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 卷七十六

礼三十六 沿革三十六 军礼一

天子诸侯将出征类宜造禡并祭所过山川(周梁北齐隋大唐)

周制,天子将出征,类於上帝,宜於社,造於祢。肆师为帝位。(帝谓五德之帝,所祭於南郊者。类、宜、造,皆祭名。孔颖达云:"天道远,以事类而祭告之也。社主杀戮,故求便宜。社主阴,万物於此断杀,故曰宜。造,至也,谓至父祖之庙也。言祢者,辞时先从卑,不敢留尊者命也。将出者,谓行幸巡狩。")禡於所征之地。(禡,师祭也,为兵祷也,其礼亡。其神盖蚩尤,或云黄帝,又云:"若至所征之地祭者,则以黄帝、蚩尤之神,故亦皆得云禡神也。若田狩,但祭蚩尤而已。")受命於祖,以迁庙主载於齐车以行。(告祖以行,示不自专,故言受命。必以迁主行,言必有尊也。)无迁主,以币帛皮珪告於祖祢,遂奉以出,载於齐车以行。每舍奠焉,而后就舍。(以脯醢礼神,乃敢即安也。所告不以出,即埋之。若有迁主,则载迁主而行,此币帛遂埋於阶閒。)反必告,设奠,卒,敛币玉,藏诸两阶之间,乃出,盖贵命也。受成於学。(定兵谋也。)过大山川,则用事焉。(用事,令太祝用祭事告之。"凡告必用牲币,反亦如之"。"牲"当为"制"。)出征执有罪,反,释奠於学,以讯馘告。(释菜奠币,礼先师也。讯馘,所生获断耳者。)诸侯将出征,宜社造祢及无迁主以主命,并如天子之制。

梁天监初,陆琏定军礼,依古制类造等用牲币。帝曰:"宜者请征讨有宜,造者禀谋於庙,类者奉天时以明伐,并明不敢自专。陈币承命可也。"琏不能对。严植之又争之,於是告用牲币,反亦如之。

北齐天子亲征纂严,则服通天冠,文物充庭。有司奏更衣,乃入,冠武弁,左貂附蝉以出。誓讫,择日备法驾,乘木辂,以造於庙。载迁庙主於斋车,以俟行。次宜於社,有司以毛血衅军鼓,载帝社祏主於车,以俟行。次择日陈六军,备大驾,类於上帝。次择日祈后土、神州、岳镇、海渎、源川等。乃为坎盟,督将列牲於坎南,北首。有司於坎前读盟文,割牲耳,承血,皇帝受牲耳,遍授大将,乃寘於坎。又歃血,歃遍,又以寘坎。礼毕,埋牲及盟书。又卜日,建牙旗於墠,祭以太牢。及所过名山大川,有司致祭。将届战所,卜刚日,备玄牲,列军容,设柴於辰地,为墠而禡祭。大司马奠矢,有司奠毛血,乐奏大濩之音。礼毕,彻牲,柴燎。战前一日,皇帝祷祖,司空祷社。战前则各报以太牢。又用太牢赏用命於祖,引功臣入旌门,即神庭而授版焉。又罚不用命於社,即神庭行戮讫,振旅而还。格庙诣社讫,择日行饮至之礼,文物充庭。有司执简,记年号月朔,陈六师凯入格庙之事,饮至策勋之美,用述其功,不替赏典焉。

隋制,天子行幸,有司祭所过名山大川。岳渎以太牢,山川以少牢。若亲征及巡狩,则类上帝、宜社、造庙,还礼亦如之。

大业七年,征高丽。炀帝遣诸将於蓟城南桑乾河上,筑社稷二坛,设方壝,行宜社礼。帝斋於临朔宫怀荒殿,与告官及侍从,各斋於其所。十二卫兵士并斋。帝衮冕玉辂,备法驾。礼毕,御金辂,服通天冠,还宫。又於宫南类上帝,积柴燎坛,设高祖位於东方。帝服大裘而冕,乘玉辂,祭奠玉帛,并如宜社。诸军受胙毕,帝就位,观燎,乃出。将发,帝御临朔宫,亲授节度,遂出。(其大驾,具出师仪篇。)是岁,行幸观海镇,於秃黎山为坛,祠黄帝,行禡祭。皇帝及诸陪祭近侍官诸军将,皆斋一宿。有司供帐设位,为埋坎神座西北,内壝之外。建二旗於南门外。以熊席设帝轩辕神座於壝内。皇帝出次入门,群官定位,皆再拜奠。礼毕,还行宫。

大唐制,车驾行幸及亲征,有司类宜造禡,如开元礼。

軷祭(周后周隋大唐)

周制,天子将出师,大驭掌驭玉辂以祀。及犯軷,王自左驭,驭下祝,登,受辔,犯軷,遂驱之。(行山曰軷。犯之者,封土为山象,以菩刍棘柏为神主。既祭之,以车轹之而去,喻无险难也。春秋传曰:"跋涉山川。"自,由也。王由左驭,禁制马使不行也。軷音蒲末反。菩音负。)及祭,酌仆。仆左执辔,右祭两轵,祭軓,乃饮。(轵谓两轊,軓谓车轼前也。轊音卫,軓音犯。)

后周迎太白,出国门而軷祭。

隋制,皇帝行幸亲巡狩则軷祭。其礼,有司於国门外,委土为山象,设埋埳。有司刳羊,陈俎豆。驾将至,委奠币,荐脯醢,加羊於軷,西首。又奠酒解羊,并馔埋於埳。驾至,太仆祭两轵及軓前,乃饮,授爵,遂轹軷上而行。

大唐车驾亲征,如开元礼。

天子诸侯四时田猎(周宋梁陈北齐后周隋大唐)

周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行蒐苗狝狩之礼。

仲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阵,如战之阵。(以旗者,立旗期民於其下也。兵者凶事,不可空设,因蒐狩而习之。凡师,出曰治兵,入曰振旅,皆习战也。四时各教民以其一焉。春习振旅,兵入收众,专於农。平犹正也。)王执路鼓,诸侯执鼖鼓,军将执晋鼓,师帅执提,旅帅执鼙,卒长执铙,两司马执铎,公司马执镯,(鼓人职曰:"以路鼓鼓鬼享,以鼖鼓鼓军事,以晋鼓鼓金奏,以金铙止鼓,以金铎通鼓,以金镯节鼓。"提谓马上鼓,有曲木提持鼓立马髦上者,故谓之提。杜子春云:"公司马谓五人为伍伍之司马也。"郑玄谓:"王不执鼖鼓,尚之於诸侯也。伍长,谓之公司马者,虽卑,亦同其号。"鼖音坟。)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习战法。)遂以蒐田,有司表貉,誓民,鼓,遂围禁。火弊,献禽以祭社。(春田为蒐。有司,大司徒也,掌大田役,治徒庶之政令。表貉,立表而貉祭也。誓民,誓以犯田法之罚也。誓曰:"无干车,无自后射。"立旌遂围禁。火弊,火止也。春田主用火,因焚莱除陈草,皆杀而火止。献犹致也。田止,虞人植旌,众皆献其所获禽焉。诗云:"言私其豵,献肩于公。"春田主祭社者,土方施生也。貉读为禡。)

仲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阵。群吏撰车徒,读书契,辨号名之用。帅以门名,县鄙各以其名,家以号名,乡以州名,野以邑名,百官各象其事,以辨军之夜事。其他皆如振旅。(茇舍,草止之也,军有草止之法。读书契,以簿书校录军实之凡要。号名者,徽识所以相别也。乡遂之属谓之名,家之属谓之号,百官之属谓之事。在国以表朝位,在军又象其制而为之,以备死事。夜事,戒夜守之事。)遂以苗田,如蒐之法。车弊,献禽以享礿。(夏田为苗,择取不孕任者,若治苗去不秀实者云。车弊,驱兽之车止也。夏田主用车,示所取物希,皆杀而车止。礿,宗庙之夏祭也。冬夏田主於祭宗庙者,阴阳始起,象神之在内。)

仲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阵。王载太常,诸侯载旂,军吏载旗,师都载旃,乡遂载物,郊野载旐,百官载旟,各书其事与其号焉。其他皆如振旅。(军吏,诸军帅也。师都,遂大夫也。乡遂,乡大夫也。或载旃,或载物,众属军吏,无所将也。郊谓乡遂之州长、县正以下也。野谓公邑大夫。载旐者,以其将羡卒也。百官,卿大夫也。载旟者,以其属卫王也。凡旌旗,有军众者画异物,无者帛而已。书当为画,皆画以云气。)遂以狝田,如蒐田之法。罗弊,致禽以祀祊。(秋田为狝。狝,杀也。罗弊,网止也。秋田主用网,中杀者多也,皆杀而网止。祊当为方。秋田主祭四方,报成万物。诗云"以社以方"。)

仲冬教大阅。(春辨鼓铎,夏辨号名,秋辨旗物,至冬大阅,简军实。)虞人莱所田之野,为表,百步则一,为三表;又五十步为一表。田之日,司马建旗於后表之中,群吏以旗物鼓铎镯铙,各帅其民而致。质明弊旗,诛后至者。乃陈车徒如战之阵,皆坐。(虞人莱所田之野,芟除其草莱,为可阵之处。后表之中,五十步表之中央。表,所以识正行列也。四表积二百五十步,左右之广当容三军,步数未闻。致,致之司马。质,正也。弊,仆也。皆坐,当听誓。)群吏听誓於阵前。斩牲以左右徇阵曰:"不用命者斩之。"(群吏,诸军帅也。阵前,南面乡表也。月令:"季秋,天子教於田猎,以习五戎。"司徒搢朴,北面以誓之。此大阅礼,实正岁之仲冬,而说季秋之政,於周为仲冬,为月令者失之矣。斩牲者,小子也。凡誓之大略,甘誓、汤誓之属是也。)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司马振铎,群吏作旗,车徒皆作。鼓行鸣镯,车徒皆行,及表乃止。三鼓摝铎,群吏弊旗,车徒皆坐。(中军,中军之将也。天子六军,三三而居一偏。群吏既听誓,各复其)(部曲。中军之将令鼓鼓,以作其士众之气。鼓人者,中军之将、师帅、旅帅也。司马振铎以作众。作,起也。既起,鼓人击鼓以行之,伍长鸣镯以节之。伍长一曰公司马。及表,自后表前至第二表。三鼓者,鼓人也。摝读如涿鹿之鹿。掩上振之为摝。摝者,止行息气也。司马法曰:"鼓声不过阊,鼙声不过阘,铎声不过琅。"阊音吐刚反。阘音吐答反。)又三鼓,振铎作旗,车徒皆作。鼓进鸣镯,车骤徒趋,及表乃止,坐作如初。(趋者,赴敌尚疾之渐。春秋传曰"先人有夺人之心"。及表,自第二前至第三表。)乃鼓,车驰徒走,及表乃止。(及表,自第三前至前表。)鼓戒三阕,车三发,徒三刺。(鼓戒,戒攻敌也。鼓一阕,车一转,徒一刺,三而止,象服敌。)乃鼓退,鸣铙且卻,及表乃止,坐作如初。(铙所以止鼓也。军退,卒长鸣铙以和众。鼓人为止之。退,自前表至后表。鼓铎则同,习战之礼,出入一也。异者,废镯而鸣铙。)遂以狩田:以旌为左右和之门,群吏各帅其车徒以叙和出,左右陈车徒,有司平之。旗居卒閒以分地,前后有屯百步,有司巡其前后。险野,人为主;易野,车为主。(冬田为狩,言守取之无所择也。军门曰和,今谓之垒门,立两旌以为之。叙和出,用次第出和门也。左右,或出而左,或出而右。有司平之,乡师居门,正其出入之行列也。旗,军吏所载也。分地,调其部曲疏数。前后有屯百步,车徒异群相去之数也。车徒毕出於和门,乡师又巡其行阵。郑众云:"险野,人为主,人居前。易野,车为主,车居前。")既阵,乃设驱逆之车,有司表貉於阵前。(驱,驱出禽兽,使趋田者也。逆,逆要不得令走。设此车者,田仆也。)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群司马振铎,车徒皆作。遂鼓行,徒衔枚而进。(群司马,两司马也。枚状如箸,衔之,有繣结项中。军法止语,为相疑惑也。)天子杀则下大緌,诸侯杀则下小緌。(緌,有虞氏之旌旗也。下谓弊之。)大夫杀则止佐车,佐车止则百姓田猎。(佐车,驱逆之车。)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郑众云:"大兽公之,输之於公;小禽私之,以自畀也。"获得禽兽者,取其左耳,当以计功多少。畀音必二反。)及所弊,鼓皆駴,车徒皆譟。(及所弊,至所弊之处。田所当於止也。天子诸侯蒐狩有常,至其常处,吏士鼓譟,象攻敌克胜而喜也。疾雷击鼓曰駴。譟,驩也。书曰"前师乃鼓{付鼓}譟",亦谓喜也。駴音骇。{付鼓}音符。)徒乃弊。命致禽馌兽於郊,入献禽以享烝。(徒乃弊,徒止也。冬田主用众,物多,众得取也。致禽馌兽於郊,聚所获禽,因以祭四方之神於郊。月令季秋"天子既田,命主祠祭禽於四方"是也。入又以禽祭宗庙。)

说曰:天生五材,人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历代以来,祸乱之作,非武不定,是以君子习之。孔子曰:"不教民战,是谓弃之。"王制曰:"天子诸侯无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礼,曰暴天物。"左氏传曰:"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三年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穀梁传曰:"因蒐狩以习用武事,礼之大者也。艾兰以为防,(兰,香草也。防,为田之大限。)置旃以为辕门,(旃,旌旗之名,通帛为旃。辕门,昂车以其辕表门。)以葛覆质以为槷,(质,椹也。槷,门中臬也。葛或为褐。槷,五结反。)流旁握,御击者不得入。(流旁握,谓车两轊头,各去门边容握。握,四寸也。击挂者则不得入门。)车轨尘,(尘不出辙。)马候蹄,(发足相应,迟疾相投。)掩禽旅,(掩取众禽。)御者不失其驰,然后射者能中。(不失驰骋之节。)过防弗逐,不从奔之道也。(战不逐奔之义。)面伤不献,(嫌诛降。)不成禽不献。(恶虐幼小。)禽虽多,天子取三十焉。一为乾豆,(谓自左膘而射,达於右腢,为上等。腢,膊前骨也,音虞,又五口反。)二为宾客,(谓射右耳本,为次等。)三为充君之庖。(谓射左髀达於右〈骨{幺月}〉,为下等。)其馀与士众以习射於射宫。(取三十以供乾豆、宾客、君之庖。射宫,泽宫。)射而中,田不得禽则得禽;射而不中,田得禽则不得禽。是以知古之贵仁义而贱勇力也。"(射以不争为仁,揖让为义。)

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闰二月,大蒐於宣武场。主司列奏申摄,克日校猎,百官备办。设行宫殿便座武帐於幕府山南冈,设王公百官便座幔省如常仪,设南北左右四行旌门。建旗以表获车。殿中郎一人典获车,主者二人收禽,吏二十四人配获车十二两。校猎之官著葱褶,有带。二品以上拥刀,备槊麾幡,三品以下带刀,皆骑乘。将领部曲先猎一日,布围。领军将军一人督右甄;护军将军一人督左甄;大司马一人居中,董正诸将,悉受节度。殿中郎率获车部曲,在大司马之后。尚书仆射以下诸官曹令史等,督摄纠司,校猎非违。至日,会於宣武场,列为重围。设留守填街位於云龙门外,内官道北,外官道南,以西为上。设从官位於云龙门内,大官阶北,小官阶南,以西为上。设先置官位於行上车门外,内官道西,外官道东,以北为上。设先置官还位於广莫门外道之东西,以南为上。校猎日平旦,正直侍中奏严。上水一刻,奏"槌一鼓",为一严。上水二刻,奏"槌二鼓",为再严。殿中侍御史奏开东中华云龙门,引仗为小驾卤簿。百官非校猎之官,著朱服,集列广莫门外。留守填街后部从官就位;前部从官依卤簿;先置官先行。上水三刻,奏"槌三鼓",为三严。上水四刻,奏"外办"。正次直侍中、散骑常侍、给事黄门侍郎、散骑侍郎、军校,剑履进夹上閤。正直侍中负玺,通事令史带龟印中书之印。上水五刻,皇帝出。著黑介帻单衣,乘辇。正直侍中负玺陪乘,不带剑。殿中侍御史督摄黄麾以内。次直侍中、次直黄门侍郎护驾在前。又次直侍中佩信玺、行玺,与正直黄门侍郎从护驾在后。不鸣鼓角,不得諠譁,以次引出,警跸如常仪。车驾出,赞陛者再拜。皇太子入守。车驾将至,威仪唱引先置前部从官就位,再拜。车驾至行殿前回辇,正直侍中跪奏:"降辇。"次直侍中称制曰:"可。"正直侍中俯伏起。皇帝降辇登御座,侍臣升殿。直卫鈒(所立反)戟武贲,毛头文衣鹖尾,以次列阶。正直侍中奏:"解严。"先置从驾百官还便座幔省。皇帝若亲射禽,变服戎服,如校猎仪。内外从官及武贲悉变服,鈒戟抽鞘,以备武卫。黄麾内官,从入围里。列置部曲,广张甄围,旗鼓相见,衔枚而进。甄周围会,督甄令史奔骑号法施令曰:"春禽怀孕,蒐而不射;鸟兽之肉不登於俎,不射;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不射。"甄会。大司马鸣鼓蹙围,众军鼓譟警角,至宣武场止。大司马屯北旌门,二甄帅屯左右旌门,殿中中郎率获车部曲入次北旌门内之右。皇帝从南旌门入射禽。谒者以获车收载,还陈於获旗之北。王公以下以次射禽,各送诣获旗下,付收禽主者。事毕,大司马鸣鼓解围复屯,殿中郎率其属收禽,以实获车,奉车奉充庖厨。正厨置樽酒俎肉於中逵,以犒飨校猎众军。至晡,正直侍中量宜奏严,从官还著朱服,鈒戟复鞘。再严,先置官先还。三严后二刻,正直侍中奏:"外办。"皇帝著黑介帻单衣。正次直侍中、散骑常侍、给事黄门侍郎、军校进夹御座。正直侍中跪奏:"还宫。"次直侍中称制曰:"可。"正直侍中俯伏起。乘舆登辇还,卫从如常仪。大司马鸣鼓散屯,以次就舍。车驾将至,威仪唱引留守填街先置前部从官就位,再拜。车驾至殿前回辇,正直侍中跪奏:"降辇。"次直侍中称制曰:"可。"正直侍中俯伏起。乘舆降入。正直次直侍中、散骑常侍等从至閤。正直侍中奏:"解严。"内外百官拜表问讯讫,罢。

梁陈并依宋仪。其异者,置行殿於幕府山南冈,并设王公百官幕。先猎一日,遣马骑布围。左领军将军督左,右领军将军督右,大司马董正诸军。猎日,侍中三奏,一奏搥一鼓,为一严,三严讫,引仗为小驾卤簿。皇帝乘马戎服,从者悉绛衫帻,黄麾警跸,鼓吹如常仪。猎讫,宴会享劳,比校多少。戮一人以惩乱法。会毕,还宫。

北齐春蒐礼:有司规大防,建获旗,以表获车。前一日,命布围。领军将军一人,督左甄;护军将军一人,督右甄;大司马一人,居中,节制诸军。天子陈小驾,服通天冠,乘木辂,诣行宫。将亲禽,服戎服,鈒戟者皆严。武卫张甄围,旗鼓相见,衔枚而进。甄常开一方,以令三驱。围合,吏奔骑令曰:"鸟兽之肉不登於俎者,不射;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者,不射。"甄合,大司马鸣鼓促围,众军鼓譟鸣角,至期处而止。大司马屯北旌门,二甄帅屯左右旌门。天子乘马,从南旌门入,亲射禽。谒者以获车收禽,载还,陈於获旗之北。王公以下以次射禽,皆送旗下。事毕,大司马鸣鼓解围,复屯。殿中郎率其属收禽,以实获车。天子还行宫,命有司每禽择取三十,一曰乾豆,二曰宾客,三曰充君之庖。其馀即於围下量犒将士。礼毕,改服,鈒者韬刃而还。夏苗、秋狝、冬狩,礼皆同。

后周仲春教振旅,大司马建大麾於莱田之所。乡稍之官,以旗物鼓铎钲铙,各帅其人而致。诛其后至者。建麾於后表之军中,以集众庶。质明,偃麾,诛其不及者。乃陈徒骑,如战之阵。大司马北面誓之。军中皆听鼓角,以为进止之节。田之日,於莱之北,建旗为和门。诸将帅徒骑序入其门,有司居门,以平其人。既入而分其地,险野则徒前而骑后,易野则骑前而徒后。既阵,皆坐,乃设驱逆骑,有司表禡於前。以太牢祭黄帝轩辕氏,於狩地为墠,建二旗,列五兵於座侧,行三献礼。遂蒐田,致禽以祭社。仲夏教茇舍,遂苗田。仲秋练兵狝田。仲冬大阅,遂狩。其致禽享礿教习之仪,并如古周法。

隋大业三年,炀帝在榆林,突厥启人及西域、东胡君长并来朝贡。帝欲示以甲兵之盛,乃命有司陈冬狩之礼。诏虞部量拔延山南北周二百里,并立表记。前狩二日,兵部建旗於表所。五里一旗,分为四十军,军万人,骑五千匹。前一日,诸将各帅其军,集於旗下。鸣鼓,后至者斩。诏四十道使,并扬旗建节,分申佃令,即留军所监猎。布围,围阙南面,方行而前。帝服紫葱褶、黑介帻,乘闟猪车,(车饰如木辂,重辋缦轮,虬龙绕毂,汉东京卤簿所谓猎车。)驾六黑骝。太常陈鼓笳铙箫角於帝左右,各百二十。百官戎服骑从,鼓行入围,诸将并鼓行赴围。乃设驱逆骑千有二百。闟猪停軔,有司敛大緌;王公以下,皆整弓,陈於驾前,有司又敛小緌。乃驱兽出,过於帝前。初驱过,有司整御弓矢以前,待诏。再驱过,备身将军奉进弓矢。三驱过,帝乃从禽,鼓吹皆振,左而射之。每驱必三兽以上。帝发,抗大緌。次王公发,抗小緌。次诸将发射,则无鼓,驱逆之骑乃止。然后三军四夷百姓皆猎。凡射兽,自左膘而射,达於右腢,(五口反。)为上等。达右耳本,为次等。自左髀达於右〈骨{幺月}〉,为下等。群兽相从,不得尽杀。已伤之兽,不得重射。又逆向人者,不射其面。出表者不逐之。田将止,虞部建旗於围内。从驾之鼓及诸军鼓俱振,卒徒皆譟。诸获禽者,献於旗所,致其左耳。大兽公之,以供宗庙,使归腊於京师。小兽私之。

大唐高祖武德五年十二月,幸泾阳之华池校猎。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谏议大夫苏代长进曰:"陛下游猎,薄废万机,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发耶?"代长曰:"为臣私计,即狂;为陛下国计,即忠。"

贞观十六年十二月,狩於骊山。时阴寒晦冥,围兵断绝。上乘高遥见之,欲舍其罚,恐亏军令,乃回辔入谷以避之。

永徽元年冬,出猎,在路遇雨。因问谏议大夫谷那律曰:"油衣若为得不漏?"对曰:"能以瓦为之,必不漏矣。"上大悦。因此不复出猎。

先天元年十一月,猎於骊山之下。(侍中魏知古上诗谏曰:"尝闻夏太康,五弟训禽荒。我后来冬狩,三驱盛礼张。顺时鹰隼击,讲事武功扬。奔走未及去,翾飞岂暇翔。非熊从渭水,瑞翟想陈苍。此欲诚难纵,兹游不可常。子云陈羽猎,僖伯谏渔棠。得失鉴齐楚,仁恩念禹汤。雍熙谅在宥,亭毒匪多伤。辛甲今为史,虞箴遂孔彰。"手制曰:"所进十韵,三复研精,良增叹美。予时因暇景,为苗而畋,开一面之罗,展三驱之礼。无情校猎,但慕前禽。卿有箴规,辅予不逮。今赐物五十段,以申劝奖。")

开元三年十月,大蒐於岐州凤泉汤。属夜雪天寒,其围兵并放散,各赐布一端,绵一屯。其蒐狩之制,具开元礼。

出师仪制

(扬兵讲武附周汉后汉魏晋东晋宋后魏北齐隋大唐)

周制,大司马制军诘禁以纠邦国。若大师,则掌其戒令,涖太卜,帅执事涖衅主及军器。(大师,王出征伐也。涖,临也。主谓迁庙之主及社主在军者也。军器,鼓铎之属。凡师既受甲,迎主於庙及社主,祝奉以从。杀牲以血涂主及军器,皆神明之。司马法曰:"上卜下谋,是谓参之。")及致,建大常,比军众,诛后至者。(致谓乡师致民於司马也。比,校次之。)司兵掌五兵五盾。(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五盾,干橹之属也。)及授兵,从司马之法以颁之。(师旅卒两人数,所用多少。)司戈盾掌戈盾之物而颁之。(分与受用者。)授贰车戈盾,建乘车之戈盾,授旅贲及虎士之戈盾。军行,兵车不式。(尚威武,不崇敬。)武车绥旌。(武车亦革辂也。取其建戈,即云兵车;取其威猛,即云武车。旌谓车上旗幡也。绥谓垂舒。)凡军旅会同,合其车之卒伍,而比其乘,属其右。(合、比、属,谓次第相安习也。车亦有卒伍。)戎仆掌驭戎车,掌王倅车之政,正其服。犯軷如玉辂之仪。虎贲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王出,将虎贲士居前后,虽群行,亦有局分。)旅贲氏掌执戈盾,夹王车而趋。左八人,右八人。车止则持轮。太仆则自左驭而前驱,及赞王鼓。(王通鼓,佐击其馀面。)

前有水则载青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鸢,前有车骑则载飞鸿,前有士师则载虎皮,前有挚兽则载貔貅。(载谓举旌首以警众也。礼,君行师从,卿行旅从。前驱举此,则士众知所有。所举各以其类象之。青,青雀,水鸟也。鸢鸣则天将风,风生埃起。鸿取飞有行列也。士师谓兵众也。虎取其有威勇。貔貅亦挚兽。书曰"如虎如貔"。)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以此四兽为军阵,象天也。急犹坚也。缮读曰劲。又画招摇星於旌旗上,以起居坚劲,军之威怒,象天帝也。招摇星在北斗杓端,主指者。)进退有度。(度谓伐与步数。)

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挈辔以令舍,挈畚以令粮。(郑众云:"挈壶以令军井,谓为军穿井,井成,挈壶悬其上,令军中士众皆望见,知此下有井。壶所以盛饮,故以壶表井。挈辔以令舍,亦悬辔於所当舍止之处,使军望见,知当舍止於此。辔所以驾舍,故以辔表舍。挈畚以令粮,亦悬畚於其所当廪假之处,令军望见,知当廪假於此下也。畚所以盛粮之器,故以畚表廪。军中人多,车骑杂会讙嚣,号令不能相闻,故各以其物为表,省烦便事也。")凡军事,悬壶以序聚柝。(郑众云:"悬壶以为漏,以序聚柝,以次更聚击柝备守。"郑玄谓"击柝,两木相敲,行夜时也。")

及战,司马巡阵,视事而赏罚。(事谓战功也。)若师有功,则左执律,右秉钺,以先恺乐献於社。(功,胜也。律所以听军声,钺所以为将威也。先犹导也。兵乐曰恺。献功於社也。故城濮之战,春秋左氏传曰:"振旅恺以入於晋。")若师不功,则厌而奉主车。(郑众云:"厌谓厌冠,丧服也。军败则以丧礼,故秦伯之败於殽也,春秋传曰:'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郑玄谓:"厌,伏冠也。奉犹送也。送主归於庙与社。")王吊劳士庶子,则相。(师败,王亲吊士庶子之死者,劳其伤者。庶子,卿大夫之子从军者。或谓之庶士。)

汉兴,设南北军之备外,命天下郡国选能引强、蹶张、材力、武猛者,以为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常以立秋后郊礼毕,斩牲於东门,以荐陵庙,肄孙吴兵法六十四阵。每十月,都课试金革骑士,各有员数。如有寇警,平地用车骑,山阻用材官,水泉用楼船。孝文纳晁错之策,以为军之胜负定於内,有事则可以应於外,颇祖周司马法、齐寄政之制,(管子寓军令。)徙人於边,以起军伍。元帝用贡禹议,始罢角抵戏。

后汉初,立秋之日,白郊礼毕,始扬威武,斩牲於郊东门,以荐陵庙。其仪:乘舆御戎辂,白马朱鬛,躬执弩射牲。(牲用鹿麛。)太宰令、谒者各一人,载以获车,驰驷送陵庙。还宫,遣使者赍束帛以赐武官。武官肄兵,习战阵之仪、斩牲之礼,名曰"貙刘"。兵、官皆肄孙、吴兵法六十四阵。既还,公卿以下陈雒阳街,乘舆到,公卿已下拜,天子下车,公卿亲识颜色,然后还宫。(古语曰:在车下,则准此时施,汉代以为常。)

灵帝中平五年,以天下黄巾贼起,大发四方兵,讲武耀兵於平乐观。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武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凡八人,皆统於硕。起太坛,上建十二重五采华盖,高十丈。坛东北为小坛,复建九重华盖,高九丈。列步骑兵士数万人,结营为阵。天子亲出临军,驻大华盖下;大将军何进驻小华盖下。礼毕,帝躬擐甲介马,称"无上将军",行阵三匝,还。

献帝建安二十一年,有司奏:"古四时讲武。按汉西京承秦制,三时不讲。唯十月都试金革。今兵戈未偃,士众素习,可无四时讲武,但以立秋择吉日,大朝车骑,号曰阅兵。上合礼名,下承汉制。"是冬阅兵,魏王曹操亲执金鼓以令进退。

延康元年,曹丕嗣魏王。其年秋,阅兵於郊,公卿相仪,王御华盖,亲执金鼓之节。

魏明帝太和元年十月,阅兵於东郊。

晋武帝泰始四年、九年、咸宁元年、太康四年、六年冬,皆自临宣武观,大阅,习众军。然不自令进退。自惠帝以后,其礼遂废。

东晋元帝诏左右卫及诸营教习,依大习仪。成帝咸和中,诏内外诸军戏於南郊之场,故其地因名斗场。自后蕃镇桓、庾诸方伯,往往阅习,然朝廷无事焉。

宋文帝依故事肄习众军,兼用汉魏之礼。其后以时讲武於宣武堂。

后魏明帝永兴五年以九月十月之交,亲行貙刘之礼。孝成帝和平三年,因岁除大傩,遂耀兵示武。更为制,令步兵陈於南,骑士陈於北,各击钟鼓,以为节度。其步兵所衣,青赤黑黄,别为部队。楯槊矛戟相次周回转易,以相赴就。有飞龙腾蛇之变,为函箱鱼鳞四门之阵,凡十馀法。跪起前卻,莫不应节。阵毕,南北二军皆鸣鼓角,众尽大譟。各令骑将六千人去来挑战,步兵更进退以相拒击,南败北捷,以为盛观。自后以为常。

北齐常以季秋,皇帝讲武於都外。有司先芟莱野为场,为二军进止之节。又别墠於北场,舆驾停观。遂命将教众为战场之法。凡为阵,少者在前,长者在后。其还,则长者在前,少者在后。长者持弓矢,短者持旌旗。勇者持钲鼓刀楯为前行,战士次之,槊者次之,弓箭为后行。将帅先教士目,使习见旌旗指麾之踪,发起之意,旗卧则跪。次教士耳,使习听金鼓动止之节,声鼓则进,鸣金则止。次教士心,使知刑罚之苦,赏赐之利。次教士手,使习持五兵之便,战斗之备。次教士足,使习跪起及行崄泥之涂。前五日,皆请兵严於场所,依方色建旗为和门。都墠之中及四角,皆建五采牙旗。应讲武者,各集於其军。戎鼓一通,军士皆严备。二通,将士擐甲。三通,步军各为直阵,以相俟。大将各处军中,立旗鼓下。有司陈小驾卤簿,皇帝武弁,乘革辂,大司马介胄乘马,奉引入行殿。百司陪列。位定,二军迭为客主。先举为客,后举为主。从五行相胜法,为阵以应之。

隋大业七年,征辽东。众军将发,御临朔宫,亲授节度。每军,大将、亚将各一人。骑兵四十队,队百人。(百人置一纛。十队为一团,团有偏将一人。第一团,皆青丝连明光甲、铁具装、青缨拂,建狻猊旗。第二团,绛丝连朱犀甲、兽文具装、赤缨拂,建貔貅旗。第三团,白丝连明光甲、铁具装、素缨拂,建辟邪旗。第四团,乌丝连玄犀甲、兽文具装、黑缨拂,建六駮旗。前部鼓吹一部:大鼓、小鼓及鼙、长鸣、中鸣等各十八具,鼓、金钲各二具。后部铙吹一部:铙二面,歌箫及笳各四具,节鼓一面,筚篥、横笛各四具,大角十八具。)又步卒八十队,分为四团。团有偏将一人。(第一团,每队给青隼荡幡一。第二团,每队黄隼荡幡一。第三团,每队苍隼荡幡一。第四团,每队乌隼荡幡一。长槊楯弩及甲毦等,各称兵数。)受降使者一人,(给二马轺车一乘,白兽幡及节每一,骑吏三人,车辐白从十二人。)承诏慰抚,不受大将制,战阵则为监军。

军将发,候大角一通,步卒第一团出营东门,东向阵。第二团出营南门,南向阵。第三团出营西门,西向阵。第四团出营北门,北向阵。阵四面团营,然后诸团严驾立。大角三通,则铙鼓俱振,骑第一团引行,队閒相去各十五步。次第二团。次前部鼓吹。次弓矢一队,合二百骑。建蹲兽旗,瓟槊二张,大将在其下。次〈革延〉马二十匹,次大角,次后部铙吹。次第三团,次第四团,次受降使者。次及辎重戎车散兵等,亦有四团。第一辎重出,收东面阵,分为两道,夹以行。第二辎重出,收南面阵,夹以行。第三辎重出,收西面阵,夹以行。第四辎重出,收北面阵,夹以行。亚将领五百骑,建腾豹旗,殿军后。

至营,则第一团骑阵於东面,第二团骑阵於南面,鼓吹翊大将军居中,驻马南向,第三团骑阵於西面,第四团骑阵於北面,合为方阵。四面外向,步卒翊辎重入於阵内,以次安营。营定,四面阵者引骑入营。亚将率骁骑游奕督察。其安营之制,以车外布,閒设马枪,次施兵幕,内安杂畜。事毕,大将、亚将等各就牙帐。马步队与军中散兵,交为两番,五日而代。

於是每日遣一军发,相去四十里,连营渐进。二十四日续发而尽。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亘九百六十里。天子六军次发,两部前后先置,又亘八十里。通诸道合三十军,亘千四十里。

诸军各以帛为带,长尺五寸,阔二寸,题其军号为记。御营内者,合十二卫、三台、五省、九寺,并分隶内外前后左右六军,亦各题其军号,不得自言台省。王公以下,至於兵丁冢隶,悉以帛为带,缀於衣领,名"军记带"。诸军并给幡数百,有事使人交相去来者,执以行。不执幡而离本军者,他军验军记带,知非本部兵,则所在斩之。

大唐显庆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讲武於滍水之南,行三驱之礼。上设次於尚书台以观之。(时许州长史封道弘奏言:"后汉南郡太守马融讲尚书於此,因以为名。今请改为讲武台。"从之。)五年三月八日,又讲武於并州城北。上御飞阁,引群臣临观之。左卫大将军张延师为左军,左右骁武等六卫、左羽林骑士属焉;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为右军,左右威领武候等六卫、右羽林骑士属焉。一鼓而誓众,再鼓而整列,三鼓而交前。左为曲直圆锐之阵,右为方锐直圆之阵。三挑而五变,步退而骑进,五合而各复位。许敬宗奏曰:"延师整而坚,建方敢而锐,皆良将也。"上曰:"讲阅者,安不忘危之道也。梁朝衣冠甚盛,人物亦多,侯景以数千人渡江,一朝瓦解。武不可黩,又不可弃,此之谓也。"

武太后圣历二年,欲以季冬讲武,有司延入孟春。时王方庆上疏曰:"谨按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此乃三时务农,一时讲武,盖王者常事,安不忘危之道也。孟春之月,不可称兵。兵者,干戈甲胄之总名。兵,金也,金性克木,春盛德在木,金气以害盛德,逆生气。'孟春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霜大挚,首种不入'。按蔡邕月令章句:'太阴休,少阳尚微,而行冬令以导水气,故水潦至而败生物也。雪霜大挚,折伤者也。太阴干时,雨雪而霜,故伤首种。'(种谓宿麦也。麦以秋种,故谓之首种。入,收也。为沍寒所伤,故至春不长。今月令首种稷,非麦。)今孟春讲武,是行冬令,以阴政犯阳气,害发生之德。臣恐水潦败物,雪霜损稼,宿麦不登,无所收入也。请至明年孟冬教习,以顺天道。"从之。

先天二年十月十三日,讲武於骊山之下。征兵二十万,戈铤金甲,照耀天地。列大阵於长川,坐作进退,以金鼓之声节之。玄宗亲擐戎服,持大鎗,立於阵前。兵部尚书郭元振,以亏失军容,坐於纛下,将斩之。宰臣刘幽求、张说跪於马前,谏曰:"元振翊戴上皇,有大功於国,虽违军令,不可加刑。伏愿宽宥。"乃舍之,配流新州。给事中知礼仪唐绍,以草军仪有失,斩之。(上既怒唐绍,众情犹冀宽之。会右金吾将军李邈,遽请斩之。时人皆痛惜绍而深咎邈。寻有制罢邈官,遂摈废终身。)薛讷为左军节度。众以元帅及礼官得罪,诸节部颇亦失序,唯讷及解琬军不动。上令轻骑召讷等,至军门,不得入。礼毕,特加慰劳。

命将出征(汉魏北齐后周隋大唐)

汉高帝初为汉王,都汉中。将还定三秦,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拜韩信为大将军。部署诸将,东出陈仓,收秦地。

魏故事,遣将出征,符节郎授节钺,跪而推毂。

北齐命将出征,则太卜诣庙,灼龟,授鼓旗於庙。皇帝陈法驾,服衮冕,至庙,拜於太祖。遍告讫,降就中阶,引上将,操钺授柯,曰:"从此上至天,将军制之。"又操斧授柯,曰:"从此下至泉,将军制之。"将军既受斧钺,对曰:"国不可从外理,军不可从中制。臣既受命,有鼓旗斧钺之威,愿假一言之命於臣。"帝曰:"苟利社稷,将军裁之。"将军就车,载斧钺而出。皇帝推毂度阃,曰:"从此以外,将军制之。"

后周制,大将出征,遣太祝以羊一,祭所过名山大川。明帝武成元年,吐谷浑寇边。帝戎服乘马,遣大司马贺兰祥讨之。告於太祖之庙,司宪奉钺,进授大将。大将拜受,以授从者。礼毕,出受甲兵。

隋制,皇太子亲戎,及将军出师,则以豭肫一衅鼓,皆告社庙。受斧钺讫,不得反宿於家。开皇八年,晋王广将伐陈,内史令李德林摄太尉,告於太庙。礼毕,命有司宜於太社。二十年,太尉晋王广又北伐突厥。次河上,禡祭轩辕黄帝以太牢制币,陈甲兵,行三献之礼。

大唐之制,如开元礼。

宣露布(后魏隋大唐)

后魏每攻战克捷,欲天下闻知,乃书帛,建於漆竿上,名为露布,自此始也。其后相因施行。

隋文帝开皇中,诏太常卿牛弘撰宣露布礼。及九年平陈,元帅晋王以驿上露布。兵部奏,请依新礼。集百官、四方客使等,并赴广阳门外,服朝衣,各依其列。内史令称有诏,在位者皆拜。宣讫,拜,蹈舞者三,又拜而罢。

大唐每平荡寇贼,宣露布。其日,守宫量设群官次。露布至,兵部侍郎奉以奏闻。仍集文武群官、客使於东朝堂,中书令宣布,具如开元礼。(武德元年十一月,秦王平薛仁杲,凯旋,献於太庙。二年五月,秦王破宋金刚,复并州故地,凯旋,献捷於太庙。四年七月,秦王平东都,被黄金甲,陈铁马一万,甲士三万,以王世充、窦建德及隋文物辇辂,献捷於太庙。贞观四年三月,李靖俘颉利可汗,献捷於太庙。永徽元年九月,高侃执车鼻可汗,献於太庙。)

目录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八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附录一 附录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