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 卷一百八十九

边防五

西戎一

序略

西羌本出三苗,盖姜姓也。其国近衡山。(今长沙、衡阳、零陵、江华等郡地。)及舜,徙之三危,(三危山,今在敦煌郡敦煌县界。)汉金城之西南羌地是也。(今金城、会宁、安乡、西平等郡之西南地。)滨於赐支,(续汉书曰:河关西可千馀里,有河曲,羌谓之赐支,盖析支也。接汉河关县,属金城郡,则今安乡郡也。其赐支在其西。又按风俗通云:“羌者其先本戎贱,主牧羊,故羌字从羊。”)至於河首,绵地千里。南接蜀汉徼外蛮夷,西北接鄯善、车师诸国。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穀,产牧为业。其俗氏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种号。妻后母,纳嫠嫂,(嫠音离。)如北狄之俗,故国无鳏寡,种类繁炽。(广志云:“羌与北狄同,其人鲁钝,饶妻妾,多子姓,一人生子数十,或至百人。嫁女得高赀者,聘至百犊。女披大华毡,以为盛服。一狗皮直数十匹。”)在古不立君臣,无相长一,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更相抄掠,以力为雄。杀人偿死,无他禁令。其兵长在山谷,短於平地,不能持久,而果於触突,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甚耐寒苦,同之禽兽。

昔夏启之子太康失国,四夷背叛。及后相立,乃征畎夷,(即犬戎也。夷者,四蕃之总号。)七年然后来宾。至於后泄,始加爵命,由是服从。(泄,启八代孙,帝芒之子。)后桀之乱,畎夷入居邠岐之间。(邠今新平郡,岐今扶风郡。)成汤既兴,伐而攘之。及殷室中衰,诸戎皆叛。至於武丁,征西戎鬼方,克之。(武丁,高宗,易曰“高宗伐鬼方”也。后汉史西羌传云:“武丁征西戎鬼方,三年乃克,故其诗曰:自彼氐羌,莫敢不来王。”言因高宗讨伐,然后氐羌朝享。按商颂曰:”挞彼殷武,奋伐荆楚,鳁入其阻,裒荆之旅。”言殷道衰,荆楚背叛,高宗能出兵伐之,美其功也。又曰:“惟汝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言成汤之时,远夷西方氐羌之国,皆来朝见,汝居中国之南方,乃背叛乎!此责之之辞,非谓高宗时氐羌也。时高宗亦伐荆楚。蔚宗不详,误引此诗以附合也。又按竹书,周王季伐西落鬼戎。后汉章帝纪有司述明帝功德,又云“克伐鬼方,开通西域”,则鬼方宜是西羌也。或云鬼阴类,鬼方即北方。斯乃臆断,诸家因谓之北狄,误矣。)及武乙暴虐,犬戎寇边,周古公逾梁山,(在今好畤县西北。)而避於岐下。(在今扶风郡界。)及王季,遂伐西落鬼戎。(竹书纪年曰:”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自是之后,更伐始呼、翳徒之戎,皆克之。(竹)(书纪年曰:“太丁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十一年,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也。)及武王伐商,羌、髳率师(髳音矛)会於牧野。至穆王时,戎狄不贡,王乃西征犬戎,获其五王,遂迁戎於太原。夷王衰弱。及宣王立,召秦庄公兴兵伐破之。其后侵盗不已。至幽王昏虐,西戎寇周,杀幽王於郦山,(郦山,今京兆府界。)周乃东迁洛邑。及平王之末,周遂陵迟,戎逼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於是渭首有狄、镕、邽、冀之戎,(狄、豲并今陇西郡。邽、冀并今天水郡。豲音桓,邽音珪。)泾北有义渠之戎,(今安化郡地。)洛川有大荔之戎,(今洛交、中部郡地。)渭南有骊戎,(即今昭应县。)伊洛閒有杨拒、泉皋之戎,颍首以西有蛮氏之戎,(今颍川郡地。)閒在中国,与诸夏盟会。后晋灭骊戎。(今昭应县。)是时伊、洛戎强,东侵曹、鲁。襄王时,秦晋自瓜州(今敦煌、晋昌郡地。)迁陆浑之戎於伊川,允姓之戎迁於渭汭,(允姓,阴戎之祖,与三苗俱放三危,即瓜州也。至襄王时,鲁僖公之二十一年,秦晋迁陆浑之戎於伊川。本在秦晋西北,二国诱而徙之,遂从戎号,至今为陆浑县焉。水口曰汭。今京兆府北新平、彭原之间。一云汭在新平宜禄县,亦有宜禄水。)东及轘辕。(今河南府阳翟县界。)在河南山北者号曰阴戎。(河南山北,自今上洛郡以东,至陆浑。)秦穆公得戎人由余,遂霸西戎,开地千里。(由余其先晋人,亡入戎。)及晋悼公,又使魏绛和诸戎,复脩霸业。其后阴戎之种,遂以滋广,与晋伐周。(左传鲁昭公九年,晋大夫梁丙率阴戎以伐颍。颍,周邑。阴戎即陆浑戎也。景王使詹桓伯责晋平公曰:“允姓之奸居於瓜州,伯父惠公归自秦,而诱以来,使偪我诸姬,入我郊甸,戎有中国,晋之咎也。”)后陆浑戎叛晋,晋荀吴灭之。后楚执蛮氏,而尽囚其人。至周贞王八年,秦厉公灭大荔,取其地。赵亦灭北戎。韩、魏后稍并伊、洛、阴戎,灭之。其遣脱者皆走,西逾汧、陇。自是中国无戎寇,唯馀义渠种焉,最为强盛,屡为秦患。及昭王,起兵灭之,始置陇西、(今天水、陇西、金城、会宁、安乡、河池、和政等郡地。)北地、(今安定、彭原、安化、平凉、灵武、宁朔及五原等郡地。)上郡焉。(今上郡、洛交、银川、新秦、朔方、中部、延安、咸宁等郡地。戎本无君长,夏后氏末及商周之际,或从侯伯征伐有功,天子爵之,以为藩服。春秋时,陆浑、蛮氏戎称子;战国时,大荔,义渠称王。及其衰亡,馀种皆反旧为酋豪。)始皇兵务东向,故得繁息。秦平天下,蒙恬西逐诸羌出塞。

汉初尚微弱。景帝时,研种求徙於狄道、安故。(今金城郡地。)武帝又西逐,渡河、湟,初开河西,置四郡。(今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郡地。)其后先零种围枹罕,(今安乡郡县。零音怜,枹音浮。)汉兵击平之,始置护羌校尉。至宣帝代,又寇金城,(今金城、会宁、西平、安乡等郡地。)赵充国立屯田,且讨且招降者三万馀人,置金城属国以处之,自后宾服。后汉光武建武中,初寇金城,马援讨破降之,徙七千口於三辅。(今京兆、冯翊、扶风、汧阳等郡地。)和帝以后,又反叛,豪滇零称天子,南入益州,(今汉川汉中等郡地。)东犯魏、赵,(今赵、魏、邺等郡地。)寇及雍城,(今河内郡北故城也。)十馀年然后破散。顺帝永和中,又叛,汉将马贤战殁,后段颎从讨,及灵帝末方始平定。自光武以后,匈奴少事,唯西羌屡梗焉。

魏晋二代,时乱关、陇,不至大伤害。永嘉以后,吐谷浑兴焉,本辽东鲜卑,晋时数百户,西附於阴山。属晋乱,遂吞并诸羌,而有其地。至其孙叶延,遂为强国。后魏末,其主夸吕自号可汗,建官多效中国。洎隋炀帝,遣观王雄大破之,其主伏允远遯,收其地列置郡县镇戍,后转衰弱。

大唐初,吐蕃始兴焉。其帅后魏末,自临松郡丞,故其主有赞府之号。(后魏临松郡,今张掖郡张掖县。)高宗时,遂灭吐谷浑,尽有其地。将军薛仁贵等大败於大非川。仪凤中,工部尚书刘审礼又率兵十八万,败殁於青海。调露中,中书令李敬玄又大败於大非川。武太后如意初,王孝杰方大破之,始复龟兹等镇。万岁通天初,又寇梁州,都督许钦明战殁。因赞府杀其名将诸钦陵之后,累破败,遂劣於曩时矣。

羌无弋

羌无弋爰剑者,秦厉公时为秦所拘执,以为奴隶。不知爰剑何戎之别也。后得亡归,而秦人追之,藏於岩穴中得免。与劓女遇合於野,女耻其状,披发覆面,羌人因以为俗,遂俱亡入三河閒。(三河即黄河、析支河、湟中河,今金城、陇西、安乡郡之西南。)诸羌共畏事之,推以为豪。以射猎为事,爰剑教之田畜,种人依之者益众。羌人谓奴为无弋,以爰剑尝为奴隶,故因名之。其后世世为豪。

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迹。(穆公霸有西戎,今欲复。)忍季父卬畏秦之威,将其众种人附落而南,出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诸羌绝远,不复交通。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氂牛种,越巂羌是也;(今越巂地。)或为白马种,广汉羌是也;(今梓橦、遂宁以西,德阳郡地。)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今武都郡。)忍及弟舞独留湟中。忍生九子为九种,舞生十七子为十七种,羌之兴盛,从此起矣。及忍子研立,研豪健,故羌中号其后为研种。秦始皇时,兵务东向,故种人得以繁息。秦既兼天下,使蒙恬将兵略地,西逐诸戎,北卻众狄,筑长城以界之。

至汉景帝时,研种留何率种人求守陇西塞,(今天水、陇西等郡地。)於是徙留何等於狄道、安故,至临洮、氐道、羌道。(并今陇西、金城、安乡、临洮等郡。)及武帝征伐四夷,又西逐诸羌,乃渡河、湟,筑令居塞,(在今西平郡西北。)初开河西,列置四郡,(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并今郡。)通道玉门,隔绝羌胡,於是鄣塞亭燧出长城外数千里。时先零羌与封养牢姐种解仇结盟,(姐音紫。)与匈奴通,合兵十馀万,共攻令居、安故,(今金城郡地。)遂围枹罕。汉遣将军李息将兵讨平之,始置护羌校尉统领焉。羌乃去湟中,依西海、盐池之左右。(今酒泉郡之北千馀里盐池。)汉遂因山为塞,河西地空,稍徙人以实之。

至宣帝时,诸羌又相与解仇,寇攻金城,帝遣后将军赵充国将兵讨之。充国欲以屯田於临羌,东至浩亹,(浩亹县,即今金城郡广武县地。浩音閤,亹音门。临羌县在西平郡界。)务威信招降罕开及劫掠者,解散虏谋,乃击之。(开音牵。)时已发诸郡兵六万人。酒泉太守辛武贤奏言,请即击之。天子下书令充国博议,往返者三四,遂两从其志。武贤出击羌,降破数千人,诏罢兵,独充国留屯田。明年五月,充国奏言,羌本可五万人军,凡斩首七千六百级,降者三万一千二百人,溺河湟饥饿死者五六千人,定计遗脱与煎巩、黄羝(并是羌种。)俱亡者不过四千人。初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从爰剑种五世至研,研最豪健,自后以研为种号。十三世至烧当,复豪健,其子孙更以烧当为种号。自元帝以后数十年,四夷宾服,边塞无事。

至王莽末,豪滇良内侵,(烧当玄孙。)及后汉初,遂寇金城、陇西。司徒掾班彪上言:“今凉州部郡,(时凉州部,除三辅外,今安定、平凉郡之西,天水、陇西诸郡悉属焉。)皆有降羌,披发左衽,而与汉人杂处,习俗既异,言语不通,数为小吏黠人所见侵夺,穷恚无聊,故致反叛。夫蛮夷寇乱,皆为此也。请依旧制,益州部(今汉川、巴蜀川,即当时益州是。)置蛮夷骑都尉,幽州部(今范阳、上谷、安边及渔阳、北平,即当时幽州。)置领乌桓校尉,凉州部置护羌校尉,皆持节领护,理其怨结,岁时循行,问所疾苦。又数遣使驿,通导动静,使塞外羌夷为吏耳目,州部因此可得儆备。今宜复如旧,以明威防。”光武从之,即以牛邯为护羌校尉。及邯卒而职省。建武十一年,先零种寇临洮,(今和政郡地。)陇西(今陇西及金城郡南境地是。)太守马援破降之。后徙置天水、(今郡地。)陇西、扶风三郡。(今扶风、汧阳、新平等郡地皆是。)

自烧当至滇良,世居河北大允谷,后徙大、小榆中,(榆中在今金城、西平等郡之间。)由是始强。至其子滇吾。永平初,汉遣中郎将窦固等击破降之,徙七千口置三辅。而滇吾诸弟迷吾等数为寇盗,章帝时,马防等讨破之於临洮,索西、迷吾等悉降,乃筑索西城。(今和政郡界是。)自后或降或叛,少有宁岁。

和帝时,迷吾子迷唐复将兵向塞,金城守侯霸及诸郡率师破之,羌众折伤,种人瓦解,迷唐遂孤弱,不满千人,远逾赐支河首,(即析支河。)依发羌居。明年,安定降羌烧何种胁诸种数百人反叛,(安定郡,今安定、平凉、会宁郡东境是。)郡兵击灭之。时西海及大、小榆谷左右无复羌寇。隃麋相曹凤上言:(隃麋,县名,在今汧阳郡界。隃音俞。)“西戎为害,前世所患,臣且以近事言之。自建武以来,其犯法者,常从烧当种起。所以然者,以其居大、小榆谷,土地肥美,又近塞内,诸种易以为非,难以攻伐。南得锺存,(锺存,别种羌,)以广其众,北阻大河,因以为固,又有西海鱼盐之利,缘山滨水,以广田畜,故能强大,常雄诸种,恃其权勇,招诱诸胡。今者衰困,党援坏沮,亲属离叛,馀胜兵者,不过数百,流亡逃窜,远依发羌,臣愚以为宜及此时,建复西海郡县,(汉武帝逐诸羌,置西海郡,在今酒泉郡北千二百里,欲复立之。)规固二榆,广设屯田,隔塞羌胡交关之路,遏绝狂狡窥欲之源。又植穀富边,省委输之役,国家可以无一方之忧。”於是拜凤为金城西部都尉,将徙徒出屯龙耆。(龙耆即龙支,今西平郡县。)后金城长史上官鸿上开置归义、建威屯田二十七部,侯霸复上置东西邯屯田五部,(邯,水名也,分流左右,在今宁塞郡。)增留、逢二部,帝皆从之。列屯夹河,合三十四部,其功垂立,至永初中,诸郡羌叛,乃罢。

迷唐失众,病死。有一子来降,户不满数十。滇吾曾孙麻奴,初随父东号降,居安定。时诸降羌布在郡县,皆为吏人豪右所徭役,积愁怨。

安帝永初元年,麻奴兄弟因此遂与种人俱西出塞。先零别种归湳豪滇零与锺羌大为寇掠,(湳,奴感反。)征西校尉任尚率诸郡兵与滇零等战於平襄,(地在今天水郡。)尚军大败。於是滇零自称天子於北地,招集武都、参狼、上郡、西河(今西河、银川、昌化郡。)诸杂种,众遂大盛,东犯赵、魏,南入益州,遂寇钞三辅,断陇道。湟中诸县粟石万钱,百姓死亡不可胜数。诸郡屯兵救三辅,(三辅,即京兆、扶风、冯翊也,今京兆、扶风、汧阳、冯翊等郡地。)众羌乘胜,汉兵数挫。煎当、勒姐种攻没破羌县,(今西平郡湟水县界。)锺羌又没临洮。(今和政郡和政县界。)军营久出无功,有废农桑,乃诏任尚将吏兵还屯长安,置京兆虎牙都尉於长安,扶风都尉於雍,(今扶风郡县。)如西京三辅都尉故事。

至四年,大将军邓骘议欲弃凉州,虞诩曰:“不可。今羌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腹心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其土人所以推锋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於汉故也。若弃其境域,徙其人众,安土重迁,必生异志。如使雄豪相聚,席卷而东,虽武贲为卒,白起、太公为将,亦恐不足御。当今之计者,宜令四府九卿,各辟彼州数人,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外以劝励,荷荅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诚能如此,则可无患。”於是四府皆从诩议。

时汉中太守郑勤战死,羌势转盛,遂徙金城郡居襄武。(汉金城郡理元居县地,今郡广武县。汉襄武县属陇西郡县地,即今陇西郡县是。)羌众入寇河东,至河内,百姓相惊,多南奔渡河。使北军中候朱宠将五营士屯孟津,诏魏郡、(今魏、邺等郡地。)赵国、(今赵郡地。)常山、(今郡地。)中山(今博陵郡地。)缮作坞堠六百一十六所。羌既转盛,而二千石、令、长多内郡人,并无守战意,皆争上徙郡县以避寇难。朝廷从之,遂移陇西徙襄武,(汉陇西郡理狄道县地,即今金城郡县。)安定徙美阳,(汉安定郡理临泾县地,在今郡县也。汉美阳县属右扶风地,在今京兆府三原县。)北地徙池阳,上郡徙衙。(汉上郡理肤施县地,在今上郡龙泉县。汉衙县属左冯翊地,今是白水县。)百姓恋土,不乐去旧,遂乃刈其禾稼,发撤室屋,夷营壁,破积聚。时连旱蝗饥荒,而驱蹙劫掠,流离分散,随道死亡,或弃捐老弱,或为人仆妾,丧其太半。

滇零死,子零昌立。元初元年,遣兵屯河内,(今郡地。)通谷冲要三十三所,皆作坞壁,设鸣鼓。零昌进兵寇雍城。(今河内郡地。)遣任尚为中郎将,将羽林、缇骑、五营子弟屯三辅。尚临行,怀令虞诩说尚曰:(怀县,今河内郡武陟县地。)“使君频奉国命讨逐寇贼,三州屯兵二十馀万人,弃农桑,疲苦从役,而未有功效,劳费日滋。若此出不克,诚为使君危之。”尚曰:“忧惶久矣。”诩曰:“兵法弱不攻强,走不逐飞,自然之势也。今虏皆马骑,日行数百,来如风雨,去如绝弦,以步追之,势不相及,所以旷日而无功也。为使君计者,莫若罢诸郡兵,各令出钱数千,二十人共市一马,如此,可舍甲胄,驰轻兵,以万骑之众,逐数千人之虏,首尾掩截,其道自穷。便人利事,大功立矣。”尚即上言用其计,乃遣轻骑抄击,斩首数百级。明年秋,汉又筑冯翊北界(今冯翊之北,洛交以南。)堠坞五百所。自后频破之,诸羌瓦解,三辅、益州(益州,今洋川、汉中等郡之地。)无复寇警。

自羌叛十馀年閒,兵连师老,不暂宁息。军旅之费,转运委输,用二百四十馀亿,府帑空竭。(帑,他朗反。)延及内郡,边人死者不可胜数,并凉二州遂至虚耗。(并州部领上郡、朔方、五原、西河、太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上党等郡,今上郡、中部、延安、咸宁、洛交、银川、新秦、朔方、九原、榆林、西河、昌化、太原、楼烦、雁门、定襄、安边、马邑、云中、上党、乐平等郡地也。按秦地除三辅属司隶外,并属凉州。)自后陇西、上郡、武威、张掖,仍寇盗不息。(上郡,今上郡、中部、延安、咸宁等郡地。武威、张掖,并今郡地。)

顺帝永建四年,尚书仆射虞诩上疏曰:“臣闻禹贡雍州之域,厥田惟上上。且沃野千里,穀稼殷积,又有龟兹盐池以为人利。(汉上郡龟兹县有盐池,在今上郡银川之间。)水草丰美,土宜产牧。北阻山河,乘阨据险。因渠以溉,水舂河漕,(水舂即水碓也。河漕,通船运也。)用功省少,而军粮饶足。故孝武皇帝及光武筑朔方,(朔方即今郡。)开西河,置上郡,皆为此也。而元元被灾,众羌内溃,郡县兵荒二十馀年。夫弃沃壤之饶,捐自然之财,不可谓利;离河山之阻,守无险之处,难以为固。今三郡未复,(前因羌寇徙陇西、安定、北地、上郡四郡之人,今言复三郡者,当为陇西理襄武,捍蔽京师,尚远,不要更移,馀三郡须复本处是。)园陵单外,(园陵,谓长安诸园陵也。单外,谓无守固。)而公卿容头过身,但计所费,不图其安。宜开圣听,考行所长。”书奏,帝乃复三郡。使谒者郭璜督促徙者,各归旧县,缮城郭,置候驿。既而激河浚渠为屯田,省内郡费岁一亿计。遂令安定、北地、上郡及陇西、金城(北地,今彭原、安化、灵武、五原、宁朔等郡地。)常储穀粟,令周数年。至阳嘉元年,以湟中地广,更增置屯田五部,并前为十部。二年,复置陇西南部都尉如旧制。(汉南部都尉在陇西郡临洮县,今和政县。)

永和中,以来机为并州刺史,刘秉为凉州刺史。大将军梁商谓机等曰:“戎狄荒服,言其荒忽无常。而统领之道,亦无常法,临事制宜,略依其俗。今二君素性疾恶,欲分明白黑。孔子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况戎狄乎!其务安羌胡,防其大故,忍其小过。”机等天性虐刻,遂不能从,到州之日,多所扰发。五年夏,且冻、傅难种羌等遂反叛,攻金城,与西塞及湟中(今西平郡西地。)杂种羌胡大寇三辅。於是拜马贤为征西将军,将左右羽林、五校士及诸州郡兵十万人讨之,又於扶风、汉阳、陇道(扶风,今汧阳、扶风、新平等郡地也。汉阳、陇道并今天水郡地。)作坞壁三百所,置屯田以保聚百姓。贤军大败,贤及二子皆战殁。於是东、西羌遂大会。巩唐种三千馀骑寇陇西、北地,又烧园陵,掠关中,杀长吏。武威太守赵冲追击,冲虽战殁,而前后多所斩获,羌由是衰耗。自永和羌叛,十馀年閒,费用八十馀亿。诸将多断盗牢廪,私自润入,(牢,价直。)皆以珍宝货赂左右,上下放纵,不恤军事,士卒不得其死者,白骨相望於野。

桓帝延熹二年,烧当八种寇陇右。以段颎为校尉,将兵及湟中义从羌二千人击破之,追讨南渡河,募先登,悬索相引,刀折矢尽,且斗且行,昼夜相攻,割肉食雪,四十馀日,遂至河首积石山,(山在今西平、安乡郡界。)出塞二千馀里,前后斩首虏并受降各万馀人。会段颎坐事徵,羌遂陆梁,覆没营坞,寇患转盛。中郎将皇甫规、张奂虽累破之,而寇害不已。复遣段颎击之,自春及秋,无日不战,虏遂饥困败散。凡破西羌,斩首二万三千级,获生口数万,西羌於是弭定。东羌先零等,自覆没马贤后,既降又叛。帝以问,颎对曰:“狼子野心,难以恩纳,唯当白刃加颈耳。计其所馀三万馀落,居近塞内,久乱并叙,累侵三辅,西河、上郡已各内徙,安定、北地复至单危,自云中、五原,西至汉阳二千馀里,(今榆林郡即汉云中、五原郡地。汉阳,今天水郡。)匈奴、种羌并擅其地,是为痈疽伏疹,留滞胁下,如不加诛,转就滋大。今若以骑五千,步兵万人,车三千两,三冬两夏,足以破定,无虑用费为钱五十四亿。如此,可令群羌破尽,匈奴长服,内徙郡县,得反本土。伏计永初中,诸羌反叛,十有四年,用二百四十亿;永和之末,复经七年,用八十馀亿。费耗若此,犹不诛尽,馀孽复起,於兹作害。今不暂疲人,则永宁无期。”帝许之。

灵帝建宁初,颎与先零诸种战,斩首八千馀级。颎复追之,且破且追,士皆重趼。既到泾阳,(今平凉郡平凉县地。)馀寇四千落,悉散入汉阳山谷间。时张奂上言:“东羌虽破,馀种难尽。颎性果虑轻,负败难常,宜且以恩降,可无后悔。”诏书下颎。颎复上言曰:“臣本知东羌虽众,而软弱易制,所以比陈愚虑,思为永宁之筭。而张奂说'虏强难破,宜用招降,云臣兵连年累见折衄',又言'羌一气所生,不可诛尽,山谷广大,不可空静'。臣伏念周秦之际,戎狄为害,中兴以来,羌寇最盛,诛之不尽,虽降复叛。今先零杂种,累以反覆,攻没县邑,剽掠人物。上天震怒,假手行诛。臣自动兵,众和师克。自桥门以西,落川以东,(今金城、会宁、平凉等郡之地。)非为深险绝域之地,车骑安行,无应折衄。按奂驻军二年,不能平寇,诞辞空说,僣而无徵。何以言之?昔先零作寇,赵充国徙居内地,煎当乱边,马援迁之三辅,始服终叛,至今为梗。故远识之士,以为深忧。今傍郡户口单少,数为羌所疮毒,而欲令降徒与之杂居,是犹种枳棘於良田,养虺蛇於室内也。故臣奉大汉之威,建长久之策,欲绝其本根,不使能殖。本规三岁之费,用五十四亿,今適周年,所耗未半,而馀寇残烬,将向殄灭。臣每奉诏书,军不内御,愿卒斯言,一以任臣,临时量宜,不失权便。”二年,颎遂进营逼诸羌,大败之於瓦亭山。(在今平凉郡萧关县。)羌众溃,遂东奔,复聚射虎谷,分守诸谷上下门。又先令千馀人於西县(今天水郡上邽县地。)结木为栅,广二十步,长四十里,遮之。然后兵击之穷山深谷之中,处处破之,斩其渠帅以下万九千级,获畜产诸物不可胜数。於是东羌悉平。凡百八十战,斩三万八千六百馀级,获牛马羊骡驴骆驼四十二万七千五百馀头,费用四十四亿,将士死者四百馀人。

自爰剑后,子孙支分凡百五十种。其九种在赐支、(赐支即析支。)河首以西及在蜀汉徼北。参狼在武都,胜兵数千人。其五十二种衰少,不能自立,分散为附落,或绝灭无后,或引而远去。其八十九种,唯锺最强,胜兵十馀万。其馀大者万馀人,小者数千人,更相钞盗,盛衰无常。大凡顺帝时胜兵可二十万人。发羌、唐旄等绝远,未尝往来。氂牛、白马羌在蜀汉,其种别名号,皆不可知也。

湟中月氏胡

湟中月氏胡,其先大月氏之别也,(氏音支。)旧在张掖、酒泉地。月氏王为匈奴冒顿(冒音墨。)所杀,馀种分散,西逾葱岭。其羸弱者南入山阻,依诸羌居止。汉将霍去病破匈奴,取西河地,开湟中,(今西平郡地。)於是月氏来降,与汉人错居。虽依附县官,而首施两諯。(首施,犹言首鼠。)其从汉兵战斗,随势强弱。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同,亦以父名母姓为种。其大种有七,胜兵合九千馀人,分在湟中及令居。又数百户在张掖,号曰义从胡。后汉灵帝中平初,与北宫伯玉等反,杀护羌校尉泠徵、金城太守陈懿,遂寇乱陇右焉。(今天水郡以西北。)

范晔论曰:“羌戎之患,自三代尚矣。汉世方之匈奴,颇为衰寡,而中兴以后,边难渐大。朝规失绥御之和,戎帅骞然诺之信。故永初中,群种蜂起。遂解仇嫌,结盟诅,陆梁三辅,建号称制。东侵赵、魏之郊,南入汉、蜀之鄙,塞湟中,断陇道,烧陵园,剽城市,伤败踵系,羽书日闻。并、凉之士,特冲残毙。自西戎作逆,未有陵斥上国若斯其炽者也。和熹以女君亲政,威不外接,朝议惮兵力之损,情存苟安。或以边州难援,宜见捐弃;或惧疽食浸淫,莫知所限。谋夫回遑,猛士疑虑,遂徙西河四郡之人,杂寓关右之县。发屋伐树,塞其恋土之心;燔破赀积,以防顾还之思。於是诸将邓骘、任尚、马贤、皇甫规、张奂之徒,争设雄规,更奉征讨,驰骋东西,奔救首尾,摇动数州之境,日耗千金之资。至於假人增赋,借奉侯王,引金钱缣采之珍,徵粮粟盐铁之积。所以赂遗购赏,转输劳来之费,前后数十巨万。或枭克酋健,摧破附落,降俘载路,牛羊满山。军书未奏其利害,而离叛之状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官人屈竭,烈士愤丧。段颎受事,专掌军任,蒙没犁雪,经履千折之道,始殄西种,卒定东寇。若乃陷击之所歼伤,追走之所崩籍,其能穿窜草石,自脱於锋镞者,百不一二。而张奂盛称'戎狄一气所生,不宜诛尽,流血汙野,伤和致妖',是何言之迂乎!羌虽外患,实深内疾,若攻之不根,是养疴於心腹也。(根谓尽其根本。)惜哉寇敌略定矣,而汉祚亦衰焉。呜呼!昔先王疆理九土,判别畿荒,知夷貊殊性,难以道御,故斥远诸华,薄其贡职,唯与辞要而已。若二汉御戎之方,失其本矣。何则?先零侵境,充国迁之内地,(宣帝时,后将军赵充国击先零,还於金城郡置属国,以处降羌。)煎当作寇,马援徙之三辅。贪其暂安之势,信其驯服之情,计日用之权宜,忽经世之远略,岂夫识微者之为乎?”

氐者,西戎之别种,在冉〈马龙〉东北,(今通化郡地之东北。)广汉之西。(今梓潼、遂宁、德阳郡地之北。)君长数十,而白马最大。汉武帝元鼎六年,开,分广汉西部,合为武都郡。(今武都、同谷郡地。)排其种人,分窜山谷,或在上禄,(今同谷郡。)或在汧陇左右。(今天水、汧阳郡地。)其种非一,或号青氐,或号白氐,或称蚺氐,(蚺,而占反。)此盖中国人即其服色而名之也。土地险阻,有麻田,出漆、蜜、铜、铁、椒、蜡。氐人勇戆抵冒,贪货死利。居於河池,一名仇池,方百顷,四面斗绝。(仇池山在今同谷郡上禄县。)数为边寇,郡县讨之,则依固自守。其俗,语不与中国及羌胡同,各自有姓,如中国之姓。其衣服尚青,俗能织布。善田种,畜羊豕牛马驴骡。婚姻备六礼。知书疏,多知中国语,由与中国错居故也。

元封三年,氐人反,遣兵讨破之,分徙酒泉郡。昭帝元凤初,氐人复叛,遣大鸿胪田广明将三辅、太常徒讨破之。至后汉初,氐人悉附陇蜀。及隗嚣灭,其酋豪乃背公孙述降汉,陇西太守马援上复其王侯君长,赐以印绶。后嚣族人隗茂反,攻杀武都太守。氐人豪齐锺留为种类所敬信,威服诸豪,与郡丞孔奋击茂,破斩之。其后亦时寇盗郡县,不足为大患。魏武之初,诸氐戎或叛或伏,乃令夏侯妙才讨之,因徙武都之种於秦川以御蜀。

晋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因擒氐帅齐万年。华阴令江统深唯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曰: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以其言语不通,贽币不同,法俗诡异,种类乖殊;或居绝域之外,山河之表,崎岖险阻之地,与中国壤断土隔,不相侵涉,赋役不及,正朔不加,故曰”天子有道,守在四夷”。其性气贪婪,凶悍不仁,四夷之中,戎狄为甚。弱则畏服,强则侵叛。虽圣贤之代,大德之君,咸未能以道化率导,而以恩德柔怀也。当其强也,以殷之高宗(武丁)而惫於鬼方,有周文王而患昆夷、獫狁,汉祖困於白登,孝文军於霸上。及其弱也,周公来九译之贡,中宗(宣帝)纳单于之朝,以元成之微,而犹四夷宾服。此其已然之效也。故匈奴求守边塞,而侯应陈其不可;单于屈膝未央,萧望之议以不臣。是以有道之君牧夷狄也,唯以待之有备,御之有常,虽稽颡执贽,而边城不弛固守,为寇贼强暴,而兵甲不加远征,期令境内获安,疆埸不侵而已。

及至周室失统,诸侯专征,以大兼小,转相残灭,封疆不固,而利害异心。戎狄乘閒,得入中国。或招携安抚,以为己用。故申缯之祸,颠覆宗周;襄公要秦,遽兴姜戎。当春秋时,义渠、大荔居秦晋之域,陆浑、阴戎处伊洛之间,鄋瞒之属(瞒,莫干反。)害及济东,侵入齐宋,陵虐邢卫。齐桓攘之,存亡继绝,北伐山戎,以开燕路。故仲尼称管仲之力,嘉左衽之功。逮至春秋之末,战国方盛,楚吞蛮氏,晋翦陆浑,赵开榆中之地,秦灭义渠之种。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戍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切之功,戎虏奔卻,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汉兴,都长安,关中之郡号曰“三辅”,禹贡雍州,宗周酆、镐之旧也。及建武中,以马援领陇西太守,讨叛羌,徙其馀种於关中,居冯翊、河东空地,而与华人杂处。数代之后,族类蕃息,既恃其肥强,且苦汉人侵之。永初之元,骑都尉王弘使西域,调发羌氐,以为行卫。於是群羌奔骇,互相扇动,二州之戎,一时俱发,覆没将守,屠城破邑。邓骘之征,弃甲委兵,舆尸丧帅,前后相继。诸戎遂炽,至於南入蜀汉,东掠赵魏,唐突轵关,(今济源县。)侵及河内。(今郡地。)乃遣北军中候朱宠将五营士卒於孟津(今河阳县。)拒羌,十年之中,夷夏俱弊,任尚、马贤仅乃克之。此所以为害尤重累年不定者,虽由御之者无方,将非其才,亦岂不以寇发心腹,害起肘腋,疹笃难疗,疮大迟愈之故哉!自此之后,馀烬不尽,小有际会,辄复侵叛。马贤忸忕,终於覆败;段颎临冲,自西徂东。雍州之戎,常为国患,中代之寇,唯此为大。汉末之乱,关中残灭。魏兴之初,与蜀分隔,疆埸之戎,一彼一此。魏武令夏侯妙才讨叛氐阿贵、千万等,后因拔弃汉中,遂徙武都之种於秦川,欲以弱寇强国,扞御蜀虏。此盖权宜之计,一时之势,非所以为万代之利也。今者当之,已受其弊矣。

夫关中土沃物丰,厥田上上,加以泾渭之流,溉其舄卤,郑国、白渠,灌浸相通,黍稷之饶,亩号一锺,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於骨髓。至於蕃育众盛,则生其奸心。以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辄为横逆。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蔓,暴害不测。此必然之势,已验之事也。当今之宜,宜及兵威方盛,众未能定,徙冯翊、(今郡地。)北地、(今彭原郡。)新平、(今郡。)安定(今郡。)界内诸羌,著先零、罕开、析支之地;徙扶风、(今郡。)始平、(今金城武功县地。)京兆之氐,(今京兆府地。)出还陇右,著阴平、(今郡地。)武都(武都,今郡地。)之界。廪其道路之粮,令足自致,各附本种,反其旧土,使属国、抚夷就安集之。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即叙之义,下为盛代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远绝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是以充国、子明能以数万之众制群羌之命,有征无战,全军独克,虽有谋谟深计,广大远图,岂不以华夷异处,戎夏区别,要塞易守之故得其成功者哉!

难者曰:方今关中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水旱之害,荐饥累荒,疫疠之灾,札瘥夭昏。凶逆既戮,悔恶初附,且款且畏,咸怀危惧,百姓愁苦,异人同虑,冀宁息之有期,若枯旱之思雨,诚宜镇之以安悦。而子方欲作役起徒,兴功造事,使疲瘁之众,徙自猜之寇,以无穀之人,迁乏食之虏,恐势尽力屈,绪业不卒,羌戎离散,心不可一,前害未及弭,而后变复横出矣。

答曰:羌戎猾夏,擅相署号,攻城野战,伤害牧守,连兵聚众,载离寒暑矣。而今异类瓦解,同种土崩,老幼系虏,丁壮降散,禽离兽迸,不能相一。子以此等为尚挟馀资,悔恶反善,怀我德惠而来柔附乎?将势穷道尽,智力俱困,惧我兵诛以至於此乎?曰无有馀力,势穷道尽故也。然则我制其短长之命,而令其进退由己矣。夫乐业者不易事,安居者无迁志。方其自疑危惧,畏怖促遽,故可制以兵威,使之左右无违也。迨其死亡流散,离遏未鸠,与关中之人,户皆为雠,故可遐迁远处,令其心不怀土也。夫圣贤之谋事也,为之於未有,理之於未乱,道不著而平,德不明而成。今子遭弊事之终,而不图更制之始,爱易辙之勤,得覆车之轨,何哉?且关中之人百万馀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处之迁之,必须口实。若有穷乏糁粒不继者,故当仰关中之穀以全其生生之计,必无挤於沟壑而不为侵掠之害。今我迁之,传食而至,附其种族,自使相赡,而秦地之人得其半穀,此为济行者以廪粮,遗居者以积仓,宽关中之逼,去贼盗之源,除朝夕之损,建终年之益。若惮暂举之小劳,而忘永逸之弘策,惜日月之烦费,而遗累代之寇敌,非所谓能开物成务,创业垂统,崇本拓迹,谋及子孙者也。

并州之胡,本实匈奴桀恶之寇也。汉宣之代,冻馁残破,国内五裂,后合为二,呼韩邪遂衰弱孤危,不能自存,依阻塞下,委质柔服。建武中,南单于复求降附,遂令入塞,居於漠南,数代之后,亦辄叛戾,故何熙、梁慬戎车屡征。中平中,(灵帝时。)以黄巾贼起,发调其兵,部众不从,而杀羌渠。(南单于也。)由是於扶罗(羌渠子也。)求助於汉,以讨其贼。仍值代丧乱,遂乘衅而作,卤掠赵、魏,寇至河南。建安中,又使右贤王去卑诱质呼厨泉,(於扶罗之弟。)听其部落散居六郡。(太原、西河、平阳、上党、乐平,今郡地。新兴,今云中、定襄郡地。)咸熙之际,以一部太强,分为三率。泰始之初,又增为四。於是刘猛内叛,(猛即元海之叔父右贤王。)连结外虏。近者郝散之变,发於穀远。(惠帝元康中,匈奴郝散反,攻城邑,谋杀长吏於穀远,即今金城郡太康县。)今五部之众,户至数万,人口之盛,过於西戎。然其天性骁勇,弓马便利,倍於氐羌。若有不虞风尘之虑,则并州之域可为寒心也。荥阳句骊本居辽东塞外,正始中,幽州刺史毌丘俭伐其叛者,徙其馀种,户落百数,子孙孳(孳音兹)息,今以千计,数代之后,必至殷炽。今百姓失职,犹或亡叛,犬马肥充,则有噬齧,况於夷狄,能不为变!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芥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也。

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人服其深识。於是戎狄迭据中原,其为战国者百三十六载,而刘元海为之祸首。

初,后汉建安中,氐酋杨腾为部落大帅,腾子驹,勇健多计略,始据仇池,於上平地立宫室、果园、仓库。其地东接秦岭,西接宕昌八百里,南去汉中四百里,北至岐州三百里。户本有十万,渐渐分减焉。驹后有名千万者,魏拜为百顷氐王。千万孙飞龙,渐强盛,晋武帝假平西将军,还居略阳。(杨氐与苻氐同出略阳。略阳地,今天水郡陇城县。)无子,养外甥令狐茂搜为子。晋惠帝元康初,避齐万年之乱,率部落还保百顷,自号右贤王。关中人士奔流者多依之。自茂搜至侄曾孙纂皆降附於晋,受官爵。苻坚遣将杨安、苻雅等讨纂,克之,徙其人於关中,空百顷之地。

初,茂搜孙宋奴二子佛奴、佛狗奔苻坚,以女妻佛奴子定,以为尚书、领军将军。及坚败於淮南,关中扰乱,定尽力奉坚。坚死,将家奔陇右,徙理历城。(历城今在同谷郡西十里,去仇池九十里。)置仓储於百顷,招合夷夏人,得千馀家,进平天水、略阳郡,(天水、略阳并今天水郡地。)遂有秦州之地。(今天水、陇西、同谷、武都、阴平郡地。)后与乞伏乾归战,定军败见杀。佛狗子盛袭位,分诸四山氐、羌为二十部护军,各为镇戍,不置郡县。至子难当,时宋梁州刺史(理汉中。)甄法护刑政不理,难当举兵袭梁州,法护委镇奔洋州,(今洋川郡。)难当遂有汉中之地。(宋文帝元嘉十年。)难当自为大秦王,号年曰建义,置百官。后倾国南寇,规有蜀土,不克乃还。宋文帝遣龙骧将军裴方明等讨难当。方明等至汉中,长驱而进,直到武兴,攻下辨,(今同谷郡同谷县。)取白水,克仇池。难当於是将妻子奔后魏。难当从弟文度自立为武都王,后魏遣将皮欢憙破杀之。弟文弘自为武都王。至孙绍先,为后魏将邢峦、傅竖眼所破灭,以其国为武兴镇,(今顺政郡。)后改镇为东益州。后唐永为刺史,氐人反,攻围州城,永殁,氐遂削平城堞,因此复为氐地。西魏文帝大统四年,南岐州氐苻安寿反,攻陷武都,自号太白王,遣侯莫陈顺等讨破之。周文帝於武兴又置东益州,以绍先子辟邪为刺史。辟邪据州反,叱罗协与赵昹讨平之。

葱茈羌

敦煌西西域之南山中,从婼羌(婼,而遮反。)西至葱岭数千里,有月氐馀种葱茈(茈音紫)羌、白马羌、黄牛羌,各有酋豪,北与诸国接,不知其道里广狭。传闻黄牛羌种类,孕身六月生,南与白马羌邻,并魏时闻焉。

目录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八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附录一 附录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