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4220篇诗文

花阑莺亦懒,不语似含情。
百啭舌,唯馀一两声。


金错银盘贮赐冰,清光如耸玉山棱。
无论尘客闲停扇,直到消时不见蝇。


烟水初销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故里心期奈别何,手栽芳树忆庭柯。
东皋黍熟君应醉,梨叶初红白露多。


仁寿元和二百年,濛笼水墨淡如烟。
当时憔悴题名日,汉祖龙潜未上天。


井梧纷堕砌,寒雁远横空。
莓苔紫,霜浓薜荔红。


六国破灭,非不利 ,战不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赂秦耶?曰:不赂者赂者丧,失强援,不能独。故曰:弊在赂秦也。

攻取之外,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有尺寸之地。子孙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四境,而秦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丧,齐亦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不赂秦。是故燕虽国而后亡,之效也。至丹荆卿为计,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李牧连却之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赂秦之地,封天之谋臣,秦之心,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弱于秦,而犹有可不赂而胜之之。苟之大,而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矣。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鰌,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鹿兴于而目不,然后可以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士,士以义,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怀其而不尽。不尽则有馀勇,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凡士愚。则不可测,则不可犯,故士皆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敌,而又以敌自,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知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也,夫然后有以大利大患。夫惟养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百勇,一静可以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奈何?”曰:“吾之所短,吾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