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二
△仪象
汉创浑天仪,谓即玑衡遗制,唐、宋皆仿为之。至元始有简仪、仰仪、闚几、景符等器,视古加详焉。明於北京齐化门内倚城筑观象台,仿元制作浑仪、简仪、天体三仪,置於台上。台下有晷景堂、圭表、壶漏,清初因之。康熙八年,圣祖用监臣南怀仁言,改造六仪,曰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地平纬仪、纪限仪、天体仪。五十二年,复将地平经、纬合为一仪。乾隆九年,高宗御制玑衡抚辰仪,并安置台上。今考各形制用法,悉著於篇。
黄道经纬仪,仪之圈有四,各分四象限,限各九十度。其外大圈恒定而不移者,名天元子午规,外径六尺,规面厚一寸三分,侧面宽二寸五分,规之下半夹入於云座。仰载之半圈,前后正直子午,上直天顶,中直地平。从地平上下按京师南北两极出入度分,定赤道两极。次内为过极至圈,圈周平分处,各以钢枢贯於赤道二极。又依黄赤大距度,於过极至圈上定黄道南北极。距黄极九十度安黄道圈,与过极至圈十字相交,各陷其中以相入,令两圈为一体,旋转相从。黄道圈之两侧面,一为十二宫,一为二十四节气。其两交,一当冬至,一当夏至。次内为黄道经圈,则以钢枢贯於黄极焉。圈之径为圆轴,围三寸。轴之中心立圆柱为纬表,与经圈侧面成直角,而黄道圈经圈上各设游表,仪顶更设铜丝为垂线。全仪以双龙擎之,复为交梁以立龙足。梁之四端,各承以狮,仍置螺柱以取平。垂线有偏侧,则转螺柱,垂线正,则仪正矣。用法,欲求某星黄道经纬度,须一人於黄道圈上查先所得某星之经纬度分,其上加游表,而过南北轴中柱,表对星定仪;又一人用游表於经圈上过柱,表对所测之星,游移取置,则经圈上游表之指线定某星纬度。又定仪查黄道圈两表相距之度分,即某星之经度差。或测日月,以距星为比,亦如之。
赤道经纬仪,仪有三圈,外大圈者,天元子午规也。以一龙南向而负之。规之分度定极,皆与黄道仪同。去极九十度安赤道圈,与子午规十字相交,恒定不动。圈内规面及上侧面皆鋟二十四时,时各四刻。外规面分三百六十度,内安赤道经圈。以南北极为枢,而可东西游转,与赤道圈内规面相切。经圈径为圆轴,轴中心立圆柱,以及游表、垂线、交梁、螺柱等法,皆同黄道仪。用法,若测日时刻,则赤道圈上用时刻游表,即通光耳,对於南北轴表,视赤道圈内游表所指,即时刻分秒。若诸曜经度,用两通光耳,即两径表,在赤道圈上一定一游。一人从定耳窥南北轴表,与先得星相参测之;一人以游耳转移迁就,而窥本轴表与所测参相直,视两耳间应赤道圈上之度分,即两经度之差也。纬度亦以通光耳於经圈上转移而迁就焉。务欲令目与表与所测相参直,视本耳下经圈在赤道或南或北之度分,即所测距赤道南北之度分也。
地平经仪,仪只一地平圈,全径六尺,其平面宽二寸五分,厚一寸二分。分四象限,各九十度。以四龙立於交梁以承之。梁之四端,各施取平之螺柱。梁之交处安立柱,高与地平圈等,適当地平圈之中心。又於地平圈上东西各立一轴,约高四尺,柱各一龙,盘旋而上,从柱端各伸一爪,互捧圆珠。下有立轴,其形扁方,空其中如窗棂,以安直线。轴之上端入於珠,下端入立柱中心,令可旋转。而轴中之线,恒为天顶之垂线焉。又为长方横表,长如地平圈,全径厚一寸,宽一寸五分,中心开方孔管於立轴下端,使随立轴旋转。复剡其两端令锐,以指地平圈之度分。又自两端各出一线,而上会於立轴中直线之顶,成两三角形。凡有所测,则旋转游表,使三线与所测参相直,乃视表端所指,即所测之地平经度也。
地平纬仪,即象限仪,盖取全圆四分之一以测高度者也。其弧九十度,其两边皆圆半径,长六尺。两半径交处为仪心。仪架东西立柱,各以二龙拱之。上架横梁,又立中柱上管於横梁,令可转动仪心,上指仪之两边,一与中柱平行,一与横梁平行。又於仪心立短圆柱以为表,又加窥衡,长与半径等,上端安於仪心,剡其下端,以指弧面度分,更安表耳。有所测,乃以窥衡上下游移,从表耳缝中窥圆柱,令与所测相参直。其衡端所指度分,即所测之地平纬度也。
纪限仪,弧面为全圆六分之一,分六十度。一弧一幹,幹长六尺,即全圆之半径。弧之宽二寸五分,幹之左右,细云纠缦缠连,所以固之。幹之上端有小衡,与幹成十字。仪心与衡两端皆立圆柱为表,弧面设游表。承仪之台,约高四尺,中植立柱,以系仪之重心,则左右旋转,高低斜侧,无所不可,故又名百游仪焉。用法,测两曜,不论黄赤经纬,而求大圈相距之度,一人从衡端耳表窥中心柱表,对定此曜;又一人从游耳表向中心柱表窥彼曜相参直,视衡端至游耳表下度分,即两曜相距度分也。
天体仪,仪为圆球,径六尺,宛然穹象,故以天体名之。中贯钢轴,露其两端,以属於子午规之南北极,令可转运。座高四尺七寸。座上为地平圈,宽八寸。当子午处各为阙,以入子午规。阙之度与子午规之宽厚等,则两圈十字相交,内规面恰平,而左右上下环抱乎仪。周围皆空五分,以便高弧游表进退。又安时盘於子午规外,径二尺,分二十四时。以北极为心,其指时刻之表,亦定於北极,令能随天体转移,又能自转焉。座下复设机轮,运转子午规,使北极随各方出地升降,各方天象隐见之限,皆可究观矣。
地平经纬合仪,经仪中心立柱安纬仪。用法,旋转纬仪,对定所测游表,於纬仪上得纬度;视纬仪边切经仪之处,即得经度:一测而两得焉。
玑衡抚辰仪,仪制三重,其在外者,即古六合仪,而不用地平圈,其正立双环为子午圈。两面皆刻周天三百六十度,自南北极起,初度至中要九十度,是为天经。斜倚单环为天常赤道圈,两面皆刻周日十二时,以子正午正当子午双环中空之半,而结於其中要,是为天纬。其南北二极皆设圆轴,轴本实於子午双环中空之间,而轴内向,以贯内二重之环。其下承以云座,仰面正中开双槽以受双环,东面正中开云窝以受垂线。下面置十字架,施螺旋以取平。架之东西两端各植龙柱,龙口衔珠,开孔以承天常赤道卯酉之两轴,依观象台测定南北正线,将座架安定,则平面之四方正。又依京师北极出地度分,上数至成一象限,即天顶。依南极入地度分,下数成一象限,即地心。於天顶施小钉悬垂线,而垂適当地心,又適切於双环之面。线末垂球,又適当云窝,不即不离,则上下正立面之四方亦正,而地平已在其中。
次其内即古三辰仪,而不用黄道圈。其贯於二极之双环,为赤极经圈。两极各设轴孔,以受天经之轴,两面皆刻周天三百六十度。结於赤极圈之中要,与天常赤道平运者,为游旋赤道圈,两面皆刻周天三百六十度,与宗动天赤道旋转相应。自经圈之南极,作两象限弧以承之,使不倾垫。
次最内即古四游仪,贯於二极之双环,为四游圈,两面皆刻三百六十度。定於游圈之两极者为直距,绾於直距之中心者为窥衡。游圈中要设直表,以指经度及时,窥衡右旁设直表,以指纬度。别设借弧指时度表、立表、平行立表、平行借弧表,以济所测之穷。又设绾经度表、绾时度表、平行线测经度表,以期两测之合。
其数,子午圈外径六尺三寸,内径五尺六寸六分,环面阔三寸二分,厚九分,中空一寸。天常赤道外径六尺一寸二分,内径五尺六寸四分,环面阔二寸四分,厚一寸四分。赤极经圈外径五尺五寸六分,内径五尺一寸二分,环面阔二寸八分,厚八分,中空一寸二分。游旋赤道外径五尺五寸六分,内径五尺一寸二分,环面阔二寸二分,厚一寸二分。四游圈外径五尺,内径四尺六寸八分,环面阔一寸六分,厚七分,中空一寸四分。直距长如圆之通径,阔一寸六分,厚七分,中空一寸四分。窥衡长四尺七寸二分,方一寸二分,中空一寸。上下两端施方铜盖,厚五分,内三分,方一寸,入於管中,外二分,方一寸二分,齐於管面,中心开圆孔。
指时度表,通长七寸三分,本长一寸六分,形如方筒,入於四游双环中空之间,阔一寸四分,横带长三寸二分,阔五分,两端各钅句回二分,扣於环面之外。表长五寸二分,阔一寸。其指时度之边线,对方筒之正中,下端二寸四分,厚三分,切於游旋赤道之面,以指度分。上端二寸八分,厚二分,切於天常赤道之面,以指时刻。
指纬度表,其形两曲,安於窥衡之右面。底长三寸,阔九分,曲横七分,与四游环之厚等。又曲长一寸七分,切於四游环之外面,从中线减阔之半,所以指纬度也。
借弧指时度表,其本方筒及横带长阔并与前指时度表同。横带之下,自左向右,立安弧背一道,长九寸三分,阔一寸二分,厚一分六釐。弧背之末,平安指时度表,除弧背之厚,长五寸二分,阔一寸。计自表本方筒之中线至指时度表之内边,长六寸七分,当游旋赤道之十五度,当天常赤道之一小时。
立表二座,形直底平,表高底长各三寸二分,阔九分,厚一分。一表向上开长方孔,长一寸,中留直线,又上五分开圆孔,径四分,中留十字线,安於窥衡之上端。一表依前度下开直缝,上开小圆孔,安於窥衡下端,各对衡面中线,以螺旋结之。
平行立表二座,形曲底平,底盘长四寸,阔一寸二分,厚一分,中空三寸二分,阔九分。表曲如勾股。股直如立表,高三寸二分,阔九分。勾横连於股末,长五寸,阔九分,横植於底盘之末。底盘中空,冒於立表底盘之外,以掐表固之。
平行借弧表,制如平行立表,而倒正异。一表上植於衡面,高四寸一分零八毫,一表自衡面下垂,长六寸二分零八毫。距表端下六分开圆孔,又下五分开长方孔,皆与立表制同。
绾经度表,通长四寸,阔一寸四分。其本方筒长一寸六分,高一寸八分,入於四游双环之间,以左右螺旋固之。其末上下二面,以夹游旋赤道,上面阔七分,减本之半,与窥衡中线相直,下面以螺旋固之。
绾时度表,内外二截,内截上下内三面,绾於游旋赤道之内规。上面之末,承於外截之下,开二方孔,以受外截之方足,下面以螺旋固之。外截上下外三面,绾於天常赤道之外规。上面之末,覆於内截之上,下面以螺旋固之。
平行线测经度表,於直距南北极之两端,各安铜版,如工字形,正方二寸八分,与直距二面之分等。两要各缺一长方,长一寸六分,阔七分,扣於直距中空之间。中心开圆孔,贯於天经之轴。四隅距中心一寸九分,各安立柱,圆顶开孔,以穿直线,与直距中径平行。下安小环,以为结赤经平行线之用。又按距星宫度,於游旋赤道安赤经平行线表,其制上画半圆,内容半方,自对角斜线起,初度至横径为四十五度,其中直径与指度表之边线相参直。半圆中心安二游表,各长二寸,距中心一寸九分。边留小脐,中开小圆孔,以线穿之。上端系於北极铜版对角之两环,下端贯於南极铜版对角之两环,各以垂球坠之。
用法,测日时刻,以四游圈东西推转,窥衡南北低昂,令日光透孔圆正,视四游圈下指时度表临天常赤道某时刻,即得。若日景为赤道所碍,则用窥衡上立表测之,令表两孔正透,仍於指时度表视时刻。或为龙柱所碍,则用平行立表测之,亦於指时度视时刻。若指时度表为子午圈所碍,则易用借弧指时度表,次用平行立表。测定日景,视借弧指时度表所指时刻,加一小时,即得。测经度,取所知正午前后一恒星,以其赤道经度之对冲,用绾经度表於游旋赤道绾定四游圈。又任设一时,用绾时度表,於其时之对冲,绾天常赤道。乃将四游圈带定游旋赤道,用窥衡测准距星,随之左旋。候至所设时刻,视绾时度表对游旋赤道某宫度分,即日赤道经度。或以本时太阳赤道经度,用绾时度表於游旋赤道绾定,又以所设时刻之对冲,於天常赤道绾定。候至所设时刻,用四游窥测月星,乃视指时度表所指游旋赤道宫度,加半周,即得所测月星赤道经度。测两曜相距经度,用平行线测经度表於游旋赤道初宫初度安定,令一人用此平行线表、左两线、右两线,并窥定距西之曜,随之左旋;一人用四游窥衡测距东之曜,视指时度表所指游旋赤道之度分,即所测两曜相距赤道经度也。测纬度,凡得经度时,随察指纬度表所指四游圈之度分,即得所测赤道纬度。其有所碍,皆如测时刻法易之。其近北极之星,则以平行借弧表测之。
本纪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志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零一 卷一百零二 卷一百零三 卷一百零四 卷一百零五 卷一百零六 卷一百零七 卷一百零八 卷一百零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列传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零一 卷一百零二 卷一百零三 卷一百零四 卷一百零五 卷一百零六 卷一百零七 卷一百零八 卷一百零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八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二百三十九 卷二百四十 卷二百四十一 卷二百四十二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二百四十五 卷二百四十六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卷二百五十一 卷二百五十二 卷二百五十三 卷二百五十四 卷二百五十五 卷二百五十六 卷二百五十七 卷二百五十八 卷二百五十九 卷二百六十 卷二百六十一 卷二百六十二 卷二百六十三 卷二百六十四 卷二百六十五 卷二百六十六 卷二百六十七 卷二百六十八 卷二百六十九 卷二百七十 卷二百七十一 卷二百七十二 卷二百七十三 卷二百七十四 卷二百七十五 卷二百七十六 卷二百七十七 卷二百七十八 卷二百七十九 卷二百八十 卷二百八十一 卷二百八十二 卷二百八十三 卷二百八十四 卷二百八十五 卷二百八十六 卷二百八十七 卷二百八十八 卷二百八十九 卷二百九十 卷二百九十一 卷二百九十二 卷二百九十三 卷二百九十四 卷二百九十五 卷二百九十六 卷二百九十七 卷二百九十八 卷二百九十九 卷三百 卷三百一 卷三百二 卷三百三 卷三百四 卷三百五 卷三百六 卷三百七 卷三百八 卷三百九 卷三百十 卷三百十一 卷三百十二 卷三百十三 卷三百十四 卷三百十五 卷三百十六 发刊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