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 卷七十八

礼三十八 沿革三十八 军礼三

天子合朔伐鼓

(诸侯附 夏周汉后汉魏晋东晋宋齐北齐大唐)

夏书曰:"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辰,日月所会。房,所舍之次。集,会也。不会则日蚀可知。)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凡日蚀,天子鼓於社,责上公也。瞽,乐官。乐官进鼓则伐之。啬夫,主币之官。驰,取币礼天神也。庶人走,共救日蚀。庶人,百役之人也。)

周制,日有蚀之,天子不举乐,素服,置五麾,陈五鼓、五兵及救日之弓矢。又以朱丝萦社,而伐鼓责之。(或曰胁之,或曰为暗,恐人犯之。日蚀者,阴侵阳。社者众阴之主。鼓配阳也。以阴犯阳,故鸣鼓而救之。)夏官太仆掌军旅田役赞王鼓,日月蚀亦如之。(王通鼓,佐击其馀面。)曾子问曰:"诸侯旅见天子,入门不得终礼而废者几?"(旅,众。)孔子曰:"四。太庙火、日蚀、后之丧、雨霑服失容,则废。如诸侯皆在而日蚀,则从天子救日,各以其方色与其兵也。"(示奉时事,有所讨也。方色者,东方衣青,南方衣赤,西方衣白,北方衣黑。其兵未闻。)曾子问曰:"当祭而日蚀、太庙火,其祭也如之何?"孔子曰:"接祭而已。如牲至未杀,则废。"(接祭,不迎尸。)

诸侯救日蚀,置三麾,陈三鼓三兵,用币於社,伐鼓於朝。(鲁昭公十七年六月朔,日蚀,叔孙昭子曰:"日蚀,诸侯用币於社。"上公伐鼓於朝,退自责。)大夫击门,士击柝。(言卫其隅。)曾子问曰:"诸侯相见,揖让入门,不得终礼废者几?"孔子曰:"六。天子崩,太庙火,日蚀,后、夫人之丧,雨霑服失容,则废。"

汉制,天子救日蚀,素服,避正殿,陈五鼓五兵,以朱丝萦社,内外严警。太史登灵台,候日有变,便伐鼓。太仆赞祝史陈辞以责之。闻鼓音,侍臣皆著赤帻,带剑入侍。三台令史以上,皆持剑立其户前。卫尉驱驰绕宫,伺察守备。日复常,皆罢。(此义,按晋挚虞决疑注云,约鲁昭公时叔孙昭子说天子救日之法。)

后汉制,朔前后各二日,牵羊酒至社下以祭日。日有变,割羊以祠社,用救日变。执事冠长冠,衣皂单衣、绛领袖缘中衣、绛葱〈糹未〉以行礼,如故事。

献帝初平四年正月,当祠南郊,尚书八座议,欲卻郊日,又定冠礼而月朔日蚀。士孙瑞议:"按八座书,以为正月之日,太阳亏曜,谪见於天,而冠者必有祼享之仪,金石之乐,饮燕之娱,献酬之报。是为闻灾不祗肃,见异不怵惕也。"

及建安中,将元会,而太史上言正朝当日蚀。朝臣议应会不?博平计吏刘邵建言曰:"梓慎、裨灶,古之良史,犹占水火错失天时。礼,诸侯旅见天子,入门不得终礼者四,日蚀在一。然则圣人垂制,不为变异先废朝礼者,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时尚书令荀彧及众人咸善而从之,遂朝如旧,日亦不蚀,邵由此著名。

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太史奏:"三月一日寅时合朔,去交二度,恐相附近。"主者奏,宣敕有司,为救日蚀。备既,时过而不蚀,大将军曹爽推史官不验之负,空设合朔之期,以疑上下。光禄大夫领太史令邕言:"典历者按历术推交会之期,候者伺迟疾之度,当朔,事无有违错耳。"重问典历周晁等,对曰:"历候所掌,推步迟速。可以知加时早晚,度交缓急;可以知薄蚀浅深。合朔之时,或有月掩日,则蔽障日体,使光景有亏,故谓之日蚀。或日掩月,则日从月上过,谓之阴不侵阳,虽交无变。至於日月相掩,必蚀之理,无术以推。是以古者诸侯旅见天子,日蚀则废礼;尝禘郊社,日蚀则接祭。是以前代史官,不能审日蚀之数,故有不得终礼。自汉故事以为日蚀必当於交,每至其时,申警百官,以备日变。甲寅诏书,有备蚀之制,无考负之法。"侍中郑小同议:"史官不务审察晷度,谨综疏密,谬准交会,以为其兆。至乃虚设疑日,大警外内。其有不效,则委於差晷度,禁纵自由,皆非其义。按春秋,昭公三十一年十二月辛亥日蚀。晋史墨以庚午之日,日始有谪。自庚午至辛亥四十二日,日蚀之兆,固形於前矣。此为古有明法,而今不察。是守官惰职,考察无效,此有司之罪。"又答:"古来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六历,皆无推日蚀法,但有考课疏密而已。负坐之条,由本无术可课,非司事之罪。"乃止。

晋武帝咸宁三年、四年,并以正朝合朔卻元会。

东晋元帝太兴元年四月,合朔。有司奏议:"按春秋,日有蚀之,天子伐鼓於社,攻诸阴也;诸侯伐鼓於朝,臣自攻也。按尚书符,若日有变,便击鼓诸门,有违旧典。"诏曰:"所陈有正义,改之。"

至康帝建元元年,太史上元日合朔,后复疑应卻会与不。庾冰辅政,写刘邵议以示八座。蔡谟著议非之曰:"邵论灾消异伏,又以灶慎犹有错失,太史上言,亦不必审,其理诚然也。而云'圣人垂制,不为变异先废朝礼',此则谬矣。灾祥之发,所以谴告人君,王者之所重诫,故素服废乐,退避正寝,百官降物,用币伐鼓,躬亲救之。夫敬诫之事,与其疑而废之,宁顺而行之。故孔子、老聃助葬於巷党,以丧不星行,故日蚀而止柩,曰安知不见星。今史官言当蚀,亦安知其不蚀?夫子、老聃先行见星之防,而邵逆废日蚀之戒,是反圣贤之成规也。鲁桓公壬申有灾,而以乙亥尝祭,春秋讥之。灾事既过,追惧未已,故废宗庙之祭;况闻天眚将至,而行庆乐之会,於事乖矣。礼记所云诸侯入门不得终礼者,谓日官不先言,诸侯既入,见蚀乃知耳;非先闻当蚀而朝会不废也。邵引此文,失其义旨。邵所执者,礼记也;夫子、老聃、巷党之事,亦礼记所言,复违而反之,进退无据。然荀彧所善,汉朝所从,遂令此言至今见称,莫知其谬。后来君子将准以为诫,故正之云尔。"於是众议从之。

穆帝永和中,殷浩辅政,又欲从刘邵议不卻会。王彪之议曰:"礼云诸侯旅见天子,不得终礼而废者四,自谓卒暴有之,非谓先存其事,而侥倖史官推术错谬,故不先废朝礼。"又从彪之议。

宋因晋制。

齐武帝永明元年十二月,有司奏:"今月三日,腊祠太社稷。一日合朔,日蚀既在致斋内,未审於社祠无疑不?曹检未有前准。"尚书令王俭议:"礼记曾子问'天子尝禘郊社五祀之祭,簠簋既陈',唯大丧乃废。至於当祭之日,火及日蚀则停。寻伐鼓用牲,由来尚矣,而簠簋初陈,问所不及。据此而言,致斋初日,仍值薄蚀,则不应废祭。按汉初平中,士孙瑞议以日蚀废冠而不废郊,朝议从之。王者父天亲地,郊社不殊,此则前准,谓不宜废。"诏可。

北齐制,日蚀,则太极殿西厢东向,东堂东厢西向,各设御座。群官公服。昼漏上水一刻,内外皆严。三门者闭中门,单门者掩之。蚀前三刻,皇帝服通天冠,即御座,直卫如常,不省事。有变,闻鼓音,则避正殿,就东堂,服白袷单衣。侍臣皆赤帻,带剑,升殿侍。诸司各於其所,赤帻,持剑,出户向日立。有司各率官属,并行宫内诸门、掖门,屯卫太社。邺令以官属围社,守四门,以朱丝绳绕系社坛三匝。太祝令陈辞责社。太史令二人,走马露版上尚书,门司疾上之。又告清都尹鸣鼓,如严鼓法。日光复,乃止,奏解严。

大唐合朔伐鼓,具开元礼。

冬夏至寝鼓兵

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五经通义曰:"以冬至阳气萌生,阴阳交精,始成万物,气微在下,不可动洩。王者承天理物,故率先天下,静而不扰也。夏至阴气始动而未达,故亦寝兵鼓,不设政事,助微气之养也。"

晋刘遐议曰,以为:"阳实君道,是以微阳初兴,庆其方盛,寝鼓息兵,不欲震荡也。礼尊无二,若当助阴,岂一之义。何以明之?'彼月而蚀,则惟其常;此日而蚀,于何不臧'。月蚀无救之道明矣。"何熊以为:"二节,阴阳升降之极,会通交代之日。二气既接,刚柔始分。君子远慎诸物,近慎诸己。在冬欲静,在夏无躁。百官静事,无刑以定。寝鼓息兵,其宜合同。"张俣曰:"冬夏二至,慎微不异。左传曰:'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所重所慎,於是在矣。周礼'太仆掌赞王鼓,救日月亦如之'。左传又曰'月亦如之'。又曰'非日月之眚不鼓'。皆正经也。日长则贺,君父道也。下庆上会,情交节也。日短则不,臣子道也。鼓以动众,是以二至迎送同寝之也。"刘泓谓:"寝鼓不出经传,或以汉兴。日蚀阴盛,击鼓助阳,则冬至助阳,不应寝鼓也。"于瓒又云:"按汉制,有冬至绝事不听政之条,而无夏至也。以此推之,夏至不应寝政事。"郑瑶曰:"寻冬至寝鼓之义,虽无正文,恐有由耳。夫天之德,贵生恶杀,冬至少阳初发,萌芽之渐,欲省方,泰顺动之象,以应至道,是以不省方事,安能鸣鼓?后代拟议至寝之,非为助阳也。夏至少阴肇起,杀气自兴,否剥将至,大戚方来,宜有鸣鼓开关,兴兵骇旅,施命四方,诰其逆兆,以遏小人方长之害。二至之义,否泰道异,休戚有殊,寝鼓之教,不宜同也。若以夏至,俗人所重,文武可息之一日,不可前三后三,等於冬至也。"

马政(马祭附 周隋大唐)

周制,夏官校人掌王马之政。(政谓差择养乘之数也。月令曰"班马政"。)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种马、戎马、齐马、道马、田马、驽马。(种谓上善似母者。以次差之,玉辂驾种马,戎辂驾戎马,金辂驾齐马,象辂驾道马,田辂驾田马,驽马给宫中之役。)邦国六闲,马四种。家四闲,马二种。(降杀之差。每厩为一闲。诸侯有齐马、道马、田马。家谓大夫,有田马。各一闲。其驽马则皆分为三焉。)凡颁良马而养乘之。乘马一师四圉。三乘为皂,皂一趣马。三皂为系,系一驭夫。六系为厩,厩一仆夫。六厩成校,校有左右。驽马三良马之数。丽马一圉,八丽一师,八师一趣马,八趣马一驭夫。(良,善也。善马,五辂之马。趣马、驭夫、仆夫,帅之名也。趣马下士,驭夫中士,则仆夫上士也。自乘至厩,其数二百一十六匹。易乾为马,此应乾之策也。至校变为言成者,明六马各一厩而王马小备也。校有左右,则良马一种者,四百三十二匹,五种合二千一百六十匹。驽马三之,则为千二百九十六匹。五良一驽,凡三千四百五十六匹,然后王马大备。诗云"騋牝三千",此谓王马之大数欤?丽,耦也。驽马自圉至驭夫,凡马千二十四匹,与三良马之数不相应,"八"皆宜为"六",字之误也。师十二匹,趣马七十二匹,则驭夫四百三十二匹矣。趣音仓走反。)趣马掌赞正良马,而齐其饮食,简其六节。(赞,佐也。简,差也。节,量也。差择王马以为六等。)巫马掌养疾马而乘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受财於校人。(乘谓驱步以发其疾,知所疾处乃治之。)牧师掌牧地,皆有厉禁而颁之。孟春焚牧,(焚牧地,以除陈生新草。)仲春通淫。(仲春,阴阳交万物生之时,可以合马之牝牡。按月令:"季春乃合累牛腾马,游牝於牧。")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此三马者,买以给官府之使,无种也。皆有物贾,谓皆有物色及贾直。)凡受马於有司者,书其齿毛与其贾。马死则旬之内,更;旬之外,入马耳,以其物更;其外否。(旬之内死者,偿以齿毛与贾,受之日浅,养之恶也。旬之外死,入马耳,偿以毛色,不以齿贾,任之过其任也。其外否者,旬之外逾二十日而死者,不任用,非用者罪。)春祭马祖,执驹。(马祖,天驷也。孝经说曰"房为龙马"。郑众云:"执驹无令近母,犹攻驹也。二岁曰驹,三岁曰駣。"郑玄谓:"执犹拘也。春通淫之时,驹弱,血气未定,为其乘匹伤之。")夏祭先牧,颁马攻特。(先牧,始养马者,其人未闻。夏通淫之后,攻其特,为其蹄齧不可乘用。郑众云:"攻特谓騬之。"騬音缯。)秋祭马社,臧仆。(马社,始乘马者,世本作曰:"相土作乘马。"郑众云:"臧仆谓简练驭者,令皆善也。"郑玄谓:"仆,驭五辂之仆。")冬祭马步,献马,讲驭夫。(马步,神,为灾害马者。献马,见成马於王也。驭夫,驭贰车、从车、使车者。讲犹简习。)其於祭大泽,用仲月刚日。(甲庚丙壬戊为刚日,乙丁辛癸己为柔日。)

隋制,常以仲春,用少牢祭马祖於大泽,诸合祭官於祭所致斋一日,积柴於燎坛,礼毕,就燎。仲夏祭先牧,仲秋祭马社,仲冬祭马步,并於大泽,皆以刚日。牲用少牢,如祭马祖,埋而不燎。

大唐马祭因隋之制,其仪如开元礼。

时傩(周后汉北齐隋大唐)

周制,夏官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楯,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殴疫。(蒙,冒也。冒熊皮者,以惊殴疫疠之鬼,如今魌头也。时傩,四时作方相氏以傩卻凶恶也。)月令:季春,命国傩,九门磔攘,以毕春气。(洪范传云:"言之不从,则有犬祸。犬属金也,故磔之於九门,所以抑金扶木,毕成春功。东方三门不磔,春位不杀,且盛德所在,无所攘。")仲秋,天子乃傩,以达秋气。(此傩,傩阳气。恐阳暑至此不衰,害亦将及人,故傩以通秋气。方欲助秋,故不磔犬。)季冬,命有司大傩旁磔,以送寒气。(大傩,为岁终逐除阴疫,以送寒气。旁谓王城四旁十二门也。磔谓磔犬於门也。春磔九门,冬礼大,故遍磔於十二门,所以扶阳抑阴之义也。犬属金,冬尽春兴,春为木,故杀金以助木气。)

后汉季冬先腊一日,大傩,(傩,卻之也。)谓之逐疫。(汉旧仪曰:"颛顼氏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一居江水,是为虐鬼;一居若水,是为魍魉蜮鬼;一居人宫室区隅,善惊人小儿。"月令章句曰:"日行北方之宿,北方大阴,恐为所抑,故命有司大傩,所以扶阳抑阴也。"卢植礼记注云:"所以逐衰而迎新。")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年十岁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为侲子。皆赤帻皂制,执大鼗。(汉旧仪曰:"方相帅百隶及童子,以桃弧、棘矢、土鼓,鼓且射之,以赤丸、五穀播洒之。"谯周论语注曰:"以苇矢射之。"薛综曰:"伥之言善,善童幼子也。"侲音振。)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楯。十二兽有衣毛角。中黄门行之,冗从仆射将之,以逐恶鬼於禁中。夜漏上水,朝臣会,侍中、尚书、御史、谒者、虎贲、羽林郎将执事,皆赤帻陛卫。乘舆御前殿。黄门令奏曰:"伥子备,请逐疫。"於是中黄门倡,伥子和,曰:"甲作食〈歹凶〉,胇胃食虎,雄伯食魅,腾简食不祥,揽诸食咎,伯奇食梦,强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随食观,错断食巨、穷奇、腾根共食蛊。凡使十二神追恶凶,赫汝躯,拉汝幹,节解汝肉,抽汝肺肠。汝不急去,后者为粮。"(东京赋曰:"捎魑魅,斮獝狂。斩委蛇,脑方良。囚耕父於清泠,溺女魃於神潢。残夔魖与罔象,殪野仲而歼游光。"注曰:"魑魅,山泽之神。獝狂,恶鬼。委蛇,大如车毂。方良,草泽神。耕父、女魃皆旱鬼。恶水,故囚溺於水中,使不能为害。夔魖、罔象,木石之怪。野仲、游光,兄弟八人,恒在人閒作怪害也。"孔子曰:"木石之怪夔、罔两,水之怪龙、罔象。"刘昭曰:"木石,山怪也。夔一足,越人谓之山犭巢。罔两,山精,好学人声,而迷惑人。龙,神物也,非所常见,故曰怪。罔象,食人,一名沐〈月厘〉。"埤仓曰:"獝狂,无头鬼。"委音虚。獝音休律反。埤,避移反。)因作方相与十二兽鳷。嚾呼,周遍前后省三过,持炬火,送疫出端门:(东京赋曰:"煌火驰而星流,逐赤疫於四裔。"注曰:"煌,火光。逐,惊走。煌然火光如星驰。赤疫,疫鬼恶者也。"伥子合三行,从东序上,西序下。)门外驺骑传炬出宫,司马阙门门外五营骑士传火弃雒水中。(东京赋注曰:"卫士千人在端门外,五营千骑在卫士外,为三部,更送至雒水,凡三辈,逐鬼投雒水中。仍上天池,绝其桥梁,使不复度还。")百官官府各以木面兽能为傩人师讫,设桃梗、郁垒、苇茭毕,执事陛者罢。(山海经曰:"东海中有度朔山,上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其卑枝门曰东北鬼门,万鬼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众鬼之恶害人者,执以苇索,而用食虎。"於是黄帝法而象之。殴除毕,因立桃梗於门户上,画郁垒持苇索,以御凶鬼,画虎於门,当食鬼。)苇戟、桃枝以赐公卿、将军、特进、诸侯云。是月也,立土牛六头於国都郡县城外丑地,以送大寒。(月令章句曰:"是月之昏建丑,丑为牛。寒将极,是故出其物类形象,以示送达之,且以升阳也。")

北齐制,季冬晦,选人子弟如汉,合二百四十人。百二十人,赤帻、皂褠衣,执鼗。百二十人,赤布葱褶,执鞞角。方相氏执戈扬楯。又作穷奇、祖明等十二兽,皆有毛角。鼓吹令率之,中黄门行之,粤从仆射将之,以逐恶鬼於禁中。其日戊夜三唱,开诸里门,傩者各集,被服器仗以待事。戊夜四唱,开诸城门,二卫皆严。上水一刻,皇帝常服,即御座。王公执事官一品以下、从六品以上,陪列观。傩者鼓譟,入殿西门,遍於禁内。分出二上閤,作方相与十二兽鳷戏,喧呼周遍,前后鼓譟。出殿南门,分为六道,出於郭外。

河清年中定令,岁十二月半讲武,至晦逐除。二军兵马,右入千秋门,左入万岁门,并永巷南下,至昭阳殿北,二军交。一军从西上閤,一军从东上閤,并从端门南,出阊阖门前桥南,戏射并讫,送至城南郭外罢。

隋制,季春晦,傩,磔牲於宫门及城四门,以攘阴气。秋分前一日,攘阳气。季冬旁磔、大傩亦如之。其牲,每门各用羝羊及雄鸡一。选侲子,如北齐法。冬八队,二时则四队。问事十二人,赤帻褠衣,执皮鞭。工二十二人。其一人方相氏,如周礼。一人为唱师,著皮衣,执棒。鼓角各十人。有司素备雄鸡羝羊及酒,於宫门为坎。未明,鼓譟以入。方相氏执戈扬楯,周呼鼓譟而出,合趣明阳门,分诣诸城门。将出,诸祝师执事,与疈牲焜,磔之(疈,普逼反。)於门,酌酒禳祝。举牲并酒埋之。

大唐制,季冬大傩及州县傩礼,并如开元礼。

目录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八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附录一 附录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