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 卷一百六十九

刑法七

守正(周秦汉后汉隋大唐)

周代,晋悼公之弟扬干,乱行於曲梁,(行,阵次也。)魏绛戮其仆。(仆,御。)晋侯怒,谓羊舌赤曰:“合诸侯,以为荣也。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言终,绛至,授仆人书,(仆人,晋侯御仆。)曰:“日君乏使,使臣斯司马。(斯,此也。)臣闻'师众以顺为武,(顺,莫敢违。)军事有死无犯为敬'。(守官行法,虽死不敢有违。)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惧自犯不武、不敬之罪。)不能致训,至於用钺,(用钺,斩扬干之仆也。)臣之罪重,请归死於司寇。”(致身於司寇,使戮也。)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吾子之讨,军礼也。寡人有弟,不能教训,使干大命,寡人之过也。子无重寡人之过。”(听绛死,为重过。)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反役,与之礼食,使佐新军。(群臣旅会,今欲明绛,故特为设礼食。)

秦商鞅著刑名书,大略曰:“晋文将欲明刑,於是合诸卿大夫於冀宫。颠颉后至,吏请其罪,遂断颠颉之脊。人皆惧曰:'颠颉之有宠也,断脊以徇,而况於我乎!'乃无犯禁者,晋国大治。昔周公杀管叔,放蔡叔,流霍叔,曰:'犯禁者也。'天下皆曰:'亲叔昆弟有过不违,而况疏远乎!'故外不用甲兵於天下,内不用刀锯於周庭,而海内治。故曰:明刑之犹,至於无刑也。”

汉文帝尝行中渭桥,有一人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跸过,走出,乘舆马惊。廷尉张释之奏:“犯跸,当罚金。”帝怒曰:“赖吾马和柔,他马已伤败我,廷尉乃罚金耶?”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且方其时,上使诛之则已。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为之轻重,民安所错手足乎?是法不信於民也。”帝良久曰:“廷尉当是。”后有盗高庙坐前玉环,释之奏:“当弃市。”帝大怒曰:“此人无道,吾欲族之。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恭承宗庙意也。”释之曰:“且罪等,(俱死罪也,盗玉环不若盗长陵土之逆也。)然以逆顺为本。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人取长陵一抔土,(抔,音步侯反,谓手掬之。不忍言毁彻,故云取土耳。)陛下何以加其法乎?”帝许之。

议曰:释之为理官,时无冤人,绵历千祀,至今归美。所云:“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廷尉,天下之平。若为之轻重,是法不信於民也。”斯言是矣。又云:“方其时,帝使诛之则已。”斯言非矣。王者至尊无畏忌,生杀在乎口,祸福及乎人。故易旅卦曰:“君子以明慎用刑。”周官司寇,察狱至於五听、三讯,罪恶著形,方刑於市,使万人知罪,而与众弃之。天生烝民,树之以君而司牧之,当以至公为心,至平为治,不以喜赏,不以怒罚。此先哲王垂范立言,重慎之丁宁也。犹惧暴君虐后,仓卒震怒,杀戮过差,及於非辜。纵释之一时权对之词,且以解惊跸之忿,在孟坚将传不朽,固合刊之,为后王法。以孝文之宽仁,释之之公正,犹发斯言,陈於斯主;或因之淫刑滥罚,引释之之言为据,贻万姓有崩角之忧,俾天下怀思乱之志,孙皓、隋炀旋即覆亡,略举一二,宁唯害人者矣。呜呼!载笔之士,可不深戒之哉!

后汉光武为萧王时,在河北。祭遵为军市令,帝舍中儿犯法,格杀之。帝怒,收遵。主簿陈副谏曰:“明公常欲众之整齐,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也。”帝乃贳之,以为刺奸将军。乃谓诸将曰:”当避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公等。”其为重刑慎法,执正御人也如是。

光武建武中,董宣为洛阳令。湖阳公主家奴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以奴骖乘,宣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诉於帝,帝怒,召宣,欲箠杀之。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为治天下乎?臣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不从;帝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时为吏者,趋於法矣。

明帝时,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帝问郭躬曰:“军征,校尉一统於督。(督,谓大将。)彭无斧钺,何得杀人?”躬曰:“一统於督,谓在部曲也。(前汉书音义曰:“大将军行,有五部,部有曲。”)今彭专军别将,有异於此。兵事呼吸,不容先关督帅。且汉制棨戟即为斧钺。”(有衣之戟曰棨。)帝从躬议。又有兄弟共杀人者,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报,论也。重,死刑。)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问郭躬,躬曰:“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於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当罚金。”帝曰:“章与囚同县,疑其故也。”躬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小雅。如砥,贡赋平。如矢,赏罚中。)'君子不逆诈'。君王法天,刑不可以委曲生意。”帝善之。迁躬廷尉。

章帝时,侍御史寒朗与三府掾共按楚狱,颜忠、王平辞及曲成侯刘建等四人。四人辞未尝与忠、平相见。时帝怒甚,吏恐,诸所连及,一切陷之,无敢以情恕者。朗试以建等物色问忠、平,错愕不能对。朗心伤其冤,乃上言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帝曰:“四侯无事,何不早奏,而久系至今邪?”朗曰:“臣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故未敢时奏。”帝怒骂曰:“吏持两端,促提下!”左右方引去,朗曰:”愿一言而死。小臣不敢欺,欲助国尔,诚冀陛下一觉悟尔。臣见拷囚者,咸共言妖恶大故,臣子所宜同嫉,今出之不如入之,可无后责。是以拷一连十,拷十连百。又陛下问公卿得失,皆言旧制大罪祸九族,陛下大恩裁止於身,天下幸甚。及其归舍,仰屋窃叹甚多冤。臣今所陈,诚死无悔。”帝意解,诏朗出。后二日,车驾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者千馀人。

隋文帝开皇中,大理掌固来旷上封事,言大理官司恩宽。帝以旷为忠直,遣每朝於五品行中参见。旷又告少卿赵绰滥免囚徒,帝使信臣推验,初无阿曲。帝又怒旷,命斩之。绰固争,以为旷不合死。帝乃拂衣入閤,绰又矫言:“臣更不理旷,自有他事未及奏闻。”帝命引入閤,绰再拜请曰:“臣有死罪三。臣为大理少卿,不能驭掌固,使旷触挂天刑,死罪一也。囚不合死,而臣不能死争,死罪二也。臣本无他事,而谬言求入,死罪三也。”帝解颜。会献皇后在坐,命赐绰二金杯酒,饮讫,并以杯赐之。旷因免死,配徙广州。

大唐贞观初,太宗务止奸吏,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上怒,将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此人受贿,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其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上纳其言,谓百僚曰:”矩廷折,不肯面从,天下何忧不治。”其年,温州司户参军柳雄於隋资妄加阶级,人有言之者,上令其自首,不首与尔死罪。遂固言是真,竟不肯首,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公法止合徒。”上曰:“我已与其断当,但与死罪。”胄曰:“陛下既付臣法司,罪不至死,不可酷滥。”上作色遣杀,胄言之不已,至於四五,然后赦之。仍谓之曰:“胄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有诛夷也。”七年,贝州鄃县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欲斩之。殿中侍御史李乾祐奏曰:“法令者,陛下制之於上,率土遵之於下,与天下共之,非陛下独有也。仁轨犯轻罪而致极刑,是乖画一之理。臣守职宪司,不敢奉制。”九月八日,吏部尚书、权检校左武卫大将军长孙无忌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閤门。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合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大理少卿戴胄駮之曰:“校尉不觉与无忌带入,同为误耳。臣子之於君父,不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功舍过,非宪司所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衷。”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法也。何得以无忌国亲,便欲阿之。”更令重议。德彝执议如初,胄又駮之曰:“校尉缘无忌致罪,於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其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乃免校尉死刑。其年九月,盛开选举,或有诈伪资荫者,上令自首,不首者死。俄有诈伪事洩,大理少卿戴胄断流。上曰:“朕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流,是示天下以不信。卿拟卖狱乎?”胄曰:“陛下既付所司,臣不敢亏法。”上曰:“卿自守法,而令我失信邪?”胄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於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寘之於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若顺忿违信,臣窃为陛下惜之。”上曰:“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十一年五月,上问大理卿刘德威曰:“近来刑网稍密,何也?”对曰:“诚在君上,不由臣下,主好宽则宽,好急则急。律文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今则反是,失入则无辜,失出则获大罪,所以吏各自爱,竞执深文,畏罪之所致耳。”太宗然其言。由是失於出入者各依律文。十八年九月,茂州童子张仲文忽自称天子,口署其流辈数人为官司。大理以为指斥乘舆,虽会赦犹斩。太常卿摄刑部尚书韦挺奏:“仲文所犯,止当妖言。今既会赦,准法免死。”上怒挺曰:“去十五年,怀州人吴法至浪入先置钩陈,口称天子,大理、刑部皆言指斥乘舆,咸断处斩。今仲文称妖,同罪异罚。卿作福於下,而归虐於上邪?”挺拜谢,趋退出。自是,宪司不敢以闻。数日,刑部尚书张亮复奏:“仲文请依前以妖言论。”上谓亮曰:“日者,韦挺不识刑典,以重为轻。朕时怪其所执,不为处断。卿今日复为执奏,不过欲自取刚正之名耳!曲法要名,朕所不尚。”亮默然就列。上因谓之曰:“尔无恨色,而我有猜心。夫人君含容,屈在於我。可申君所请,屈我所见。其仲文宜处以妖言。”

上元三年九月,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并为斫昭陵柏,大理奏官减死外并除名,上特令杀之,大理丞狄仁杰执奏,称罪不当死。上引入,谓曰:“善才斫陵上柏,是我不孝,必须杀之。”仁杰又执奏,上作色令出,仁杰进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帝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争,罪止弃市;魏文帝将徙冀州士家十万户,辛毗引裾而谏,亦见纳用。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臣恐暝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於地下也。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罪死罪,具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恒,则万姓何所措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诏杀善才,陷陛下於不道。”上意乃解,谓仁杰曰:“既能为善才正我,岂不能为我正天下也。”

武太后时,徐弘敏,字有功,延载初为司刑寺丞。时魏州人冯敬同,告贵乡县尉颜馀庆与博州刺史虺冲同反。馀庆,博州人,冲先放粟债於贵乡百姓,遣家人敛索,讬馀庆为徵,所得徵钱,冲家人自买弓箭。馀庆兼修启状於冲,直叙寒温,并言债负不可徵得。敬同遂以此状论告。武太后令殿中侍御史来俊臣就推,俊臣所推徵债是实,其弓箭非馀庆为市,遂奏馀庆与冲同谋反。曹断缘会永昌赦,称其与虺贞同恶魁首并已伏诛,其支党未发者将从原放,遂准律改断流三千里。侍御史魏元忠奏:“馀庆为冲徵债,协契凶谋,又通书启,即非支党。请处斩,家口籍没。”奉敕依。有功执奏曰:“谋反大逆,罪极诛夷,殄其族未足以谢愆,汙其宫宁可以塞责。今据馀庆罪状,颇共虺冲交涉,为冲理债,违敕是情,於冲致书往反为验。既属永昌恩赦,在馀庆罪即合原状。据永昌元年赦曰:'其与虺贞等同恶徒党,魁首既并伏诛,其支党事未发者,特赦原。'谨详魁首两文,在制非无所属。尚书曰:'歼厥渠魁。'名例律曰:'造意为首。'魁即其帅,首乃原谋。魁帅首谋已露者,既并伏法;支派党与未发者,特从原宥。伏诛既标'并'字,足明魁首无遗。馀庆赦后被言发觉,即为支党。必其庆是魁首,当时寻已伏诛。若从魁首逃亡,亦应登时追捕。进则不入伏诛之例,退则又异捕亡之流,将同魁首结刑,何人更为支党?况非常之恩,千载罕遇;莫大之罪,万死蒙生。岂令支党之人,翻同魁首;应生之伍,更入死条。嫉恶虽臣子之心,好生乃圣人之德。今赦而复罪,即不如无赦;生而又杀,则不如无生。窃惟圣朝伏当不尔。馀庆请依后断为支党,处流。”有功玉阶具奏,太后大怒,抗声谓有功曰:“若为唤作魁首?”有功对曰:“魁是大帅,首是原谋。”太后又曰:“馀庆可不是魁首?”有功又对曰:“若是魁首,虺冲败日,并合伏诛。今赦后事彰,只是支党。”太后又谓曰:“违敕徵债,与虺冲买弓箭,何为不是魁首?”有功又对曰:”违敕徵债,诚如圣旨;所买弓箭,状不相关。”太后又谓曰:“二月内与冲徵债,八月又通书,此岂不是同谋?”有功又对曰:“所通之书,据状是寒温。其书搜检不获,馀庆先经奏讫。通书徵债,只是支党。”太后怒少解,乃谓曰:“卿更子细勘问,是支党不是支党奏来。”当时百僚供奉及仗卫有三二百人,莫不股栗,而有功神色不动,奏对无差,人皆服其胆力,直而不挠。

故左相苏良嗣亡后被告反,男践言、践忠、践义,推事使、金吾将军丘神勣奏称请准法绞刑者,奉敕依。顷又有敕:“苏良嗣往者频被言告,指验非虚。朕以其年迫桑榆,情敦簪履,掩其恶迹,竟不发扬。洎乎归壤之辰,爰备饰终之礼。不谓因子重发逆踪,所司执法论科,请申毁柩之罚。朕念劳志切,惟旧情深,是於囚赦之科,特降非常之霈。式延恩於朽骼,俾流渥於幽魂。特免斫棺之刑,宽其籍没之典者。”少卿郭奉一等所奉:“苏良嗣作逆先死,准敕免斫棺,矜其籍没,其男践言等缘坐,既在敕无文,请准法处绞刑。奉依者。”有功执奏曰:”践言、践忠,良嗣之子,缘其父逆,并合绞刑。但为敕称:'屈法申恩,特降非常之霈。'又言:'念劳志切,惟旧情深,特免斫棺之刑,宽其籍没之典。'两节皆具'特'字,信知恩是非常。父免斫棺之刑,子无缘坐之死;既宽籍没之典,理绝收录其家。按名例律:'因罪人以致罪,若罪人遇恩原减,亦准罪人原减法。'又云:'即缘坐家口虽配没,罪人得免者,亦免。'斫棺为其父逆,因父致其绞刑,父既特遇殊恩,子便不拘恒律。践言等并即不合缘坐处尽。录奏者。”奉敕:“践言等缘坐合死,朕好生恶杀,不忍加刑,宜特免死配流。”

逆人丘神勣弟神鼎并男晙,被奴羊羔告反。司刑司直刘志素推案,奏称:“神鼎身居文职,黑衤奥子即是武夫之衣,若不夙怀叛心,拟投豫州,无故不合辄造。又烧卻反状分明,请付法者。”曹断:“神鼎处斩,家口籍没者。”有功批云:“丘神鼎,丘神勣之弟。兄反,弟合没官。凭状以推,事迹可验,在於断结,理固难逾。羊羔称投豫州,并作两个皂衤奥。假令事实,终在赦前,况乃涉虚,何以为据?往时纵犯,今日方告,准赦据敕,不合推科。使人为鼎著皂衣,将为叛逆,曹司以烧卻文状,处以叛谋。窃寻此途,颇伤苛酷。且衣之五采,随人好尚。武夫一著,岂限玄黄。烧书虽匪赦前,推勘须穷窟穴,或言周易,乍道卜书;既云抛著厕中,又云鼎自裂破。书既著标,便非反书;必是反书,书论何事?为是簿帐,为是谶图,竟不甄明,遂无承款,即处以斩,乃没其家。请更审详,务令允当者。”刘志素又批:“丘鼎反逆,夙蕴苞藏,非只一途,岂惟今日。虺贞豫州作逆之岁,於时秩满神泉,准其家在西京。言旋即合归舍,为与虺贞相应,迂道水下嘉州,更至荆、襄,路过淹留,遂经一岁。当闻豫州起逆,星夜即向唐州。接荆河界首,於悬泉馆,遂共男晙俱作黑褐衤奥子,拟充战服,即明事相应接。及闻贞败,星夜走来神都,即将衤奥子布施天宫寺。明知原来所造缘反。近以兄勣反彰之后,复烧卻反逆文书。此反不诛,谁反合杀?况又圣泽哀矜,重令来中丞推覆,追奴问鼎,勘按逾明。论其本愆,辜当万死。徐丞内纵奸慝,外诈平反。奉敕令推反人得实,宁敢隐默者。”曹又依前断,举申秋官详议者。符下,员外郑思齐判:“凡断刑名,须得指实。朦胧作状,斟酌结刑,司刑此申,过为非理。欲令集议,须审议由,状未指归,遣议何事?仰寻所推之按,取堪凭据之由,处分讫申者。”曹断又依前者。有功又批:“赦前纵实合免,恩后谋状未分。不反何为烧书,法家无文臆度。使人的知是反,鞫按何不具言?当时按状朦胧,奏后方便〈刃〉(普薎反)略。人命至重,一死不可再生;王法须平,居轻无宜入重。恐乖泣辜之惠,方亏祝网之慈。在愚所窥,请更商度者。”刘志素又批:“丘鼎谋反,与虺族同谋,苞藏日深,又共逆党连结。有功侮文巧法,党逆不忠,批退欲纵反人,每事唯希侥倖,不寻按状,孟浪即批。批即不据科条,法外岂得依允。请据志素所批之状,与有功意故纵逆人之平,即请申秋官及台,集众官议。”奉敕依。得春官员外郎杨思雅等一百十七人依有功议,以缘坐为允;又得夏官尚书杨执柔等百二十二人等议,并无反状,更差明使推。准议状,奏请差五品使。推事使杜无二奏无反状,准赦例处分释放。

汾州司马李思顺,临川公德懋之子也,被韦秀告称:“思顺共秀窃语云,汾州五万户,管十一府,多尚宿宵,好设斋戒。大云经上道:'理复思顺好,李三五年少。'思顺恰第三,兄弟五个者。”监察御史李恒等奏称:“据思顺潜谋逆节,苞藏祸心,研覈始引唐兴辩占,复承应谶。请从极法。”奉敕依奏者。司直裴谈断:”处斩刑,家口籍没者。”主簿程仁正批:“合从妖处绞。只向韦秀一人道状,当不满众,合断三千里者。”裴谈又判:“请依前断录奏者。”焦元亶判:“退司寺官卻议者。”有功议曰:“谋危社稷,罪合反条。自述休徵,坐当妖例。反依斩法,妖从绞论。律著成文,犯标定状。状在事难越状,文存理无弃文。若违状以结刑,舍文而断狱,则乘马何俟衔勒,遏流岂用隄防?今判官处以反谋,勾司批从妖说;不耻下问,窃欲当仁。李思顺解大云经,韦秀称其窃语私解,明非众说。窃语不合人知,虚实唯出秀辞,是非更无他证。纵解'三五年少',只是自述休徵。既异结谋之踪,元非背叛之事。即从叛逆,籍没其家,便是状外弃文,岂曰文中据状。请依程仁正批,妖不满众,处流三千里者正。”焦元亶判:“具申秋官请议者。”右台中丞李嗣等二十人议称:“请依王行感例,流二千里,庶存画一者。”守司府卿于思言等六十三人议称:“依徐有功议者。”录奏,敕:“思顺志怀奸慝,妄说图谶。唯其犯状,合寘严刑;为其已死,特免籍没者。”缘有功议,遂免破家。

推事使顾仲琰奏称:“韩纯孝受逆贼徐敬业伪官同反,其身先死,家口合缘坐。”奉敕依曹断,家口籍没。有功议:“按贼盗律:'谋反者斩。'处斩在为身存,身亡即无斩法。缘坐元因处斩,无斩岂合相缘?缘者是缘罪人,因者为因他犯。犯非己犯,例是因缘。所缘之人先亡,所因之罪合减。合减止於徒坐,徒坐频会鸿恩。今日卻断没官,未知据何条例。若情状难舍,敕遣戮尸,除非此途,理绝言象。伏惟逆人独孤敬同柳明肃之辈,身先殒没,不许推寻。未敢比附敕文,但欲见其成例。勘当尚犹不许,家口宁容没官?”申覆,依有功所议,断放。此后援例皆免没官者,三数百家。

推事使奏:“瀛州人李仁恒等三十七人,被告称谋反。”曹断:“并处斩,父母、妻子流三千里。”有功执曰:“玄淑里正元得户人缘祖纷争,因相言告,或以反逆相唤,或将奔叛相牵。反逆须有同谋,奔叛宁无协契?无谋无契,口语口陈,即以实论,颇亦苛酷。抢擀元无影响,星文本自参差,纵使实有反言,只恨换其宗姓。因恨称有,正是口陈;徒侣绝无,明非实反。贼盗律云:'口陈欲反之言,心无真实之计,流三千里。'疏云:'口陈欲叛者,杖八十。'准依告状,并是口陈之言;原究犯情,皆非心实之计。忝居商度,用此当宜。如不使推,请从鄙见。如将未允,终须重推。”录奏,敕依。得宗君哲状,称:“无反可寻,请依徐丞见,流三千里。”奉敕依,会赦免。

御史郭弘霸奏:“宕州刺史皇甫怀节,为芳州司仓薛璟所告,称其当州刺史李思徵谋反。”曹断:“处斩、籍没者。”有功批执曰:“思徵,芳部宣条;怀节,宕州分竹。爰因羌叛,奉使讨除,暂见思徵,屏人共语,即疑怀节与徵同谋。同谋须述谋由,共语当论语状。语既无状,谋又无由。思徵伏诛,一无牵引,薛璟陷辟,方始告言。璟元共徵同情,怀节复与徵连结,节当共徵私语,语状在璟合知,徵在不知语由,徵死谁明反状?宁有比州刺史,奉敕讨羌,白日入州,官人参谒,暂与思徵相见,遂即平章反谋。察狱以情,未闻此理。羌走出界,无贼可击,所领之兵,更留何用,为此放散,倒将为反。节实拟反,更须发兵,成集之兵,何须放卻?非诬之状,於此更明。怀节据状无反。请差使推鞫。”无反,为发兵迟,断为官当。会赦,总免。

推事使,左台监察御史卢偡奏称:“告事人问赵推之,得款唐子产与推之手状,遣告长孙仲宣,实不知事由者。依问唐子产,得款与推之手状,令告仲宣宅中私置炉,拟打枪槊,谋反是实。其长孙仲宣是子产亲舅,为子产先与三舅庶几妾成蹊私通,仲宣既知,即骂辱子产,为此诬告者。”曹断:“准律:'诬告谋反大逆者,斩;从者,绞。'又条云:'教令人告事虚,应反坐;得实,应赏。皆以告者为首,教令为从。'推之为首,处斩;子产为从,处绞。”推之在禁告密,因得引见,遂诉枉屈。武太后曰:”赵推之得唐子产手状,即告。於子产引虚,自是子产之罪,何得枉断杀推之。宜令停决,正断奏闻者。”有功重执曰:“推之所告反由,元於子产处得。奉敕勘当,具状是诬,付法科绳,已断处斩。奏书临决,恩旨遣停。圣上为子产引虚,则将推之枉死。但教令告事,律著正文,告者为首,教者为从。若其事虚受责,推之合当重科;如其反实论功,子产才霑薄赏。律开此制,本防避罪争功;在於宪司,固当守文奉法。”奉敕依奏。迁有功为侍御史。

长寿二年,有敕:“公坐流,私坐徒以上,会赦应免死罪者,皆限赦后百日内自首。如其不首,依法科罪者。”有功以为,犯罪未发,许首而原。岂有未发之罪,要令百日自首,不首依法科辜?深以为不便。乃奏曰:“周易云:'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论语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今陛下播非常之恩,宽殊死之罪,已发觉者,咸赦除之,是启其改过之心,通其自新之路。何容赦前未发觉之罪,赦后必须令其自首?且斗讼律云:'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若使无人告言,所犯终无自发。如告赦前之事,准律以罪罪之。今赦前之事,罪不首者,还依法律论科,即国家肆眚之恩,徒自颁於天下,便是万万有罪,一罪不霑。虽密云有霭於西郊,甘雨莫滋於南亩。臣愚,窃为陛下不取。经图长久,深为未便。臣忝当耳目之地,谬处駮正之司,知无不为,正在今日。特乞天恩,将臣所见,付群官集议,商搉利害之状,具行藏之理奏闻。庶刑狱不烦,人无怨黩。”太后曰:“前代帝王可即,能达道理,自我作古,所奏不须。”有功奏曰:“陛下圣断,所称自我作古,臣即不敢。然臣请付群臣集议,未知许议以不?”太后曰:“令五品以上议奏。”时人皆叹其忠谏。

有功前后执正大狱,凡有六七百家,以此频被推弹,亦经数四,对答并是理直,咸得无罪。时周唐革命,将相阴谋,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往往事洩,多被论告,差使推勘,获实即酬官赏。由是告密之辈,推覈之徒,因相诬构,共行深刻。新开总监之内,洛州牧院之中,递成秘狱,互为峻网,塞窗墐户,粗杖大枷,追摄掩捉,匪朝伊夕,炬火围宅,刀棒阑门,苦楚拷掠,非承不放。来俊臣既便斩云弘嗣,亦手刃张虔勖。郭弘霸传李思徵之首,王弘义亦枭毛玄素之元。朝野屏气,道路以目。於斯时也,谁敢忠正?遂於群邪之侧,众谄之傍,孑然介立,守法不动,抑扬士伍,慷慨朝端,始卒不渝,险易如一。於是酷法之吏,诬告之人,见嫉甚於仇雠矣。(徐公事迹,并潘好礼纂录。中宗神龙元年三月制,以执法平恕,追赠越州都督,授一子官。)

论曰:详观徐大理之断狱也,自古无有斯人,岂张、于、陈、郭之足伦,固可略举其事。且四子之所奉,多是令主,(西汉,张释之,文帝时为廷尉;于定国,宣帝时为廷尉;东汉陈宠、郭躬,章帝时为廷尉:皆遇仁明之主。)诚吐至公,用能竭节。若遇君求治,其道易行。武太后革命,欲令从己,作威而作周政,寄情而害唐臣。徐有功乃於斯时,而能定以枉直,执法守正,活人命者万计;将死复舍,忤龙鳞者再三。以此而言,度越前辈。(徐大理有功,久为法官,历秋官郎中、司刑少卿,后赠大理卿。前后雪狱甚多,被酷吏薛季昶等奏有功党援凶逆,天后赫怒,为法司结刑,三经断死。则张、于之辈,岂比至其难乎。)

神龙元年正月,韦月将上变,告武三思谋逆。中宗大怒,命斩之。大理卿尹思贞以发生之月,执奏以为不可行刑,竟决杖流岭南。三思令所由以非法害之,思贞又固争之。三年,节愍太子之诛武三思事变之后,其诖误者并配流,未行,有韦氏党密奏请尽诛之。上令鞫断,大理卿郑惟忠奏曰:”今大狱始决,人心未宁,若更改推,必递相惊恐,则反侧之子无由自安。遂依旧断。

开元二年八月,监察御史蒋挺有所犯,敕朝堂杖之。黄门侍郎张廷珪执奏曰:“御史,宪司清望,耳目之官。有犯当流即流,不可决杖,可杀而不可辱也。”十年八月,冀州武强县令裴景仙犯乞取,赃积五千匹。事发,上大怒,令集众杀之。大理卿李朝隐奏曰:“景仙缘是乞赃,罪不至死。又景仙曾祖故司空寂,往昔缔构,首参元勋。载初年中,家陷非罪,凡其兄弟,皆被诛夷,唯景仙独存,今见承嫡。据赃未当死坐,准犯犹入请条。十代宥贤,功实宜录;一门绝祀,情或可哀。愿宽暴市之刑,俾就投荒之役,则旧勋不弃,平典斯允。”手诏不许。朝隐又奏曰:”轻重有条,臣下当守。枉法而取,十五匹便抵死刑;乞觅为赃,数千匹止当流坐。今若乞取得罪,便处斩刑,后有枉法当科,欲加何辟?所以为国惜法,期守律文,非敢以法随人,曲矜仙命。射兔魏苑,惊马汉桥,初震皇赫,竟从逆议,岂威不能制,而法贵有恒。又景仙曾祖寂,定为元勋,恩倍恒数。若寂勋都弃,仙罪特加,则叔向之贤何足称者,若敖之鬼不其馁而?舍罪念功,乞垂天德。”遂决一百,配流。

赦宥(周汉后汉北齐大唐)

易蒙卦曰:“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脱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又,解卦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虞书曰:“宥过无大,刑故无小。(过误所犯,虽大必宥。不忌故犯,虽小必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周官司寇曰:“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刺,杀也。三讯罪定,则杀之。)听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宥,宽也。人言杀,杀之;言宽,宽之。上服,劓、墨;下服,宫、刖之刑。)一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不识,谓愚人无识。过失,谓若律”过失杀人不坐死”者。遗忘,若仇雠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一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憃愚。”又:“国君过市,刑人赦。”

吕刑云:“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刑疑赦从罚,罚疑赦从免。其当清察,能得其理。)墨辟疑赦,其罚百鍰;(刑疑,则赦从罚。六两曰鍰。鍰,黄铁也。)劓辟疑赦,其罚惟倍;(倍百为二百鍰。)剕辟疑赦,其罚倍差;(倍差,谓倍之又半,为五百鍰。)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鍰;(宫,次死之刑。序五刑,先轻,转至重者,事之宜。)大辟疑赦,其罚千鍰。”(五刑疑,各入罚,不降相因,古之制也。)

礼曰:“疑狱,汎与众共之,众疑,赦之。”

管仲曰:“文有三侑,武无一赦。赦者,先易而后难,久而不胜其祸;法者,先难而后易,久而不胜其福。故惠者,人之仇雠也;法者,人之父母也。凡赦者,小利而大害者也。无赦者,小害而大利者也。夫盗贼不胜,则良人危;法禁不立,则奸邪繁。故赦者,奔马之委辔也。”

汉景帝四年赦:“有犯死罪欲腐者,许之。”(腐,宫刑也。丈夫割势不复生子,如腐木不生实矣。)

后汉光武建武中,大司马吴汉疾笃。帝亲临,问所欲言,对曰:”臣无识知,惟愿慎无赦而已。”

章帝章和元年,赦天下系囚在四月丙子以前减罪一等,勿笞,诣金城,而文不及亡命未发觉者。郭躬上封事曰:“圣恩所以减死罪使戍边者,重人命也。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广雅曰:“无虑,都凡也。”)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皆当重论。伏惟天恩莫不荡宥,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於诸边。”帝善之,下诏赦焉。

安帝永初中,尚书陈忠上言:“母子兄弟相代死者,听,赦所代者。”从之。

北齐,赦日,武库令设金鸡及鼓於阊阖门外之右。勒集囚徒於阙前,挝鼓千声,脱枷锁,遣之。

大唐令曰:“赦日,武库令设金鸡及鼓於宫城门外之右,勒集囚徒於阙前,挝鼓千声讫,宣制放。其赦书颁诸州,用绢写行下。”律曰:“会赦及降者,盗者准枉法犹徵正赃,馀赃非见在及收赎之物限内未送者,并从赦降原。”

武德四年,王充、窦建德平,大赦天下。既而责其党与,并令迁配。侍书侍御史孙伏伽谏曰:“今月十三日发雷雨之制,既云常赦不免皆赦除之,此非直赦其有罪,亦是与天下断当,许以更新。因何王充、建德部下赦后又欲迁之?此是陛下自违本心,欲遣下人若为取则?如臣愚见,经赦合免责情Q欲Y迁配者,并请放之,则天下幸甚。”

贞观二年七月,上谓侍臣曰:“凡赦,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不幸。''一岁再赦,妇儿喑哑。'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凶者,贼良人。昔'文王作罚,刑兹无赦'。夫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以来,不甚放赦。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数赦则愚人常冀侥倖,惟欲犯法,不能改过,当须慎赦。”

天宝十三载二月赦文:”左降官承前遭忧,皆不得离任。孝行之道,所未弘通;情理之间,深可哀恤。如有此类,宜并放归,仍申省计至服满日,准法处分。自今以后,编入常式。”

禁屠杀赎生(附大唐)

武太后圣历三年,断屠杀。凤阁舍人崔融上议曰:”春生秋杀,天之常道;冬狩夏苗,国之大事。豺祭兽,獭祭鱼,自然之理也。一乾豆,二宾客,不易之义也。上自天子,下至庶人,莫不挥其鸾刀,烹之鹤鼎,所以充庖厨。故能幽明感通,人祇辑睦,万王千帝,殊涂同归。今者禁屠宰,断弋猎,三驱莫行,一切不许,将恐违圣人之达训,紊明王之善经,一不可也。且江南诸州,乃以鱼为命,河西诸国,以肉为斋,一朝禁止,倍生劳弊,富者未革,贫者难堪,二不可也。加有贫贱之流,刲割为事,家业倘失,性命不全,虽复日戮一人,终虑未能总绝,但益恐哧,惟长奸欺,外有断屠之名,内诚鼓刀者众,势利倚依,请讬纷纭,三不可也。虽好生恶杀,是君子之小恩;而考古会今,非国家之大体。但使顺月令,奉天经,造次合礼仪,从容中刑典,自然人得其性,物遂其生。何必改革,方为尽善?”(禁止屠杀,以活飞走,亦同赦宥,用拯生人,故附於此。下同。)

景龙元年,遣使往江淮,分道赎生,以所在官物充直。中书舍人李乂上疏曰:”江淮水乡,采捕为业,鱼鳖之利,黎元所资。虽云雨之私有霑於末类,而生成之惠未洽於平人。何则?江湖之饶,生育无限;府库之内,支供易殚。费之若少,则所济何成;用之倘多,则常支有阙。与其拯物,岂若忧人?且鬻生之徒,惟利斯视,钱刀日至,网罟年滋,施之一朝,营之百倍。未若回救赎之钱物,减贫无之徭赋,治国爱人,其福胜彼。”

二年九月敕:”鸟雀昆虫之属,不得擒捕,以求赎生。犯者先决三十。宜令金吾及州县市司严加禁断。”

目录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八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附录一 附录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