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 卷一百八十七

边防三

南蛮上

序略

南蛮,其在唐虞,与之要质,故曰要服。夏商之时,渐为边患。暨於周代,党众弥盛,故诗曰:“蠢尔蛮荆,大邦为雠。”至楚武王时,蛮与罗子共败楚师,杀其将屈瑕。(莫敖不设备,故败缢於荒谷,群帅囚於冶父。)楚师后振,遂属於楚。及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之地。(今长沙、衡阳等郡地。)秦昭王使将伐楚,略取蛮夷,置黔中郡。(今武陵、澧阳及黔中五溪中诸郡地。)汉兴以后,时有寇盗。其西南诸夷,夜郎之属,悉平定置郡县。(今夜郎、播川、犍为即古夜郎地。)公孙述时,夜郎大姓为汉保境。后汉初从番禺江奉贡。光武建武中,武陵蛮帅单程(今武陵、澧阳、黔中、宁夷、泸溪等郡,即汉武陵郡。)大寇郡县,汉将刘尚战败,数岁方平。顺帝时,武陵太守增其租赋,蛮又举种反,杀乡吏。东晋时沔中蛮因刘、石乱后,渐徙於陆浑以南,遍满山谷。宋、齐以后,荆、雍二州(今荆南江陵郡,雍州,襄阳郡。)各置校尉以抚宁之,群蛮酋帅互受南北朝封爵。至后魏末,暴患滋甚,僣称侯王,屯据峡路,断绝行旅。周武帝遣陆腾大破之。其獠初因蜀李势乱,后自蜀汉山谷出,侵扰郡县。至梁时,州郡每岁伐獠以自利。及后周平梁、益,(梁,汉川;益,蜀川。)自尔遂同华人矣。以其黔中东谢、西赵自古不臣中国,大唐贞观以后,置羁縻州领之。

盘瓠种

盘瓠种,昔帝喾时患犬戎入寇,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吴将军头者,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名曰盘瓠,遂衔其将军首而至,乃以女配之。(按:范晔后汉史蛮夷传皆怪诞不经,大抵诸家所序四夷,亦多此类,未详其本出,且因而商略之。晔云:高辛氏募能得犬戎之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妻以少女。按黄金周以前为斤,秦以二十两为镒,三代以前分土,自秦汉分人。又周末始有将军之官。其吴姓宜自周命氏。晔皆以为高辛之代,何不详之甚!又按宋史,晔被收后,於狱中与诸甥侄书自序云:“六夷诸序论,笔势放纵,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尝共比方班氏,非但不愧之而已。按班、贾序事,岂复语怪。而晔纰缪若此,又何不减不愧之有乎?)盘瓠得女,负走入南山,(在国之南,即五溪之中山。)止石穴中,生六男六女,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衣裳斑兰,语言侏离。其后滋蔓,号曰蛮夷。有邑君长,名渠帅曰“精夫”,相呼为”姎徒”。(说文曰:“姎,女人自称姎我也。”乌朗反。)所居皆深山重阻,人迹罕至。长沙、黔中五溪蛮皆是也。(一辰溪,二酉溪,三巫溪,四武溪,五沅溪。)

秦昭王使白起伐楚,略取蛮夷,始置黔中郡。汉兴,改为武陵郡。(今武陵、澧阳、黔中、宁夷、卢溪、卢阳、灵溪、潭阳郡地皆是也。)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賨布。(说文曰:“賨,南蛮赋。”才冬反。)虽时为寇盗,而郡国讨平之。后汉光武建武二十三年十二月,武陵蛮精夫相单程等大寇郡县。遣武威将军刘尚发南郡,(今江陵、巴东、夷陵。)长沙、(今长沙、衡阳、巴陵郡。)武陵,(今澧阳、武陵、黔中郡地。)兵万馀人,乘船溯沅水入武溪击之。(沅水出牂牁,故且兰东北,经灵溪、长沙、巴陵郡,入洞庭通江也。武溪在今卢溪郡灵溪县。)尚轻敌深入,悉为所没。又遣伏波将军马援将兵至临沅,(今武陵郡武陵县,即汉临沅县也。)击破之。单程等饥困乞降。会援病卒,谒者宗均为置吏以司之,群蛮遂平。历章、和、安、顺四朝,累反叛,攻劫州郡,讨平之。永和初,武陵太守上书,以蛮夷率服,可比汉人,增其租赋。议者皆以为可。尚书令虞诩独奏曰:“自古圣王不臣异俗,非德不能及、威不能加,其兽心贪婪,难率以礼。是故羁縻而绥抚之,附则受而不逆,叛则弃而不追。先帝旧典,贡税多少,所由来久矣。今猥增之,必有怨叛。计其所得,不偿所费。”帝不从。其冬,澧中、漊中蛮(漊水出今澧阳郡县。漊音娄。)果争布非旧约,遂杀乡吏,举种反。自后至桓、灵二帝,又累反叛,攻劫州郡,讨破之。蜀先主章武初,吴将李异屯巫、秭归,(今巴东郡县。秭音子。)先主遣将军吴班攻破之,於是武陵、五溪蛮夷相率响应。(今黔中道谓之五谿。)

廪君种

廪君种不知何代。初,巴氏、樊氏、瞫(音审)氏、相氏、郑氏五姓皆出於武落锺离山。(在今夷陵郡巴山县。)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於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共立巴氏子务相,是无廪君,从夷水下至盐阳。(按:今夷陵郡巴山县清江水,一名夷水,一名盐水。其源出清江郡清江县西都亭山。)廪君於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巴梁閒诸巴皆是也。(即巴汉之地。按范晔后汉史云:“四姓之子,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於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务相乃独中之。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馀姓悉沈,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下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宿,诘朝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馀日。廪君伺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廪君於是居于夷城,四姓皆臣之。廪君死,魂魄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故以人祠焉。”是皆怪诞,以此不取。)战国时,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其君长岁出赋二千一十六钱,三岁一出义赋千八百钱。其人户出幏布八丈二尺,鸡羽三十鍭。(说文曰:”幏布,南郡蛮夷布也。”幏音公亚反。毛诗:“四鍭既均。”仪礼”鍭矢一乘”,郑玄曰:“鍭犹候也。候物而射之。”三十鍭,百二十也。鍭音侯。)

汉兴,南郡太守靳强奏请一依秦时故事。至光武建武二十三年,南郡奏潳山蛮雷迁等始反叛。(潳音屠。)武威将军刘尚讨破之,徙其种人七千馀口置江夏界中,其后沔中蛮是也。(汉之江夏郡,今竟陵、富水、安陆、齐安、汉阳、江夏、蕲春郡地是也。)和帝永元十三年,巫蛮许圣等(汉之巫县,今云安郡巫山县也。)以郡收税不均反叛。发荆州诸郡兵(今江陵、夷陵、澧阳、武陵、长沙、衡阳等郡地也)讨破之。复悉徙置江夏。灵帝光和三年,江夏蛮复反,寇患累年。庐江太守陆康讨破之。(汉庐江即今郡地。)

板楯蛮

板楯蛮,秦昭襄王时有一白虎,於蜀、巴、汉之境,伤害千馀人,昭王乃募有能杀虎者,赏邑万家。时有巴郡阆中夷(今阆中郡县。)廖仲等射杀白虎。昭王以其夷人,不欲加封,乃刻石盟要,复夷人顷田不租,十妻不算,(一户免其一顷田之租税,虽有十妻,不输口算之钱。)伤人者论,杀人得以赕钱赎死。(何承天纂文曰:“赕,蛮夷赎罪货也。”赕,徒滥反。)盟曰:“秦犯夷,输黄龙二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锺。”夷人安之。

至汉高帝为汉王,发夷人还伐三秦。(今关中秦川也。)秦地既定,乃遣还巴中,复其渠帅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不输租赋,馀户乃岁入賨钱,口四十。巴人呼赋为賨,谓之賨人焉。代号为板楯蛮夷。阆中有渝水,其人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数陷阵。俗喜歌舞,(喜,虚记反。)高帝命乐人习之,所谓巴渝舞也。遂代代服从。至后汉以后,郡守常率以征伐。

灵帝光和二年,巴郡板楯蛮叛,(今通川、潾山、南平、涪陵、南川、清化、云安、始宁、巴川、南宾、南浦、阆中、南充、安岳、盛山等郡地,则巴川之地是也。)寇掠三蜀及汉中诸郡。(即汉川诸郡,今汉中、安康、洋川、房陵郡地是也。)灵帝乃问益州计吏方略。汉中计吏程苞对曰:“板楯七姓以射杀白虎立功,先代复为义人,其人勇猛善战。昔安帝永初中,羌入汉川,郡县破坏,得板楯救之,羌死败殆尽,故号为神兵。至桓帝建和二年,羌复大入,实赖板楯连摧破之。前车骑将军冯绲南征武陵,(绲,古本反。)亦倚板楯以成其功。近益州郡县乱,(今汉川、蜀川郡县地。)太守李颙亦以板楯讨而平之。忠功如此,本无恶心。但长吏乡亭,更赋至重,仆役箠楚,过於奴虏,阙庭悠远,不能自闻,含怨呼天,叩心穷谷,故邑落相聚以致叛戾,非有谋主僣号,以图不轨。今但遣明能牧守,自然安集,不烦征伐也。”帝从其言,遣太守曹谦宣诏赦之,即皆降服。

及汉末天下乱,自巴西之宕渠(今符阳郡。)迁於汉中杨车阪,抄掠行旅,号为杨车巴。魏武克汉中,李特祖将五百家归之。魏武又迁於略阳,北土复号之为巴氐。(略阳,今天水郡陇城县。)蜀后主刘禅建兴十一年,涪陵属国人夷反。(今涪陵郡地。)车骑将军邓芝往讨,皆破平之。其沔中蛮,至晋时刘、石乱后,渐得北迁陆浑以南,满於山谷。

宋时荆州置南蛮校尉、(今江陵、巴东、夷陵、云安等郡地。)雍州置宁蛮校尉以领之。(今襄阳、南阳郡地。)如蛮人顺附者,一户输穀数斛,其馀无事。宋人赋役严苦,贫者不复堪命,多逃亡入蛮。蛮无徭役,强者又不供官税,结党连群,动有数百千人,州郡力弱,则起为盗贼,种类稍多,户口不可知也。文帝元嘉中,天门(今澧阳郡地。)漊中令宋矫之徭赋过重,蛮不堪命。蛮田向求等为寇,破漊中,虏掠百姓。先是,刘道产善抚诸蛮,前后不附官者,莫不顺服,皆引出平土,多缘沔为居。道产亡后,蛮又反叛。孝武帝出为雍州,时巴东、(今巴东。)建平、(今巴郡。)宜都、(今夷陵郡。)天门四郡蛮为寇,诸郡人户流散,百不存一。孝武即位后,大明中,西阳蛮(今弋阳郡。)皆反叛。沈庆之率江、雍、荆河州诸军讨破之。(江今浔阳、鄱阳、章郡、临川、庐陵等郡地,雍已具上,荆河今庐江、同安郡地。)明帝、顺帝时尤甚,虽遣攻讨,终不能禁,荆州为之虚弊。

齐高帝时武陵酉溪蛮田思飘,武帝永明初黔阳蛮田豆渠,(武陵、黔阳皆今五溪中地。)湘川蛮陈双、李答并寇掠州郡,讨平之。(湘川今长沙、衡阳地。)其后雍、司州蛮(司州今义阳、弋阳郡。)与后魏通,助荒人桓天生侵扰齐境。六年,除田驷路为试守北遂安左郡太守,田驴王为试守宜人左郡太守,田何代为试守新平左郡太守,皆郢州蛮帅。(并汉沔间蛮也。其左郡亦兹地焉。郢州今江夏、汉阳郡地。)

后魏孝文太和中,襄阳蛮酋雷婆思率户千馀内徙,求居太和川。诏给廪食,后开南阳,全有沔北之地,(今武当、南阳、汉东等郡。)蛮人安堵,不为寇贼。宣武帝景明初,大阳蛮酋田育丘等共二万八千户,叛齐附魏。诏置四郡十八县。鲁阳蛮(今临汝郡鲁山县地。)鲁北燕等聚众万馀攻逼颍阳,诏遣左卫将军李崇讨平之,斩级数千,徙万馀家於河北诸州及六镇。寻叛南走,(六镇今单于府马邑郡界。)所在追讨,比及於河,杀之皆尽。梁武帝遣兵沿沔破掠诸蛮,又遣蔡令孙等三将步骑五千侵南荆之西,沿汉上下,(今襄阳郡之上,武当郡以东地。)破掠诸蛮。后魏遣蛮帅桓叔兴率蛮、夏二万馀人击之,斩令孙等,俘虏二千馀人。其后因六镇秦、(今天水郡地。)陇(今汧阳郡地。)所在反叛,荆、(今南阳、淮安郡地。)郢(今汝南、义阳郡。)蛮大扰动,断三鵶路,(今南阳郡向城县北至临汝郡。)至於襄城、(今临汝郡县。)汝水,处处抄劫,百姓多被其害。自后魏与宋、齐、梁之时,淮、汝、江、汉閒诸蛮渠帅互有所属,皆授封爵焉。及魏末,为暴滋甚,有冉氏、向氏、田氏者,陬落尤盛。大者万家,小者千户,更相崇树,僣称王侯,屯据三峡,断遏水路,荆蜀行人至有假道者。

西魏文帝大统十一年,沔汉诸蛮扰动,大将军杨忠击破之,其唐州蛮田鲁嘉亦叛,(唐州今淮安郡。)自号荆河州伯。遣王雄讨平之。后周明帝时,蛮帅冉令贤、向五子王等反,攻陷白帝。(今云安郡。)武帝天和初,诏开府陆腾讨斩之,蛮众大溃,斩首万馀级。腾乃积其骸骨於水逻城侧为京观。后蛮、蜑见者辄大号哭,自此狼戾之心辍矣。信州旧理白帝,腾更於蜀先主故城南,八阵之北,临江岸筑城,移置信州。又以巫县、信陵、秭归(今云安、巴东二郡界。)并是硖中要险,於是筑城置防,以为襟带焉。(按后汉史,其在黔中、五溪、长沙閒,则为盘瓠之后;其在硖中巴、梁閒,则为廪君之后。其后种落繁盛,侵扰州郡,或移徙交杂,亦不可得详别焉。)

南平蛮

南平蛮北与涪州接,部落四千馀户。山有毒草及沙虱、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其人美发,为椎髻。土多女少男。为婚之法,女氏必先货求男族。贫人无以嫁女,多卖与富人为婢。俗皆妇人执役。其王姓朱氏,号为剑荔王。大唐贞观三年,遣使入朝,以其地隶渝州。

东谢

东谢渠帅姓谢氏,南蛮别种,在黔中之东,地方千里。其俗无文字,刻木为约。巢居,刀剑不离其身。冠熊皮,披猛兽革。酋长名元深,代袭。其一族不育女,自云高姓,不可下嫁。大唐贞观三年,元深入朝,冠乌熊皮冠,若今之旄头,以金络额,身披毛帔,韦皮行縢而著履。贞观中,开其地为应州,隶黔州都督府。(今黔中郡所管羁縻州。)

西赵

西赵蛮在东谢之南,并南蛮别种。其界东至夷子,西至昆明,南至西洱河。山洞深阻,莫知里数,南北十八日行,东西二十三日行。其风俗与东谢同。赵氏代为酋长,有万馀户,自古不臣中国。大唐贞观三年,遣使入朝。二十一年,以其地置明州,以首领赵磨为刺史。

牂牁

牂牁渠帅姓谢氏,旧臣中国,代为本土牧守。隋末大乱,遂绝。大唐贞观中,其酋遣使修职贡。胜兵战士数万,於是列其地为牂州。(今黔中郡羁縻州。)

充州

充州,牂牁别部,与牂牁邻境。胜兵二万。(今黔中郡羁縻州。)亦贞观中朝贡,列其地为充州。

獠盖蛮之别种,往代初出自梁、益之间,自汉中达於邛筰,川谷之间,所在皆有。(北自汉中,西南及越巂以东皆有之。筰,才各反。)俗多不辨姓氏,又无名字,所生男女,长幼次第呼之。其丈夫称阿謩、阿段,妇人阿夷、阿等之类,皆其语之次第称谓也。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干栏大小,随其家之口数。往往推一酋帅为主,亦不能远相统摄。父死则子继,若中国之党族也。獠王各有鼓角一双,使其子弟自吹击之。好相杀害,多仇怨,不敢远行。性同禽兽,至於忿怒,父子不相避,唯手有兵刃者先杀之。若杀其父,走避於外,求得一狗以谢其母,然后敢归。母得狗谢,不复嫌恨;若报怨相攻击,必杀而食之。递相劫掠,不避亲戚,卖如猪狗而已。亡失儿女,一哭便止。被卖者号叫不服,逃窜避之,乃将买人捕逐。若亡叛获,便缚之;但经被缚者,即服为贱隶,不敢更称良矣。唯执楯持矛,不识弓矢。用竹为簧,群聚鼓之,以为音节。为细布,色至鲜净。大狗一头,买一生口。性尤畏鬼,所杀之人美须髯者,必剥其面皮,笼之於竹,及燥,号之曰鬼,鼓舞祀之,以求福利。俗尚淫祀,至有卖其昆季妻孥尽者,乃自卖以供祭焉。铸铜为器,大口宽腹,名曰铜爨,既薄且轻,易於熟食。

蜀本无獠,李势时,诸獠始出巴西、渠川、广汉、阳安、资中、犍为、梓潼,(今蜀川之内。)布在山谷,十馀万落,攻破郡县,为益州大患。自桓温破蜀之后,力不能制。又蜀人东流,山险之地多空,獠遂夹山傍谷,与人参居。参居者颇输租赋,在深山者仍为匪人。至梁武帝,梁、益二州(今汉川、蜀川郡县地。)岁岁伐獠,以自裨润,公私颇藉为利。后魏宣武帝正始初,梁将夏侯道迁举汉中附魏,宣武帝遣尚书邢峦为梁、益二州刺史以镇之。其后以梁、益二州控摄险远,乃立巴州(在今清化郡。)以统诸獠。后以巴酋帅严始欣为刺史,又立隆城镇,所绾獠二十万户,所谓北獠也。岁输租布。魏明帝孝昌初,据城叛,梁、益二州并遣将讨之,攻陷巴州,执始欣,斩之。后梁州为梁氏所陷,(今汉中郡。)自此又属梁矣。后周文帝平梁、(达奚武平之。)益,(尉迟迥平之。)令所在抚慰。其与华人杂居者,亦颇从赋役。然天性暴乱,旋致扰动。每岁命随近州镇出兵讨之,获其生口,以充贱隶,谓之压獠焉。后有商旅往来者,亦资以为货,公卿达於人庶之家,有獠口者多矣。

其种类滋蔓,保据岩壑,依林走险,若履平地,性又无知,殆同禽兽,诸夷之中最难以道义招怀也。

夜郎国

夜郎国,(今夜郎、播川、犍为郡即其国。)汉时南夷君长以十数,夜郎最大,在蜀郡徼外,东接交趾,西邻滇国。(今云南郡滇国。)其国邻牂牁江,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战国时,楚顷襄王遣将庄蹻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椓船於岸而步战。既灭夜郎,因留王滇池,以且兰有椓船牂牁处,乃改其名为牂牁。牂牁,系船杙也。番禺即今南海郡城南江。杙音弋。)其地多雨潦,俗好巫鬼禁忌。寡畜产,又无桑蚕,故最贫。钩町有桄榔木,可以为麫,百姓资之。(钩町,汉以为县,属牂牁郡。钩音钜於反,町音大鼎反。)

武帝时,唐蒙上书曰:“窃闻夜郎精兵,可得十馀万。浮船牂牁江。出不意,此制南越奇兵也。”乃拜蒙为郎中将,遂见夜郎侯。蒙厚赐,谕以威德。夜郎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乃以为犍为郡。(今犍为、阳安、仁寿、通义、和义、资阳皆其地。)发巴、(巴郡今通川等十五郡地,已具上注。)蜀卒(蜀郡今蜀郡、濛阳、唐安、临邛、卢山等郡,亦曰蜀川。)理道,自僰道指牂牁江。蜀人司马相如亦言西夷邛、筰可置郡。(今越巂郡地。)帝使相如往谕,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馀县,属蜀郡。当是时,巴蜀四郡(汉中、广汉、巴郡,今汉川、巴川、蜀川地也。)通西南夷道,戍转相饟,(古饷字。)数岁,道不通,士罢饿离湿,(罢音疲。离,遭也。)死者甚众。夷又数反,发兵兴击,耗费无功。帝患之,使公孙弘往视问焉。还,言其不便。时方筑朔方,据河逐胡,弘因数言西南夷为害,(通西南夷大为损害。)可且罢,专力事匈奴。上罢西夷,独置南夷两县一都尉。

及元狩元年,张骞言使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即天竺也。)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於是乃令王然于閒出西南夷,往身毒国。至滇,道皆为昆明所闭,(昆明在今越巂郡西南。)莫能通身毒。及南越反,上使发南夷兵。且兰君小邑,乃与其众反。汉发巴蜀校尉击破之,遂平南夷为牂牁郡。(今涪川、夜郎、义泉郡地。)夜郎侯始倚南越,南越灭,恐惧,遂入朝,封为夜郎王。

昭帝始元中,牂牁、谈指、同并等二十四邑,凡三万馀人皆反。(并音伴。谈指、同并后皆为县,属汉牂牁郡。)遣水衡都尉发蜀郡、犍为兵击牂牁,大破之。后姑缯、叶榆人复反,钩町侯亡波率其人击之,有功,汉立亡波为钩町王。

至成帝河平中,夜郎王兴与钩町王禹、漏卧侯俞(漏卧,侯邑名,后为县,属汉牂牁。)更举兵相攻。牂牁太守请发兵诛兴等。汉以道远不可击,遣太中大夫张匡持节和解,并不从。杜钦说王凤曰:“张匡和解蛮夷王侯,王侯不从,不惮国威,其效可见。恐议者选耎,复守和解,(选耎,怯懦不前之意。选,息兖反。耎,人兖反。)太守察动静有变迺以闻,如此则复旷一时。(旷,空也;一时,三月。言空废一时,不早发兵。)王侯得收猎其众,申固其谋,党助众多,各不胜忿,必相殄灭,自知罪成,狂犯守尉。(言起狂勃之心而杀守尉。)远藏温暑毒草之地,虽有孙吴之将,贲育之士,若入水火,往必焦没,智勇俱亡所设施。屯田备守之,费不可胜量。宜因其罪恶未成,未疑国家加诛,阴敕旁郡守尉练士马,大司农先调穀积要害处,(调,发也。要害者,在我为要,於敌为害。)选任职太守往,以秋凉时入,诛其王侯尤不轨者。即以为不毛之地,亡用之人,圣王不以劳中国,(即犹若也。不毛言不生草木。)宜罢郡,放弃其人,绝其王侯勿复通。如以先帝所立累代之功不可隳坏,亦宜因其萌牙,早断绝之;及已成形,然后师兴,则万姓被害矣。”凤於是荐陈立为牂牁太守。立至牂牁,迺从吏数十人出行县,召兴。兴将数千人往。立数责,因断兴头,出晓其众。皆释兵降。兴子邪务收馀兵,迫胁旁二十二邑反。立又击平之。

公孙述时,大姓龙、傅、尹、董氏,与郡功曹谢暹保境为汉,乃遣使从番禺江奉贡。(番禺江今南海郡。)光武嘉之,并加褒赏。

桓帝时,郡人尹珍乃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学成,还乡里教授,自是南域始有学焉。珍官至荆州刺史。(后汉史云:“有女子浣於遯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閒,剖之得一男儿,养之。及长,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武帝元鼎中,置牂牁郡,夜郎侯迎降。天子赐其王印绶,后遂杀之。夷獠咸以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为立后。牂牁太守吴霸以闻,天子乃封其三子为侯,死,配食其父。”按范晔所撰,乃引华阳国志。又按汉书,其夜郎侯降封王,不言杀之。至成帝时犹谓之夜郎王。晔焉得云“竹王被杀,后封其子为侯”?与班史全乖角,宜华阳国志为怪诡也。大抵范晔著述,多称诡异,若无他书,何以辩正?则因习纂录,不复刊革之。)

滇者,汉时在夜郎之西,靡莫之属,滇最大。(靡莫,西南徼外蛮也。滇音颠。)始楚顷襄王使将军庄蹻(蹻即庄王之苗裔,居略反。)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以西。(巴国,今清化、始宁、咸安、符阳、巴川、南宾、南浦是其地也。黔即黔中。)蹻至滇池,方三百里,(在今云南郡。其泽在西北,水源深广,末更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旁平地肥饶数千里。(池旁之地。)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西,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为其长帅也。按:史记及汉书皆云:楚威王时使庄蹻略巴黔以西,至滇池。欲归,会秦夺楚巴黔中郡,因以其众王滇。后十馀岁,秦灭之。又按:楚自威王后,怀王立三十年,至顷襄王之二十二年,秦昭襄王遣兵攻楚,取巫、黔中郡也。后汉史则云:顷襄王时,庄豪王滇,豪即蹻若也。庄蹻自威王时将兵略地,属秦陷巫、黔中郡,道塞不还,凡经五十二年,岂得如此淹久?或恐史记谬误,班生因习便书。范晔所记,详考为正,又按:庄蹻王滇,后十五年顷襄王卒,考烈王立二十五年,幽王立十年,王负刍立五年而楚灭,后十五年而秦亡,凡七十年,何故云蹻之王滇后十馀岁而秦亡,斯又未之详也。)

至武帝时,滇王有众数万人。元封二年,发巴蜀兵临滇。滇王举国降,请置吏入朝。於是以为益州郡,(今云南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人。(武帝割牂牁、越巂各数县配之。后数年复并昆明地,皆以属之。)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滇,小邑也,最宠焉。

后王莽篡位,改汉制,贬钩町王为侯,蛮夷尽反。莽遣平蛮将军冯茂发巴、蜀、犍为吏士,赋取足於人,以击益州。出入三年,疾疫死者什七,巴、蜀骚动。更遣宁始将军廉丹大发天水、陇西骑士,广汉、巴、蜀、犍为吏人十万,转输者合二十万人击之,不能克而还。

公孙述据益土,文齐为太守,亦固守拒述,后汉初遣使朝谒。

建武十八年,夷渠帅栋蚕与姑复、叶榆、梇栋、连然、滇池、建伶、昆明诸种反叛,杀长吏。(汉姑复县属越巂郡,馀六县并属益州郡地,并在今越巂、云南郡地。)遣武威将军刘尚等发广汉、犍为、蜀人及朱提夷击之。尚军遂渡泸水,入益州郡界。(泸水一名若水,出旄牛徼外,经朱提至僰道入江,在今越巂郡南,特有瘴气。)群夷闻大兵至,皆弃垒奔走。尚获其羸弱、穀畜,斩栋蚕帅,凡首虏万馀人,诸夷悉平。

至蜀后主建兴三年,诸葛孔明率众南征四郡,平之。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永昌(今云南郡地)为云南郡,又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亮至南中,所战皆捷。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於营阵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曰:“不知虚实,故败。定易胜耳。”亮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获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谏亮。亮曰:“若留外人,即留兵,兵留即无食,一不易也;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相安故耳。”)

邛都

邛都,汉时自滇以北,君长以十数,邛都最大。(今越巂郡本其地。)自夜郎、滇、邛都人皆椎髻左衽,邑聚而居,知耕田。其外西自桐师以东,北至叶榆,(叶榆,泽名。)名为巂、昆明,(巂即今越巂郡,昆明又在西南,诸爨所居。)地方数千里,无君长,辫发,随畜迁徙无常。武帝开以为邛都县,属越巂郡。无几而地陷为汙泽,因名为邛池,南人以为邛河。其人后复反叛。元鼎六年,汉兵自越巂水伐平之。(巂水源出今越巂郡西南巂山下。)其土地平原,有稻田。俗多游荡而喜讴歌,略与牂牁相类。豪帅放纵,难得制御。

王莽时郡守枚根(枚根,太守姓名。)调邛人长贵以为军候。更始二年,长贵攻杀枚根,自立为邛穀王。至光武,因就封之,授越巂太守印绶。后刘尚击益州夷,路由越巂,长贵闻之,即聚兵欲袭尚。尚掩长贵诛之,徙其家属於成都。安帝时,永昌、益州、蜀郡夷(并今云南郡。)皆叛,众十馀万,破坏二十馀县。益州刺史张乔乃遣从事杨竦将兵至叶榆,破之。渠帅三十六种皆来降附。竦因奏长吏奸猾,侵犯蛮夷者九十人,皆减死论。

筰都

筰都者,汉时自越巂以东北,君长以十数,徙、(徙,汉为县,属蜀郡。)筰都最大。武帝开以为筰都县。其人被发左衽,言语多好譬类,居处略与汶山夷同。(汶山夷在蜀郡西北,即冉駹也,今通化郡。)元鼎六年,以为沈黎郡。(今洪源郡。)至天汉四年,并蜀为西部,置两部尉,一居旄牛,主徼外夷;一居青衣,主汉人。(旄牛、青衣并今蜀郡之西。)

后汉明帝永平中,益州刺史朱辅慷慨有大略,宣示汉德,威怀远夷,自汶山以西,前代不至,正朔所不加,白狼、槃木、唐菆等(菆,阻留反。)百有馀国,户百三十馀万,举种奉贡;称为臣仆。和帝永元十二年,旄牛徼外白狼、楼薄蛮夷王唐缯等,遂率种十七万户口内属。安帝永初元年,蜀郡三襄种夷与徼外汙浒种反叛,攻蚕陵城,(蚕陵,汉县,今临翼郡地,在蜀郡之西。汙音乌。浒,呼五反。)杀长吏。二年,青衣道夷邑长令田(令,姓;田,名也。)与徼外三种夷三十一万口,举土内属。后旄牛夷叛,攻零关。(零关道属汉越巂,即今郡。)益州刺史张乔与西部尉击破之。於是分置蜀郡属国都尉,领四县,如太守。

冉駹

冉駹,汉时自筰以东北,君长以十数,冉駹最大。其俗土著,或随畜迁徙。在蜀西。武帝元鼎六年,以为汶山郡。(今蜀郡西北通化郡地。)至宣帝地节三年,夷人以立郡赋重,帝乃省并蜀郡为北部都尉。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落。其王侯颇知文书。土气多寒,虽在盛夏,冰犹不释。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馀丈,为邛笼。(今彼土夷人呼为彫。)又土地刚卤,不生穀粟麻菽,唯以麦为资,而宜畜牧。有旄牛,无角,一名犝牛,肉重千斤,毛可为毦。(犝,徒冬反;毦音二。)出名马。有霝羊,可疗毒。又有食药鹿,鹿麑有胎者,其肠中粪亦疗毒疾。又有五角羊。其西又有三河、槃于虏,北有黄石、北地、卢水胡,其表乃为徼外。后汉灵帝时,复分蜀郡北部为汶山郡。蜀后主建兴十年,汶山平康夷反,姜维讨破之。

附国

附国,隋代通焉。在蜀郡西北二千馀里,即汉之西夷也。有嘉良夷,即其东种姓自相率领,不能统一,土俗与附国同,言语少殊。其人并无姓氏。其地南北八百里,东西千五百里。无城栅,近川谷,傍山险。俗好复雠,故垒石为〈石巢〉而居,以避其患。其〈石巢〉(与巢字同。)高至十馀丈,下至五六丈,状似浮图。於下级开小门,从内上通,夜必关闭。有二万馀家。弓长六尺,以竹为弦。妻其群母及嫂。儿弟死,父兄亦纳其妻。好歌舞,鼓簧,吹长笛。有死者,无服制,置尸於高床上,沐浴衣服,被以牟甲,覆以兽皮。子孙不哭,带甲舞剑而呼云:“我父为鬼所取,我欲报冤杀鬼。”其俗以皮为帽,形圆如钵,或戴幂。衣多毛毼裘,(毼,胡割反。)全剥牛脚皮为鞾,项系铁锁,手贯铁钏。王与酋帅金饰首,胸前悬一金花,径三寸。其土高,气候凉,多风少雨。土宜小麦、青科。山出金银,多白雉。水有嘉鱼,长四尺而鳞细。

炀帝大业四年,其王遣子弟宜林率嘉良夷六十人朝贡。嘉良有水阔六七十丈,附国水阔百馀丈,并南流,用皮为舟而济。附国南有薄缘夷,风俗亦同。西有女国。其东北连山,绵亘数千里,接党项及诸羌。(按:其地接汶山,故为附焉。)

哀牢

哀牢,后汉时通焉。

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於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沈木若有感,因怀妊,十月产男子。后沈木化为龙,出水,因舐其男之背。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曰九隆。后渐相滋长。种人皆刻画其身,象龙文衣,皆著尾。九隆代代相继,乃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谿谷。绝域荒外,山川阻深,生人以来,未尝交通中国。

光武建武中,其王贤栗等遂率种人户二千七百,诣越巂太守郑鸿降,求内属。帝封贤栗等为君长,自是岁来朝贡。明帝永平中,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其称邑王者七十七人,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西南去洛阳七千里。明帝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今云南、越巂之西。)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六县,(后汉六县谓不韦、巂唐、比苏、叶榆、耶龙、云南,并今云南、越巂之西。)合为永昌郡。(即今云南郡。)始通博南山,渡兰仓水。(华阳国志曰:“博南县西山,高三十里,越之得兰仓水。”)行者苦之,歌曰:“汉德广,开不宾。渡博南,越兰津。渡兰仓,为他人。”

哀牢人皆穿鼻儋耳,(儋,丁甘反。)其渠帅自谓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则至肩而已。土地沃美,宜五穀蚕桑。知染采文绣,兰干细布,(华阳国志曰:“兰干,獠言纻也。”)织成文章如绫锦。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广志曰:“梧桐有白者。剽国有桐木,其华有白毳,取毳淹渍,缉织以为布。”)幅广五尺,洁白不受垢汙,先以覆亡人,然后服之。其竹节相去二丈,名曰濮竹。出铜、铁、铅、锡、金、银、光珠、(博物志曰:”光珠则江珠。”)琥珀、水精、琉璃、轲虫、蚌珠、孔雀、翡翠、犀、象、猩猩、貊兽。(山海经云:“猩猩知人名。”据华阳国志曰:“永昌郡有猩猩,能言,取其血可以染朱罽。”荀卿子曰:“猩猩能言笑。”淮南万毕术曰:“妇终知来,猩猩知往。”注云:“并神兽也。”后魏郦元注水经云:“武平郡封溪县有兽名猩猩,猿形人面,身毛黄,姿颜端正,善学人语,闻者无不酸楚。”太原王纲著传云:“阮研曾使封溪,见邑人说,猩猩好酒及履,里人置之山谷常行路。百数为群,见酒物等,知人设张取之。此兽甚灵,先知其人祖父姓名而詈曰:'奴欲杀我,舍尔去也。'既去复还,因相呼曰:'试共尝酒。'及饮,乃甘其味。逮乎醉,皆擒之,无遗逸。遂置槛中,随其所欲饲之。将烹,索其肥者,乃自推择,泣而遣之。”又礼记曰:“猩猩能言。”广志云:“猩猩唯闻其啼,不闻其言,出交趾郡封溪县。”按:前代永昌郡即今之云南郡,武平郡即今之安南府,并封略之内。古谓其灵而智,不因人教而解人语,殊为珍异。秦汉以降,天下一家,即岭南献能言鸟及驯象,西域献汗血马,皆载之史传,以为奇物,复广异闻,声教远覃,如越裳白雉之类,故彰示后代。则猩猩不劣於鸟象,何为独无献乎?获之以充口实,则致之固难也。王莽置汉孺子於四壁中,禁人与语,及长不能名六畜。猩猩若非灵异自解人语,即须因教方成,又不可容易而为庖膳也。是知诸家所说,不加考覈,递相祖述耳。佑以为广志尤足徵矣。”血染朱罽”,遍问胡商,元无此事,故详而疏之。)永昌太守郑纯为政清洁,化行夷人,与哀牢夷人约,邑豪岁输布贯头衣二领,盐一斛,为常赋,夷俗安之。

大唐麟德元年五月,於昆明之梇栋川置姚州都督府,每年差兵募五百人镇守。武太后神功二年闰十月,蜀州刺史张柬之表曰:“姚州者,古哀牢之旧国,本不与中国交通。前汉唐蒙开夜郎、滇、笮,而哀牢不附。至光武季年,始请内属。汉置永昌郡以统理之,税其盐布毡罽,以利中土。其国西通大秦,南通交趾,奇珍进贡,岁时不阙。及诸葛亮五月渡泸,收其金银盐布以益军储,使张伯岐选其劲卒以增武备。前代置郡,其利颇深。今盐布之税不供,珍奇之贡不入,而空竭府库,驱率平人,受役夷蛮,肝脑涂地。汉以得利既多,历博南山,涉兰仓水,更置博南、哀牢二县,蜀人愁怨,行者作歌。盖汉得其利,人且怨歌;今於国家无丝发之利,在百姓受终身之酷。往者诸葛亮破南中,使其渠帅自相统领,不置汉官,亦不留镇守。臣窃以亮之策妙得羁縻蛮夷之术。今姚府置官,既无安边静寇之心,又无葛亮且纵且擒之术。唯知诡谋狡算,恣情割剥,贪婪劫掠,积以为常,扇动酋渠,遂成朋党,提挈子弟,啸引凶愚,今见散在彼州,专以掠夺为业。姚州本武陵县主簿石子仁奏置,之后长史李孝让、辛文协并为群蛮所杀,又使将军李义总往征,郎将刘惠在战阵死,其州遂废。即诸葛亮称'置官留兵有三不易'之言遂验。垂拱四年,南蛮郎将王善宝、昆州刺史爨乾福又请置州,奏言'所有课税自出姚府管内,更不劳扰蜀川'。及置州后,录事参军李棱为蛮所杀。延载年中,司马成琛请於泸南置镇七所,遣蜀兵防守。自此蜀中骚扰,於今不息。伏乞省罢姚州,使隶巂府,岁时朝觐,同之蕃国。泸南诸国悉废,泸北置关,百姓非奉使入蕃,不许交通来往。”疏奏,不纳。

焦侥国

焦侥国,后汉时通焉。明帝永平中,西南夷焦侥贡献。安帝永初中,永昌徼外焦侥种夷陆类等三千馀口举种内附,献象牙、水牛、封牛。其人长三尺,穴居,善游,鸟兽惧焉。其地草木冬落夏生。

椫国

椫(音擅)国,后汉时通焉。和帝永元中,其国王雍由调遣译奉国珍宝。和帝赐金印紫绶。安帝永宁初,复遣使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又善跳丸,数乃至十。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椫国西南通大秦。明年元会,安帝作乐於廷,封雍由调为汉大都尉。

西爨

西爨者,南宁之渠帅,梁时通焉。自云:“本河东安邑人,七叶祖事晋,为南宁太守。属中原乱,遂王蛮夷。”梁元帝时南宁州刺史徐文盛徵诣荆州,有爨瓒者,遂据南宁之地。延袤二千馀里,俗多华人,震、玩统其众。大唐武德初,拜玩子弘达为昆州刺史,令持其父尸归葬本乡。段纶又遣俞大施至南宁谕之。由是部落归款。三年七月,遣使来贡方物。

昆弥国

昆弥国,一曰昆明,西南夷也,在爨之西,西洱河为界,即叶榆河。其俗与突厥略同,相传云与匈奴本是兄弟国也。汉武帝得其地入益州部,其后复绝。诸葛亮定南中,亦所不至。大唐武德四年,巂州治中吉弘伟使南宁,因至其国谕之。至十二月,遣使朝贡。贞观十九年四月,右武候将军梁建方讨蛮,降其部落七十二,户十万九千三百。

尾濮

尾濮,汉魏以后在兴古郡(今云南郡地。)西南千五百里徼外。其人有尾,长三四寸,欲坐,辄先穿地为穴,以安其尾。尾折便死。居木上,食人。俗又啖其老者。唯识母而不识父。其俗,有宾客,贷老以供厨。故宾婚有日,老者必泣,其地有稷及陆稻,多盐井,饶犀象,有弓矢,革铠以赤猱猴皮。垂锡珠、翡翠为冠帻。按:木濮即尾濮也。(又扶南土俗传云:“拘利东有蒲罗,中人人皆有尾,长五六寸。其俗食人。”按:其地并西南,蒲罗盖尾濮之地名。)

木绵濮

木绵濮,土有木绵树,多叶,又生房甚繁,房中绵如蚕所作,其大如卷。(音拳。)

文面濮

文面濮,其俗劖面,而以青画之。(劖音谗。)

折腰濮

折腰濮,其俗,生子皆折其腰。

赤口濮

赤口濮,在永昌南。其俗,折其齿,劖其唇使赤,又露身无衣服。

黑僰濮

黑僰濮,在永昌西南,山居耐勤苦。其衣服,妇人以一幅布为裙,或以贯头;丈夫以榖皮为衣。其境出白蹄牛、犀、象、琥珀、金、桐华布。又诸濮之域皆出楛矢。尔雅曰:“南至於濮铅。”周书王会“卜人丹砂”,注云:“卜人,西南之蛮,丹砂所出。”今按:卜人盖濮人也。(按:诸濮与哀牢地相接,故附之。)

松外诸蛮

松外诸蛮,大唐贞观末为寇。遣兵从西洱河讨之。(洱音贰。)其西洱河从巂州西千五百里,其地有数十百部落,大者五六百户,小者二三百户。无大君长,有数十姓,以杨、李、赵、董为名家,各据山川,不相役属。自云其先本汉人。有城郭、村邑、弓矢、矛鋋,言语虽小讹舛,大略与中夏同。有文字,颇解阴阳历数。

自夜郎滇池以西,皆云庄蹻之馀种也。其土有稻、麦、粟、豆,种获亦与中夏同,而以十二月为岁首。菜则葱、韭、蒜、菁,果则桃、梅、李、柰。有丝麻,女工蚕织之事。出絁绢丝布,幅广七寸以下。早蚕以正月生,二月熟。畜有牛、马、猪、羊、鸡、犬。饭用竹筲,抟之而啖。羹用象杯,形若鸡彝。有船无车。男子以毡皮为帔,女子絁布为裙衫,仍披毡皮之帔。头髻有发,一盘而成,形如髽。(阻瓜反。)男女皆跣。至於死丧哭泣,棺椁袭敛,无不毕备。三年之内,穿地为坎,殡於舍侧,上作小屋。三年而后,出而葬之,蠡蚌封棺,令其耐湿。父母死,皆斩衰布衣,远者至四五年,近者二三年,然后即吉。其被人杀者,丧主以麻结发,而黑其面,衣裳不缉。唯服内不废婚嫁。娶妻不避同姓。其俗有盗窃、杀人、淫秽之事,酋长即立一长木,为击鼓警众,共会其下,强盗者众共杀之。若贼家富强,但烧其屋宅,夺其田业而已。

目录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八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附录一 附录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