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 - 穴法(神应经)

神庭:在直鼻上,入发际五分。灸七壮,止七七壮。禁针。

上星:在直鼻上,入发际一寸。针三分,以细三棱针,泄诸阳热气。灸三壮,不宜多;多则拔气上,目不明。

顖会:在上星后一寸,有陷可容豆许。灸二七壮。

前顶:在顖会后一寸五分,骨间陷中。针一分,灸三壮。

百会:在顶中陷中,容豆许,去前发际五寸,后发际七寸。针二分,灸七壮,至七七壮。

后顶:在百会后一寸五分,枕骨上。针二分,灸五壮。

风府:在项后发际上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针四分,禁灸,灸之,令人失音。

哑门:在项后入发际五分,宛宛中,仰头取之。针三分,禁灸,灸之,令人哑。

睛明:在目内眦头外一分许。针一分半,雀目者,久留针,后速出。禁灸。

攒竹:在两眉头小陷宛宛中。针三分,三度刺,目大明,宜用锋针出血。禁灸。

丝竹:在眉后陷中。针三分,宜泻不宜补。禁灸,灸之,令人目小无所见。

角孙:在耳廓中间,开口有空。针八分,灸三壮。

络却:在脑后,发际上两旁起肉上各一寸三分,脑后枕骨侠脑户,自发际上四寸半。针三分,灸三壮。

翳风:在耳后尖角陷中,按之耳中痛。针三分,灸七壮。

临泣:在目上,直入发际五分陷中。针三分,不宜灸。

目窗:在临泣后寸半。灸五壮,针三分,三度刺,目大明。

头维:在额角入发际,本神旁一寸五分。针三分,禁灸。

听会:在耳微前陷中,上关下一寸,动脉宛宛中,开口取之。针三分,不补。日灸五壮,止三七壮。

听宫: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针三分,灸三壮。

脑空:在承灵后一寸五分,侠玉枕骨下陷中。针五分,灸三壮。

风池:在脑空下发际陷中。针一寸二分,灸不及针,日七壮,至百壮。炷不用大。

耳门:在耳前起肉当耳缺陷中。针三分。禁灸。病宜灸者,不过三壮。

颊车:在耳下八分,近前曲颊端上陷中,侧卧开口有空。针四分,灸日七壮,至七七壮,炷如大麦。

迎香:在鼻孔旁五分。针三分,禁灸。

地仓:在侠口吻旁四分,外近下有脉微微动是。针三分半,可灸日七壮,二七壮,重者七七壮。

水沟:在鼻柱下沟中央。针四分,灸不及针,水肿惟针此穴。灸日三壮,止二百壮。

承浆:在颐前唇棱下宛宛中,开口取之。针三分,灸日七壮,止七七壮,炷如小筋头大。

以上头面部。

肩井:在缺盆上,大骨前寸半,以三指按,当中指下陷中是。止可针五分,若深,令人闷倒,速补足三里。

肩髃:在肩端两骨间,有陷宛宛中,举臂取之。针八分,灸五壮,或日七壮,至二七壮。

大椎:在脊骨第一椎上,陷者宛宛中。针五分,灸随年壮。

陶道:在一椎下,俯而取之。针五分,灸五壮。

身柱:在三椎下,俯而取之。灸二七壮。

风门:在二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针五分,灸五壮。

肺俞:在三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灸百壮。

膏肓:在四椎下一分,五椎上二分,两旁各三寸半,四肋三间,去胛骨容侧指许。灸百壮,止千壮。

心俞:在五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灸七壮。

膈俞:在七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灸三壮,止百壮。

肝俞:在九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灸七壮。

胆俞:在十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灸二七壮。

脾俞:在十一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灸三壮,针三分。

胃俞:在十二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针三分,灸以年为壮。

三焦俞:在十三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针五分,灸五壮。

肾俞:在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前与脐平。灸随年壮。

大肠俞:在十六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针三分,灸三壮。

小肠俞:在十八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针三分,灸三壮。

膀胱俞:在十九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针三分,灸七壮。

白环俞:在二十一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针五分,灸三壮。

腰俞:在二十一椎下宛宛中,自大椎至此,折三尺,舒身以腹挺地,两手相重支额,纵四体,后乃取之。针八分,灸七壮,至二十一壮。

长强:在骶骨端下三分。针三分,灸三十壮。

以上肩背部。

乳根: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取。针三分,灸三壮。

期门:在乳旁一寸半,直下又一寸半,第二肋端缝中。其寸用胸前寸折量。针四分,灸五壮。

章门:在脐上二寸,两旁各六寸。其寸用胸前两乳间,横折八寸,约之六寸,侧卧,屈上足,伸下足,取动脉是。灸日七壮,至二七壮。

带脉:在季肋下一寸八分陷中,脐上二分两旁各七寸半。针六分,灸七壮。

膻中:在两乳间,折中取之。有陷是穴,仰而取之,禁针。灸七壮,止七七壮。

中庭: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鸠尾:在两歧骨下一寸。针三分,禁灸。

巨阙:在鸠尾下一寸。针六分,灸七壮,止七七壮。

上脘:在巨阙下一寸,脐上五寸。针八分,灸二七壮。

中脘:去蔽骨尖四寸,下至脐四寸。针八分,灸二七壮,至百壮,止四百壮。

下脘:在中脘下二寸,脐上二寸。针八分,灸二七壮。

水分:在脐上一寸。水病灸之大良。禁针,针之水尽即死。其别病针八分,灸七壮,止四百壮。

神阙:当脐中。禁针,针令人脐中疡溃,屎出者死。灸百壮。

气海:在脐下一寸半宛宛中。针八分,灸七壮,止百壮。

石门:在脐下二寸。针六分,灸二七壮,止百壮。

关元:在脐下三寸。针八分,灸百壮,至三百壮。灸不及针,孕妇禁针。

中极:在关元下一寸,脐下四寸。针八分,得气即泻。灸止百壮,或日三七壮。

会阴:在两阴间,灸三壮。

以及膺腹部。

穴法图:

头面背腹一图,内多系任、督二脉之穴。

后手足十二图,乃十二经之要穴。治症详见后。

寅、手太阴肺经

尺泽:在肘中约纹上,两筋间动脉。针三分,不宜深,灸五壮。

列缺:在手侧腕上寸半,以两手交叉,食指尽处,两筋骨罅中。针二分,灸七壮,至七七壮。

经渠:在寸口陷中,动脉应手。针二分,禁灸。

太渊:在掌后内侧,横纹头动脉中。针二分,灸三壮。

鱼际:在大指本节后白肉际。针二分,禁灸。

少商:在大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许。针一分,宜用锋针出血,禁灸。

卯、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在食指内侧去爪角韭叶。针一分,灸三壮。

二间:在食指本节前内侧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三间:在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合谷:在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针三分,灸三壮。孕妇不宜针。

阳溪:在手腕中上侧两筋间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三里: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锐肉端。针二分,灸三壮。

曲池:在肘外辅骨屈肘横纹头陷中,以手拱胸取之。针七分,灸七壮,日可七壮,至二百壮。

辰、足阳明胃经

伏兔:在阴市上三寸,起肉上,正跪坐取之。针五分,禁灸。

阴市:在膝盖上三寸,拜而取之。针三分,禁灸。

三里:在膝盖下三寸,胻骨大筋内,坐取之。针八分,灸止百壮。

上廉:在三里下三寸,两筋骨罅宛宛中,蹲坐取之。

下廉:在上廉下三寸,取法与上廉同。各针三分,灸七壮。

解溪:在冲阳后寸半,腕上系鞋处取之。针五分,灸三壮。

冲阳:在足跗上去陷谷二寸,骨间动脉。针五分,灸三壮。

陷谷:在足大趾次趾外间,本节后陷中,去内庭二寸。针五分,灸三壮。

内庭:在足大趾次趾外间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厉兑:在足大趾次趾端,去爪甲韭叶。针一分,灸一壮。

巳、足太阴脾经

隐白:在足大趾内侧,去爪角韭叶。月事不止,刺之立愈。针二分,灸三壮。

大都:在足大趾本节后,内侧肉际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太白:在足大趾内侧,内踝前。核骨下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公孙: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内踝前,针四分,灸三壮。

商丘:在内踝下,微前陷中,前有中封,后有照海,其穴居中。针三分,灸三壮。

三阴交:在内踝上,除踝三寸,骨下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阴陵泉:在膝内侧辅骨下陷中,屈膝取之,膝横纹头下是穴,与阳陵泉相对,稍高一寸。针五分,灸七壮。

午、手少阴心经

少海:在肘内廉节后,大骨外,去肘端五分,屈肘向头取之。针三分,

灸三壮。

灵道:在掌后寸半。针三分,灸三壮。

通里:在掌后一寸陷中。针三分,灸七壮。

神门:在掌后锐骨端陷中。针三分,灸七壮。炷如小麦。

少府:在小指本节后,骨缝陷中,直劳宫。针二分,灸七壮。

少冲:在小指内侧,去爪角韭叶。针一分,灸一壮。

未、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在小指外侧,去爪角一分陷中。针一分,灸一壮。

前谷:在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针一分,灸三壮。

后溪:在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针一分,灸一壮。

腕骨: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有起骨罅缝。针二分,灸三壮。

阳谷:在手外侧腕中,锐骨下陷中。针二分,灸三壮。

小海:在肘外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屈肘向头取之。针一分,灸二壮。

申、足太阳膀胱经

委中:在腘中央两筋间约纹内,动脉应手。针八分,禁灸。

承山:在腿肚尖下,分肉间陷中。针八分,灸止七七壮。

昆仑:在足外踝后五分,跟骨上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申脉:在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白肉际,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

软骨,其穴居中。针三分。

金门:在外踝下少后,丘墟后,申脉前。针一分,灸三壮。

京骨: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针三分,灸七壮。

束骨: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后肉际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通谷: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前陷中。针二分,灸三壮。

至阴:在足小趾外侧,去爪角韭叶。针二分,灸三壮。

酉、足少阴肾经

涌泉:在足心,屈足蜷趾取之宛宛中白肉际。针五分,不宜出血,灸三壮。

然谷:在内踝前,大骨下陷中。针三分,不宜见血,灸三壮。

太溪:在内踝后五分,跟骨上,有动脉。针三分,灸三壮。

照海:在内踝下四分,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其穴居中。针三分,灸七壮。

复溜:在内踝上,除踝一寸,踝后五分,与太溪相直。针三分,灸五壮。

阴谷:在膝内辅骨后,大筋下,按之应手,屈膝乃得之。针四分,灸三壮。

戌、手厥阴心包络经

曲泽:在肘内廉,大筋内,横纹中动脉。针三分,灸三壮。

间使:在掌后横纹上三寸,两筋间陷中。针三分,灸五壮。

内关:在掌后横纹上二寸,两筋间。针五分,灸三壮。

大陵:在掌后横纹中,两筋间陷中。针五分,灸三壮。

劳宫:在掌心,屈无名指尖尽处是。针三分,灸三壮。

中冲:在中指端,去爪甲韭叶。针一分,灸一壮。

亥、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在无名指外侧去爪角韭叶。针一分,灸一壮。

液门:在小次指歧骨间,握拳取之。针三分,灸三壮。

中渚:在无名指本节后陷中,液门下一寸。针三分,灸三壮。

阳池:在手表腕上陷中。针二分,禁灸。

外关:在腕后二寸,两骨间陷中。针三分,灸五壮。

支沟:在腕后三寸,两骨间陷中。针二分,灸二七壮。

天井:在肘后大骨后,肘上一寸,两筋间陷中,叉手按膝头取之;屈肘拱胸取之。针一寸,灸三壮。

子、足少阳胆经

风市:在膝上外侧两筋间,舒手着腿,中指尽处陷中。针五分,灸五壮。

阳陵: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外尖骨前。针六分,灸七壮。

阳辅:在外踝上,除踝四寸,辅骨前绝骨端如前,三分,去丘墟七寸。针五分,灸三壮。

悬钟(一名绝骨):在外踝上三寸,绝脉处是。针六分,灸五壮。

丘墟:在外踝下,如前陷中,去临泣三寸。针五分,灸三壮。

临泣:在足小趾次趾本节后陷中,去侠溪寸半。针三分,灸三壮。

侠溪:在小趾次趾歧骨间,本节前陷中。针二分,灸三壮。

窍阴:在小趾次趾外侧,去爪角韭叶。针一分,灸三壮。

丑、足厥阴肝经

大敦:在大趾端,去爪甲韭叶。针二分,灸三壮。

行间:在大趾本节前,上下有筋,前后有小骨尖,其穴正居陷中,有动脉应手。针六分,灸三壮。

太冲:在足大趾本节后二寸,有络横连至地五会二寸骨缝罅间,动脉应手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中封:在内踝前一寸,贴大筋后宛宛中。针四分,灸三壮。

曲泉:在膝内侧辅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取之,当膝曲腘

横纹头,内外两筋宛宛中。针六分,灸三壮。

目录

卷一

针道源流 针灸直指 刺热论 刺疟论 刺咳论 刺腰痛论 奇病论 刺要论 刺齐论 刺志论 长刺节论 皮部论 经络论 骨空论 刺水热穴论 调经论 缪刺论 经刺论 巨刺论 卫气行论 诊要经终论 刺禁论 刺法论 五刺应五脏论 九刺应九变论 十二刺应十二经论 手足阴阳经脉刺论 标本论 难经

卷二

周身经穴赋(医经小学 百症赋(聚英) 标幽赋(杨氏注解) 席弘赋(针灸大全) 金针赋(杨氏注解) 玉龙赋(聚英) 通玄指要赋(杨氏注解 灵光赋(针灸大全) 兰江赋(杨氏书) 流注指微赋(窦氏)

卷三

五运主病歌(医经小学 六气为病歌 百穴法歌(神应经) 十二经脉歌(聚英) 玉龙歌(杨氏注解) 胜玉歌(杨氏) 杂病穴法歌(医学入门 杂病十一穴歌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 四总穴歌 肘后歌 回阳九针歌 针内障秘歌(杨氏) 针内障要歌 补泻雪心歌(聚英) 行针总要歌 行针指要歌 刺法启玄歌(六言) 针法歌

卷四

背部俞穴歌 腹部中穴歌 中指取寸 素问九针论 内经补泻 难经补泻 神应经补泻 南丰李氏补泻 四明高氏补泻 三衢杨氏补泻 生成数(聚英) 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杨 禁针穴歌 禁灸穴歌 太乙歌 尻神禁忌 人神禁忌

卷五

十二经井穴(杨氏) 井荥俞原经合歌(医经 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 十二经纳干支歌 流注图 论子午流注法(徐氏) 流注开阖(医学入门) 流注时日 臟腑井滎俞經合主治( 十二经是动所生病补泻 十二經之原歌 十二经病井荥俞经合补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经( 九宮歌 八法歌 八法交会八脉 八法交会歌 八法交会八穴歌 八脉配八卦歌 八穴配合歌 刺法启玄歌(五言) 八法五虎建元日时歌 八法逐日干支歌 八法临时干支歌 八脉图并治症穴 八法手诀歌(聚英)

卷六

五脏六腑 十四经脉长短尺寸 脏腑十二经穴起止歌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经穴主治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卷七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任脉 督脉 督任要穴(杨氏) 奇经八脉歌(医经小学 奇经八脉(节要) 十五络脉歌(医经小学 十五络脉穴辨(医统) 十五络脉(节要) 十二经筋(节要) 五脏募穴(聚英) 八会 看部取穴 治病要穴(医学入门) 经外奇穴(杨氏) 穴同名异类(聚英)

卷八

穴法(神应经) 诸风门 伤寒门 痰喘咳嗽门 诸般积聚门 腹痛胀满门 心脾胃门 心邪癫狂门 霍乱门 疟疾门 肿胀门(附:红疸黄疸 汗门 痹厥门 肠痔大便门 阴疝小便门 头面门 咽喉门 耳目门 鼻口门 胸背胁门 手足腰腋门 妇人门 小儿门 疮毒门 续增治法

卷九

治症总要(杨氏) 东垣针法(聚英) 名医治法(聚英)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捷要灸法(医学入门) 崔氏取四花穴法 取膏肓穴法(医学入门 骑竹马灸穴法 灸劳穴法(聚英);取 取灸心气法;取灸痔漏 灸结胸伤寒法;灸阴毒 雷火针法;蒸脐治病法 相天时;千金灸法;宝 艾叶医统;艾灸补泻; 壮数多少;灸法;炷火 灸寒热;灸疮要法;贴 灸疮膏法;洗灸疮;灸 医案(杨氏)

卷十

保婴神术(按摩经) 手法歌 观形察色法 面部五位歌 命门部位歌 阳掌图各穴手法仙诀 阴掌图各穴手法仙诀 小儿针 初生调护 面色图歌 察色验病生死诀 汤氏歌 内八段锦 外八段锦 入门歌 三关 六筋 治小儿诸惊推揉等法 补遗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