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越山见梅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


译文/注解

⑴越山、千岩:指绍兴。
⑵如许:如此。
⑶暗消春素:写梅花在春日里悄无声息地凋残,也喻女子为离愁而暗暗消减了容姿。
⑷横笛:暗指梅花落。

赏析

吴梦窗的这首《点绛唇》着力之处既不在句法章法的光彩夺目,亦不在刻意追险求奇,一字一句皆出自天然。只是由于其立意之高、取径之远,使得这首词读来颇具灵性,处处流露出真实性情。体现了梦窗词清疏空灵的本色。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起二语,从侧面着笔,所感甚大。春天还未到来时,人们自然不会携酒探春,更不会到这万壑千岩深处来。“千岩”,点题越山。时梦窗寓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常游稽山,赏梅对雪,颇多词作。次句点出“酒”字,便流露微讽之意。“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点题“见梅”。

“瘦”咏梅常语。此词谓“瘦还如许”,可见词人已非初次在此见梅。四字包含着无限轻怜细惜之意。作者在词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梅花,仿佛一位超凡脱俗的女郎,在千岩路畔,日暮天寒,悄立盈盈,满怀幽思。

这片二句,更推深一步。“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这新愁,到底是词人见到梅花后产生的愁绪呢?还是说梅花在寂寞无主的环境中如有幽愁?在寒风吹拂下,相对更无一语。那里因为怕它化作千万片缤纷的落英,当然,更怕的还是才得相逢,离别之情尚未诉完又要别去。纵有无限的新愁旧绪,彼此也无法互倾心愫。古人咏花,多用“解语”故事,此词中活用又反用此意,尤觉婉曲动人,末三句转笔换意。“行人去,暗悄春素,横笛空山暮。”这也是“无限新愁”的注脚。借咏花而注入人事,可说已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浑融境界。仔细品味个中情景,词人所眷恋的女郎的形象,已是呼之欲出。“春素”,指洁白的梅花,这里借喻女子素洁的形体。“暗消春素”,写梅花在春日里悄无声息地凋残,也喻女子为离愁而暗暗消减了容姿。咏梅诗词,多用闻笛故事。因为笛曲中有《梅花落》曲,听到声声横笛,回荡在空山暮色以之中,自然就联想到梅花的零落了。此词末三句所表现的是离索之思,蹉跎之恨,而又写得这样温婉浑厚,含蕴不尽,如同空山中回响的笛声,余音袅袅,给人们留下了充分思索的余地。

推荐诗文

风荷珠露倾,惊起睡。
池塘静,金刀剪一声。


江上悬光海上生,仙舟迢递绕军营。
高歌一曲同筵醉,却是刘桢坐到明。

闲日一思旧,旧游如目前。再思今何在,零落归下泉。
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
杜子得丹诀,终日断腥膻。崔君夸药力,经冬不衣绵。
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唯予不服食,老命反迟延。
况在少壮时,亦为嗜欲牵。但耽荤与血,不识汞与铅。
饥来吞热物,渴来饮寒泉。诗役五藏神,酒汩三丹田。
随日合破坏,至今粗完全。齿牙未缺落,肢体尚轻便。
已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眠。且进杯中物,其馀皆付天。

丹染吴枫,青环越岫,镜天霁色凝鲜。华堂珊佩,非务拥神仙。天遣澄清海岳,亲曾授黄石奇编。兴王略,智名俱泯,功业妙难言。翩翩。真迥立,香飘绣衮,色映貂蝉。有清诗千首,美酒如川。长与嫦娥共约,放冰轮,今夕先圆。中秋月,从今屈指,更借一千年。

贾岛存正始,王维留格言。千篇千古在,一咏一惊魂。
离别无他寄,相思共此门。阳春堪永恨,郢路转尘昏。
北极新英主,高科旧少年。风流传贵达,谈笑取荣迁。
洛水秋空底,嵩峰晓翠巅。寻常谁并马,桥上戏成篇。


吴文英 简介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