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 - 齿病第六

(论一首,方三十八首,灸法二首)

论曰∶凡齿龈宣露,多是疳 及月蚀,以角蒿灰夜敷龈间,使满,勿食油,不过二三夜,瘥。食油及干枣即发,所以患齿者,忌油干枣及桂心。每旦以一捻盐纳口中,以暖水含,揩齿及叩齿百遍,为之不绝,不过五日,口齿即牢密。凡人齿龈不能食果菜者,皆由齿根露也,为此盐汤揩齿、叩齿法,无不愈也,神良。凡人好患齿病,多由月蚀夜食饮之所致也,识者深宜慎之。所以日月蚀未平时,特忌饮食,小儿亦然。

治龋齿及虫痛方。

白附子 知母 细辛(各六铢) 川芎 高良姜(各十二铢)

上五味末之,以绵裹少许着齿上,有汁吐出,一日两度,含之,亦治口气。

又方 切白马悬蹄如米许,以绵裹着痛处孔中,不过三度。

治 齿虫齿,积年不瘥,从少至老方。

雀麦草一名杜姥草,似牛毛草,以苦瓠叶四十枚净洗,露一宿,平旦取草屈长二寸,广一寸,浓五分,以瓠叶裹缚之,作五六十裹子,取三年酽醋浸之,至日中取两裹纳火中,炮令极热,纳口中齿外边熨之,冷则易之,取铜器以水纳中,解裹于水中洗之,得虫长三分,老者黄赤色,小者白色,多者得三四十枚,少者得一二十枚。

治虫齿方

莨菪子三合,如无,葱子、韭子并得,以青钱七文,烧令赤,取小口罂子令可口含得者,将钱纳罂子中,取一撮许莨菪子安钱上,令炮炮声,仍与半合许水淋,令气上,从罂出,将口含罂口,令气莫出,用熏齿,冷复更作,取三合药尽为剂。非止虫齿得瘥,或风齿、龋齿、齿中病悉主之,口中多津,即吐之。

又方 白杨叶切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含之。

又方 大醋一升煮枸杞根白皮一升,取半升含之,虫立出。

又方 取桃仁少许,以钗头穿向灯上烧之,烟出,经少时吹灭,即纳入口安虫齿上咬之,不过五六度。(一方作胡桃仁。

治疳虫蚀齿根方。

地龙置石上,着一撮盐,须臾化为水,以面展取,却待凝浓,取以纳病上,又以皂荚去皮涂上,虫即出。

又方 纯麻子烛烬研,以井花水涂之。

又方 黑 羊脂、莨菪子各等分,先烧铁锄斧銎令赤,纳其中,烟出,以布单覆头,令烟气入口熏之。

治齿龈肿痛,及虫痛方。

黄芩 甘草 桂心 当归 细辛 蛇床子(各一两)

上六味 咀,以醋浆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含之,日三夜二。

治齿有孔不得食、面肿方。

莽草(十叶) 猪椒附根皮(长四寸者七枚)

上二味 咀,以浆水二升,煮取一升,满口含,倦即吐却,日二三度。

治齿根肿方。

松叶(一把切) 盐(一合)

上二味以酒三升,煮取一升含之。

治齿根动欲脱落方

生地黄绵裹着齿上,咋之,又 咀,以汁渍齿根,日四、五着之,并咽汁,十日大佳。

治齿根动痛方。

生地黄 独活(各三两)

上二味 咀,以酒一升渍一宿,以含之。

治齿龈间津液、血出不止方

生竹茹二两,醋煮含之。

又方 细辛(二两) 甘草(一两)

上二味 咀。以醋二升煎取一升,日夜旋含之。

又方 矾石一两,烧水三升,煮取一升,先拭血,乃含之,已后不用朽人牙根,齿落不用之可也。

治齿间血出方。

以苦竹叶浓煮之,与盐少许,寒温得所,含之,冷吐。

又方 温童子小便半升,取三合含之,其血即止。

治齿出血不止方。

刮生竹皮二两,苦酒浸之,令其人解衣坐,使人含 其背上三过。仍取竹茹浓煮汁,勿与治酒醉、牙齿涌血出方。

当归(二两) 桂心 细辛 甘草(各一两) 矾石(六铢)

上五味 咀。以浆水五升,煮取二升含之,日五六,夜三。

又方 烧钉令赤,注血孔中,止。

治头面风,口齿疼痛不可忍方。

蜀椒(二合) 莽草(十叶) 雀李根 独活(各二两) 细辛 川芎 防风(各一两)

上七味 咀。以酒二升半,煮三五沸,去滓含之,冷吐,更含之,勿咽汁。(张文仲有白术二两)

又方 鸡屎白烧灰,以绵裹置齿痛上,咬咋之。

又方 鸡屎白以醋渍煮,稍稍含之。

又方 煮枸杞汁含之。

又方 生地黄(一节),蒜(一瓣)。上二味熟捣绵裹着痛上,咬之,勿咽汁,汁出吐之,日日 ?

又方 含驴尿,须臾止。

风齿疼痛,灸外踝上高骨前交脉三壮。

又以线量手中指至掌后横纹,折为四分,量横纹后当臂中灸二壮愈,随左右。

含漱汤
治齿痛方。

独活(三两) 黄芩 川芎 细辛 荜茇(各二两) 当归(三两) 丁香(一两)

上七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含嗽之,须臾闷乃吐,更含之。(《古今录验》同,有甘草二两)

又方 含白马尿,随左右含之,不过三五口。

治齿痛漱汤方。

腐棘刺二百枚,以水二升,煮取一升,旋旋含之,日四五度,以瘥止。

又方 川芎 细辛 防风 矾石 附子 藜芦 莽草上七味各等分作末,绵裹如弹丸大。酒浸安所患处,含之勿咽,日三,刺破,极佳。

又方 蚯蚓粪水和,作稠泥团,以火烧之,令极赤如粉,以腊月猪膏和,敷齿龈上,日三两度,永瘥。

又方 取自死蚯蚓干者捣末,着痛处,即止。

治齿龈痛、不可食生果方。

生地黄 桂心上二味合嚼之,令味相得,咽之。

又方 马齿苋一把嚼之,即瘥。

治牙痈塞、口噤不开方。

附子(大者一枚) 黄连(十八铢) 矾石(一两)

上三味末之。纳管中,强开口吹之,入喉间,细细吹之。

目录

诸论

论大医习业第一 论大医精诚第二 论治病略例第三 论诊候第四 议处方第五 论用药第六 论合和第七 论服饵第八 论药藏第九

妇人方上

求子第一 妊娠恶阻第二 养胎第三 妊娠诸病第四 产难第五 子死腹中第六 逆生第七 胞胎不出第八 下乳第九

妇人方中

虚损第十 虚烦第十一 中风第十二 心腹痛第十三 恶露第十四 下痢第十五 淋渴第十六 杂治第十七

妇人方下

补益第十八 月水不通第十九 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二 月经不调第二十一

上少小婴孺方上

序例第一 初生出腹第二 惊痫第三 客忤第四 伤寒第五

上少小婴孺方下

咳嗽第六 癖结胀满第七 痈疽瘰第八 小儿杂病第九

上七窍病

目病第一 鼻病第二 口病第三 舌病第四 唇病第五 齿病第六 喉病第七 耳疾第八 面药第九

风毒香港脚方

论风毒状第一 汤液第二 诸散第三 酒醴第四 诸膏第五

治诸风方

论杂风状第一 诸风第二 贼风第三 偏风第四 风痱第五 风懿第六 角弓反张第七 风痹第八

伤寒方上

伤寒例第一 辟温第二 伤寒膏第三 发汗散第四 发汗汤第五 发汗丸第六 宜吐第七 宜下第八 发汗吐下后第九

伤寒方下

伤寒杂治第十 劳复第十一 百合第十二 伤寒不发汗变成狐惑第 伤寒发黄第十四 温疟第十五 诊溪毒证第十六

肝脏

肝脏脉论第一 肝虚实第二 肝劳第三 筋极第四 坚症积聚第五

胆腑方

胆腑脉论第一 胆虚实第二 咽门论第三 髓虚实第四 风虚杂补酒煎第五 吐血第六 万病丸散第七

心脏方

心脏脉论第一 心虚实第二 心劳第三 脉极第四 脉虚实第五 心腹痛第六 胸痹第七 头面风第八

小肠腑方

小肠腑脉论第一 小肠虚实第二 舌论第三 风眩第四 风癫第五 惊悸第六 好忘第七

脾脏方

脾脏脉论第一 脾虚实第二 脾劳第三 肉极第四 肉虚实第五 秘涩第六 热痢第七 冷痢第八 疳湿痢第九 小儿痢第十

胃腑方

胃腑脉论第一 胃虚实第二 喉咙论第三 反胃第四 呕吐哕逆第五 噎塞第六 胀满第七 痼冷积热第八

肺脏方

肺脏脉论第一 肺虚实第二 肺劳第三 气极第四 积气第五 肺痿第六 肺痈第七 飞尸鬼疰第八

大肠腑方

大肠腑脉论第一 大肠虚实第二 肛门论第三 皮虚实第四 咳嗽第五 痰饮第六 九虫第七

肾脏方

肾脏脉论第一 肾虚实第二 肾劳第三 精极第四 骨极第五 骨虚实第六 腰痛第七 补肾第八

膀胱腑方

膀胱腑脉论第一 膀胱虚实第二 胞囊论第三 三焦脉论第四 三焦虚实第五 霍乱第六 杂补第七

消渴淋闭方

消渴第一 淋闭第二 溺血第三 水肿第四

痈肿毒方

疔肿第一 痈疽第二 发背第三 丹毒第四 瘾疹第五 瘭疽第六

痔漏方

九漏第一 空青商陆散 肠痈第二 五痔第三 疥癣第四 恶疾大风第五

解毒杂治方

解食毒第一 解百药毒第二 解五石毒第三 蛊毒第四论 胡臭漏腋第五 脱肛第六 瘿瘤第七 阴第八

备急方

卒死第一 蛇虫等毒第二 诸般伤损第三 火疮等证第四

食治方

序论第一 果实第二 菜蔬第三 谷米第四 鸟兽第五

养性

养性序第一 道林养性第二 居处法第三 按摩法第四 调气法第五 服食法第六 黄帝杂忌法第七 房中补益第八

脉法

平脉大法第一 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 指下形状第三 五脏脉所属第四 分别病形状第五 三关主对法第六 五脏积聚第七 阴阳表里虚实第八 何时得病第九 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 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 诊四时相反脉第十二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 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 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

针灸上

明堂三人图第一 手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 足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 针灸禁忌法第三 五脏六腑变化旁通诀第 用针略例第五 灸例第六 太医针灸宜忌第七

针灸下

太医针灸宜忌第七 头面第一 心腹第二 四肢第三 风痹第四 热病第五 瘿瘤第六 杂病第七 妇人病第八 小儿病第九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