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 - 下痢第十五

(方十九首)

胶蜡汤
治产后三日内下诸杂五色痢方。

阿胶 黄柏(各一两) 蜡(如博棋三枚) 当归(一两半) 黄连(二两) 陈廪米(一升)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米,蟹目沸,去米,纳药,煮取二升,去滓,纳胶蜡,令烊,分四服,一日令尽。

桂蜜汤
治产后余寒下痢,便脓血赤白,日数十行,腹痛,时时下血方。

桂心 干姜 甘草(各二两) 附子(一两) 蜜(一升) 当归(二两) 赤石脂(十两)

上七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蜜,煎一两沸,分三服,日三。

治产后下赤白,腹中绞痛方∶

芍药 干地黄(各四两) 甘草 阿胶 艾叶 当归(各八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胶令烊,分三服。

治产后赤白下久不断,身面悉肿方∶

大豆(微熬) 小麦 蒲黄(各一升) 吴茱萸(半升)

上四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此方神验。亦可以水五升,酒一斗,煎取四升,分四服。

治产后痢赤白,心腹刺痛方∶

薤白(一两) 当归(二两) 酸石榴皮(三两) 地榆根(四两) 粳米(五合)

上五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必效方》加浓朴一两,阿胶、人参、甘草、黄连各一两半)

当归汤
治产后下痢赤白,腹痛方。

当归 龙骨(各三两) 干姜 白术(各二两) 芎 (二两半) 甘草 白艾(熟者)附子(各一两)

上八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一日令尽。

白头翁汤
治产后下痢兼虚极方。

白头翁 阿胶 秦皮 黄连 甘草(各二两) 黄柏(三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胶令烊,分三服,日三。

鳖甲汤
治产后早起中风冷,泄痢及带下方。

鳖甲(如手大) 当归 黄连 干姜(各二两) 黄柏(长一尺,广三寸)

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千金翼》加白头翁一两

龙骨丸
治产后虚冷下血及谷下昼夜无数,兼治产后恶露不断方。

龙骨(四两) 干姜 甘草 桂心(各二两)

上四味为末,蜜和丸,暖酒服二十丸,如梧子,日三。一方用人参、地黄各二两。

阿胶丸
治产后虚冷洞下,心腹绞痛兼泄泻不止方。

阿胶(四两) 人参 甘草 龙骨 桂心 干地黄 白术 黄连 当归 附子(各二两)

上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温酒服二十丸,日三服。

泽兰汤
治产后余疾,寒下冻脓,里急,胸胁满痛,咳嗽、呕血,寒热,小便赤黄,大便不利方。

泽兰 石膏(各二十四铢) 当归 甘草 浓朴(各十八铢) 远志(三十铢) 本 芎(各十五铢) 干姜 人参 桔梗 干地黄(各十二铢) 白术 蜀椒 白芷 柏子仁 防风 山茱 白皮 麻子仁(各半升)

上二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纳桑白皮,煮取七升半,去之,纳诸药,煮取三升五合,去滓,分三服。

干地黄汤
治产后下痢方。

干地黄(三两) 白头翁 黄连(各一两) 蜜蜡(一方寸) 阿胶(手掌大,一枚)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胶、蜡令烊,分三服,日三。(《千金翼》有干姜一两)

生地黄汤
治产后忽着寒热下痢方。

生地黄(五两) 甘草 黄连 桂心(各一两) 大枣(二十枚) 赤石脂(二两) 淡竹叶(二升,一作竹皮)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竹叶,取七升,去滓,纳药,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日三。

蓝青丸
治产后下痢方。

蓝青(熬) 附子(炮) 鬼臼 蜀椒(各一两半) 浓朴 阿胶(炙) 甘草(各二两) 艾叶 龙骨

上十四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空腹,每服以饮下二十丸。一方用赤石脂四两。

赤石脂丸
治产后虚冷下痢方。

赤石脂(三两) 当归 白术 黄连 干姜 秦皮 甘草(各二两) 蜀椒 附子(炮各一两)

上九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三。(《千金翼》作散,空腹饮服方寸匕。)

赤散
治产后下痢方。

赤石脂 代赭(各三两) 桂心(一两)

上三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十日愈。

黑散
治产后下痢方。麻黄 贯众 桂心(各一两) 细辛(二两) 甘草 干漆(各三两)

上六味治下筛,酒服五撮,日再。五日愈。麦粥下尤佳。

黄散
治产后下痢方。

黄连(二两) 黄芩 虫 干地黄(各一两)

上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十日愈。

龙骨散
治产后痢方。

五色龙骨 代赭 赤石脂 黄柏根皮(蜜炙令焦) 艾(各一两半) 黄连(二两)

上六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

目录

诸论

论大医习业第一 论大医精诚第二 论治病略例第三 论诊候第四 议处方第五 论用药第六 论合和第七 论服饵第八 论药藏第九

妇人方上

求子第一 妊娠恶阻第二 养胎第三 妊娠诸病第四 产难第五 子死腹中第六 逆生第七 胞胎不出第八 下乳第九

妇人方中

虚损第十 虚烦第十一 中风第十二 心腹痛第十三 恶露第十四 下痢第十五 淋渴第十六 杂治第十七

妇人方下

补益第十八 月水不通第十九 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二 月经不调第二十一

上少小婴孺方上

序例第一 初生出腹第二 惊痫第三 客忤第四 伤寒第五

上少小婴孺方下

咳嗽第六 癖结胀满第七 痈疽瘰第八 小儿杂病第九

上七窍病

目病第一 鼻病第二 口病第三 舌病第四 唇病第五 齿病第六 喉病第七 耳疾第八 面药第九

风毒香港脚方

论风毒状第一 汤液第二 诸散第三 酒醴第四 诸膏第五

治诸风方

论杂风状第一 诸风第二 贼风第三 偏风第四 风痱第五 风懿第六 角弓反张第七 风痹第八

伤寒方上

伤寒例第一 辟温第二 伤寒膏第三 发汗散第四 发汗汤第五 发汗丸第六 宜吐第七 宜下第八 发汗吐下后第九

伤寒方下

伤寒杂治第十 劳复第十一 百合第十二 伤寒不发汗变成狐惑第 伤寒发黄第十四 温疟第十五 诊溪毒证第十六

肝脏

肝脏脉论第一 肝虚实第二 肝劳第三 筋极第四 坚症积聚第五

胆腑方

胆腑脉论第一 胆虚实第二 咽门论第三 髓虚实第四 风虚杂补酒煎第五 吐血第六 万病丸散第七

心脏方

心脏脉论第一 心虚实第二 心劳第三 脉极第四 脉虚实第五 心腹痛第六 胸痹第七 头面风第八

小肠腑方

小肠腑脉论第一 小肠虚实第二 舌论第三 风眩第四 风癫第五 惊悸第六 好忘第七

脾脏方

脾脏脉论第一 脾虚实第二 脾劳第三 肉极第四 肉虚实第五 秘涩第六 热痢第七 冷痢第八 疳湿痢第九 小儿痢第十

胃腑方

胃腑脉论第一 胃虚实第二 喉咙论第三 反胃第四 呕吐哕逆第五 噎塞第六 胀满第七 痼冷积热第八

肺脏方

肺脏脉论第一 肺虚实第二 肺劳第三 气极第四 积气第五 肺痿第六 肺痈第七 飞尸鬼疰第八

大肠腑方

大肠腑脉论第一 大肠虚实第二 肛门论第三 皮虚实第四 咳嗽第五 痰饮第六 九虫第七

肾脏方

肾脏脉论第一 肾虚实第二 肾劳第三 精极第四 骨极第五 骨虚实第六 腰痛第七 补肾第八

膀胱腑方

膀胱腑脉论第一 膀胱虚实第二 胞囊论第三 三焦脉论第四 三焦虚实第五 霍乱第六 杂补第七

消渴淋闭方

消渴第一 淋闭第二 溺血第三 水肿第四

痈肿毒方

疔肿第一 痈疽第二 发背第三 丹毒第四 瘾疹第五 瘭疽第六

痔漏方

九漏第一 空青商陆散 肠痈第二 五痔第三 疥癣第四 恶疾大风第五

解毒杂治方

解食毒第一 解百药毒第二 解五石毒第三 蛊毒第四论 胡臭漏腋第五 脱肛第六 瘿瘤第七 阴第八

备急方

卒死第一 蛇虫等毒第二 诸般伤损第三 火疮等证第四

食治方

序论第一 果实第二 菜蔬第三 谷米第四 鸟兽第五

养性

养性序第一 道林养性第二 居处法第三 按摩法第四 调气法第五 服食法第六 黄帝杂忌法第七 房中补益第八

脉法

平脉大法第一 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 指下形状第三 五脏脉所属第四 分别病形状第五 三关主对法第六 五脏积聚第七 阴阳表里虚实第八 何时得病第九 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 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 诊四时相反脉第十二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 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 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

针灸上

明堂三人图第一 手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 足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 针灸禁忌法第三 五脏六腑变化旁通诀第 用针略例第五 灸例第六 太医针灸宜忌第七

针灸下

太医针灸宜忌第七 头面第一 心腹第二 四肢第三 风痹第四 热病第五 瘿瘤第六 杂病第七 妇人病第八 小儿病第九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