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卷三十七

○唐肃宗宣皇帝

《唐书》曰:肃宗宣皇帝,讳亨,玄宗第三子也,母曰元献皇后杨氏。景云二年乙亥生,初名嗣昇。二岁封陕王,五岁拜安西大都护、河西四镇诸蕃落大使。上仁爱英悟,得之天然;及长,聪敏强记,属辞典丽,耳目之所听览,不复遗忘。开元十五年正月,封忠王,改名浚。五月,领朔方大使、单于大都护。十八年,奚、契丹犯塞,以上为河北道元帅,信安王祎为副元帅,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伷先等八总管兵以讨之。仍命百寮设次于光顺门,与上相见。左丞相张说退谓学士孙逖、韦述曰:"尝见太宗写真图,忠王英姿颖发,仪表非常,雅类圣祖,此社稷之福也。"二十年,诸将大破奚、契丹,以上遥统之功,加司徒。二十三年改名玙。后皇太子得罪,立上为皇太子。天宝十二载正月,安禄山来朝,上尝密奏,云禄山有反相,玄宗不听。十四载十一月,禄山果叛。十二月丁未,陷东京。辛丑,制太子监国,仍遣上亲总诸军进讨。时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由是军民切齿於杨氏。国忠惧,乃与贵妃谋间其事,上遂不行。乃诏河西节度哥舒翰为皇太子前锋兵马元帅,今率众二十万守潼关。明年六月,哥舒翰为贼所败,关门不守,玄宗幸蜀。丁酉,至马嵬顿兵,军不进,请诛杨氏。於是诛国忠,赐贵妃自尽。车驾将发,留上在后宣谕百姓,众泣而言曰:"逆胡背恩,主上播越,臣等生於圣代,世为唐民,愿戮力一心,为国讨贼,请从太子收复长安。"玄宗闻之曰:"此天启也。"乃令高力士与寿王瑁送太子内人及服御等物,留后军厩马军从上。令力士口宣曰:"汝好去!百姓属望,慎勿违之。莫以吾为意。且西戎北狄,吾尝厚之,今国步艰难,必得其用,汝其勉之。"上回至渭北,便桥已断,水暴涨,无舟楫,上号令水滨百姓,归者三千馀人。渭水可涉,又过潼关,散卒误以为贼,与之战,士众多伤。乃收其馀众以北上,军既济,后者皆溺。上喜,以为天之睠佑。时从上惟广平、建宁二王及四军将士,才二千人。自奉而北,夕次永寿,百姓遮道献牛酒。有白云起西北,长数丈,如楼阁之状,议者以为天子气。戊戌,至新平郡。时昼夜奔驰三百馀里,士众器械亡失过半,所存之众,不过一旅。时贼据长安,知上治兵河西,三辅百姓皆曰:"吾太子大军即至。"贼望西北尘起,有时奔走。七月辛酉,上至灵武,时魏少游预备供帐,无不毕备。裴冕、杜鸿渐等从容进曰:"今寇逆乱常,毒流函、洛,主上倦勤大位,移幸蜀川。江山阻修,奏请路绝,宗社神器,须有所归。万姓颙颙,思崇明圣,天意人事,不可固违。伏愿殿下,顺其乐推,以安社稷,王者之大孝也。"上曰:"俟平寇逆,奉迎銮舆,从容储闱,侍膳左右,岂不乐哉!公等何怱怱也?"冕等凡六上笺,辞情激切,上不获已而从之。是月甲子,上即皇帝于灵武。即日奏上皇。是日,御灵武南门,下制,大赦天下,改元曰至德。以朔方度支副使、大理司直杜鸿渐为兵部郎中,朔方节度判官崔漪为吏部郎中,并知中书舍人事。以御史中丞裴冕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灵武郡为大都督府。癸巳,上所奉表始达成都。丁酉,上皇逊位称诰,遣左相韦见素、吏部尚书房琯、门下侍郎崔涣等奉册书赴灵武。九月戊辰,上南幸彭原郡。景子,至顺化郡,韦见素、房琯、崔涣等自蜀郡赍上册书及传国宝等至。上素知房琯名,至是琯请为兵马元帅收复两京,许之。二载春正月庚戌朔,上在彭原受朝贺。是日通表入蜀贺上皇。上皇遣平章事崔圆奉诰赴彭原。乙卯,逆胡安禄山为子其庆绪所杀。九月,持四节,与回纥叶护太子率兵四千助国讨贼。叶护入见,宴赐加等。丁亥,元帅广平王统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食之众二十万,东向讨贼。壬寅,与贼将安守忠、李归仁等战于香积寺西北,贼军大败,斩首六万级,贼帅张通儒弃京城东走。癸卯,广平王收西京。甲辰,捷书至行在,即日告捷於蜀。上皇遣裴冕入京,启告郊庙社稷。冬十月癸丑,贼将尹子琦陷睢阳,害张巡、姚訚,执许远。贼自香积之败,悉众保陕郡,广平王统郭子仪等进攻,与贼战于陕西之新店,贼众大败,斩首十万级,横尸三十里。庚申,安庆绪与其党奔河北。壬戌,广平王入东京,陈兵天津桥南,士庶欢呼路侧。陷贼官伪署侍中陈希烈等三百馀人素服待罪。癸亥,上自凤翔还京,仍遣太子太师韦见素入蜀迎上皇,凤阳郡给复五载。景寅,至望贤宫,得东京捷书至,上大喜。丁卯,入长安。士庶涕泣拜抃曰:"不图复见吾军!"上亦为之感恻。九庙为贼所焚,上素服哭于庙三日,入居大明宫。十二月景午,上皇至自蜀,上自望贤宫奉迎。上皇御宫南楼,上望楼辟易,下马趋进楼前,再拜蹈舞称庆。上皇下楼,上匍匐捧上皇足,涕泗呜咽,不能自胜。遂扶侍上皇御殿,亲自进食;自试御马以进,又躬拢辔而行,止之后退。上皇曰:"吾享国长久,吾不知贵,见吾子为天子,吾知贵矣。"上乘马前导,自开远门至丹凤门,旗帜烛天,采棚夹道。士庶舞抃路侧,皆曰:"不图今日再见二圣!"百寮班於含元殿庭,上皇御殿,左相苗晋卿率百辟称贺,人人无不感咽。礼毕,上皇诣长乐殿谒九庙神主,即日幸兴庆宫。上请归东宫,上皇遣高力士再三慰喻而止。三载正月,甲戌朔。戊寅,上皇御宣政殿,册皇帝尊号曰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乙巳,上御兴庆殿,奉册上皇徽号曰太上至道圣皇大帝。丁未,御丹凤门,大赦天下,改至德三载为乾元元年。二年九月庚寅,逆胡史思明陷洛阳,副元帅李光弼守河阳,汝、郑、滑等州陷贼。三年闰四月朔,彗出西方,其长数丈,己卯,以星文变异,上御丹凤门,大赦天下,改乾元为上元。追封周太公望为武成王,依文宣王例置庙。时大雾,自四月雨至闰月末不止。米价翔贵,人相食,饥死者委骸于路。二年三月甲子,史朝义率众贼袭我陕州,卫伯玉逆击败之。戊戌,史思明为其子朝义所杀。九月壬午,制:自今已后,朕号惟称皇帝,其年号但称元年,去上元之号。其以今年十一月为岁首,便数建丑建寅,每月以所建为数。建卯月,辛亥朔,上御丹凤门,大赦,以京兆府为上都,河南府为东都,凤翔为西都,江陵为南都,太原为北都。建巳月庚戌朔,壬子,楚州刺史崔侁表献定国宝玉十三枚。甲寅,太上皇崩于西内神龙殿。上自仲春不豫,闻上皇登遐,不胜哀悸,因兹大渐。乙丑,诏皇太子监国,又曰:"上天降宝,献自楚州,因以体元,叶乎五纪。其元年宜改为宝应,建巳月为四月,馀月并依常数,乃依旧以正月一日为岁首。"丁卯,宣遗诏。是日,上崩于长生殿,年五十二。谥曰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肃宗。宝应二年三月,葬于建陵。

○史思明(附)

《唐书》曰:史思明,本名窣干,营州宁夷州突厥杂种胡人也。狭瘦,少须,〈呙多〉鼻,伛背、眼目廞枯,性急躁。与安禄山同乡里,相校一日生,思明除日生,禄山岁日生。及长,相善,俱以骁勇闻。初事特进乌知义,每令轻骑觇贼,必生擒以归。又解六蕃语,与禄山同为互市郎。张守珪为幽州节度,奏为折冲。天宝初,频立战功,官至将军,知平卢军事。尝入奏,玄宗赐坐,与语,甚奇之。问其年,曰"四十矣"。玄宗抚其背曰:"卿贵在后,勉之。"迁大将军、北平太守。十一载,禄山奏授平卢节度、都知兵马使。十四载,禄山反,命思明讨饶阳等诸郡,陷之。十五载正月六日,思明与蔡希德围颜杲卿於常山,九日拔之。又围饶阳,二十九日不能拔。李光弼出土门,收常山郡,思明解围而拒光弼。光弼列兵於城南,相持累月,光弼草尽,使精卒以车数乘於旁县取草,辄被击之,其后率十匹惟共得两束草,至剉蒿荐以饲之。初,禄山以贾循为范阳留后,谋归顺,为副留守向润客所杀,以思明代之。又以征战在外,令向润客代其任。四月,朔方节度郭子仪以朔方蕃、汉二万人自土门而至常山,军威遂振,南收赵郡,思明退保博陵。五月十日,子仪、光弼败思明于沙河上。思明以骑卒奔嘉山,光弼击之,思明又败走入博陵郡。光弼围之,城方拔。属潼关失守,肃宗理兵于朔方,使中官邢延恩追朔方、河东兵马。光弼入土门,思明随后邀击之。思明将卒颇精锐,皆破平卢战士,因南收常山、赵郡。又攻河间、平原,颜真卿以兵食既尽,乃渡河而南,由是河北之地悉陷於思明。至德二年正月,思明以蔡希德合范阳、上党兵马十万,围李光弼于太原。光弼使为地道,至贼阵前。骁贼方戏弄城中人,地道中人擒而曳之,贼以为神,呼为"地藏菩萨"。思明留十月,会安禄山死,庆绪令归范阳,希德留百馀日,竟不能拔而归。自禄山陷两京,常以骆驼运两京御府珍宝於范阳,不知纪极。由是,资其逆谋,思明转矫,不用庆绪之命。庆绪为王师所败,投邺郡。其下蕃、汉兵五万人,初不知所从,思明击杀三千人,然后降之。庆绪使阿史那承庆、安守忠征兵於思明,且欲图之。判官耿仁智,忠谋之士,谓思明曰:"大夫威重,人不敢言,仁智请一言而死。"思明曰:"试言之。"对曰:"大夫久事禄山,禄山兵权若是,谁敢不服。如大夫比者,逼於凶威耳,固亦无罪。今闻孝感皇帝聪明勇智,有少康、周宣之略。大夫发使输诚,必开怀见纳,此转祸为福之上策也。"思明曰:"善。"庆承等以三千骑至范阳,思明悉众介胄以逆之,众且数万,去之一里,使人谓之曰:"相公及王远至,将士等不胜喜跃。此皆边兵怯懦,颇惧相公之众,莫敢进也。请弛弓以安之。"从之。思明遂以承庆守忠入内厅,饮乐之。别令诸将於其所分收其甲仗。其诸郡兵皆给粮,恣归之。欲留者,分隶诸营。遂拘承庆,斩守忠及李立节之首。会李光弼使衙官敬俯招之,思明遂令衙官窦子昂奉表以所管兵众八万人兼以伪河东节度高秀岩来降。肃宗大悦,封思明为归义王、范阳长史、御史大夫、河北节度使,朝义以下并为列卿,秀岩云中太守,以其男如岳等七人为大官。使内侍李思敬、将军乌承恩宣慰,便令讨残贼。明年改元乾元,四月,肃宗使乌承恩为副使,候伺其过而杀之。初,承恩父知义为节度,思明常事知义,亦有开奖之恩。以此,光弼冀其无疑,因谋杀之。承恩至范阳,数漏其情,夜取妇人衣衣之,诣诸将家,以翻动之意谕之。诸将以白思明,思明甚惧,无以为验。有顷,承恩与思敬从上京来,宣恩命毕,将归私家。思明留承恩且于馆中,思明当有所议已令帏其所寝之床,伏二人於其下。承恩有小男,先留范阳,思明令省其父。夜后,承恩私于其子曰:"吾受命除此逆胡,便授吾节度矣。"床下二人叫呼而出,以告思明。思明令执之,搜其衣囊,得朝廷所与阿史那承庆铁券及光弼与承恩之牒,云:"承庆事了,即付铁券;不了,不可付之。"又得簿书数百纸,皆载先所从反军将名。思明语之曰:"我何负于汝而至是耶?"承恩称:"死罪,此太尉光弼之谋也。"思明集军将官吏百姓,西向大哭曰:"臣以十三州之地,十万众之兵降国家,赤心不负陛下,何至杀臣!"因榜杀承恩父子,囚李思敬,遣使表其事。朝廷又令中使慰谕云:"国家与光弼无此事,乃承恩所为,杀之善也。"又有使从京至,执三司议罪人状,以示思明。思明曰:"陈希烈已下,皆重臣,上皇弃之幸蜀,既收复天下,此皆当慰劳之。今尚见杀,况我本从禄山反乎!"诸将皆云:"乌承恩之前事,情状可知,光弼尚在,忧不细也。大夫何不取诸将状以诛光弼,以谢河北百姓。主上若不惜光弼,为大夫诛之,大夫乃安;不然,为患未已。"思明曰:"公等言是。"乃令耿仁智、张不矜修表:"请诛光弼谢河北,若不从臣请,臣则自领兵往太原诛光弼。"不矜初以表示思明,及封入函,耿仁智尽削去之。写表者密白思明,思明怒甚,执二人於庭曰:"汝等何得负我!"命斩之。仁智事思明颇久,意欲活之,却令召入,谓之曰:"我任使汝向三十年,今日之事,我不负汝。"仁智大叫曰:"人生固有一死,须存忠节。今大夫纳邪说,为反逆之计,纵延旬月,不如早死,请速加斧锧。"思明大怒,乱捶杀之,脑流于地。十月,郭子仪领九节度围相州,安庆绪偷道求救於思明,思明惧军威之盛,不敢进。十二月,萧华以魏州归顺,诏遣崔光远替之。思明击而拔其城,光远脱身南渡。思明于魏州杀三万人,平地流血数日,即乾元二年正月一日也。思明于魏州北设坛,僣称为大圣燕王,以周贽为行军司马。三月,引众救相州,官吏败而引退。思明召庆绪等杀之,并有其众。四月,僣称大号,以周贽为相,以范阳为燕京。九月,寇汴州,节度使许叔骥合於思明,思明益振。又陷洛阳,与太尉光弼相拒。思明恣行凶暴,下无聊矣。上元二年,潜遣人反说官军曰:"洛中将士,皆幽、朔人,咸思归。"鱼朝恩以为然,告光弼及诸节度仆固怀恩、卫伯玉等:"可速出兵以扫残贼。"光弼等然之,乃出师两道齐进。次榆林,贼委物伪遁,将士等不复设备,皆入城虏掠。贼伏兵在北邙山下,因大下,士卒咸弃甲奔散。鱼朝恩、卫伯玉退保陕州,光弼、怀恩弃河阳城,退居闻喜。步兵散死者数千人,军资器械尽为贼有,河阳、怀州、尽陷於贼。思明至陕州,为官军所拒於姜子坂,战不利,退归永宁。使朝义筑三角城,约一月内毕,以贮军粮。朝度筑城毕,未泥,思明至,诟之。对曰:"缘兵士疲乏,暂歇耳。"又怒曰:"汝惜部下兵,违我处分。"令随身数千人立马看泥,斯须而毕。又曰:"待收陕州,斩却此贼。"朝义大惧。是夕,思明居驿,朝义在店中,思明令心腹曹将军总中军兵严卫,朝义将骆悦并许骥男季常等言:"主上欲害王,悦与王死无日矣。"因言"废兴之事,古来有之,欲唤取曹将军举大事,可乎?"朝义回面不应王,悦曰:"王若不应,悦等即归李家,王亦不全矣。"朝义然之,令许季常命曹将军至。悦等告之,不敢拒。其夜,思明梦而惊悟,据床惆怅。每好伶人,寝食置左右,以其残忍,皆恨之。及此,问其故,曰:"吾向梦见水中沙上群鹿渡水而至,鹿死水乾。"言毕如厕。伶人相谓曰:"鹿者,禄也;水者,命也。胡禄命俱尽矣。"骆悦入,问思明所在,未及对,杀数人,因指在厕。思明觉变,逾墙出,至马槽,〈革备〉马骑之。悦等至,令傔人周子俊射,中其臂,落马,曰:"是何事?"悦等告以怀王。思明曰:"我朝来误错,今有此事。然汝杀我太疾,何不待我收长安?终事不成矣。"因急呼怀王者三,曰:"莫杀我!囚我!"却骂曹将军曰:"这胡误我,这胡误我!"悦遂令心腹手擒思明赴柳泉驿,曰:"事已成矣。"朝义曰:"莫惊圣人否?莫损圣圣否?"悦曰:"无。"时周贽、许叔冀统后军在福昌,朝义令许季常往告之。贽闻,惊欲仰倒。朝义领兵回,贽等来迎,因杀贽。思明至柳泉驿,缢杀之。朝义便僣伪位。宝应二年,为李怀所擒,枭首送阙下。

○代宗孝武皇帝

《唐书》曰:代宗孝武皇帝,讳豫,肃宗长子。母曰章敬皇太后吴氏,以开元十四年十二月生于东都上阳宫。初名俶,年十五封广平王。玄宗诸孙百馀,上为嫡皇孙。宇量弘深,宽而能断,喜怒不形於色。仁孝温恭,动必由礼,幼好学,尤专《礼》、《易》,玄宗锺爱之。禄山之乱,京城陷贼,从肃宗蒐兵灵武,以上为天下兵马元帅。时朝廷草创,兵募寡弱,上推心示信,招怀流散,比至彭原,兵众数万。后肃宗回幸凤翔,时房琯、郭子仪继战不利,贼锋方锐,屡来寇袭。上选求勇幹,频挫其锋,圣虑遑宁,士心大振。后帅师进讨,雪涕辞违,步出阙门,方始乘马。回纥叶护王子率兵入助,勇冠诸蕃,上接以优恩,结为兄弟,故香积之战,贼徒大败,遂安西京两道。虽子仪、嗣业之奋命,由上恩信结於士心,故人思自效。既收京城,民庶安堵,秋毫不犯,遗老欢迎,对之欷歔。闻贼残众犹保陕郊,即日长驱,东趋虢略。新店之役,一战大捷,庆绪之党,十歼七八。数旬之间,河南底定,两都恢复,二圣回銮,统率之功,推而不受。肃宗还京,改封楚王。乾元元年三月,改封成王。四月庚寅,立为皇太子,改名豫。上元末年,两宫不豫,太子往来侍疾,躬尝药膳,衣不解带者久之,及承监国之命,流涕从之。宝应元年四月,肃宗大渐,所幸张皇后无子,后惧上功高难制,阴引越王系於宫中,将图废立。己丑,皇后矫诏居太子。中宫李辅国、程元振素知之,乃勒兵於凌霄门,俟太子至,即卫从太子入飞龙厩以俟其变。是夕,勒兵於三殿,收捕越王系,及内官朱光辉、马英俊等禁锢之,幽皇后于别殿。丁卯,肃宗崩,程元振等始迎上於九仙门,见群臣,行监国之礼。己巳,即皇帝位於柩前。二年秋七月壬寅朔。戊申,群臣上尊号曰宝应元圣文武皇帝,御含元殿授册。壬子御宣政殿宣制,改元曰广德,大赦天下。是月,吐蕃大寇河、陇,陷秦、成、渭三州,又大震关西,陷兰、廊、河、鄯、洮、岷等州,盗有陇右之地。己丑,吐蕃寇泾州,刺史高晖以城降,因为吐蕃乡导。冬十月庚子朔。辛未,高辉引土蕃犯京畿,寇奉天、武功、盩厔等县。蕃军自司竹园渡渭,循南山而东。丙子,车驾幸陕州。戊寅,吐蕃入京师,立广武王承宏为帝,仍逼前翰林学士于可封为制封拜。辛巳,车驾至陕州,子仪在商州会六军使张知节,乌崇福、长孙全绪等率兵继至,军威遂振。旧将王甫诱集京城恶少年,齐击鼓於朱雀街,蕃军震摄,狼狈奔溃。庚寅,子仪收京城。壬辰,以宰臣元载判天下元帅。癸巳,以郭子仪为京城留守。十二月丁亥,车驾发陕郡还京。辛卯,鄂州大风,火发江中,焚舡三千艘,焚居人庐舍二千家。甲午,上至自陕州。二年二月己巳朔,册天下兵马元帅、尚书令、雍王适为皇太子。癸酉,上亲荐献太清宫、太庙。乙亥,祀昊天上帝于圆丘。冬十月丙寅,仆固怀恩引吐蕃二万寇邠州,节度使白孝德闭城拒守。丁卯,寇奉天,京师戒严。先锋将郭晞斩贼营於邠州西,俘斩数百计。三年春正月癸卯朔,诏大赦天下,改为永泰元年。三月庚戌,吐蕃请和。诏宰臣元载、杜鸿渐与蕃使同盟于兴唐寺。辛亥,大风拔木。是春大旱,京师米贵,斛至万钱。九月丁酉,仆固怀恩死于灵州之鸣沙县。时怀恩诱吐蕃数十万寇邠州。蕃将尚给思赞磨、尚悉东赞等寇奉天、醴泉,党项羌浑如剌寇同州及奉天,逼凤翔府、盩厔县,京师戒严。九年八月辛未,幽州节度使朱泚,遣弟滔奉表请自入朝,兼自率五千骑防秋。许之,诏所司筑第待之。十年春正月乙未朔。丁酉,昭义牙将裴志清逐其帅薛崿,崿奔名州,上章待罪。志清率众归田承嗣。乙未,朱泚乞留京师,西征吐蕃,请以弟滔权为幽州留后,许之。十二年三月,宰相元载、王缙得罪下狱,命吏部尚书刘晏讯鞫之。辛巳,制: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赐自尽,门下侍郎、平章事王缙贬抚州刺史。十四年五月癸卯,上不康,至辛亥不视朝。辛酉,诏皇太子监国。是夕,上崩于紫宸之内殿。谥曰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十月己酉,葬元陵。

目录

天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时序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地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皇王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偏霸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皇亲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周郡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居处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封建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职官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兵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人事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一十 卷一百一十一 卷一百一十二 卷一百一十三 卷一百一十四 卷一百一十五 卷一百一十六 卷一百一十七 卷一百一十八 卷一百一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逸民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宗亲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礼仪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乐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文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学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治道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刑法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释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道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仪式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服章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服用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方术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疾病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工艺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器物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杂物部

卷一 卷二

舟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车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奉使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四夷部

卷一·东夷一 卷二·东夷二 卷三·东夷三 卷四·东夷四 卷五·东夷五 卷六·南蛮一 卷七·南蛮二 卷八·南蛮三 卷九·南蛮四 卷十·南蛮五 卷十一·南蛮六 卷十二·南蛮七 卷十三·西戎一 卷十四·西戎二 卷十五·西戎三 卷十六·西戎四 卷十七·西戎五 卷十八·西戎六 卷十九·西戎七 卷二十·北狄一 卷二十一·北狄二 卷二十二·北狄三

珍宝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布帛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资产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百谷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饮食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火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休征部

卷一 卷二

咎徵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神鬼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妖异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兽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羽族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鳞介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虫豸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木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竹部

卷一 卷二

果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菜茹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香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药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百卉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