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仆射
《汉书·百官表》曰:仆射,秦官也。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之。自待中、尚书、博士及驺宰、永巷,皆有仆射。取所领之事以为号,若尚书,则名曰尚书仆射。
《东观汉记》曰:鲍永字君长,拜仆射,行将军事,将兵安集河东。永好文德,行军常皂襜,路称"鲍尚书兵"。
《后汉书》曰:郅寿为尚书仆射,是时,大将军窦宪以外戚之宠,威倾天下。宪常使门生赍书诣寿,有所请讬,寿即送诏狱。前后上书陈宪骄恣,引王莽以诫国家。
又曰:郑崇字子游,为尚书仆射,数见谏净,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续汉书》曰:尚书仆射一人,六百石。令不在则奏下众事。
《魏志》曰:毛玠字孝先,为尚书仆射。时太子未定立,临淄王植有宠。玠谏曰:"近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会玠起更衣,太祖谓左右曰:"国之司直,我之周昌。"
又曰:徐宣为左仆射,后加侍中。车驾幸许昌,宣总统留事。帝还,主者奏呈文书。诏曰:"朕省与仆射何异?"竟不视。
又曰:文帝时,欲以贾诩为仆射。诩曰:"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以服人;诩纵昧於荣利,奈国朝何?"
《魏略》曰:李丰字安国,为侍中仆射,在台阁,常多托疾。时台制满百日当解禄,丰未满百日蹔起,已而复卧,如是数岁。及太傅宣王久病,曹爽摄政,丰依违二公间,故时人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机有似游光。
《吴志》曰:诸葛恪既定山越,孙权使尚书仆射薛综劳军曰:"故遣中台近官,迎致犒赐。"
《晋书》曰:荀顗代陈泰为仆射,吏部四辞而后受。
又曰:太康元年,以山涛清虚恬简,转为左仆射。
又曰:魏舒太康初拜右仆射,舒与卫瓘、山涛、张华等以六合混一,宜同古典,封禅东岳。前后累陈其事,帝谦让不许。
《晋起居注》曰:武帝太康四年,诏曰:"吏部掌叙人伦,治化之本也,宜得忠正旧德。尚书右仆射魏舒,宽泰弘毅,潜通有才识,其以舒为左右仆射,领选曹。"
又曰:永昌元年诏曰:"尚书分置左右仆射,所以广登贤俊,经始万机。护军周顗可左仆射,领军王遂可右仆射。"
又曰:尚书高阳王珪,忠允善政,思量弘济,莅官尽心,所居著称,其以珪为右仆射。"
又曰:"太康元年诏曰:尚书置左右仆射,所以恢演治典,协宣庶政。"
谢灵运《晋书》曰:古者重武事,贵射御,取其捷御如仆,各置一人,尚书六人,谓之八座。参摄百揆,出纳王命,古元凯之任也。
干宝《晋记》曰:武帝诏曰:"散骑常侍、中军将军羊祜,秉德清劲,经纬文武,虽处腹心之任,不总枢机之重,非垂拱无为,委任责成之意也。以祜为尚书左仆射卫将军。"
《晋诸公赞》曰:司马珪少时有令望,早历显职,晋受禅为尚书左仆射,时年三十七,众论以为美。
《晋书百官注》曰:仆射一人,铜印、墨绶,五时朝服,纳言帻,进贤冠,佩水苍玉。官品第三,俸月四十五石。
《晋公卿礼秩》曰:尚书仆射,魏晋以来或置左右,或不置。
《晋中兴书》曰:顾和,康帝即位为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敕特谕,暮出朝还,其优遇如此。
又曰:纪瞻字士远,为右仆射。肃祖尝内殿慨然忧天下曰:"社稷之臣,欲无复十人如何?"因数之云:"君便是一人。"瞻谢曰:"臣不敢闻命。"肃祖曰:"方欲与君善语,云何复崇谦让耶。"瞻以年在悬车,自陈告老。诏曰:"岂朕德薄,不足以为治乎?"
又曰:王珣拜尚书左仆射,领吏部,时烈宗雅好典籍,深钦爱之,与殷仲堪、徐邈并以才学文章为上所昵。桓玄《答道子笺》云:"王珣明悟疏彻风流之美,虽逼於同异,才用不尽,然君子在朝,所益自多也。"
又曰:刁协字玄亮,除左仆射,时中兴草创,制度未立,朝臣无练习旧仪者。惟协以久在中朝,加性聪朗,多谙故事,朝廷宪体、出入威仪、唱赞一皆禀於协,当时称为强记。
《宋书》曰:刘延孙为尚书左仆射。延孙疾病,不任拜起,上使乘船自清溪至平昌门,仍入尚书下舍。
又曰:汉制,御史中丞遇尚书令,仆、丞郎车,皆预相回避,台官过乃得去。今尚书令上朝及下,禁断行人,犹其制也。(尚书,汉称台,魏晋已降,方号曰省。)
又王弘为仆射,奏弹康乐侯谢灵运:淫其{薛女}女、杀兴湖江涘,请免官削爵,付大理内台。旧体不得用,风声举弹,此事彰赫,暴之朝野,不敢拱默。武帝令免官而已。
又曰:王裕之,字敬弘,元嘉三年为尚书仆射,所署文案,初不省读。尝豫听讼,上问疑狱,敬宏不对。上变色问左右,何故不以讯牒副仆射,敬弘曰:"臣乃得讯牒读之,正自不解。"上甚不悦。
《齐书》曰:王延之转左仆射。宗德既衰,太祖辅政,朝野之情,人怀彼此。延之与尚书令王僧虔中立无所去就,时人为之语曰:"二王持平,不送不迎。"太祖以此善之。
又曰:张绪,帝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俭曰:"绪少有清望,诚美选也,南士由来少居此职。"褚彦回曰:"俭少年,或未忆耳。江左用陆玩、顾和,皆南人也。"俭曰:"晋昏衰政,不可为则。"
《齐职仪》曰:魏朝以尚书仆射毛玠领选曹,晋武以仆射领吏曹,后依拟至今,或领焉。
《南燕书》曰:慕容德以右仆射封嵩为左仆射,尚书韩讠卓为右仆射。时嵩、讠卓并年三十,又以嵩弟螎为西中郎将,讠卓弟轨为中郎将,嵩等俱拜,帝临轩诏令四人同入,嵩等升殿方谢,帝顾曰:"跃二龙於长衢,骋双骥於千里。"朝野荣之。
《后魏书》曰:郭祚为右仆射,时议定新令,诏祚与侍中、门下参议刊正。故事,令、仆射、中丞驺唱而入宫,至於驰道。及祚为仆射,以为非尽敬之宜,言於帝,纳之,下诏:"御在太极,驺唱至止车门;御在朝堂,至司马门。"驺唱不入宫,自此始也。
又曰:赵善为尚书右仆射,性温恭有器局,虽位居端右而愈自谦退其职。务克举则曰:"某官之力。"有罪责则曰:"善之咎也。"时人称其有公辅之量。
又曰:元顺除吏部尚书右仆射,及上省登阶向榻,见榻甚故,问都令史徐仵,仵起曰:"此榻曾经先王坐。"顺即哽塞,涕泗交流,久而不能言,遂令换之。
又曰:阳平王新成之子钦,字思若,累迁尚书右仆射。钦色黑,故时人号为黑面仆射。
《三国典略》曰:东魏以孙腾兼尚书左仆射,府库关钥,一以委之。
又曰:北齐王晋明,豪侈有气侠,留心经史,招引宾客。尝为尚书右仆射,百馀日便谢病而退。告人云:"废人饮酒,安能作刀笔吏,披故纸乎?"
《北齐书》曰:高隆之为尚书右仆射,时初给民田,贵势皆占良美,贫弱咸受瘠薄。隆之启高祖,悉更反易,乃得均平。
《后周书》曰:周惠达为右仆射,自关右草创,礼乐缺然,惠达与礼乐官损益旧章,至是仪轨稍备。魏文帝因朝奏乐,顾谓惠达曰:"此卿之功也。"
又曰:李远除尚书左仆射,远白太祖曰:"远秦陇匹夫,才艺俱缺,平生念望不过一郡守耳。遭逢际会,得奉圣明,主贵臣迁,以至於此。今位居上列,爵迈通侯,受委方面,生杀在手,非直荣宠一时,亦足光华身世。但尚书仆射,任居端揆,今以赐授,适所以重其罪责。明主若欲全之,乞寝此授。"太祖曰:"公勋德兼美,朝廷敬肃,选众而举,何足为辞!且孤之於公,义等骨肉,岂容於官位之间便致退让?深乖所望也。"远不得已,方拜职。
《陈书》曰:袁宪迁右仆射,参掌选事。先是,宪长兄简懿为左仆射,至是宪为右仆射,台省目简懿为大仆射,宪为小仆射,朝廷荣之。
《隋书》曰:杨素为右仆射,与高颎专掌朝政,后文帝渐疏忌素,诏曰:"仆射,国之宰辅,不可躬亲细务,但三五日一度,向省平论大事。"外示崇重,实夺其权。
《唐书》曰:太宗谓房玄龄、杜如晦曰:"为仆射,当须广开耳目,求访贤哲。有武艺谋略、才堪抚众者,任以边事;有经明德行,性理通悟者,任以侍臣;有明幹清悫、处事公平者,任以剧务;有学通今古,识达政术者,任以理人。此乃宰相之弘益也。比闻听受辞讼,日不暇给,安能助朕求贤哉?"因敕:尚书细务属左右丞,惟枉屈大事合闻奏者关於仆射。
又曰:戴至德为仆射,时与刘仁轨更日受词讼。尝有老母经省陈词,至德已收牒省视,老母前曰:"本谓是解事仆射,所以来诉;公乃是不解事仆射,请却付牒来也。"至德笑而还之,议者尤称其长者焉。
又曰:元和中,裴均为仆射,於尚书省都堂上事,其送印及呈孔目、唱案、授案,皆使尚书郎为之。又三品已上官升阶列坐,四品、五品及郎官、御史拜於厅下,然后召御史中丞、左右丞升阶答拜。初,开元中张说为右丞相,因制仪注自极尊大,自非中书门下及诸三品已上官,是日皆坐受拜。或征其所从来,答曰:"圣历中王及善、豆卢钦望同日拜文昌左右丞,亦同此仪。当时以说方承恩宠,不敢复诘,因为故事,非旧典也。均交结权幸而得贵位,在班列尝逾位而立,御史中丞卢坦请退之,均不受。坦曰:"姚南仲为仆射例如此。"曰:"南仲何人?"坦曰:"南仲,是守正而不交权幸者也。"寻罢坦为右庶子,时人归咎於均。
又曰:宝历中,左仆射李绛与御史中丞王璠相遇於道,璠车不为之却,因上言:"故事云,左右仆射,师长庶僚,开元中以为左右丞相,其后虽去三事机务,犹总百司之权,表状之中不署其姓。尚书已下,每月合衙上日,百寮列班,宰相送上,中丞御史列位於庭。礼数之崇,中外特异,所以自武德贞观以来,圣君贤臣布政除弊,不革此礼,谓为合宜。苟有不安,寻亦合废。近年缘有才不当职、恩加特拜者,遂从权便,不用旧仪,酌於群情,事实非当。今或有仆射初除就中丞院门相见者,即与就参何殊?或中丞新授,亦无见仆射之处。又参贺处,或仆射先至,中丞后来,宪度乖宜,尊卑倒置。倘人才忝位,自合别授贤良;若朝命守官,岂得有亏法制!伏望下百僚,重详定事体,使永可遵行。"奉敕宜令左右常侍、谏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详议闻奏。元和中,太常博士韦谦举奏削去旧仪,今降上论於体甚当。然其时,璠党方盛,致绛改官,共寝其仪。
又曰:李程,太和中为左仆射、中谢,日奏曰:"臣所忝官上礼,前后仪注不同。在元和、长庆中,仆射数人,上日不受四品已下官拜。近日再定仪注,四品已下官悉许受拜,王涯窦易直已行之於前。今御史云已闻奏太常寺,定取十五日上,臣进退未知所据。"时中丞李汉以为受四品已下拜太重,敕曰:"仆射上仪近已详定,所缘拜礼皆约令文,已经施行,不合更改,宜准大和四年十一月十六日敕处分。"
《锺离意别传》曰:意为尚书仆射,其年匈奴来降,诏赐缣三百疋,尚书侍郎暨酆受诏,误以三千疋赐匈奴。诏大怒,鞭酆欲死,意独排省阁入谏,明帝以合大义。恚损怒消,帝谓意曰:"非锺离尚书,朕几降威於此郎。"
《世说》曰:周伯仁过江,积年恒大饮酒,尝经三日醒,时人谓为三日仆射。
《唐书官品志》曰:仆射为执法,置二,则为左右仆射,皆与令同。左纠弹而右不纠弹。
《唐新语》曰:自武德至长安四年已前,仆射并是正宰相,故太宗谓房玄龄等曰:"公为宰相,当须大开耳目,求访贤哲。"即其事也。神龙初,豆卢钦望为仆射,不带同中书门下三品,不敢参议政事,后加知军国事。韦安石为仆射,东都留守,自后仆射不知政事。
天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时序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地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皇王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偏霸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皇亲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周郡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居处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封建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职官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兵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人事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一十 卷一百一十一 卷一百一十二 卷一百一十三 卷一百一十四 卷一百一十五 卷一百一十六 卷一百一十七 卷一百一十八 卷一百一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逸民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宗亲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礼仪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乐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文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学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治道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刑法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释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道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仪式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服章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服用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方术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疾病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工艺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器物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杂物部
卷一 卷二舟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车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奉使部
卷一 卷二 卷三四夷部
卷一·东夷一 卷二·东夷二 卷三·东夷三 卷四·东夷四 卷五·东夷五 卷六·南蛮一 卷七·南蛮二 卷八·南蛮三 卷九·南蛮四 卷十·南蛮五 卷十一·南蛮六 卷十二·南蛮七 卷十三·西戎一 卷十四·西戎二 卷十五·西戎三 卷十六·西戎四 卷十七·西戎五 卷十八·西戎六 卷十九·西戎七 卷二十·北狄一 卷二十一·北狄二 卷二十二·北狄三珍宝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布帛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资产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百谷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饮食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火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休征部
卷一 卷二咎徵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神鬼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妖异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兽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羽族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鳞介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虫豸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木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竹部
卷一 卷二果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菜茹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香部
卷一 卷二 卷三药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百卉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