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 卷九十四

礼五十四 沿革五十四 凶礼十六

奔丧及除丧而后归制(周晋)

周制,奔丧之礼:始闻亲丧,以哭答使者,尽哀。问故,又哭尽哀。(亲,父母也。以哭答使者,惊怛之哀无辞也。问故,问亲丧所由也。虽非父母,闻丧而哭,其礼亦然也。)遂行,日行百里,不以夜行。(虽有哀戚,犹避害也。哭则遂行者,不为位也。)唯父母之丧,见星而行,见星而舍。若未得行,则成服而后行。(谓以君命有所为者也。成丧服,得行则行。)过国至境哭,尽哀而止。(感此念亲。)哭辟市朝。(为惊众也。)向其国境哭。(此斩縗者也。自是哭且遂行。)至於家,入门左,升自西阶,殡东西面坐,哭尽哀。敛发袒,(敛发袒者,去饰也。未成服者,素委貌深衣。已成服者,固自丧服矣。)降堂东,即位,西向哭,成踊。(已殡者位在下。)袭绖於序东,绞带。反位,拜宾,成踊。(袭,服衣也。不於来日又哭乃绖者,发丧已逾日,节於是可也。其未小敛而至,与在家同耳。不散带者,不见尸柩也。凡拜宾者就其位,既拜,反位哭踊。)送宾,反位。有宾后至者则拜之,成踊、送宾皆如初。众主人兄弟皆出门,出门哭止,阖门,相者告就次。(次,倚庐也。)於又哭,敛发袒成踊;於三哭,犹敛发袒成踊。三日成服,拜宾送宾皆如初。(三日,三哭之明日也。既哭,成其丧服,杖於序东也。)

奔丧者非主人,则主人为之拜宾、送宾。奔丧者,自齐縗以下,入门左,中庭北面哭,尽哀,免麻於序东,既位袒,与主人哭,成踊。(不升哭者,非父母之丧,统於主人也。麻亦绖带。)於又哭、三哭,皆免袒。有宾则主人拜宾、送宾。丈夫妇人之待之也,皆如朝夕哭位无变也。

奔母之丧,西面哭,尽哀,敛发袒,降堂东,即位西向哭,成踊,袭免绖於序东,拜宾送宾皆如奔父之礼。於又哭,不敛发。(为母,於又哭而免,轻於父也。其他则同。)

妇人奔丧,升自东阶,殡东西面坐,哭尽哀,东髽,即位,与主人拾踊。(妇人谓姑姊妹女子子也。东阶,东面阶也。妇人入者由闱门。东髽,髽於东序也。不髽於房,变於在室者也。去纚大紒曰髽。拾,更也。主人与之更踊,宾客之。)

奔丧者不及殡,先之墓,北面坐,哭尽哀。主人之待之也,即位於墓左,妇人墓右,成踊,尽哀。敛发,东即主人位,绖绞带,哭,成踊。拜宾,反位,成踊。相者告事毕。(主人之待之,谓在家者也。哭於墓,为父母则袒。告事毕者,於此后无事也。)遂冠归。入门左,北面哭尽哀,敛发袒,成踊。东即位,拜宾,成踊。宾出,主人拜送。有宾后至者则拜之,成踊,送宾如初。众主人兄弟皆出门,出门哭止,相者告就次。於又哭,敛发成踊;於三哭,犹敛发成踊。三日成服。於五哭,相者告事毕。为母所以异於父者,一敛发,其馀免以终事,他如奔父之礼。(一敛发谓归入门哭时也。)

齐縗以下不及殡,先之墓,西面哭尽哀,(不北面者,亦统於主人也。)免麻於东方,即位,与主人哭,成踊,袭。有宾则主人拜宾、送宾。宾有后至者,拜之如初。相者告事毕。遂冠归。入门左,北面哭尽哀,免袒成踊。东即位,拜宾成踊。宾出,主人拜送。於又哭,免袒成踊;於三哭,犹免袒成踊。三日成服。於五哭,相者告事毕。

闻丧不得奔丧,哭尽哀。问故,又哭尽哀。乃为位,敛发袒,成踊,袭,绖绞带,即位。拜宾,反位,成踊。宾出,主人拜送於门外,反位。若有宾后至者,拜之成踊,送宾如初。於又哭,敛发袒成踊;於三哭,犹敛发袒成踊。三日成服。於五哭,拜宾、送宾如初。

凡奔丧,齐縗望乡而哭,大功望门而哭,小功至门而哭,緦麻即位而哭。(奔丧哭亲疏远近之差也。)

若除丧而后归,则之墓,哭成踊。东,敛发袒绖,拜宾,成踊,送宾,反位,又哭尽哀,遂除。於家不哭。(东者,东即主人位,如不及殡者也。遂除,除於墓而归也。)主人之待之也,无变於服,与之哭,不踊。(无变於服,自若时服也。亦即位於墓左,妇人墓右也。)自齐縗以下所以异者免麻。

晋董勋答问:"或人问曰:'己在远闻丧,除服乃归,至家之礼云何?'勋按奔丧礼,若除服而后归,先之墓,敛发袒绖,不制粗衣及杖也。哭尽哀,遂除於墓,归不哭也。家人待之自如常,不变服也。自齐縗以下,至墓哭,尽哀而归。若服未除而归,不及殡,先至墓。及归,敛发,如今人椎髻,以麻为幓头,免以布,阔一寸。或问曰:'己在远,初不闻丧,或日月已过乃闻,或至家乃闻,其礼云何?'勋按奔丧礼,不及殡,先至墓,乃成服。檀弓曰'小功不税'。税者,丧与服不相当之言也。小功緦麻,在远闻丧,服制已过,但举哀而已,不复追服也。大功以上,闻丧日为始,不计死者初亡之日数也。若兄弟及从父兄弟大功以上降緦麻小功者,虽日月已过,乃以闻日为服制,亦不计初死之日数,以本亲重也。"

范坚答问:"周大功服既终,而奔赴云何?范云:未葬者反服而临丧,已葬者素服而之墓。"

士为所生母服议(两妾子相为附 周晋)

周制,庶子在父之室,则为其母不禫。(郑玄曰:"妾子父在厌也。"王肃曰:"士庶子。")

晋解遂问司徒蔡谟曰:"庶子丧所生,嫡母尚存,不知制轻重?"答云:"士之妾子服其母,与凡人丧母同。"

锺陵胡澹所生母丧,自嫡兄承统而嫡母存,疑不得三年,问范宣。答曰:"按礼,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春秋传曰'大夫有侧室,士有二宗',皆斯之谓。是以庶子有母之丧,自居其室而遂其情。经载禀命为慈母,且犹三年,况亲所生乎!嫡母虽贵,然厌降之制,父所不及,妇人无专制之事,岂得引父为比而屈降支子也。"

谢奉问范汪云:"吾儿服所生,至今四月应大祥。礼云'庶子为其母无禫',如此当以四月下旬祥,逾月便除,居心丧邪?"汪答:"礼自天子达於庶人也。"

虞君宾云:"从兄益子,昔遭所生丧,张帷为次,诸弟居庐,未知此何所依?今兄子先有周丧,今应緦麻。如即先服,则情重而无变;若释齐縗著緦麻,又是以轻夺重。又得称哀子以不?"贺隰答云:"时人所行,皆是士礼。大夫庶子,父在以尊厌降其母。士贱,其庶子为母则不降。若士庶子一身,有君在堂,唯可杖,不得居庐称哀子也。"(不释齐縗緦麻兼丧之义也。)

徐邈答谢静云:"汉魏以来,通用士礼。庶子父在,为所生周,心丧三年。如诸侯大夫之子乃厌降,而近代所不行。夫为有子之妾緦,而妾有从夫之制。又两妾之子,依礼宜两相为庶母緦。"

庶子父在为出嫡母服议(晋)

晋徐邈答刘闰之问庶子服出嫡母,邈以经言出妻之子为母,明非所生则无服也。邈又答范甯问曰:"若但言出母,嫌妾子亦服,故言出妻之子,则非所生也。"

殷仲堪答宗氏庶子服出母:"按王贺以父在服齐縗周,父没不服。故以为父丧之服。父在齐縗周,本自心丧,终二十五月。今虽无服,当不应减三年之节也。"

为父后出母更还依己为服议(魏宋)

魏嘉平元年,魏郡太守锺毓为父后,以出母无主后迎还,辄自制服。郡丞武申奏云:"礼,出母与父母在为母周。记曰'为父后者无服'。按如记言,盖谓族别家异,自有主后者无服,非谓毓出母无緦麻之亲,还毓家者也。礼,姑姊妹女子子无主后者,不为降,哀其无继也。"

成洽难:"丧服传曰:'出妻之子为父后者,为出母无服。与尊者为体,不敢服其私亲也。'经为继父服者,亦父后者也。为父后服继父服,则自服其母可知也。出母之与嫁母俱绝族,今为嫁母服,不为出母服,其不然乎!经证若斯其谬耳。"

吴商答曰:"出母无服,此由尊父之命。嫁母,父不命出,何得同出母乎?为继父服者,为其父没年幼,随母再適,己无大功之亲,与继父同财共居,为筑宫庙,四时祭祀其先,此恩由继父,所以为服耳。且妾之无子,妾子之无母,父命为母子,则生事之如母,丧则服之三年,贵父命也。而今欲以出母同於嫁母,违废父命,岂人子所行,又引继父云经谬也?又出母之党无服,嫁母之党自应服之,岂可复同乎?"

宋庾蔚之谓:"为父后不服出母,为废祭也。母嫁而迎还,是子之私情。至於嫡子,不可废祭。锺毓率情而制服,非礼意也。礼云继母从为之服,非父后者也。"

为人后为出母及出祖母服议(晋)

晋步熊问曰:"己出为人后而母在,后见出,应服不?己为人后,所后之母出,得与继母出同不?复与亲母同邪?父亡,己为祖后,祖母见出,服之云何?祖父亡与在,服之有异不?"许猛答曰:"礼,为人后者,为所后者若子,则不应复服亲母出,以废所后者之祭也。为人后者若子,继母言如母,夫言若言如者,明其制如亲,其情则异也。继母如母,则异亲母。为人后者若子,母出,亦当异於亲子矣。为父后者不得服出母,则足明祖后。母子至亲无绝道,则非母子者,出则绝矣。是以经文不见出祖母之服。若苟无服,则无继祖存亡。"又问:"为人后者为母,出妻之子为母,皆至亲,何以有不杖邪?"许猛云:"为人后者为父犹不杖,何嫌母乎!奉虽同於至亲,己出与母出,义则异也。"

为父后为嫁母及继母嫁服议(晋宋)

晋袁准云:"为父后犹服嫁母,据外祖异族,犹废祭行服,知父后应服嫁母。"据刘智云:"虽为父后,犹为嫁母齐縗,讫葬卒哭乃除,逾月乃祭。"按谯周云:"父卒母嫁,非父所绝,为之服周可也。"

又石苞问淳于睿曰:"闻嫁继亲凶讳,便制服,议者所难。以为父后者,不为出母服,嫁母犹出母也。或者以为嫁与见出异,不达礼意,虽执从重之义,而以废祭见讥,君为详正也。"睿答曰:"按礼檀弓:子思之母死於卫。柳若谓子思曰:'子圣人之后也,四方於子乎观礼,子盍慎诸?'子思曰:'吾何慎哉!'丧之礼如子。云子圣人之后,即父后也,如此经父卒为继母嫁者服而已。圣人之后为父后者,服嫁母也。二者分明,无可嫌。"

宋崔凯云:"父卒,继母嫁,从为之服,报。郑玄云:'尝为母子,贵终其恩也。'按王肃云:'若不随则不服。'凯以为'出妻之子为母'及'父卒,继母嫁,从为之服,报',此皆为庶子耳,为父后者皆不服也。传云'与尊者为体,不敢服其私亲',此不独为出母言,为继母发。继母嫁己随,则为之服,则是私也。为父后者,亦不敢服也。郑玄云'尝为母子,贵终其恩',不别嫡庶。王肃云'随嫁乃为之服'。此二议,时人惑焉。凯以为齐縗三年章'继母如母',则当终始与母同,不得随嫁乃服,不随则不服,如此者不成如母。为父后者则不服,庶子皆服也。"

庾蔚之谓:"王顺经文,郑附传说。王即情易安,於传亦无碍。继嫁则与宗庙绝,为父后者安可以废祖祀而服之乎!"

为出继母不服议(后汉魏晋)

后汉郑玄答赵商问云:"继母而为父所出,不服也。"

魏王肃云"无服"。季祖锺云:"继母在,如母;出则为父所去,不服也。"

晋范宣曰:"夫继母之所以出者,非身有秽衅,则必犯逆於父,是以致此斥黜。恩不生己,义距於父,非恩非义,何以得服。"

河内从事史糜遗议曰:"夫礼缘人情而为之制,虽以义督亲,然实以恩断。按继母如母,谓其在父之室,事之犹母,见育犹子,故同之所生。齐服下章云'父卒,继母嫁,从为之服,报。'此明父在继母出则不服矣。继母出自他族,与己无名,徒以配父,有母之尊,亲抚养己,故亦丧之如母。及其出也,既不终养育之恩,又弃为母之名,若不从而见育,则不服亦其宜矣。"

继母亡前家子取丧柩去服议(晋宋)

晋束皙问:"有妇人再嫁为人继母而亡,前家子取母柩,父与之去,继子之服如何?"步熊云:"当为服周,亡取去亦服周。"

宋庾蔚之谓:"子当以父服为正。父若服以为妻,则子亦应服之如母。若父与去而不服,则子宜依继母出不服也。"

出母父遗命令还继母子服议(晋宋)

晋傅玄曰:"征南军师北海矫公智父前取夹氏女,生公智后而出之。未几,重取王氏女,生公曜。父终之日,谓公智曰:'公曜母年少,必当更嫁。可迎还汝母。'及父卒,公智以告其母。母曰:'我夹氏女,非复矫氏妇也。今将依汝居,然不与矫氏家事。'夹氏来至,王氏不悦,脱縗绖而求去。夹氏见其如此,即还归夹舍。三年丧毕,王氏果嫁。夹氏乃更来。每有祭祀之事,夹氏不与。及公智祖母并姑亡,夹氏并不为制服。后夹氏疾困,谓公智:'我非矫氏妇,乃汝母耳,勿葬我矫氏墓也。'公智从其母令,别葬之。公智以父昔有命,母还,於是为服三年。公曜以夹氏母始终无顺父命,竟不为服。

博士刘喜云:"公智之父,弃夹纳王,其在户庭,尚为己配,苟有变悔,自由可也。还归夹氏,则他人矣,去就出处,各从所执,岂复矫父所得制乎?故出妻之礼,夫使人致曰:'某不敏,不能从而供粢盛,使某也敢告。'主人曰:'某子不肖,不敢避诛。'又曰'妇当丧而出则除之'。然则相与之礼,於是绝矣。"

少府刘克义以为:"父者子之天,违父与违天同。公曜父临亡,知其母无守志,故敕公智还其母,此为临亡情正虑审也。公曜幼小在此母怀抱,其见慈长以至成人,过於所生。而母之亡,哀不过啁噍之顷,衣不释采,食不损味,居处自若,古今未之有也。夫孝子事其亲,事亡若事存也。女子从人,出之则归,命之则反,上奉夫母以为姑,下育夫儿以为子,制矫氏之家政,修母氏之教命,而怡然无戚,言非我母也?"

宋庾蔚之谓:"临亡使子迎母,自是申子之私情耳。此母自处不失礼,而子不用出母之服,非也。公曜不服,当矣。"

父卒继母还前亲子家继子为服议(晋宋)

晋挚虞决疑云:"父亡,服竟,继母还前亲子家,当为何服?此有问:'有夫妇生男女三人,遭荒乱离散,不知死生。母后嫁,有继子。后夫未亡,得亲子信,请就亲子家,后夫言可尔。后数年,夫亡,丧之如礼,服竟,随亲子去,别继子云:"我则为绝,死不就汝家葬也。"而名户籍如故。母今亡,继子当何服?服之三年则不来葬,服之周则无所嫁。'博士淳于睿等以为,当依继母嫁,从为服周。博士孙绰议曰:'父答虽有可尔之语,夫妻枕席相顺之意,固非决绝之辞也。继母丧父如礼,服竟之后,不还私家,逾岁历年,循养无二,母恩不衰。適见亲子,专自任意,无所关报,私随其志,绝亡夫,背继子,违三从正义,亦为大矣。今母虽不母,子何缘得计去留轻重而降之哉!夫五服有名,不可谬施。施之为出,出义不全;施之於嫁,嫁义不成。欲降服周,於礼何居?名在夫籍,私归亲子,丧柩南北,礼律私法,订其可知,便决降服。许令制周,颇在可怪。'博士弟子北海徐叔中难孙云:'以前问不立甲乙为名称,於议不便。今以母为甲,先夫为乙,后夫为丙,先子为丁,继子为戊。丙言可尔,必虑事宜,顺其至情,非虚欺也。临终不命,知死之后,制不在己故也。甲不重求,信之前言也。本有求还之计,去誓不还葬之辞。生则己不得养,死则不与己父同穴,就不成嫁,当为去母,附之於嫁,不亦宜乎?'"

宋庾蔚之谓:"继母持服竟后乃去,不得谓之为遣;比之继母嫁,於情为安。"

父卒继母还前继子家后继子为服议(东晋宋)

东晋元帝大兴三年,淮南小中正王式继母先嫁有继子,后嫁式父。式父临终,继母求出,式父许有遗命。及式父亡,母制服积年,后还前继子家。及亡,与前夫合葬,式追服周。

国子祭酒杜夷议以为:"宰我欲减三年之丧,孔子谓之不仁。今王式不忍哀怆之情,率意违礼,服已绝之服,可谓观过知仁。伯鱼、子路亲圣人之门,子路有当除不除之过,伯鱼有既除犹哭之失。以式比之,亦无所愧。励薄之义,矫枉过正,苟在於厚,恕之可也。"

博士江泉议曰:"继父尝同居而后别者,继子犹制齐縗三月。按王式母之事式父,存则崇敬,妻道无愆;殁则制服,毕葬乃归。伉俪之义,大较为举,但不能遂居哀次,以此为失。方之继父,恩义为崇。式为人子,慎终志笃,岂忍以母节小阙而不行服哉!是以俯仰,宁从其重,今报以周,推心乃安。观过知仁,式近有也。昔季路服姊周而不除,仲尼抑而不贬,将君子以情恕物,谓式之所行,免於戾矣。"

太常曲陵公荀崧,丞、骑都尉萧轮议曰:"礼,继母嫁,从为之服,报。其犯出者无服。按式母之求去,式父之遣,并无名例。若以父母之过,非式所得言,及式奉亲尽礼,而母自求去者,过在母矣。式之追服,可谓过厚。若乃六亲有违,去就非礼,宜访之中正、宗老,非礼官所得逆裁。"

御史中丞卞壸议:"王式继母前嫁夫终,后嫁式父,式父终,持服葬讫,还前夫家。前家亦有继子,养至终,遂合葬於前夫。式为制出母周服。式辞以父临终,母求去,父许诺。就如其辞,必也正名,依礼为无所据。若父在与亡,臧否有命,明七出之责,则当存时受遣,告宗庙而弃之,无缘以绝义之妻,留家制服。若式父不及礼义,或以情相许,或疾在困乱,听去留自由者,为相要非礼。相要非礼,则存亡无所得从,式宜正之以礼。魏颗从其礼命,陈乾昔属其子尊己殉殡二婢子,尊己以非礼不从,春秋善之。况其母乎!礼,妇人三从。式母於夫,事生奉终,居丧以礼,非为既绝之妻;及亡制服,不为无义之妇。不绝之验,彰於制服;自去守节,非为更嫁。考行无绝於夫,离绝继在夫没之后。夫既没,是其从子之日,而式以为出母,此即何异子出其母!而使存无所从以居,没无所归以讬,寄命於他人之门,埋尸於无名之冢。若式父亡后,母寻没於式家,不可以出明矣。许诺之命一耳,以为母於同居之时,至没於前子之门,所处不同,而以为出母。母依前子,非为更嫁,日月远近,理不有异。礼,长子不为出母服,出继母又不应服。式长子也。又母非所生,不应服坦然,而式乃制服,明前绝无徵,违礼莫据,内愧於心,欲以诈眩视听,讬过厚以制饰非。寻其事情,考之礼正,义不容恕。式母再嫁,前后俱继,何慈於彼,不慈於此?受之者应有过礼之贬,出之者宜受莫大之责。式礼义之阙,发於事亲,伤孝敬之道,亏损时教,不可以居人伦铨正之任。式宜请议,即下禁止。"司徒扬州大中正陆晔、淮南大中正胡弘等并贬爵免官。

宋庾蔚之谓:"式父许后妻之请,是无相责之情,不得谓之为遣妻。制服依礼,葬毕乃还家,积年方就前家子,比之继嫁,不亦可乎!然式是长子,则不得服继嫁以废祭。"

大夫士为慈母服议(后汉晋)

后汉郑志:"赵商问郑玄曰:'慈母嫁,亦当为服如继母不?'郑玄答:'慈母贱,何得如继母耶!'"(蜀谯周云:"妾不得有继母名。慈母但慈己无父命者,不过小功也。")

晋崔谅父命妾祝抚养谅为子,祝亡,钜鹿公裴頠议,依礼服慈母如母。

刘智释疑:"或问曰:'丧服传云"妾之无子,妾子无母,父命为母子,是名慈母"。今一妾自有子,一子以无母,父命为母子,当如慈母服齐縗三年不?'答曰:'父有两妾,一妾无子,一妾有二子,分其一子令为无子妾作子,不敢违父命也,而不得终为子之道。'"

按谯周集图云:"丧服齐縗三年条曰:'慈母如母',父在为慈母,则条不见。今文载所说,慈於贵妾,父在齐縗周;慈於贱妾,父在大功九月。古文郑氏说,此主大夫士之妾子,父命为母子者也。大夫之妾子,以父在为母大功,士之妾子为母周矣。其大夫降爵一等,士无爵降例也,父卒皆伸。按经'大夫之妾子,父在为其母大功',不别贵贱。自非祖嫡,大夫以爵降一等,故妾之子从父例,降母一等。为大夫妾虽有贵者,不得体君,何得不为爵降。凡此之类,今文说不如古也。"

目录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八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附录一 附录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