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驿路移山庭:

夫以耿介拔俗萧洒出尘之想,白雪以洁,青云而直上,吾知之矣。

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千金而不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薪歌于延,固亦有焉。

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回迹以心染,或先而后,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载谁赏!

世有周子隽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偶吹草堂,滥北岳。诱我松桂,欺我云。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

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许由,傲百氏,蔑王侯。风情日,霜气秋。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谈空空释部玄玄道流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

及其鸣驺入谷,鹤书,形魄散,志变神动。乃眉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尘容而俗状。风云凄其带愤,石泉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至其钮金章墨绶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英风于海甸妙誉于浙右道帙法筵敲扑喧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缪结课,每纷纶于折狱张赵往图卓鲁于前箓,希踪三辅豪九州

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至于还飙入幕,雾出,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猨惊。昔闻投簪海岸,今见解缚尘缨。于是南岳献嘲,北腾笑,列争讥,攒峰诮。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吊。

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风,春萝罢月。骋西山之逸议东皋之素谒

今又促装下邑浪栧上京,虽情魏阙,或假步山扃。岂可使芳厚颜,薜荔蒙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尘游于蕙路,渌池以洗耳。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截来辕于谷口,妄辔于郊端。于是丛条瞋胆,叠怒魄。或飞柯以折轮,低枝而扫迹。请回俗士驾,为逋客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备水旱, 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在上所以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署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所谓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时有军役,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


哀时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时!
往者不可扳援兮,徠者不可与期。
志憾恨而不逞兮,杼中情而属诗。
夜炯炯而不寐兮,怀隐忧而历兹。
心郁郁而无告兮,众孰可与深谋!
欿愁悴而委惰兮,老冉冉而逮之。
居处愁以隐约兮,志沉抑而不扬。
道壅塞而不通兮,江河广而无梁。
愿至昆仑之悬圃兮,采锺山之玉英。
揽瑶木之橝枝兮,望阆风之板桐。
弱水汩其为难兮,路中断而不通。
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
然隐悯而不达兮,独徙倚而彷徉。
怅惝罔以永思兮,心纡轸而增伤。
倚踌躇以淹留兮,日饥馑而绝粮。
廓抱景而独倚兮,超永思乎故乡。
廓落寂而无友兮,谁可与玩此遗芳?
白日晼晼其將入兮,哀余寿之弗将。
车既弊而马罢兮,蹇邅徊而不能行。
身既不容于浊世兮,不知进退之宜当。

冠崔嵬而切云兮,剑淋离而从横。
衣摄叶以储与兮,左袪挂于榑桑;
右衽拂于不周兮,六合不足以肆行。
上同凿枘于伏戏兮,下合矩矱于虞唐。
原尊节而式高兮,志犹卑夫禹汤。
虽知困其不改操兮,终不以邪枉害方。
世并举而好朋兮,壹斗斛而相量。
众比周以肩迫兮,贤者远而隐藏。
为凤皇作鹑笼兮,虽翕翅其不容。
灵皇其不寤知兮,焉陈词而效忠。
俗嫉妒而蔽贤兮,孰知余之从容?
愿舒志而抽冯兮,庸讵知其吉凶?
璋珪杂于甑窐兮,陇廉与孟娵同宫。
举世以为恆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幽独转而不寐兮,惟烦懑而盈匈。
魂眇眇而驰骋兮,心烦冤之忡忡。
志欿憾而不憺兮,路幽昧而甚难。

塊独守此曲隅兮,然欿切而永叹。
愁修夜而宛转兮,气涫沸其若波。
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
骋骐骥于中庭兮,焉能极夫远道?
置援狖于棂槛兮,夫何以责其捷巧?
驷跛鳖而上山兮,吾固知其不能陞。
释管晏而任臧获兮,何权衡之能称?
箟簬杂于黀蒸兮,机蓬矢以射革。
负檐荷以丈尺兮,欲伸要而不可得。
外迫胁于机臂兮,上牵联于矰隿。
肩倾侧而不容兮,固陿腹而不得息。
务光自投于深渊兮,不获世之尘垢。
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穷处。
凿山楹而为室兮,下被衣于水渚。
雾露濛濛其晨降兮,云依斐而承宇。
虹霓纷其朝霞兮,夕淫淫而淋雨。
怊茫茫而无归兮,怅远望此旷野。
下垂钓于溪谷兮,上要求于仙者。
与赤松而结友兮,比王侨而为耦。
使枭杨先导兮,白虎为之前後。
浮云雾而入冥兮,骑白鹿而容与。

魂眐眐以寄独兮,汨徂往而不归。
处卓卓而日远兮,志浩荡而伤怀。
鸾凤翔于苍云兮,故矰缴而不能加。
蛟龙潜于旋渊兮,身不挂于罔罗。
知贪饵而近死兮,不如下游乎清波。
宁幽隐以远祸兮,孰侵辱之可为。
子胥死而成义兮,屈原沉于汨罗。
虽体解其不变兮,岂忠信之可化。
志怦怦而内直兮,履绳墨而不颇。
执权衡而无私兮,称轻重而不差。
摡尘垢之枉攘兮,除秽累而反真。
形体白而质素兮,中皎洁而淑清。
时猒饫而不用兮,且隐伏而远身。
聊窜端而匿迹兮,嗼寂默而无声。
独便悁而烦毒兮,焉发愤而筊抒。
时暧暧其将罢兮,遂闷叹而无名。
伯夷死于首阳兮,卒夭隐而不荣。
太公不遇文王兮,身至死而不得逞。
怀瑶象而佩琼兮,愿陈列而无正。
生天坠之若过兮,忽烂漫而无成。
邪气袭余之形体兮,疾憯怛而萌生。
原壹见阳春之白日兮,恐不终乎永年。


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使门人往,以一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欧阳晔鄂州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晔临其狱,囚于庭中,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而还之狱。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晔曰:“杀人者汝也!”囚佯为不知所以。晔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而汝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囚无以对。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其曰,何也?以其先,不可以不言也。其先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夏阳者,之塞邑也。灭夏阳矣。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献公欲伐,荀息曰:“君何不以产之垂棘之璧,而借道乎也?”公曰:“此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而藏之外;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宫之奇谏曰:“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宫之奇又谏曰:“语曰:‘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献公亡,五年而后。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

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甚之也。

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忤物,晚年家丰富。一夕,入其室,诸子擒之,邻子也。令仪曰:“汝寡悔,何苦而为?”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以衣食。”如其欲与之。,复呼之,大恐。谓曰:“汝贫甚,夜十千以归,恐为人所。留之,至明使。"大感愧,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名儒以之,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


者数年,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以害农者、为酒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土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王翱一女,嫁于畿辅某官为妻。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而语妻曰:“而翁长铨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我如振落叶耳,而何者?”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酒,跪大怒,取上器击伤夫人,出,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不调。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