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 - 十二经脉歌(聚英)

手太阴肺中焦生,下络大肠出贲门,上膈属肺从肺系,系横出腋臑中行。肘臂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属阳明经。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则病喘与咳,肺胀膨膨缺盆痛,两手交瞀为臂厥。所生病者为气嗽,喘渴烦心胸满结,臑臂之内前廉痛,小便频数掌中热。气虚肩背痛而寒,气盛亦疼风汗出,欠伸少气不足息,遗矢无度溺色赤。

阳明之脉手大肠,次指内侧起商阳,循指上连出合谷,两筋歧骨循臂肪。入肘外廉循臑外,肩端前廉柱骨旁,从肩下入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支从缺盆直上颈,斜贯颊前下齿当,环出人中交左右,上侠鼻孔注迎香。此经气盛血亦盛,是动臑肿并齿痛;所生病者为鼽衄,目黄口干喉痹生。大指次指难为用,肩前臑外痛相仍,气有余兮脉热肿,虚则寒栗病偏增。

胃足阳明交鼻起,下循鼻外下入齿,还出侠口绕承浆,颐后大迎颊车里。耳前发际至额颅,支下人迎缺盆底,下膈入胃络脾宫,直者缺盆下乳内。一支幽门循腹中,下行直合气冲逢,遂由髀关抵膝膑,腨跗中指内关同。一支下膝注三里,前出中指外关通,一支别走足跗趾,大趾之端经尽矣。此经多气复多血,是动欠伸面颜黑。凄凄恶寒畏见人,忽闻木音心惊惕,登高而歌弃衣走,甚则腹胀仍贲响。凡此诸疾皆骭厥,所生病者为狂疟,温淫汗出鼻流血,口喎唇裂又喉痹,膝膑疼痛腹胀结,气膺伏兔胻外廉,足跗中趾俱痛彻,有余消谷溺色黄,不足身前寒振栗,胃房胀满食不消,气盛身前皆有热。

太阴脾起足大趾,上循内侧白肉际,核骨之后内踝前,上腨循胻胫膝里。股内前廉入腹中,属脾络胃与膈通,侠喉连舌散舌下,支络从胃注心宫。此经气盛而血衰,是动其病气所为,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体痛难移,腹胀善噫舌本强,得后与气快然衰。所生病者舌亦痛,体重不食亦如之,烦心心下仍急痛,泄水溏瘕寒疟随,不卧强立股膝肿,疸发身黄大指痿。

手少阴脉起心中,下膈直与小肠通,支者还从肺系走,直上喉咙系目瞳。直者上肺出腋下,臑后肘内少海从,臂内后廉抵掌中,锐骨之端注少冲。多气少血属此经,是动心脾痛难任,渴欲饮水咽干燥,所生胁痛目如金,臑臂之内后廉痛,掌中有热向经寻。

手太阳经小肠脉,小指之端起少泽,循手外廉出踝中,循臂骨出肘内侧。上循臑外出后廉,直过肩解绕肩胛,交肩下入缺盆内,向腋络心循咽嗌。下膈抵胃属小肠,一支缺盆贯颈颊,至目锐眦却入耳,复从耳前仍上颊,抵鼻升至目内眦,斜络于颧别络接。此经少气还多血,是动则病痛咽嗌,颔下肿兮不可

顾,肩如拔兮臑似折。所生病主肩臑痛,耳聋目黄肿腮颊,肘臂之外后廉痛,部分犹当细分别。

足太阳经膀胱脉,目内眦上起额尖,支者巅上至耳角,直者从巅脑后悬。络脑还出别下项,仍循肩膊侠脊边,抵腰膂肾膀胱内,一支下与后阴连。贯臀斜入委中穴,一支膊内左右别,贯胛侠脊过髀枢,臀内后廉中合,下贯腨内外踝后,京骨之下指外侧。此经血多气犹少,是动头疼不可当,项如拔兮腰似折,髀枢痛彻脊中央,腘如结兮腨如裂,是为踝厥筋乃伤。所生疟痔小指废,头囟顶痛目色黄,腰尻腘脚疼连背,泪流鼻衄及癫狂。

足经肾脉属少阴,小指斜趋涌泉心,然骨之下内踝后,别入跟中腨内侵。出腨内廉上股内,贯脊属肾膀胱临,直者属肾贯肝膈,入肺循喉舌本寻;支者从肺络心内,仍至胸中部分深。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病饥不欲食,喘嗽唾血喉中鸣,坐而欲起面如垢,目视佴佴气不足,心悬如饥常惕惕。所生病者为舌干,口热咽痛气贲逼,股内后廉并脊疼,心肠烦痛疸而澼,痿厥嗜卧体怠惰,足下热痛皆肾厥。

手厥阴心主起胸,属包下膈三焦宫,支者循胸出胁下,胁下连腋三寸同。仍上抵腋循臑内,太阴、少阴两经中,指透中冲支者别,小指次指络相通。此经少气原多血,是动则病手心热,肘臂挛急腋下肿,甚则胸胁支满结。心中澹澹或大动,善笑目黄面赤色,所生病者为烦心,心痛掌热病之则。

手经少阳三焦脉,起自小指次指端,两指歧骨手腕表,上出臂外两骨间。肘后臑外循肩上,少阳之后交别传,下入缺盆膻中分,散络心包膈里穿。支者膻中缺盆上,上项耳后耳角旋,屈下至颐仍注颊,一支出耳入耳前,却从上关交曲颊,至目锐眦乃尽焉。此经少血还多气,是动耳鸣喉肿痹,所生病者汗自出,耳后痛兼目锐眦,肩臑肘臂外皆疼,小指次指亦如废。

足脉少阳胆之经,始从两目锐眦生,抵头循角下耳后,脑空风池次第行。手少阳前至肩上,交少阳右上缺盆,支者耳后贯耳内,出走耳前锐眦循。一支锐眦大迎下,合手少阳抵雜根,下加颊车缺盆合,入胸贯膈络肝经。属胆仍从胁里过,下入气冲毛际萦,横入髀厌环跳内,直者缺盆下腋膺。过季胁下髀厌内,出膝外廉是阳陵,外辅绝骨踝前过,足跗小趾次趾分。一支别从大趾去,三毛之际接肝经。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口苦善太息,心胁疼痛难转移,面尘足热体无泽。所生头痛连锐眦;缺盆肿痛并两腋,马刀挟瘿生两旁,汗出振寒痎疟疾,胸胁髀膝至胫骨,绝骨踝痛及诸节。

厥阴足脉肝所终,大指之端毛际丛,足跗上廉太冲分,踝前一寸入中封。上踝交出太阴后,循腨内廉阴股冲,环绕阴器抵小腹,侠胃属肝络胆逢。上贯膈里布胁肋,侠喉颃颡目系同,脉上巅会督脉出,支者还生目系中,下络颊里环唇内,支者便从膈肺通。此经血多气少焉,是动腰疼俯仰难,男疝女人小腹肿,面尘脱色及咽干。所生病者为胸满,呕吐洞泄小便难,或时遗溺并狐疝,临症还须仔细看。

目录

卷一

针道源流 针灸直指 刺热论 刺疟论 刺咳论 刺腰痛论 奇病论 刺要论 刺齐论 刺志论 长刺节论 皮部论 经络论 骨空论 刺水热穴论 调经论 缪刺论 经刺论 巨刺论 卫气行论 诊要经终论 刺禁论 刺法论 五刺应五脏论 九刺应九变论 十二刺应十二经论 手足阴阳经脉刺论 标本论 难经

卷二

周身经穴赋(医经小学 百症赋(聚英) 标幽赋(杨氏注解) 席弘赋(针灸大全) 金针赋(杨氏注解) 玉龙赋(聚英) 通玄指要赋(杨氏注解 灵光赋(针灸大全) 兰江赋(杨氏书) 流注指微赋(窦氏)

卷三

五运主病歌(医经小学 六气为病歌 百穴法歌(神应经) 十二经脉歌(聚英) 玉龙歌(杨氏注解) 胜玉歌(杨氏) 杂病穴法歌(医学入门 杂病十一穴歌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 四总穴歌 肘后歌 回阳九针歌 针内障秘歌(杨氏) 针内障要歌 补泻雪心歌(聚英) 行针总要歌 行针指要歌 刺法启玄歌(六言) 针法歌

卷四

背部俞穴歌 腹部中穴歌 中指取寸 素问九针论 内经补泻 难经补泻 神应经补泻 南丰李氏补泻 四明高氏补泻 三衢杨氏补泻 生成数(聚英) 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杨 禁针穴歌 禁灸穴歌 太乙歌 尻神禁忌 人神禁忌

卷五

十二经井穴(杨氏) 井荥俞原经合歌(医经 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 十二经纳干支歌 流注图 论子午流注法(徐氏) 流注开阖(医学入门) 流注时日 臟腑井滎俞經合主治( 十二经是动所生病补泻 十二經之原歌 十二经病井荥俞经合补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经( 九宮歌 八法歌 八法交会八脉 八法交会歌 八法交会八穴歌 八脉配八卦歌 八穴配合歌 刺法启玄歌(五言) 八法五虎建元日时歌 八法逐日干支歌 八法临时干支歌 八脉图并治症穴 八法手诀歌(聚英)

卷六

五脏六腑 十四经脉长短尺寸 脏腑十二经穴起止歌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经穴主治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卷七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任脉 督脉 督任要穴(杨氏) 奇经八脉歌(医经小学 奇经八脉(节要) 十五络脉歌(医经小学 十五络脉穴辨(医统) 十五络脉(节要) 十二经筋(节要) 五脏募穴(聚英) 八会 看部取穴 治病要穴(医学入门) 经外奇穴(杨氏) 穴同名异类(聚英)

卷八

穴法(神应经) 诸风门 伤寒门 痰喘咳嗽门 诸般积聚门 腹痛胀满门 心脾胃门 心邪癫狂门 霍乱门 疟疾门 肿胀门(附:红疸黄疸 汗门 痹厥门 肠痔大便门 阴疝小便门 头面门 咽喉门 耳目门 鼻口门 胸背胁门 手足腰腋门 妇人门 小儿门 疮毒门 续增治法

卷九

治症总要(杨氏) 东垣针法(聚英) 名医治法(聚英)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捷要灸法(医学入门) 崔氏取四花穴法 取膏肓穴法(医学入门 骑竹马灸穴法 灸劳穴法(聚英);取 取灸心气法;取灸痔漏 灸结胸伤寒法;灸阴毒 雷火针法;蒸脐治病法 相天时;千金灸法;宝 艾叶医统;艾灸补泻; 壮数多少;灸法;炷火 灸寒热;灸疮要法;贴 灸疮膏法;洗灸疮;灸 医案(杨氏)

卷十

保婴神术(按摩经) 手法歌 观形察色法 面部五位歌 命门部位歌 阳掌图各穴手法仙诀 阴掌图各穴手法仙诀 小儿针 初生调护 面色图歌 察色验病生死诀 汤氏歌 内八段锦 外八段锦 入门歌 三关 六筋 治小儿诸惊推揉等法 补遗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