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昭献皇帝
《唐书》曰:文宗昭献皇帝,讳昂,穆宗第二子也。母曰贞献皇后萧氏。元和四年十月生。长庆元年封江王,初名涵。宝历二年十二月,敬宗遇弑,贼苏佐明等矫制立绛王勾当军国事。枢密使王守澄、中尉梁守谦率禁军讨贼,诛绛王,迎上於江邸。癸卯,见宰臣於阁内,下教处分军国事。宰臣百寮三上表劝进。乙巳,即位於宣政殿。景午,上赴西宫成服。丁未,宰臣百寮上表请听政,三表,许之。戊申,尊圣母为皇太后。乙酉,敕凤翔、淮南先进女乐二十四人,并放归本道。庚戌,以兵部侍郎、翰林学士韦处厚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和元年二月乙巳,御丹凤楼,大赦,改元。六月,诏:"元和、长庆中,皆因用兵,权以济事,所下制敕,难以通行。宜令尚书省取元和已来制敕,参详删定讫,送中书门下议定闻奏。"甲戌,以旱放系囚。七月,李同捷除兖海,不受诏,结幽镇谋叛。徐州王智兴请全军讨之。帝自撰集《尚书》中君臣事迹,命画工图写於太液亭,朝夕观览。三年五月己卯朔。柏耆斩李同捷于将陵,沧景平。丁亥,御兴安楼,受沧州所献俘。九月,敕两军、诸司、内官不得著纱縠绫罗等衣服。帝性俭素,不喜华侈。驸马韦处仁著夹罗巾,帝谓之曰:"比慕卿门地清素,以之选尚。如此巾服,从他诸戚为之,惟卿非所宜也。"十一月甲午,帝亲祀昊天上帝於南郊,礼毕,御丹凤门,大赦。禁止奇贡。四方不得以杂样织成非常之物为献。十二月,蛮陷邛、雅等州。戊午,以右领军卫大将军董重质充神策西川行营都知兵马使。蛮陷成都府,入梓州西郭门下营。又诏促诸镇兵马救援两川。乙巳,郭钊奏蛮退,遣使赐蛮帅蒙巅国信。四年四月,诏曰:"俭以足用,令出惟行,著在前经,斯为理本。朕自临四海,愍元元之久困,日昃忘食,宵兴疚怀。虽绝文绣之饰,尚愧茅茨之俭。示喻卿士,形於诏条。如闻积习流弊,馀风未革。车服第室,相尚以华靡之制;资用货宝,固启于贪冒之源。有司不禁,侈俗滋扇。盖朕教导之未敷,使兆庶昧於耻尚也。其何以足用行令,臻於致理欤!永念惭叹,迨兹申敕。自今内外班列职位之士,各务素朴,弘兹国风。有僣差尤甚者,御史纠上。主者宣示知朕意焉。"上承长庆、宝历奢靡之风,锐意惩革,躬行俭素,以率厉之。五年春正月庚子朔,以积阴浃旬,罢元会。太原旱,赈粟十万石。二月,神策中尉王守澄奏宰相宋申锡与漳王谋反,即令追捕。庚子,诏贬宋申锡为太子右庶子。壬寅,左常侍崔玄亮及谏官等四十人伏奏玉阶:"北军所告事,请不於内中鞫问,乞付法司。"帝曰:"吾谋於公卿矣,卿等且退。"崔玄亮泣涕陈谏久之,帝改容劳之曰:"朕即与宰臣商议。"玄亮等方退。癸卯,诏漳王庭凑可降为巢县公,宋申锡开州司马同正。初,京师忷忷,以宰相实联亲王谋逆,三四日后,方知诬构。人士侧目於守澄、郑注,故谏官号泣论之,申锡方免其祸。六年春正月乙未朔,以大雪废元会。壬子,诏曰:"朕闻天听自我人听,天视自我人视。朕之菲德,涉道未明,不能调序四时,导迎和气。自去冬已来,逾月雨雪,寒气尤甚,颇伤於和。念兹庶氓,或罹冻馁,无所假贷,莫能自存。中宵载怀,旰食兴叹,怵惕若厉,时予之辜。思弘惠泽,以顺时令。天下死罪囚,除官典犯赃,故意杀人外,并降从流,流已递降一等。"七年正月诏曰:"朕承上天之眷佑,荷列圣之丕图,宵旰忧劳,不敢暇逸,思致康乂,八年於兹。而水旱流行,疾疫作沴,兆庶艰食,紥瘥相仍。盖德未动天,诚未感物,一夫失所,其过在予。载怀罪己之心,深轸纳惶之虑。如闻关辅、河东,去年亢旱,秋稼不登,今春作之时,农务尤切,若不能赈救,惧至流亡。京兆府赈粟十万石,河中府、绛州各赐七万石,同、华、陕、虢、晋等州各赐十万石,并以常平义仓物充。"七月,以旱,命京城诸司疏决系囚。闰七月乙卯,诏曰:"朕嗣守丕图,覆妪生类,兢业寅畏,上承天休。而阴阳失和,膏泽愆候,害我稼穑,灾于黔黎。有过在予,敢忘咎责。从今避正殿,减供膳,停教坊乐,厩马量减刍粟,百司厨馔亦宜权减。阴阳郁湮,有伤和气,宜出宫女千人,五坊鹰犬量须减放。内外脩造事非急务者,并停。"八月甲申,御宣政殿,册皇太子永。是日降诏:"应犯死罪降从流,流已下递减一等。"九年冬十月,内出曲江新造紫云楼采霞亭额,左军中尉仇士良以百戏於银台门迎之。时郑注言秦中有灾,宜兴土功以厌之,乃浚昆明、曲江二池。上好为诗,每诵杜甫《曲江行》云:"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乃知天宝已前,曲江四岸皆有行宫台殿、百司廨署,思复昇平故事,故为楼殿以壮之。王涯献榷茶之利,乃以涯为榷茶使。茶之有税,自涯始。十一月壬戌,中尉仇士良率兵诛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李训、王藩、郭行馀、郑注、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十馀家,皆族诛。时李训、郑注谋杀内官,诈言金吾仗舍石榴树有甘露,请上往观之。内官先至金吾仗,见幕下伏甲,遽扶帝辇入内,故训等败,流血涂地。京师大骇,旬日稍安。十二月庚辰,上御紫宸殿,谓宰相曰:"坊市之间,人渐安未?"李石奏曰:"人情虽安,然刑杀过多,致此阴沴。又闻郑注在凤翔募兵不少,今皆被刑戮,臣恐乘此生事,切宜原赦以安之。"上曰:"然。"郑覃又陈理道。上曰:"我每思贞观、开元之时,观今日之事,往往愤气填膺耳。"开成元年正月辛丑,帝常服御宣政殿受朝贺,遂宣诏大赦天下,改元。乙巳,上御紫宸对宰臣,李石奏曰:"陛下改元御殿,人情大悦,全放京兆一年租赋,又停四节进奉,恩泽所该,实当要切。"帝曰:"朕务行其实,不欲崇长空文。"石曰:"赦书须内留一本,陛下时看之。又十道黜陟使发日,更付与公事根本,令向外与长吏详择施行,方尽利害之要矣。"二年三月戊辰夜,彗长八丈有馀,西北行,东指,在张十四度。壬申,诏曰:"朕嗣守丕构,对越上玄,虔恭寅畏,於今一纪。何尝不宵衣念道,昃食思愆,师周文之小心,慕《易·乾》之夕惕,惧德不类,贻列圣羞。将欲俗致和平,时无殃咎。然诚未格物,谪见於天,仰愧三灵,俯惭庶汇,思获攸济,浩无津涯。昔宋景发言,星因退舍,鲁僖纳谏,饥不害人。取鉴往贤,深惟自励。载轸在予之责,宜降恤辜之恩,式表殷忧,冀答昭诫。天下死罪降从流,流已下并释放。"三年九月,上以皇太子慢游败度,欲废之,中丞狄兼谟垂涕切谏。是夜,移太子於少阳院,杀太子宫人左右数十人。十月,皇太子薨於少阳院,谥曰庄恪。十一月乙卯夜,彗孛东西竟天。壬戌,诏曰:"上天盖高,感应必由乎人事;寰宇虽广,理乱尽系乎君心。从古以来,必然之义。朕嗣膺宝位,十有三年,常克己以虔恭,每推诚於众庶。将以导迎休应,渐致辑熙,期克荷於宗祧,思保宁於华夏。而德有所未至,信有所未孚,灾气上腾,天文谪见,再周期月,重扰星躔。当求衣之时,睹垂象之变,兢惧惕厉,若蹈泉谷。是用举成汤之六事,念宋景之一言,详求谴咎之端,采听销禳之术。必有精理,蕴於众情,冀屈法以安人,爰恤刑而原下。应犯死罪,并降从流,流已下递减一等。"五年春正月戊寅,上不康,不受朝贺。辛巳,崩於大明宫之太和殿,谥曰元圣昭献皇帝,庙号文宗,葬章陵。
○武宗昭肃皇帝
《唐书》曰:武宗昭肃皇帝,讳炎,穆宗第五子也,母曰宣懿皇后韦氏。元和九年六月十三日生于东宫。长庆元年三月封颖王,本名瀍。初,文宗追悔庄恪太子殂不由道,乃以敬宗子陈王成美为皇太子,开成四年冬十月宣制,未遑册礼。五年正月,文宗暴疾,宰相李珏、枢密刘弘季奉密旨,以皇太子监国。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矫诏迎颍王於十六宅,曰:"朕自婴疾疹,有加无瘳,惧不能躬总万机,日厘庶政。稽于古训,谋及大臣,用建亲贤,以贰神器。亲弟颍王瀍昔在藩邸,与朕常同师训,动成仪矩,性禀宽仁。俾奉昌图,必谐人欲。可立为皇太弟,应军国政事,便令权勾当。百辟卿士,中外庶臣,宜竭乃心,辅成予志。陈王成美先立为皇太子,以其年尚冲动,未渐师资,比日重难,不遑册命,回践诸邸,式协至公,可复封陈王。"四日,文宗崩,宣遗诏:皇太弟宜于柩前即皇帝位,宰臣杨嗣复摄冢宰。十四日,受册于正殿,年二十七。二月,制穆宗妃韦氏追谥宣懿皇太后,帝之母也。上御正殿,降德音,以开府、右军中尉仇士良封楚国公,右军中尉鱼志弘为韩国公,太常卿崔郸、户部尚书判度支崔珙,并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帝在藩邸时,颇好道术脩摄之事。是秋,召道士赵归真八十一人刀禁中,于三殿修金箓道场,乃幸三殿,於九天坛亲受法箓。右拾遗王哲上疏,言王业之初,不宜崇信过当,疏奏不省。
会昌元年正月庚戌,有事於南郊,礼毕,御丹凤楼,大赦,改元。二月,以淮南节度使李绅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二年四月,司空、平章事李德裕等上章,请加尊号曰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戊寅,御宣政殿受册。八月,回鹘乌介可汗过天德,至杞头峰北,俘掠云朔、北川,诏刘沔出师守雁门诸关。回鹘首领屈武降幽州,授左武卫将军。诏以"回鹘犯边,渐侵内地,或攻或守,於理何安?令少师牛僧孺、陈夷行与公卿集议可否以闻。"僧孺曰:"今百寮议状,以固守关防,俟其可击则用兵。"宰相李德裕议以"回鹘所恃者嗢没、赤心耳,今已离叛,其强弱之势可见。戎人獷悍,不顾成败,以失二将,乘忿入侵,出师急击,破之必矣。守险恃弱,虏无由退。击之为便。"天子以为然。乃征发许、蔡、汴、滑等六镇之师,以太原节度使刘沔为回鹘南面招讨使;以张仲武为幽州卢龙节度使,充回鹘东面招讨使;以李思忠为回鹘西南面招讨使:皆会军于太原。十月,幸泾阳,校猎白鹿原。谏议大夫高少逸、郑朗等于阁内论:"陛下校猎太频,出城稍远,万机废弛,晨出夜归,方用兵师,且宜停止。"上优劳之。谏官出,上谓宰相曰:"谏官甚要,朕时闻其言,庶几减过。"三年春正月,以宿师于野,罢元会。二月,太原刘沔奏:"昨率诸道之师至大同军,遣石雄袭回鹘牙帐,大败回鹘于杀胡山,其乌介可汗被疮而走。已迎得太和公主至云州。"是日,御宣政殿,百寮称贺。三月,太和公主至京师,百官班於章敬寺迎谒,仍令所司告宪宗、穆宗二室。四月,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卒,三军中以从谏侄稹为兵马留后,上表请授节度。寻遣中使赍诏路府,令稹护从谏之丧归洛阳。稹拒朝旨,寻以成德军节度使王元逵、魏博节度使何弘敬,并以本官充招讨泽潞使。四年三月,以道士赵归真为左右街道门教授先生。时帝志学神仙,师归真。归真乘宠,每排毁释氏,言非中国之教,蠹耗生灵,宜尽除去,帝颇信之。七月,王元逵奏邢州刺史裴问、别将高元武以城降。洺州刺史王钊、磁州刺史安玉皆以城降何弘敬。山东三州平。潞州大将郭谊、张谷、陈扬廷遣人至王宰军,请杀刘稹以自赎。王宰以闻,乃诏石雄率军三千入潞州,郭谊斩刘稹首以迎雄,泽、潞五州平。八月,王宰传稹首与大将郭谊等一百五十人,露布献于京师,上御安福门受俘,百寮楼前称贺。十月,车驾幸鄠县。十一月幸云阳。五年正月,宰臣李德裕、杜棕等率文武百寮上徽号曰仁圣文武章天神功盛德明道皇帝。辛亥,有事於郊庙,礼毕,御承天门,大赦天下。秋七月庚子,敕并省天下佛寺。所拆寺四千六百馀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馀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六年三月壬寅,上不豫,制改御名曰炎。帝重方士,颇服食修摄,亲授法箓。至是药躁,喜怒失常,既笃,旬日不能言。宰相李德裕等请见,不许。中外莫知安否,人情危惧。是月二十三日,宣遗诏以皇太叔光王柩前即位。是日崩,年三十三。谥曰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葬端陵。
○宣宗献文皇帝
《唐书》曰:宣宗献文皇帝,讳忱,宪宗第十三子,母曰孝明皇后郑氏。元和五年六月,生于大明宫。长庆元年三月,封光王,名怡。会昌六年三月,武宗疾笃,宣遗诏立为皇太叔,权勾当军国政事。翌日,即帝位,改今名,时年三十七。帝外晦而内明,严重寡言,视瞻特异。幼时宫中以为不慧。十岁时,遇重疾沉缀,忽有光辉烛身,蹶然而兴,正身拱揖,如对臣寮。乳媪以为心疾,穆宗往视之,抚其背曰:"此吾家英物,非心惫也。"赐以玉如意、御乌、金带。尝梦乘龙并天,言之於郑太后,乃曰:"此不宜人知,毋幸勿复言。"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文宗、武宗幸十六宅宴集,强诱其言,以为戏剧,谓之"光叔"。武宗气豪,尤不以礼。及监国之日,哀毁满容,接待群寮,决断庶务,人方见其隐德焉。四月辛未,释服,尊母郑氏曰皇太后。以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白敏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中元年正月,有事于郊庙,礼毕,御丹凤楼,大赦,改元。帝雅好儒士,留心贡举。有时微行人间,采听舆论,以观选士之得失。每山池曲宴,与学士诗什属和,公卿出镇,亦赋诗饯行。凡对臣寮,肃然拱揖,鲜有轻易之言。大臣或献章疏,即烧香盥手,受而览之。当时以大中之政有贞观之风焉。闰三月,敕:"会昌季年,并省寺宇。虽云异方之教,无损为理之原。中国之人,久行其道,厘革过当,事体未弘。其灵山胜境、天下州府,应会昌五年四月所废寺宇,如有宿旧名僧,复能脩创,一任住持,所由不得禁止。"七月,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卫国公李德裕为人所讼,贬潮州司马员外置。二年春正月,宰相率文武百寮上徽号曰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御宣政殿受册。三年春正月,泾原节度康季荣奏,吐蕃宰相伦恐热以秦、原、乐安三州及石门等七关之兵民归国。诏太仆卿陆耽往喻旨,仍令灵武节度使朱叔明、邠宁节度使张景绪各出本道兵马应接。六月,康季荣奏收复原州城及石门、驿藏、木峡、制胜、六盘、石峡等六关讫。邠宁张景绪奏收复萧关。敕於萧关置武州,改乐安为威州。七月三日,七关军人百姓,皆河、陇遗黎,数千人见于阙下。上御延喜门抚慰,令其解辫,赐之冠带,共赐绢十五万匹。八月,凤翔节度使李玼奏收复秦州,制曰:"自昔皇王之有国也,何尝不文以守成,武以集事,参诸二柄,归于大宁。朕猥荷丕图,思弘景运,忧勤戒惕,四载于兹。每念河、湟土疆,绵亘遐阔。洎天宝末,犬戎乘我多难,无方御奸,遂从腥膻,不远京邑。事更十叶,时近百年。进士试能,靡不谒其长策;朝廷下议,皆亦听其直词。尽以不生边事为永图,且守旧地为明理,荏苒於是,收复无由。今者天地储祥,祖宗垂祐,左衽输款,边垒连降,刷耻建功,所谋必克。实赖枢衡妙算,将师雄棱,副玄元不争之文,绝汉武远征之悔,瓯脱顿空於内地,斥堠全据於新封,莫大之休,指期而就。况将士等栉沐风雨,暴露郊原,披荆榛而刁斗夜严,逐豺狼而穹庐晓破。动皆如意,古无与京,念此诚勤,宜加宠赏。泾原宜赐绢六万匹,灵武五万匹,凤翔、邠宁各四万匹。呜呼!七关要害,三都膏腴,候馆之残耻可寻,唐人之遗风尚在。追怀往事,良用兴嗟。夫取不在广,贵保其金汤;得必有时,讵计於迟速。今则便务修筑,不进干戈,必使足食足兵,有备无患,载洽爱育之道,永置生灵之安,中外臣寮,宜体朕意。"十二月,追谥顺宗曰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宪宗曰昭文章武大圣孝皇帝。初以河、湟收复,百寮请加徽号,帝曰:"河、湟收复,继成先志,朕欲追尊祖宗,以昭功烈。"白敏中等对曰:"非臣等愚昧所能及。"至是,上御宣政殿行事,及册出,上俯偻自送,流涕呜咽。四年春正月,以追尊二圣,御正殿,大赦天下。五年八月,汝州刺史张义潮遣兄义潭以瓜、沙、伊、肃等十一州户口来献,自河、陇陷蕃百馀年,至是悉复陇右故地。八年正月,陕州黄河清。二月,南蛮进犀牛,诏还之。十一年九月,右补阙陈瑕、左拾遗王谱、右拾遗薛廷杰上疏谏遣中使往罗浮山迎轩辕先生。上曰:"朕以万机事繁,躬亲庶务,访闻罗浮山处士轩辕集,善能摄生,延龄益寿,乃遣使迎之,或冀有少保理也。朕每观前史,见秦皇、汉武为方士所惑,常以之为诫。卿等位当论列,职在谏司,阅示来章,深纳诚意。"仍谓崔慎由曰:"为吾言於谏官,虽少翁、栾大复生,不能相惑。如闻轩辕生高士,欲与之一言耳。"十二年春正月,罗浮山人轩辕集至京师,上召入禁中,谓曰:"先生遐寿而长生可致乎?"曰:"彻声色,去滋味,哀乐如一,德施周给,自然与天地合德,日月齐明,何必别求长生耶!"留之月馀,坚求还山。十三年五月,上不豫,月馀不能视朝。八月,宣遗诏立郓王为皇太子,勾当军国事。是日,崩于大明宫,圣寿五十。谥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葬贞陵。
○懿宗恭惠皇帝
《唐书》曰:懿宗恭惠皇帝,讳漼,宣宗长子,母曰元昭皇太后晁氏。大和七年十一月,生於藩邸。会昌六年十月,封郓王,本名温。大中十三年八月,遗诏立为皇太子监国,改今名。十三日,即帝位,时年二十七。帝姿貌瑰杰,有异稠人。藩邸时尝经重疾,郭淑妃侍医药,见黄龙出入於卧内。既间,妃以异告,帝曰:"慎勿复言。"又尝大雪数尺,而帝寝室之上独无,人皆异之。宣宗制《泰边陲乐曲词》有,"海岳晏咸通"之句。又大中末,京城小儿叠布渍水,纽之向日,谓之投晕。帝果以郓王即大位,以咸通为年号。九月,释服,追尊母后晁氏为太后,谥曰元昭。咸通元年春正月,上御紫宸殿受朝。十一月丁未,有事於郊庙,礼毕,御丹凤楼,大赦,改元。二年九月,林邑蛮寇安南府,遣神策将军康承训率禁军及江西、湖南之兵赴援。三年春正月,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杜悰率百寮上徽号曰睿文明圣孝德皇帝。四年春正月庚午,有事于圆丘,礼毕,御丹凤门,大赦。五年四月,南蛮寇邕管,以秦州经略使高骈率禁军五千赴邕管,会诸道之师御之。五月,制:"朕以寡昧,获承高祖、太宗之丕构,六载於兹矣。罔畋游是娱,罔声色是纵,罔刑戮是滥,罔邪佞是惑。蚤夜悚惕,以忧以勤,庶几乎八表用康,兆人以泰。而西戎款附,北狄怀柔,独惟南蛮,奸宄不率。侵陷交阯,突犯朗宁,爰及巂州,亦用攘寇。劳我士卒,兴吾甲兵,骚动黎元,役力飞挽,每一轸念,悯然疚怀。顾惟生人,罹此愁苦,宜布自天之泽,俾垂及物之仁。如闻湖南、桂州,是岭路系口,诸道兵马纲运,无不经过,顿递供承,动多差配,凋伤转甚,宜有特恩。应潭、桂两路,各赐钱三万贯,以助军钱,以充馆驿息利本钱。其江陵、江西、鄂州三道,比於潭、桂,徭配稍简,宜令本道观察使详其间剧,准此例与直本钱。黎巂等州,因蛮寇杀伤,宜令本道收拾埋痤。"六年秋,高骈自海门进军破蛮军,收复安南府。自李琢失政,交趾陷没十年,蛮军北寇邕容界,人不聊生,至是方复故地。七年十月,安南都护高骈奏蛮寇悉平。十一月,御宣政殿,大赦,以复安南故地。九年七月,徐州赴桂林戍卒五百人,官军许佶、赵可立杀其主将王仲甫,以粮料判官庞勋为都头,剽掠湘潭、衡山两县,有众千人,擅还本镇。九月甲午,庞勋陷宿州。知州判官焦璐奔归于徐。乙未,庞勋陷徐州。十年九月,贼宿州守将张弘稔以城降,有兵万人,马举率兵赴之。庞勋闻之,以其众将攻玄稔。玄稔,贼之劲将也,遂与举合势,急围徐州。许佶登城拒守者三日,佶败出走,稔收复徐州。庞勋方来赴援,闻城已破,欲南趋濠州,马举追及涣河,击败之,勋溺水而死。萧县主将又斩许佶首来降,徐寇悉平。十一月,南诏蛮骠信坦绰酋龙率众二万寇巂州。十二月,敕荆南节度使杜崇:"据司天奏,有小孛星气经历分野,恐有外夷兵水之患。缘边藩镇,最要担防,宜训习师徒,增筑城堡。凡关制置,以其事闻。"十一年八月,同昌公主薨,追赠卫国公主,谥曰文懿。主,郭淑妃所生,上尤锺念,悲惜异常。以待诏韩宗绍等医药不效,杀之,收捕其亲族三百馀人,系京兆府。宰相刘瞻,京兆尹温璋上疏论谏行法太过,上怒。十二年春正月,宰相路岩率文武百寮上徽号曰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御含元殿,受册礼毕,大赦。五月庚申,敕:"慎恤刑狱,大《易》格言。《诏》曰: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而狱吏苛刻,务在舞文,守臣因循,罕闻视事。以此械系之辈,溢於狴牢;追捕之徒,繁於简牍。实伤和气,用致沴氛。况时属熇蒸,化先茂育,并赦罪戾,式顺生成。应天下所禁系罪人,除十恶五逆、故意杀人外,馀并宜疏理释放。"十四年六月,帝不豫。七月戊寅,疾大渐。制立晋王俨为皇太子,权勾当军国政事。辛巳,遗诏曰:"皇太子儇性禀宽和,生知忠孝,德包睿哲,圣表徇齐,必能扬祖宗之重光,荷邦家之丕构。宜令所司具礼,於柩前即皇帝位。"是日,崩於咸宁殿,圣寿四十一。谥曰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庙号懿宗,葬于简陵。
天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时序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地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皇王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偏霸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皇亲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周郡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居处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封建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职官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兵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人事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一十 卷一百一十一 卷一百一十二 卷一百一十三 卷一百一十四 卷一百一十五 卷一百一十六 卷一百一十七 卷一百一十八 卷一百一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逸民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宗亲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礼仪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乐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文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学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治道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刑法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释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道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仪式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服章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服用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方术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疾病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工艺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器物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杂物部
卷一 卷二舟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车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奉使部
卷一 卷二 卷三四夷部
卷一·东夷一 卷二·东夷二 卷三·东夷三 卷四·东夷四 卷五·东夷五 卷六·南蛮一 卷七·南蛮二 卷八·南蛮三 卷九·南蛮四 卷十·南蛮五 卷十一·南蛮六 卷十二·南蛮七 卷十三·西戎一 卷十四·西戎二 卷十五·西戎三 卷十六·西戎四 卷十七·西戎五 卷十八·西戎六 卷十九·西戎七 卷二十·北狄一 卷二十一·北狄二 卷二十二·北狄三珍宝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布帛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资产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百谷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饮食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火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休征部
卷一 卷二咎徵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神鬼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妖异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兽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羽族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鳞介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虫豸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木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竹部
卷一 卷二果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菜茹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香部
卷一 卷二 卷三药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百卉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