周
太祖纪一 太祖纪二 太祖纪三 太祖纪四 世宗纪一 世宗纪二 世宗纪三 世宗纪四 世宗纪五 世宗纪六 恭帝纪 列传一 列传二 列传三 列传四 列传五 列传六 列传七 列传八 列传九 列传十 列传十一其它
世袭列传一 世袭列传二 僭伪列传一 僭伪列传二 僭伪列传三 外国列传一 外国列传二 志一 志二 志三 志四 志五 志六 志七 志八 志九 志十 志十一 志十二 进旧五代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