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卷五十四

○败

《易》曰:投戈散地,六亲不相能保。

《礼记》曰:谋人之军,败则死之。

又曰: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马惊败绩。

《左传》曰:凡师,敌未阵曰败某师,皆阵曰战,大崩曰败绩,得俊曰克,覆而败之曰取某师,京师败绩曰王师败绩于某。

又曰:夫其败也,如日月之蚀,何损於明?

又曰:及齐师战於乾时,我师败绩。

又曰:公及邾师战于升陉,我师败绩。

又曰:郑伯侵陈,大获。往岁,郑伯请成於陈,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陈侯不从,故败。

又曰: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

又曰:宋师与齐师战于献,齐师败绩。

又曰: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境,息师大败而还。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也。不度德,(郑庄贤也。)不量力,(息国弱也。)不亲亲,(郑息同姓之国。)不征辞,不察有罪,(言语相恨,当明征其辞,以审曲直,不宜轻斗。)犯五不韪(韪,是也。)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又曰:郑师伐宋,将战,华元杀羊食士,(食,音嗣。)其御羊斟不与。及战,斟曰:"畴昔之羊,子为政,(畴昔,犹前日也。)今日之事,我为政。"与入郑师,故败。

又曰:狄人伐卫,战于荥泽,卫师败绩,卫侯不去其旗,是以甚败。遂灭卫。

《史记》曰:管仲曰:"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又曰: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为鲁将。与齐战,败,三北,鲁庄公犹复以为将。

又曰: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大国侵鲁,亦以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还鲁之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尽复于鲁。(案《鲁连与燕将书》曰:曹子为将,三败三北,亡地五百里。向使曹子计不及顾,义不旋踵,刎颈而死,则亦不免为败军擒将矣。曹子弃三北之耻而退与鲁君讨桓公,朝天下,会诸侯,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加吴越。)

又《晋世家》曰:襄公墨衰绖。四月,败秦师于殽,虏秦王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夫人秦女,谓襄公曰:"秦欲得其三将戮之。"公许,遣之。先轸闻之,谓襄公曰:"患生矣!"轸乃追秦将。秦将渡河,已在船中,顿首谢,卒不及。后三年,秦果使孟明等伐晋,报殽之败也。

《后汉书》曰:建武三年春正月甲子,以偏将军冯异为征西大将军,杜茂为骠骑大将军,大司徒邓禹及冯异与赤眉战于回谿,禹败绩。后闰九月乙巳,冯异与赤眉战於崤底,大破之。

又曰:邓禹与赤眉战败,帝征禹还。敕曰:"赤眉无谷,自当来东,吾折捶笞之,非诸将忧也。无得进兵。"禹惭於受任而功不遂,数以饥卒徼战,辄不利。(徼,古尧切。)

又曰:邓禹与车骑将军邓弘击赤眉,遂为所败,众皆死散。禹独与二十四骑还诣宜阳,谢上大司徒、梁侯印绶。有诏归侯印绶。数月,拜为右将军。

又曰:邓弘与赤眉大战移日,赤眉佯败,弃辎重走。车皆载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饥,争取之。赤眉引兵还击弘,弘军溃乱,冯异与禹合兵救之,赤眉小却。异以士卒饿倦,可且休,禹不听,复战,大为所败。

又曰:庞萌反,攻杀楚郡太守,引军袭败盖延,盖延走,北渡泗水,破舟楫,坏津梁,仅而得免。

又曰:公孙瓒为袁绍所围,遣子续求救于黑山贼帅张燕,燕卒兵十万,三道来救瓒。未及至,瓒乃密使行人赍书告续曰:"昔周末丧乱,僵尸蔽地,以意而推,犹为否也。不图今日亲当其锋。袁氏之攻,状若鬼神,梯冲舞於楼上,鼓角鸣於地中,日穷月急,不遑启处。汝当碎首於张燕,驰以告急。父子天性,不言而动。(言相感也。)且厉五千铁骑於北隰之中,(湿曰隰。)起火为应,吾当自内出,奋扬威武,决命於斯。不然,吾亡之后,天下虽广,汝欲求安足之地,其可得乎?"绍候得其书,(《献帝春秋》候者得书,绍使陈琳易其辞,即此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便出战。绍设伏,瓒遂大败,复还保小城。自计必无全,乃悉缢其姊妹妻子,然后引火自焚。

《魏志》曰: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於樊,又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舟就攻,禁遂降。会孙权擒羽,获其众,禁复在吴。文帝践祚,权称藩,遣之,帝引见,禁须发皓白,形容憔悴。涕泣顿首。帝慰喻以荀林父孟明视之事。(《魏书》《诏》曰:昔荀林父败绩於邲,孟明丧师於殽,晋秦不替,使复其位。后晋获狄土,秦霸西戎,区区小国,犹尚若斯,而况万乘乎!樊城之败,水灾暴至,非战之咎也,其复禁等官。)拜安远将军。

《晋书》曰:陆机河桥之战,始临戎而牙旗折,意甚恶之。列军自朝歌至于河桥,鼓声闻数百里,汉魏以来,出师之盛未尝有也。长沙王乂奉天子与机战于鹿苑,机军大败,赴七里涧而死者如积焉。

又曰:张骏为凉州牧。西域长史李柏请讨叛将赵真,为真所败。议者以柏造谋致败,请诛之。骏曰:"吾每念汉世宗之杀王恢,不如秦穆之赦孟明。"竟以减死论,群心咸悦。

又曰:孙恩为刘裕所击,穷蹙,乃赴海自沉,妖党及妓妾谓之水仙,投水从死者百数。馀众以恩妹夫卢循为主。

又曰:卢循既败走,召妓妾问曰:"我今将自杀,谁能同者?"多云:"雀鼠贪生,就死实难。"有云:"官尚当死,某岂愿生!"於是悉配诸辞死者,因自投于外。同党尽诛。

又曰:苻坚败走,刘牢之进屯鄄城,讨诸未服,河南诸城堡承风归顺者甚众。苻坚子丕据邺,为慕容垂所逼,请降,牢之引兵救之。垂闻军至,出新城北走。牢之与沛郡太守田次追之,行二百里,至五桥泽中,争取辎重,军稍乱,为垂所击,牢之败绩,士卒歼焉。牢之策马跳五丈涧,得脱。会丕救至,因入临漳,集亡散,兵复少振。牢之以军败征而还。

又曰:苻坚败寿春,单骑遁还于淮北,饥甚。人有进壶飧豚髀者,坚食之大悦,曰:"昔公孙豆粥,何以加也?"命赐帛十匹。

又曰:毌丘俭、文钦反。司马景王遣邓艾督太山诸军屯乐嘉。钦将攻艾,景王衔枚径造乐嘉。钦子鸯,年十八,勇冠三军,谓钦曰:"及其未定,请登城鼓噪,击之可破也。"既谋而行,三噪而钦不能应,鸯退,相与引而东。景王谓诸将曰:"钦走矣。"发锐军以追之。诸将曰:"钦旧将,鸯小而锐,引军内入,未有失利,必不走也。"王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鸯三鼓而钦不应,其势已屈,不走何待?"钦将遁,谓鸯曰:"不先折其势,不得去也。"乃与骑十馀冲锋陷阵,所向皆披靡,遂引去。王遣骁骑八千翼而追之。钦父子与麾下走保项。俭闻钦败,弃众宵遁淮南。安风津都尉追俭,斩之。

又曰:苻坚率众百万屯寿阳,列阵淝水。谢玄谓苻融曰:"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稍却。"坚遂麾使阵退,众因乱不能止。玄以精锐决战。坚众崩溃。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至,草行露宿,饥冻以死。获坚乘舆云母车,军资山积。

又曰:苻坚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又见王师部阵,谓融曰:"此亦勍敌也。"怃然有惧色。及败,单骑遁于淮北,饥甚,人有进壶飧者,曰:"臣闻白龙厌天池之乐而见困豫且。今蒙尘之难,岂自天乎!"

《晋中兴书》曰:谢琰为会稽内史,督五部事。隆安四年,孙恩攻上虞,进及邢浦。上党太守张虔硕战败於邢浦,人情震惧,群贼锐进,咸以宜持重严备,且列水军於南湖,又应分军设伏以待之。琰不听。外白贼至,时尚未食。琰曰:"要先灭此寇而后食耳。"跨马而出。广武将军桓宝为前锋,果敢能战。杀贼甚多,而塘路迮狭,鱼贯不聚,贼於舰中傍射,前后断绝。琰至千秋亭,与二子肇、峻俱被害,宝亦死之。

又曰:刘道规及下邳太守孟怀玉等与桓玄战于峥嵘洲。义军乘风纵火,尽锐争先,玄众大溃,烧辎重夜遯。玄故将刘统、冯雅等聚党四百人,掩没浔阳城,建威将军刘怀肃讨平之。其党自相斩以降。玄入江陵,太守冯谈劝使更下战,玄不从,欲步出汉州,投梁州刺史桓希,而人情崩阻,不可复合。益州刺史毛琚弟璠卒,琚使其从孙祐之、参军费恬送璠丧,葬于江陵。琚弟修之为玄屯骑校尉,玄计穷欲走汉中,修之诱以入蜀,遂与石康等乘舰溯江数十里,恬与祐之迎击玄。益州督护冯迁斫玄,玄曰:"是何人耶?敢杀天子!"迁曰:"欲杀天子之贼耳。"斩玄首并石康等五级,庾颐之及殿中监万盖、丁仙期皆死之。玄年六十,息升六岁,云:"我是豫章王,诸军勿见杀。"遂送至江陵,市斩之。

《三十国春秋》曰:后燕慕容垂遣其子宝步骑七万伐后魏,战於参合陂,大败。宝以数千骑奔免,士众还者十一二。宝恨参合之败,屡言魏有可乘之机,由是自率大众伐魏。至参合,见往年战处,积骸如山,设吊祭之礼,死者父兄一时号哭,军中皆恸。垂惭愤呕血,因而寝疾,却还,道卒。

《宋书》曰:晋安王子勋举兵浔阳,宋将殷孝祖讨之。时贼据赭析。(赭,音者。)孝祖将进攻之,与贼合战,常以鼓盖自随,军中人相谓曰:"殷统军可谓死将矣。今与贼交锋,而以羽仪自标显若此,射者十手攒射,欲不{敝死},得乎?"是日,于阵中流矢死。

又曰:王玄谟北围滑台,为魏军所追,大破之,流矢中臂。二十八年正月,还至历城,义恭与玄谟书曰:"闻因败为成臂上疮,将非金印之征邪。"

《梁后略》曰:丙午,军帅萧方等至於长沙,河东王誉率左右七千人,置阵登高以御之。方等兵精众盛,暗江水满,争来赴战。俄尔之间,方等众溃,誉军以骑汨之,悉皆透水。方等与左右二百馀人,驰往赴舟,舟中之指可掬,方等溺于江中。

《通典》曰:东魏大将齐神武与西魏大将周文帝战邙山。时周文见齐神武出旗鼓,识之,乃募敢勇士三千,令贺拔胜总之,犯其军。適与齐神武相遇,时募士皆用短兵接战,胜,逐齐神武数里,刃垂及之。会胜马为流矢所中,死,比副骑至,齐神武已逸去。

《隋书》曰:高丽之役,炀帝使宇文述将兵东济萨水,去平壤三十里,因山为营。乙支文德复遣使伪降,请述曰:"若旋师者,当奉高元朝行在所。"述见士卒疲弊,不可复战,又平壤险固,卒难致力,遂因其诈而还。众半济,贼击后军,於是大溃不可禁止,九军败绩,一日一夜,还至鸭渌水,行四百五十里。初,渡辽九军三十万五千人,及还至辽东城,惟二千七百人。帝怒,以述等属吏,至东都,除名为民。

《唐书》曰:屈突通将自武关趋蓝田以赴长安。军过潼关,为刘文静所遏,不得进,相持月馀,通又令显和以步骑万人夜袭文静,诘朝大战,义军不利。显和纵兵入我二栅而战者,往复数焉。文静为流矢所中,义军气夺,垂至於败。而文静游军数百骑自南山而来击其背,显和大败,匹马而归。通势弥蹙,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劳勉将士,未尝不流涕,人亦以此怀之。

又曰:安禄山之乱,哥舒翰领兵马步十五万,贼将崔乾祐会战。初,哥舒翰造毡车,以毡蒙其车,以马驾之。画以龙虎之状,五色相恒,以金银饰其画兽之目及爪,将冲战焉。因其惊骇,拟从而掎角,攒戈矢而逐之。贼知其计,积薪刍於隘路,候毡车至,顺风纵火焚之,驾马奔骇,烧毡车,薪刍烟焰昏黑,两军不相辨。我师谓贼军在烟焰中,遂集弓弩并力射之。贼军抽退,尽日矢尽,方觉无贼。我师众从关门六七十里,路狭,北抵黄河,南是古岸排,蹴进不得。贼抽军从南山设疑,曳柴扬尘,以伺罗诸,诸兵习险,直渡黄河古岸横截我师,我师败绩,沉河而死十有二三。

又曰:潼关之战,哥舒翰在河北高阜上观军阵进退之势。于时有般粮船在河北岸,左右言取船渡兵可得,遂令将船百馀只,到南岸渡人,舟中之指可掬。登舟争渡者不可胜数,每满即沉。如是登船沉者数十渡,馀军尽散走,还入关。

《三国典略》曰:齐师既败,军士奔至江者,缚荻为筏,多被没溺,浮尸翳江,至於京。先是,童谣曰:"虏马万匹入南湖,城南酒家使虏奴。"至是,梁军士以齐兵质酒,一人才得一醉。

又曰:周武伐齐,齐主亦於堑北列阵,谓高阿那肱曰:"战是耶,不战是耶?"那肱曰:"不如勿战,却守高梁桥。"安吐根曰:"一把子贼,马上刺取掷著汾阳中。"诸内参曰:"彼亦天子,我亦天子,彼能悬军远来,我何为守堑示弱?"齐主曰:"此言是也。"使让那肱曰:"尔富贵足,惜性命耶?"乃填堑南引。帝大喜。齐主亲战,东偏颇有退者,淑妃怖曰:"军败矣!"穆提婆进曰:"大家去,大家去!"齐主以淑妃奔高梁关。奚长乐谏曰:"半进半退,战家常体,今兵众全整,未有伤败,陛下舍此安之?御马一动,人情惊扰,愿速还安抚。"齐主将从之,穆提婆引其肘曰:"长乐言,何可信?"齐众大溃。军资甲仗数百里间,委弃山积,在阵死者八千馀人。齐主夜走至洪洞戍。

又曰:周遣大将军王轨破陈於吕梁,擒其司空南平郡公吴明彻、徐州刺史董安公、程文季等,俘斩三万馀人。初,轨潜於清水入淮口,多竖大木以铁锁贯车轮,横截水流,遏断船只。萧摩诃谓明彻曰:"闻王轨锁下流,其两边筑城。今尚未立,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彼城若立,则吾属且为虏矣。"明彻乃奋髯曰:"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摩诃失色而退。一旬之间,我兵益至。摩诃又请明彻曰:"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愿公率步乘车舆徐行,摩诃领铁骑数千,驱驰前后,必当使公安达京邑。"明彻曰:"弟之此计,乃良图也。然老夫受脤专征,不能战胜攻取,今被围逼,惭寡无地。且步军既多,吾为总督,必须身居其后,相率兼行。"遂欲破堰。大军以舫载马,北谯州刺史裴子烈议曰:"若决堰下船,船必倾倒,不如前遣马出,於事为允。"会明彻疾笃,知事不济,遂从之。乃遣摩诃率马军数千前还。明彻决堰,乘水而退。至清口,水势渐微,船碍车轮,并不得渡。轨围而蹙之,明彻力穷就执。陈之锐卒,於是歼焉。

《卫公兵法》曰:或若军有贤智而不能用者,败;上下相亲而各述已长者,败;赏罚不当而众多怨言者,败;知而不敢击,不知而击之者,败;地利不得而卒多战厄者,败;劳逸无别,不晓车骑之用者,败;觇侯不审而轻敌懈怠者,败;行於险道而不知深沟绝涧者,败;阵无选锋而奇正不分者,败。凡此十败,非天之殃,将之过也。夫兵者,宁可千日而不使,不可一时而不胜。故白起对秦王曰:"明王爱其国,忠臣爱其名。宁伏其重诛,不忍为辱军之将。"又严颜谓张飞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故二将咸重其名节,宁就死而不求生者,盖知败衄之耻,斯诚甚矣。

《说苑》曰:晋、荆战於邲,晋师败绩,荀林父将归请死。景公将许之,士贞伯曰:"不可,城濮之役,晋胜于荆,夫文公犹有忧色。曰:子玉犹存,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及荆杀子玉,乃喜。今天或者大警晋也,林父之事君,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今杀之,是重荆胜也。"景公曰:"善。"乃使复将。

潘安仁《马汧督诔·序》曰:昔乘丘之战,县贲父御鲁庄公,马惊败绩。贲父曰:"他日未尝败绩,今而败绩,是无勇也。"遂死之。

又曰:偏师裨将殒首覆军者,盖以十数。

目录

天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时序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地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皇王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偏霸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皇亲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周郡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居处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封建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职官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兵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人事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一十 卷一百一十一 卷一百一十二 卷一百一十三 卷一百一十四 卷一百一十五 卷一百一十六 卷一百一十七 卷一百一十八 卷一百一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逸民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宗亲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礼仪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乐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文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学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治道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刑法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释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道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仪式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服章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服用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方术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疾病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工艺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器物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杂物部

卷一 卷二

舟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车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奉使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四夷部

卷一·东夷一 卷二·东夷二 卷三·东夷三 卷四·东夷四 卷五·东夷五 卷六·南蛮一 卷七·南蛮二 卷八·南蛮三 卷九·南蛮四 卷十·南蛮五 卷十一·南蛮六 卷十二·南蛮七 卷十三·西戎一 卷十四·西戎二 卷十五·西戎三 卷十六·西戎四 卷十七·西戎五 卷十八·西戎六 卷十九·西戎七 卷二十·北狄一 卷二十一·北狄二 卷二十二·北狄三

珍宝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布帛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资产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百谷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饮食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火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休征部

卷一 卷二

咎徵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神鬼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妖异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兽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羽族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鳞介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虫豸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木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竹部

卷一 卷二

果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菜茹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香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药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百卉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