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 卷九十

礼五十 沿革五十 凶礼十二

五服年月降杀之三

齐縗不杖周

周制,为祖父母周,至尊也。(郑玄曰:"此言其异於杖周耳。"王肃云:"言与杖周同制,唯杖屦异。")为伯父母、叔父母周,与尊者一体也。(马融曰:"与父一体,故不降而服周。"陈铨曰:"尊者,父也。所谓昆弟一体也。")为兄弟之子亦周,旁尊,不足以加尊焉,故报之也。父子一体也,夫妇一体也,昆弟一体也,故父子首足,夫妇判合,昆弟四体。故昆弟之义无分,然而有分者,则避子之私也。子不私其父,则不成为子。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於宗,不足则资之於宗。(郑玄云:"宗者,代父为小宗典宗事者。资,取也。为姑在室亦如之。"贾公彦曰:"昆弟之义无分者,言凡昆弟如人身之手足,不可分离。")为伯母、叔母亦周,以名服也。(贾公彦云"以其配父而有母名,故服之如父。")大夫之嫡子为妻周,父之所不降,子亦不敢降也。父在则为妻不杖,以父为之主也。(郑玄曰:"大夫不以尊降嫡妇者,重嫡也。凡不降者,谓如其亲服服之也。降有四品,君大夫以尊降,公子、大夫之子以厌降,公之昆弟以旁尊降,为人后者、女子子许嫁者以出降。"马融曰:"大夫重嫡,不降大功。子从父,不敢降其妻,故服周也。")为昆弟。(郑玄曰:"昆,兄也。为姑姊妹在室亦然。"雷次宗曰:"经於伯叔父下无姑文,於昆弟下无姊妹文,於众子下无女子子文者,以未成人则为殇,已成人则当出,故皆不见於此。")士为众子。(众子者,长子之弟及妾子、女子子也。士谓之众子,未能远别也。大夫则谓之庶子,又降之为大功,天子国君则不服。)为昆弟之子周,报之也。(郑玄曰:"按檀弓曰:'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陈铨曰:"男女同耳。")大夫之庶子为嫡昆弟周,(郑玄曰:"两言之者,嫡子或为兄,或为弟。"陈铨曰:"大夫为众子大功,嫡子周。")父之所不降,子亦不敢降。(大夫虽尊,不敢降其嫡。嫡子为庶昆弟,庶昆弟相为,亦如大夫之为。)为嫡孙周,不敢降其嫡。有嫡子者无嫡孙,孙妇亦如之。(周之道,嫡子死则立嫡孙,是嫡孙将上为祖后者。长子在则皆为庶孙。孙妇亦如之,嫡妇在,亦为庶孙之妇。凡父於将为后者,非长子,皆周也。)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何以周?不贰斩也。(马融曰:"为大宗后,当为大宗斩,还为小宗周,故曰不贰斩也。"王肃曰:"凡服不报,以嫡尊降也。既出为大宗后,其父母不得服以加也,故不以出降而报之。"陈铨曰:"大宗为尊者之正宗,故后之也。"雷次宗曰:"据无所厌屈则周为轻。言报者,明子於彼则名判於此,故推之於无尊,远之以报服。女虽受族於人,犹在父子之名,故得加尊而降之。")持重於大宗者,降其小宗也。女子子適人者,为其父母、昆弟之为父后者周,(马融曰:"妇人以適人降,故服父母周,为昆弟之为父后者,亦为之周也。")妇人不贰斩也。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故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妇人不贰斩,犹曰不贰天也,妇人不能贰尊也。为昆弟之为父后者周,妇人虽在外,必有归宗;曰小宗,故服周。(马融曰:"归宗者,归父母之宗也。昆弟之为父后者曰小宗。"王肃曰:"嫌所宗者唯大宗,故曰小宗,明各自宗其为父后者也。"郑玄曰:"从者,从其教令。归宗者,父虽卒,犹自归,宗其为父后持重者,不自绝其族类也。曰小宗者,言是乃小宗也。小宗者明非一也,小宗有四。丈夫妇人之为小宗,各如其亲之服服之,避大宗也。")继父同居者周,夫死妻稚子幼,子无大功之亲,与之俱適人,(马融曰:"稚,少。幼,小也。无大功之亲以收养之,故母与之俱行適人。"郑玄曰:"妻稚,未五十也。子幼,十五以下也。大功之亲,谓同财者。")而所適者亦无大功之亲,所適者以其货财为之筑宫庙,岁时使之祀焉,妻不敢与焉。若是,则继父之道也。同居则服齐縗周,异居则服齐縗三月。必尝同居,然后为异居;未尝同居,则不为异居也。(郑玄曰:"筑宫庙於家之门外,神不歆非族也。妻不敢与焉,恩虽至亲,族已绝矣,夫不可二焉。此以恩服耳。未尝同居则不服也。"马融曰:"不敢与知之也。谓己自有宗庙,不随母適人,初不同居,何异居之有也。"陈铨曰:"异居者,昔尝同,今不同也。夫有大功之亲,同财者也。子有大功,不可以随母。彼有大功,不可以专财也。")为夫之君周,从服也。(马融曰:"夫为君服三年,妻从夫降一等,故服周。")为姑姊妹女子子適人无主者,姑姊妹报。无主者,谓其无祭主,故周也。(郑玄曰:"无主后者,人之所哀怜,不忍降之也。"雷次宗曰:"按檀弓曰:'姑姊妹之薄也,盖有受我而厚之者。'今无祭主者,是无子无夫,则无受我而厚之者也。既无受我之厚,则我不得降其本情,故哀发於无主而服於天伦也。今之不降,既缘亡者之茕独,又因报身之无屈,二途俱伸,彼此兼遂,故父母兄弟,在室姊妹,咸得反服也。唯出適者,自以义结他族,事杀本宗,受我之厚,夺己亦深,至乃爱敬兼极者,犹抑斩以为周,况馀人乎?虽则家庭莫主,兄弟绝嗣,无后之痛,路人所悲,而深心徒结,至服无反,良由既曰外志成,事无两降故也。降由己身之出,不计前人应降与不应也。所谓反服者,反於昆弟伯叔耳。若无主服周,昆弟大功,则是过於昆弟也,岂所谓反服哉!问者曰:'女子云出適者,不得为无主服周,斯则然矣。敢问两无主,得交相反服不?'答曰:'经云姑姊妹报,明反服不由己身,人今哀己,不可无报,若两俱无主,义无先服,则无服,安得交相为周。'")为君之父母、妻、长子、祖父母周,(马融曰:"父母长子,君服斩,故臣从降服一等周也。妻则小君,服母之义,故周也。")从服也。父母长子君服斩,妻则小君也。父卒然后为祖后者服斩。(此为君矣,而有父若祖之丧者,谓始封之君也。继体则其父若祖有废疾不立也。父卒者,父为君之子孙,宜嗣位而早卒也。)妾为女君周,妾事女君与妇之事舅姑等也。(郑玄曰:"女君,君嫡妻也。女君於妾无服,报之则重,降之则嫌。"雷次宗曰:"今抑妾使同妇,尊女君使同姑。女君於妾,不得同姑之降妇。不降则应报,所以不报者,欲伸圣人抑妾之旨。若复报之,则并后之诫,竟无所徵。故报之则违抑妾之义,降之则有舅姑之嫌,故使都无服,无重嫌之责。")妇为舅姑周,从服也。(马融曰:"从夫而为之服也。从服降一等,故夫服三年,妻服周也。"刘系之问:"子妇为姑既周,采衣邪?"荀讷答曰:"子妇为姑既周除服,时人以夫家有丧,犹白衣。")为夫之昆弟之子周,报之也。(马融曰:"伯母叔母报之。"郑玄曰:"男女皆是也。"陈铨曰:"从於夫者宜服大功,今乃周者,报之也。")公妾,大夫之妾为其子周,(雷次宗曰:"嫌二妾从於君尊以降其子,故明之。所嫌者尊,故降。不言士妾也。"马融曰:"公,诸侯也。")妾不得体君,为其子得遂也。(郑玄曰:"此言二妾不得从於女君尊降其子也。女君与君一体也,唯为长子三年,其馀以尊降之,与为妾子同矣。"雷次宗曰:"夫人与君同体,以尊降其子也。公子与君同体,以厌其亲也。妾无夫人之尊,故不降其子;无公子之厌,故得遂其亲也。而事邻於体君,迹几於不遂,故每以'不体''得遂'为言也。")女子子为祖父母周,不敢降其祖也。(郑玄曰:"经似在室,传似已嫁,明虽有出道,犹不降也。"马融曰:"不言女孙言女子子者,妇质者亲亲,故系父言之。出入服同,故不言在室適人也。"陈铨曰:"言虽已嫁,犹不敢降也。"駮郑玄曰:"'经似在室',失其旨也。在室之女则与男同,已见章首,何为重出?言不敢降者,明其已嫁,传义详之。"孔伦曰:"妇人归宗,故不敢降其祖。")大夫之子为伯父母、叔父母、子、昆弟、昆弟之子、姑姊妹女子子適人无主者为大夫命妇者,唯子不报。(郑玄曰:"命者,加爵服之名也,自士至上公,凡九等。君命其夫,则后夫人命其妇也。此所为者凡六大夫、六命妇。无主,无祭主者,为姑姊妹女子子也。其有主,如众人。唯子不报,男女同耳。传以为主谓女子子,似失之矣。"王肃曰:"姑姊妹本大功,今以无主为之周,故亦报己以周。女子子亦大功,今以无主为之周,女子子今为父母周,今虽具报,自其本服,故曰唯子不报。"雷次宗曰:"以报之为言二服如一,父母为女子子適人无主者周,女子子適人亦为父母周,与报相乱,故经别其非报也。")大夫者,其男子之为大夫者也。命妇者,其妇人之为大夫妻者也。无主者,命妇之无祭主也。何以言唯子不报?女子子適人者为其父母周,故言不报也,言其馀皆报也。何以周也?父之所不降,子亦不敢降也。大夫曷为不降命妇也?夫尊於朝,妻贵於室也。(大夫曷为不降命妇,据大夫於姑姊妹女子子既以出降在大功,其適於士者,又以尊降在小功。夫尊於朝,与己同也。妻贵於室,从夫爵也。)大夫为祖父母、嫡孙为士者周,大夫不敢降其祖与嫡也。(马融曰:"尊祖重嫡,自尊者始也,故不敢降。"郑玄曰:"不降其祖与嫡,则可降其旁亲也。")公妾以及士妾为其父母周,妾不得体君,得为其父母遂也。(郑玄曰:"然则女君有以尊降其父母者欤?春秋之义,虽为天王后,犹曰吾季姜,是言子尊不加於父母也。此传似误矣。礼,妾从女君而服其党服,是嫌不自服其父母,故以明之。"马融曰:"公谓诸侯也。其间有卿大夫妾,故言以及士妾也,皆为其父母得服周也。"陈铨曰:"以妾卑贱不得体君,又嫌君之尊不得服其父母,故传明之卑贱不得体君。"雷次宗曰:"今明妾以卑贱不得体君,厌所不及,故得为其父母遂也。")

齐縗三月

周制,寄公(失地之君也。)为所寓服齐縗三月,言与众人同也。(郑玄曰:"寓亦寄也,为所寄之国君服也。诸侯五月而葬而服三月者,三月而藏其服,至葬又反服之,既葬除之。"雷次宗曰:"既来受其惠,宜敬於所讬,故与众人同。")丈夫妇人为宗子、宗子之母妻齐縗三月,尊祖也。尊祖故敬宗,敬宗者,尊祖之义也。宗子之母在,则不为宗子之妻服。(郑玄曰:"妇人,女子子在室及归宗者。宗子,继别之后,百代不迁,所谓大宗也。"马融曰:"丈夫妇人,谓一族男女,皆为宗子母与妻。"王肃曰:"此谓族人无复五属者,反为其宗子服也。"雷次宗曰:"言尊祖故敬宗,明祖已殁也,无由施於尊,当因敬宗以致尊祖之心。")为旧君,旧君之母、妻。旧君者,仕焉而已者也。服齐縗三月者,言与人同也。君之母、妻,则小君也。(郑玄曰:"仕焉而已者,谓老若有废疾而致仕者也。为小君服者,恩深於民也。"陈铨曰:"仕焉,凡仕者。而已者,致仕也。"雷次宗曰:"身既反昔,服亦同人,盖谦远之情,居身之道也。然恩纪内结,实异馀人,故爰及母妻也。")

晋虞喜议云:"或问曰:'丧服经传为旧君谓仕焉而已者,郑注曰:"仕焉而已谓老若废疾而致仕者也。"今致仕与废疾,理得同不?'喜正之曰:'废疾沉沦,罔同人伍,不沦臣道,齐縗三月可也。老而致仕,臣礼既全,恩既无替,自应三年,不得三月。传言仕焉而已者,谓既仕而去,义同人伍耳。'"

咸康末,殷泉源问天子诸侯臣致仕,服有同异。范宣答云:"夫礼制残缺,天子之典,多不全具,唯国君之礼,往往有之。臣之致仕,则为旧君齐縗三月;天子之臣,则亦然矣。天子之与国君,虽名号差异,至於臣子奉之,与王者无殊矣。何以明之?公羊传曰:'以诸侯逾年称即位,亦知天子之逾年称即位;以天子三年然后称王,亦知诸侯於其封内三年称子。'比例如此,则臣服之制同矣。"

穆帝崩,前尚书郎曹躭等奔赴,皆服齐縗。诏书侍御史喻希表弹其失礼。博士孔恢等议云:"礼无解职厌降之文,令有去官从本官之品,典律并愆,轨训有违。按躭等并以凡才,著蒙荣饰,或濯缨清波,不能仰遵王度,自同隶人,愆义违则,亏黩王猷。请以见事免躭等所覆除官。"曹躭上表自理曰:"臣闻君丧之礼,贵贱不同。礼,臣为君斩縗,仕焉而已,为旧君齐縗。爵禄既绝,朝见既替,盖以疏贱於亲贵,故降其制也。又国丧仪注,居职者朝夕临,去职者朔望临。礼,哭泣之节,各称其服,哭轻则服不得重。据令,去职之臣朔望哭,宜为旧君服齐縗。是以臣前率而行之,不敢有加。臣服齐縗,哭临殿庭,逾月历旬,外内监司,莫之或讥。及至梓宫将幸山陵,诸官来赴,服斩者多。此皆意存於重,而不原於制,遂使亲疏贵贱,无有等差。曾参欲勿除父母之丧,仲尼患其过制。今去官者服在官者之服,固为过制,非圣哲所许,而不推古今正礼难臣。若难者有证,臣对无据,甘受违制。"

周制,庶人为国君。(郑玄曰:"不言人而言庶人者,或有自在官者,谓工匠之属也。天子畿内人服天子亦如之。"马融曰:"众人为国君服齐縗三月也。")大夫在外,其妻、长子为旧国君齐縗三月。妻言与人同也,长子言未去也。(郑玄曰:"在外,待放已去者。妻虽从夫而出,古者大夫不外娶,妇人归宗往来犹人也。春秋传曰:'大夫越境逆女,非礼。'君臣有合离之义,长子去,可以无服。")

汉石渠礼议:"戴圣曰:'大夫在外者,三谏不从而去,君不绝其禄位,使其嫡子奉其宗庙。言长子者,重长子也,承宗庙宜以长子为文。'(嫡妻之长子也。)萧太傅曰:'长子者,先祖之遗体也。大夫在外,不得亲祭,故以重者为文。'宣帝制曰:'以在故言长子。'"(吴徐整问曰:"妇人为君之服周,则诸侯夫人亦为天子服此也。其闻丧之仪,衣麻之数,哭泣之位,变除之节,如周制将复有异耶?"射慈答曰:"其畿内诸侯夫人,有助祭之礼,则始丧之时,悉当到京师,复当还耳。其畿外诸侯闻丧,则当於路寝庭发丧,夫人当堂上也。变除之节,皆如周服之制也。")

晋贺循按:"郑注丧服云:'凡妻从夫降一等。夫合三月,则妻宜无服,而犹三月者,古者大夫不外娶,其妻则本国之女也,虽从夫而出,妇人归宗,往来犹人,故从人服也。长子有服,谓未去者也。'循以为以道去君,非罪之重,其子尚可以留,值君薨则服也。"

戴逵谓:"郑玄注丧服不通。何者?妇人义无二尊,故出嫁则降父而服夫,何至为人去国乃兼服二君乎?若果宜两服,夫经记应见。将谓大夫於君之母妻,本有齐斩之殊,乃仕焉而已,则俱在三月,盖其义也。"郑昕答曰:"按礼,妻为周而长子三月。今夫虽在外,妻尚未去,恐或者嫌犹宜周,故言与人同,则出国无服可知也。所以别言之者,明夫既去位,妻便同於人耳。"

崇氏问曰:"齐縗三月,大夫在外,其妻长子为旧君。大夫去適他国,便为其所適国君服,於本国绝矣。妻从夫,当为后君服,旧宁以为人乎?以为宜与长子未去者同耳。"淳于睿答:"若妻未去,自若人也,不为旧君也。"

周制,继父不同居者。(尝同居,今不同居也。)

大唐圣历元年,太子左庶子王方庆尝书问太子文学徐坚曰:"女子年幼小而早孤,其母贫窭,不能守志,携以適人,为后夫之所鞠养,及长出嫁,不复同居。今母后夫亡,欲制继父服,不知可不?人间此例甚众。至於服纪,有何等差?前代通儒,若为议论?"坚答曰:"仪礼丧服经:'继父同居齐縗周,谓子无大功之亲,与之適人,所適亦无大功之亲,而所適者以货财为之筑宫庙,岁时使之祀焉者也。'郑玄曰:'大功之亲,同财者也。筑宫庙於家之外,神不歆非族也。以恩服耳,未尝同居即不服也。'小戴礼记继父服,并有明文,斯礼经之正说也。至於马融、王肃、贺循等,并称大儒达礼,更无异文。唯傅玄著书,以为父无可继之理,不当制服,此礼,焚书之后俗儒妄造也。袁准作论,亦以为此则自制父也,乱名之大者。窃以父犹天也,爱敬斯极,岂宜靦貌继以他人哉!然而藐尔穷孤,不能自立,既随其母,讬命他宗,本族无养之人,因讬得存其继嗣。在生也实赖其长育,及其死也顿同之行路,重其生而轻其死,笃其始而薄其终,称情立文,岂应如是?故袁、傅之駮,不可为同居者施焉。昔朋友之死,同爨之丧,并制緦麻,详诸经典。比之於此,盖亦何嫌?继父之服,宜依正礼。今女子母携重適,寄养他门,所適慈流,情均膝下,长而出嫁,始不同居。此则笄总之仪,无不毕备,与筑宫立庙无异焉,盖有继父之道也。戴德丧服记曰'女子子適人者,为继父服齐縗三月',不分别同居异居。梁氏集说亦云:'女子子適人者,服继父与不同居者服同。'今为服齐縗三月,窃为折衷。"(方庆深善此答。)

周制,曾祖父母。何以齐縗三月?小功者兄弟之服也,不敢以兄弟之服服至尊也。(郑玄曰:"正言小功者,服之数尽於五,高祖宜緦麻,曾祖小功也。据祖周,则曾祖宜大功,高祖宜小功也。曾祖高祖皆有小功之差,则曾孙玄孙为之服同也。重其縗麻,则尊尊之义也。减其日月,恩杀也。"王肃曰:"祖父周则曾祖大功,而传以小功为说者,服本以周为正,父则倍之故再周,祖亦如焉故服周,曾祖恩轻,加所不及,正当小功,故传曰以小功言之耳。传言小功者兄弟之服,是据祖父而言也。从祖祖父、从祖父、从祖昆弟,此三者其亲皆从祖父而来也,而己皆为之小功。从祖昆弟同与己为兄弟之族,而从祖父与己父为从父兄弟者也,从祖祖父则与己祖父为兄弟,故曰小功者兄弟之服也。不敢以祖父兄弟小功之服服祖父之尊者,故曰不敢以兄弟之服服至尊。")

晋袁准正论:"按礼丧服云'为曾祖父母齐縗三月',自天子至於士,一也。祖周则曾祖大功,高祖小功,而云三月者,此通远祖之言也。今有彭祖之寿,无名之祖存焉。尔雅有来孙、云孙、仍孙、昆孙,有相及者故也。十代之祖在堂,则不可以无服也。郯子曰'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非五代祖也。蒯聩祷康叔,自称曾孙,非四代之曾孙。然则高远也无名之祖,希及之矣,故不复分别而重言之也。故三月以著远祖之祖,故齐縗以见高祖以上之服。远祖尊,故以重服服之;恩杀,故减其月数。故举三月,则知其远祖;称曾高,其服同也。儒者或以为高祖无服五属之文,而云无服乎?族祖祖父緦麻而曾祖三月乎?"

大唐贞观十四年,侍中魏徵奏:"谨按曾祖高祖父母旧服齐縗三月,请加为齐縗五月。"

周制,大夫为宗子,不敢降其宗也。(马融曰:"五属孙虽为大夫,不敢降宗子者,故服齐縗三月。")大夫为旧君。大夫去,君扫其宗庙,故服齐縗三月,言与人同也。何大夫之谓也?言以道去其君而犹未绝。(郑玄曰:"以道去君,谓三谏不从待放也。未绝者,言爵禄尚有列於朝,出入有诏於国,妻子自若人也。"马融曰:"大夫为旧君,据不在列位,不敢自比於留臣,故自同於庶人也。"雷次宗曰:"经前已有为旧君,今复有此旧君,传所以知前经是仕焉而已,后经是待放未去者,盖以兼服小君,知恩有深浅也。仕焉而退,君臣道足,恩义既施,恩及母妻。今被放而去,名义尽矣,若君不能扫其宗庙,则但不为戎首而已。以其犹复未绝,故得同於人庶,適足以反服於君,不获及其亲也。")

晋崇氏问淳于睿曰:"凡大夫待放於郊三月,君赐环则还,赐玦则去,不知此服已赐环玦未?"答曰:"其待放已三月,未得环玦,未適异国,而君扫其宗庙,故服齐縗三月。"

或难曰:"今去官从故官之品,则同在官之制也,故应为其君服斩。王肃、贺循皆言老疾三谏去者为旧君服齐,则明今以老疾三谏去者不得从故官之品可知矣。今论者欲使解职归者从老疾三谏去者例,为君服齐,失之远矣。"释曰:"按令,诸去官者从故官之品,其除名不得从例。令但言诸去从故官之品,不分别老疾三谏去者,则三谏去得从故官之例。王贺要记犹自使老疾三谏去者为旧君服齐,然则去官从故官之例,敢见臣服斩,皆应服齐明矣。夫除名伏罪不得从故官之例,以有罪故耳。老疾三谏去者,岂同除名者乎?又解职者尝仕於朝,今归家门,与老疾三谏去者岂异,而难者殊其服例哉!"

又难曰:"按礼及先儒说,为君服齐,唯年老废疾与待放之臣而已。老归者无复为臣之道,放退者终身不复入君之朝,臣之义绝,宜降而服齐縗。解职者后将复仕,无离绝之事,固应服斩。二者各异,岂得相准?"释曰:"古者年老废疾,乃得致仕。闵子骞曰'古之道,不即人心',退而致仕,孔子善之。此非老而致仕之例。礼亦当为旧君服齐縗,不唯年老废疾待放而已也。夫君退臣,苟非坠诸渊之虐,臣虽去此仕彼,亦无绝道,况以老疾归家不出国内而可绝乎?礼,臣三谏不从,不得已而去;若君能悔过纳谏,闻命骏奔,何为终身不入君朝乎?君为人父母,人於君有子道,尊君之义,臣人一耳。而礼臣为君服斩,云为君服齐者,别亲疏、明贵贱也。老疾待放之臣与人同服者,亦以疏贱故也。而难者不察疏贱厌降,乃云'绝其旧君',悖於礼矣。解职者既已疏贱,与老疾去者无异,宁可必己后可还仕与自同於见臣为其君服斩乎?如令后可还仕,便得同见臣之制,三谏去者,一时罢退,后可还仕,方於解职,未始有殊。二臣之服,例皆应齐,而难者偏许三谏去者服齐,使去职者行斩,难以言通论矣。"

又难曰:"王者无外,天子之臣虽致仕归家,与在朝无异,不得称君为旧而服齐縗也。"释曰:"京师方千里之地谓之畿,其馀以封诸侯。畿内之人服天子齐縗,畿外之人则不能以为天子有内外之差。王者以天下为家,夷狄之士,亦莫不统,故曰无外之义,非所以论服也。书曰'臣为朕股肱耳目,宣力四方',言君臣相与共政事,有一体之义。亲而贵,故君臣之名生焉。致仕者疏贱,不得复讬体至尊,故谓之旧君。凡在职称君而俱服斩,去职亦宜称旧而俱服齐。"

左丞郑袭曰:"君非天子之称。"博士答曰:"天生蒸人而树之君,天子非君,君将焉在?"

周制,诸侯大夫之臣为旧君服。记云:"违诸侯,之大夫,不反服;违大夫,之诸侯,不反服。"(郑玄曰:"君、大夫,尊卑异也。违,去也。去诸侯仕诸侯,去大夫仕大夫,乃得为旧君反服。"王肃曰:"所適尊卑同,反服旧君。")

晋武帝泰始中,尚书令史恂(本文姓阙)等是故少府鲍融故吏,假诣丧所行服,散骑常侍何遵驳以为:"礼云'违大夫,之诸侯,不反服',则之天子亦不反服矣。恂等已登天朝,反服旧主,典礼相违。"荀顗表云:"礼,臣为君斩縗三年,与子为父同。以进登天朝,绝无旧君之心,废反服之礼,非所以敦风崇教。今使仕者反服旧君,於义为弘。"诏曰:"可重下礼官评考。"尚书吴奋议以为皆不应服。尚书何桢议以为:"礼为贵臣贵妾緦服三月。夫贵之施贱,犹论恩纪以制服,况尝为臣吏,礼遇恩纪,优劣不同,焉可同之一例。今以为辟举正职之吏,宜依古为旧君服,不论违適之异,皆齐縗三月。其馀郡吏,闻丧尽哀而已。"衡阳内史曾瑰议以为:"古者失地之君,讬身造次,感一时之惠,犹齐縗以为报;尝为臣吏,礼待优备,故依礼讬情而弘教训矣。"国子祭酒孔愉议:"应从弟子服师之制。昔夫子既丧,门人若丧父而无服,吊服加麻。今纵不能尔,自宜三月,加以环绖。未闻深衣之制。白帢布衣是今之吉服。君吊其臣犹锡縗,况临故君而可夺情服乎!"范汪议:"当今刺史郡守幕府,事任皆重,与古诸侯不异也。按汉魏名臣为州郡吏者,虽违適不同,多为旧君齐縗三月。"范甯议云:"吊服加麻,轻末之服。臣为君服斩縗,旧君齐縗三月,此古今所以得异。甯谓臣有贵贱,礼有降杀。州郡纲纪,察举辟命之吏,闻旧君丧,应即奔赴。在官之人,亦宜弃职而去。虽不皆与礼合,称情立文也。或曰:'州郡守牧丧,官吏为之齐縗以终葬,故服旧君緦麻,所以为轻重之杀也。'臣为君服斩,三代之达礼。秦罢侯置守,虽不继位,皆有吏臣,不得准古诸侯也?"

虞道恭问曰:"旧君齐縗三月。今见为人吏,旧君丧,今同在此,未知礼犹得服不?"徐邈答曰:"若更仕一君,便绝前君,足下疑於今为人吏是也。吾谓仕者岂以后绝前邪?正使仕於此君之朝,而追前君,亦何不可,况为前君服旧君之服也。"

周制,曾祖父母为士者,如众人,服齐縗三月,大夫不敢降其祖也。(马融曰:"尊祖故不降也。"陈铨曰:"大夫不敢降其曾祖为众者,如众人也。")女子子嫁者未嫁者为曾祖父母。嫁者,其嫁於大夫者也。未嫁者,其成人而未嫁者也。服齐縗三月者,不敢降其祖也。(郑玄曰:"言嫁於大夫,明虽尊犹不敢降也。成人谓年二十已笄醴者也。此著不降,明有所降也。"马融曰:"嫁者未嫁者为曾祖父母服。嫁者,嫁为大夫妻也。成人谓十五已上许嫁未行者也。以祖名曾,明妇人虽为天王后,不降其祖宗也。")

目录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八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附录一 附录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