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 卷六十七

上官正 卢斌 周审玉 裴济 李继宣 张旦 张煦 张佶

上官正,字常清,开封人。少举《三传》,后为鄜州摄官。雍熙中,召授殿前承旨,屡遣鞫狱,迁供奉官、阁门祗候、天雄监军。淳化中,转作坊副使、剑门都监。李顺之乱,分其党趋剑门,时疲兵数百人,正奋励士气以御之。会成都监军宿翰领兵投剑门,与正兵合,因迎击,大破贼数千众,斩馘殆尽。奏至,太宗嘉之,诏书奖饬,并赐袭衣、金带,超正为六宅使、剑州刺史、充剑门部署,翰自供奉官擢崇仪使、领昭州刺史。数月,正被疾,请寻医,至阙。疾愈,入对,上劳问久之,复遣还任所,赐以金丹、良药、衣带、白金千两、马三匹,授以方略,令招抚残孽,慰勉遣之。

初,川贼甚盛,朝议深以栈路为忧,正以孤军力战挫贼锋,自是阁道无壅,王师得以长驱而入。贼众三百余,败归成都,顺怒其惊众,尽斩之,然自此沮气矣。后贼既诛,余寇匿山谷,恃险结集,剽劫为患。王继恩百计召诱不至,正谕以朝廷恩信,皆相率出降。未几,加峰州团练使,与雷有终并为西川招安使,代王继恩。

正木强好凌人,自谓平贼有劳,受人主知,无所顾忌。数面攻两川官吏之短而暴扬之,众积怨怒,多上章诉其不法者。太宗谓近臣曰:"人臣可任用者,朕常欲保全。正婞直而失于谦和,每谤书至,朕虽力与明辩,然众怒难犯,恐其不能自全。"乃赐手札戒谕曰:"言者,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不可不慎也。夫遇事辄发,悔不可及。傥自恃无瑕,而好面攻人之短,岂谓喜怒不形于色耶?当以和辑远民为念,斯尽善矣。"正上表谢。

真宗即位,改庄宅使。是秋,广武叛卒刘旴啸聚数千辈,逐都巡检使韩景祐,略汉蜀邛州、怀安永康军。正与钤辖马知节领兵趋新津,抵方井,击败之,斩旴,平其党。迁南作坊使,赐锦袍、金带。咸平初,召还,擢拜东上阁门使、勾当军头引见司,俄权户部使。二年,出知沧州,徙高阳关副都部署,真拜洺州团练使。车驾北巡,以为行营先锋钤辖。

寻知青州,未行,会王均叛蜀,命为峡路都钤辖,移知梓州。又历沧、瀛、镇、贝四州,高阳关部署。以足疾,求知磁州,手诏慰勉。会邢州地震,民居不安,徙正典之。移潞州。景德中,以河北新经兵革,慎择守臣,以正知贝州,迁洺州防御使,复知沧州,移同州。再表引年,授左龙武军大将军、平州防御使,分司西京。寻以本官致仕,赐全俸,仍以见缗给之。四年,卒,年七十五。子璨至内殿崇班。

卢斌,开封人。以笔札事晋邸,太宗即位,补殿直。雍熙中,领兵屯霸州。会大举北伐,令以五千骑随曹彬抵祁沟。时契丹据河,王师乏水,斌请以千弩斫砦,契丹遁去,遂移军夹河。既克涿州,令斌以万人戍守,会食尽,大兵将还,斌因恳言:"涿州深在北境,外无援兵,内无资粮,丁籍残失,守之无利。今若还师,必须结阵而去,以一阵之役,比于固守,其利百矣。"复虑辽人乘便剽袭,宜为之备。彬以为然,遂令斌拥城中老幼,并狼山南还易州。彬之旋也,无复行伍,果为契丹所乘。诸将皆以失律被谴,斌亦下枢密院问状,太宗闻其尝建议弃涿州,遂释不问。以为霸州破虏军缘边巡检。

端拱中,又为永举军、华州巡检。时大贼侯和尚、刘渥劫兴平、栎阳,杀捕贼官二人。斌率兵掩袭,且追且斗,薄南山,渡渭水,抵凤翔,复至耀州,擒锥并尽。以劳,改供奉官。召还,面加奖慰,授阁门祗候,又赐白金、缗钱、衣带。寻为梓、遂十二州都巡检使,太宗谕之曰:"川陕人情易摇,设有寇攘,虽他境亦当袭逐,仍许便宜从事,不须中覆。"淳化二年,贼任诱等寇昌、合州。斌率兵顿昌州南牛斗山,侦知贼在龙水镇,值大雨,斌驰马四十里,骑从数十人,遂斩诱等百余级,贼众悉平。

三年,富顺监蛮掠荣州,斌晨夜倍道以赴,得州兵千人,署随军粮料以张其势。蛮乃遁,追至地头镇东南八十里,树栅,招其酋甫羌一阿奴纲,谕以朝旨,歃血刻石为盟而遣之。俄而荣、戎、资州、富顺监贼十五队钞乡邑,斌擒三百人,部送阙下,余悉临敌斩戮。

四年,贼王尽复起荣、资,斌击灭之,尽缚以献。迁内殿崇班。是冬,李顺为乱,斌即率兵六百抵成都,斗战连月,杀数万人。明年,成都不守,斌还梓州,集十州兵赴援,知州张雍委以监护之任。会江水泛溢,毁子城。斌劝谕州民,翌日,畚锸大集,自城西大濠中掘堑深丈,决西河水,注之以环城。二月,贼渠相里贵众二十一万傅城下,城中兵裁三千。斌曰:"军法倍兵不战,然狂丑乌合,非训练之师,以吾仗天子威灵,必可歼荡。"即感厉士伍,负土塞南北门,为固守之计。又突出与贼战,击刺三十余合,贼稍却。俄复大设机石、连弩、冲车、云梯,四面鼓噪乘城,矢石乱下,斌与州将随机设备。长围八十日,会王继恩令石知颙率兵来援,斌出东门迎劳王师,贼不战而溃。斌乘胜追斩及纳降二万余。五月,贼数万围阆州,斌领千兵赴之,斩首五千,围遂解。又至蓬州老雅山,贼众三千为阵拒斌,斌击败之,至城下,贼复大集,斩三千级。蓬州平,斌传诏安抚蓬、阆、渠、达四州,擢授西京作坊使,领成州刺史。

斌在川峡六年,以孤军御寇,累立战功,表求入奏。太宗遣使谕之曰:"俟妖孽尽殄,当召汝。"既而贼党集梓、绵、汉三州境上,斌往平之。未几,代还,太宗亲加劳问。拜东上阁门使、检校左仆射,加食邑三百户,赐白金千两、袍笏、金带。上言:"葭萌路出师讨贼,可直入利州。若寇焚栈道,剑门之险不足固也,请置砦栅。"从之。

寻命为银、夏兵马钤辖,遣与李继隆等五路出师讨李继迁。斌求对,恳言曰:"羌夷之族,马骄兵悍,往来无定,败则走他境,疾战沙漠,非天兵所利。不若坚保灵州,于内地多积刍粮,以师援送。苟其至也,会兵首尾击之,庶几无枉费,而不失固圉之策矣。"时业已出师,不从其议。改授灵环路钤辖,领兵二万为前锋,令于乌、白池与诸军会。斌谓李继隆曰:"灵州抵乌、白池,月余方至。若自环州橐驼路,裁十日程。"即不俟诏而往,与诸将失期,不见贼而还。俄徙屯宁州,以疾召归,勾当军头引见司。咸平初,卒,年五十。子文质殿中丞。

周审玉,开封人。父勋,以亲校事唐明宗,累立战功,太平兴国中,至隰州团练使。周显德初,审玉荫补殿直,从世宗平瓦桥关,甚见亲信。太祖受禅,为供奉官,未几,加阁门祗候。累迁崇仪、洛苑副使,西京作坊使。雍熙中,契丹犯塞,潘美屯师定州,审玉为监军。尝与敌战,而先锋刘绪陷贼,审玉跃马趣击,拔绪而还,以勇敢闻。

淳化中,知贝州。有骁捷卒戍州者三十七人,同谋杀审玉,劫库兵而叛,推虞候赵咸雍为首。审玉觉之,与转运使王嗣宗率兵悉擒其党,斩十五级,磔咸雍于市。先是,咸雍父鏻,晋天福中,尝诱契丹屠州城。至是五十年,而其子戮于都市,旧老犹记其事,咸异之。审玉以功领顺州刺史。

至道初,徙并州钤辖。咸平初,知凤翔府。有桑门乘传而西,以市木为名,威动府县。审玉曰:"此有所倚而为也。"因按诘之,尽得其奸状,杖其背,械送阙下。以目疾,代还,奉朝请,俄丁内艰。既而谓亲友曰:"仆齿发迟暮,而未能辞禄仕者,良以慰母心尔,今可行其志矣。"乃拜章请老,得千牛卫大将军致仕。三年,卒,年七十四。审玉晚年,好读《神农本草》,留意方术。少长兵间,习知攻守之法。真宗尝召至便坐,示以攻战器。方奏对,疾作,诏遣使就第,赐白金慰恤之。子允迪,为虞部员外郎。

裴济字仲溥,绛州闻喜人。唐相耀卿八世孙,后徙家河中。济少事晋邸,同辈有忮悍者,济屡纠其过失,被谮,出补太康镇将。未几,谮济者坐法。太宗知济可任,会即位,补殿直,为天威军兵马监押。及平太原,征幽蓟,济迎谒陪扈,令监军易州,契丹攻城不能下。以劳,迁西头供奉官。

太平兴国末,江表盗起,命为巡检,迁崇仪副使。召还,迁崇仪使。监戍兵于威虏军,涂次镇州,夜有贼骑扣城门,大呼曰:"官军至矣。"州将然之,促守吏开关,济遽止之曰:"此必妄也。"及旦,果有敌兵遁去。太宗嘉之,迁西上阁门使、定州都监,就加行营钤辖,寻知定州。契丹三万骑来攻,济逆击于徐河,斩数千级,获牛马、铠仗甚众。

淳化初,与周莹同判四方馆,未几,为镇州行营钤辖。又与李继隆击贼于唐河,济短兵陷阵,贼大败走,优诏褒美。初,继隆以济性刚,不悦之;及是役,抚济恨相知之晚。改四方馆使,复知定州,徙天雄军钤辖。迁客省使,复知定州。至道二年,改内客省使、知镇州。立春日,出土牛以祭,酌奠始毕,有卒挟牛去。济察其举止,知欲为变,亟命擒之,果有窃发者数十人,已劫鄽间矣,悉搜捕腰斩之,军民肃然。济在镇、定凡十五年,威绩甚著。召还,知天雄军。

咸平初,李继迁叛,以济领顺州团练使、知灵州兼都部署。至州二年,谋缉八镇,兴屯田之利,民甚赖之。其年,清远军陷,夏人大集,断饷道,孤军绝援,济刺指血染奏,求救甚急,兵不至,城陷,死之。上闻嗟悼,特赠镇江军节度。三子并优进秩。济在诸使中甚有声望,及没,夏人皆惜之。景德中,济妻永泰郡君景氏卒,特诏追封平阳郡夫人,诸子给奉终丧。

子德谷虞部郎中,德基至如京使,德丰殿中丞。济兄丽泽、弟丽正,并进士及第。丽泽至右补阙,丽正至金部员外郎。丽正子德舆,为殿中丞。

李继宣,开封浚仪人。乾德中,补右班殿直,令与御带更直,裁十七岁。尝命往陕州捕虎,杀二十余,生致二虎、一豹以献。太平兴国初,掌南作坊使,改供奉官,出为邠、宁、庆三州巡检、都监。继宣本名继隆,与明德皇后兄同姓名。至是,太宗为改焉。

五年,召还,承受定州路奏事。奉诏修长城口、平塞威虏静戎军、保州,又领兵入敌境,获老幼千余,牛畜数百。又率兵捍契丹于乾宁泥姑海口。契丹寇静戎军,从崔彦进过拒马河接战,自午至申,大败之。又为贝州监军。

雍熙三年,曹彬北征,继宣从先锋李继隆至方城,力战三日,大军继至,遂克固州。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斩其酋贺恩相公,继宣亦中流矢。大军还雄州取刍粮,遇契丹新城,疾战至暮,继宣中十创,剑及兜鍪。明日复战,继隆为敌所邀,继宣以所部拔之,且战且行,夺涿河,数日,乃至涿州。及弃州保歧沟关,又战拒马上,追奔至孤山,契丹乃引去。留屯满城,俄还贝州。召入,以功超授崇仪使,代王继恩为易州驻泊都监,赐钱五十万,白金五百两。又领骑兵五千戍北平,押大阵东偏,受田重进节度,屯长城口。敌至大沟,继宣进满城。敌至定州,夺唐河桥,重进召继宣洎田绍斌赴援,绍斌为敌所败,继宣独按部转斗入定州。敌兵北去,重进命将五千骑蹑其后,抵拒马河。及敌据杨疃,继宣径掩击之,遂焚庐舍而遁。

雍熙四年,为高阳关行营都监。端拱初,契丹骑至瀛、镇,继宣率步骑万人入敌境,抵胜务,焚聚落,获生口,契丹乃引还。时易州候骑不至,继宣于易州、平塞军、长城口、威虏静戎顺安军至高阳,为望橹七所,举烽以候警急。二年,为镇、定、高阳关三路排阵都监,押大阵西偏。与李继隆部刍粮抵威虏,还度徐河,为敌追袭。继宣驻军与斗,杀获甚众。又领骑二千,败契丹于保州西射城,追薄西山,有诏褒美。

淳化三年,徙知保州,又转庄宅使。筑关城,浚外濠,葺营舍千五百区;造船一百艘,入鸡距泉以运粮,人咸便之。数月,徙定州行营都监,戍深州,改高阳关行营都监。课军中劲弩,为入阵之备。五年,领高州刺史。会契丹泛海劫千乘县,继宣请于海口置砦以御之。

至道三年,迁北作坊使,俄召还,加南作坊使,出为镇州行营钤辖。契丹寇定州,命主无地分马。敌至怀德桥,继宣领兵三千掩袭之。至则契丹已坏桥,继宣横木而度,追奔五十余里。契丹焚镇州中渡、常山二桥,继宣领兵趣之,契丹保丰隆山砦,继宣伐木治常山桥,契丹闻之,大惧,拔砦遁走。

继宣锐于追袭,傅潜为部署,继宣诣潜请行,颇为所抑。及召潜属吏,诏继宣与高琼同主军事,逐敌越拒马河,复为镇州钤辖。受诏按视缘边城砦,权知威虏军,敌骑至城下,屡出兵设伏,斩获甚众。俄还镇州。

咸平四年,拜西上阁门使,领康州刺史,为前阵钤辖,与秦翰、杨延昭、杨嗣分屯静戎、威虏。敌至,会师于威虏,延昭、嗣轻骑先赴羊山,继宣与翰、分左右队客整所部,翰全军亦往,继宣留壁赤虏,止以二骑继进。至,则延昭、嗣适为敌所乘。继宣即召赤虏之师,与翰师合势大战,敌走上羊山。继宣逐之,环山麓至其阴。继宣马连中矢毙,凡三易骑,进至牟山谷,大克捷。延昭、嗣、翰之师,初顿赤虏,既而退保威虏,继宣以所部独与敌角,薄暮,始至威虏。诏书称奖,特加检校官及食邑。

明年,徙定州钤辖,捍契丹于唐河。会缘边都巡检使杨延昭、杨嗣御敌师败,诏继宣与内殿崇班王汀代之。望都之败,敌骑剽郡县,继宣壁徐河,契丹数十队薄威虏,威虏魏能与战,走之,久而继宣始至。又寇静戎,汀请分兵自将袭契丹,继宣拒之,虽日出游骑侦敌势,屡徙砦而未尝出战。为能、汀所发,召还,令枢密院问状,降为如京副使。

景德初,加如京使、镇州钤辖。契丹乘秋来攻,时桑赞病足,郑诚赴定州,继宣独主镇州全师,历屯邢、赵。及与契丹和,命为高阳关钤辖。是冬,复为西上阁门使,领康州刺史。三年,兼知瀛州。继宣罕识字,上以河间郡事繁,虑狱讼有枉,命高继勋代之,止为钤辖。

大中祥符初,徙镇、定两路钤辖,进秩东上阁门使。召还,改郓州部署,加四方馆使。以疾,授西京水南都巡检使,每夕罕巡警,为留司所举,特诏增巡检一员,专主夜巡。六年,疾甚,求至京师寻医,卒,年六十四。子守忠,左侍禁、阁门祗候。

张旦,赵州人。勇敢善射,以经学中第,至国子博士。淳化中,知陵州。时李顺构乱,连下城邑。贼党数万攻陵州,州兵不满三百,旧不设城堑。旦修完战具,置鹿角砦,驱市人进战,大败之,杀五千余人,获器械万计。诏书褒之,特迁水部员外郎,赐绯鱼,由是知名。数月,西川招安使上官正言:"雅州密迩蛮蜑,在于镇抚须得其人,伏见水部员外郎张旦,前守陵州,以孤军抗群寇,保全壁垒,至今剑外伏其威名。望改授诸司使,令知州事。"上以省郎之重,不欲换他职,乃授刑部员外郎,赐金紫。乘传之任,寇不敢犯。

真宗即位,迁兵部员外郎,改尚食使、知德清军。景德中,契丹入寇,陷军壁。旦与其子利涉率众奋击,并战没。上闻之惊悼,特赠左卫大将军、深州团练使,利涉崇仪副使。录其四子官。时有上封事者,言朝廷宜优加恩典,以劝忠臣。诏以恤旦事告谕天下。

又虎翼都虞候胡福戍军城,率兵力战,金创遍体,犹奋剑转斗,矢无虚发,麾下已尽,独挺刃杀数十人。副指挥使尚祚能运大挝,所斩首拉肋者,亦百余人,众寡不敌,遂与指挥使张睿、刘福、都头辅能等四人并死之。真宗嘉叹其忠勇,遣使访遗骸,唯得福尸,命其子厚葬之。赠福洺州团练使,祚滨州刺史,睿演州刺史,刘福临州刺史,能等并赠诸卫率府副率。又邯郸令李晦辞赴任,值道梗,留德清同拒敌;侍禁夏承皓部兵至大名界遇敌,皆战没。赠晦辞工部员外郎,承皓崇仪使。时又赠受事河朔而没者,殿直刘超供备库使,入内高班内品李知顺为六宅副使,奉职胡度等三人为内殿崇班,仍各录其子,及赐其家金帛。

张煦,字辅暘,开封人。开宝末,补府中牙职。雍熙二年,自陈太宗尹京尝事左右,命为殿前承旨,迁殿直、歙州监军。凶人黄行达弟坐法抵死,行达诬州将故入其罪,诏宣州通判姚铉与煦鞫之,即日决遣。还擢供奉官、阁门祗候。占谢日,又改内殿崇班、镇定、邢、赵、山西、土门路都巡检使。契丹骑兵剽境上,煦以所部斩首数十,走之。葛霸、周莹、李继宣称其干举,有诏嘉奖。代还,拜供备库副使,权知环州。数月,改岢岚军使,又知保安军。

咸平中,王均乱蜀,以煦为绵、汉、剑门路都巡检使。又与雷有终进攻成都,煦主东砦,焚其郛及楼堞,均突围而遁。贼平,以功就迁正使,徙益州都监,与知州宋太初同提总本路诸军事。有战舰卒将谋扰动,煦即日斩之。

夏人寇边,改泾原仪渭都钤辖。又为邠宁环庆路钤辖兼巡检、安抚都监,累蹑寇入贼中,掩杀甚众,有诏嘉奖。会遣王超、张凝、秦翰援灵武,命煦为西路行营都监。至镇戎,闻灵武已陷,复还本任。与张凝入西夏境,出白豹镇,至柔远川,夏人七百余邀战,煦与庆州监军张纶击杀甚众。清远故城有酋长,请以甲骑三万来降。煦与凝曰:"此诈也。"亟严兵以待之,果然。凝按部归环州,道为敌所邀。煦闻之,领所部锐兵自庆州赴之,一昔与凝会,射杀其大将,与凝同还。

景德元年,加领贺州刺史,复为泾原仪渭镇戎军钤辖,再知环州。四年,宜州戍卒陈进反,命副曹利用为广东西路安抚使。贼众拥判官宜州卢均,僣号南平王,围象州,煦以兵会利用斩之。初与利用同署纸,人持百枚,备给立功将士。及破贼,利用在前军无所给,煦在后而所给过半,真宗谓其太过。贼平,改如京使,知怀州。

东封岁,权河阳钤辖,迁文思使、知曹州。会江、淮灾歉,分命大藩长吏绥抚,以煦为江南西路安抚都监。俄还济阴,加北作坊使,又徙沧州,就转宫苑使,领康州刺史。大中祥符九年,加领昭州团练使、知鄜州。未几,复知沧州。天禧三年,拜西上阁门使,徙并代钤辖。以老疾求近郡,得知磁州。四年,卒,年七十三。煦明术数,善相宅,时称其妙。

张佶,字仲雅,本燕人,后徙华州渭南。初名志言,后改焉。父昉,殿中少监。佶少有志节,始用荫补殿前承旨,以习儒业,献文求试,换国子监丞。迁著作佐郎、监三白渠、知泾阳县。端拱初,为太子右赞善大夫。曹州民有被诬杀人者,诏往按之,发擿奸伏,冤人得雪。寻通判忻州,迁殿中丞,兼御河督运。

至道中,通判陕州,再部送刍粮赴灵武,就改国子博士。咸平初,擢为陕西转运副使,赐绯鱼。至延安,遇夏人入寇,亲督兵击败之。三年,徙西川转运副使。时诏讨王均,以馈饷之劳,迁虞部员外郎。贼平,分川峡为四路,以佶为利州路转运使。有荐其武干者,召还,授如京使、泾原钤辖兼知镇戎军。徙麟府路钤辖,夏人来寇,佶率兵与战,亲射杀酋帅,俘获甚众,余党遁去。诏书褒之,赐锦袍、金带。景德中,徙益州钤辖,加宜州刺史,迁文思使。佶御军抚民,甚有威惠,蜀人久犹怀之。

大中祥符四年,车驾祀汾阴,以为西京旧城巡检、钤辖。礼成,加授北作坊使,充赵德明官告使。又为鄜延钤辖。会秦州李浚暴卒,上语近臣曰:"天水边要,宜速得人。"马知节称佶可任,上然之,遂改左骐骥使,就命知秦州。至州,置四门砦,开拓疆境,边部颇怨。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佶不甚存抚,亦不奏加赉赐,边人追悔,引众劫掠,佶深入掩击,败走之。议者又欲加恩宗哥、立遵等族,以扼平夏,佶请拒绝之,事具《吐蕃传》。朝廷始务宁边,以佶轻信易事,徙邠宁路钤辖。天禧初,召为契丹国信副使,再任邠宁,兼知邠州,迁宫苑使。未逾月,擢拜西上阁门使,复为泾原钤辖。四年,卒,年六十九。

佶涉猎书史,好吟咏,勇敢善射,有方略,其总戎护塞,以威名自任。子宗象,兵部员外郎、直史馆、度支判官。

论曰: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昔人有言"谁能去兵",汉祖亦云"安得猛士",盖为此也。李顺叛蜀,攻陷郡邑,正捍剑门,斌守梓潼,其绩最多。契丹入寇,审玉、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佶、煦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皆可取。济、旦以孤城捍强寇,援绝战死,一代死事之表表者,其可泯诸。

目录

本纪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零一 卷一百零二 卷一百零三 卷一百零四 卷一百零五 卷一百零六 卷一百零七 卷一百零八 卷一百零九 卷一百一十 卷一百一十一 卷一百一十二 卷一百一十三 卷一百一十四 卷一百一十五 卷一百一十六 卷一百一十七 卷一百一十八 卷一百一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八十八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列传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零一 卷一百零二 卷一百零三 卷一百零四 卷一百零五 卷一百零六 卷一百零七 卷一百零八 卷一百零九 卷一百一十 卷一百一十一 卷一百一十二 卷一百一十三 卷一百一十四 卷一百一十五 卷一百一十六 卷一百一十七 卷一百一十八 卷一百一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八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零一 卷二百零二 卷二百零三 卷二百零四 卷二百零五 卷二百零六 卷二百零七 卷二百零八 卷二百零九 卷二百一十 卷二百一十一 卷二百一十二 卷二百一十三 卷二百一十四 卷二百一十五 卷二百一十六 卷二百一十七 卷二百一十八 卷二百一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二百三十九 卷二百四十 卷二百四十一 卷二百四十二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二百四十五 卷二百四十六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卷二百五十一 卷二百五十二 卷二百五十三 卷二百五十四 卷二百五十五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