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二
《左传》曰:初,宋芮司徒生女子,(芮司徒,宋大夫。)赤而毛,弃诸堤下。恭姬之妾取以入,(恭姬,宋伯姬也。)名之曰弃。长而美。平公入夕,(视夕也。平公,恭姬子也。)恭姬与之食。公见弃也而视之,尤。(右过也,意悦之,故视之过久。)姬纳诸御,(纳之平公之御。)嬖,生佐,(平公嬖弃而生佐,佐立为宋元公。)恶而婉。(婉,顺也,佐貌恶心顺。)太子痤美而很,(太子貌美,戾而心很,很,戾不从教,)合左师畏而恶之。(合左师,向戍也。)寺人惠墙伊戾为太子内师而无宠。(寺人,宋阉士惠墙皆发声,实为伊戾,名以公。寺人为太子内师长,掌内官。)秋,楚客聘於晋,过宋(楚客过使。)太子知之,请野飨之。公使往,伊戾请从之,公曰:"夫不恶女乎?"(夫谓太子,伊戾无宠於太子。故曰:夫不恶汝。)对曰:"小人之事君子也,恶之不敢远,好之不敢近,敬以待命,敢有二心乎?有纵供其外,莫供其内。(言我内师也。当为内师供内使也。)臣请往也。"遣之。至,则欿,用牲,加书,徵之,(以书为之征验也。书,盟书。)而骋(骋,驰)告公,曰:"太子将为乱,既与楚客盟矣。"公曰:"为我子,又何求?"对曰:"欲速。"(速,疾也。欲疾代公得位,故与楚客谋,共弑公也。)公使视之,则信有焉。(有盟也。)问诸夫人(夫人,佐母弃也。)与左师,则皆曰:"固闻之。(固,久也,久闻太子欲为乱。")公囚太子。太子曰:"唯佐也,能免我。"召而使请,曰:"日中不来,吾知死矣。"左师闻之,(闻太子与佐期日中,)聒而与之语。(聒,讙也。欲使失期佐。)过期,乃缢而死。(《经书》宋公杀其世子痤平公,用伊戾之谮,听夫人、左师之言,世子无罪而死,故称宋公杀罪之也。)佐为太子。公徐闻其无罪也,乃烹伊戾。
又曰:许悼公疟。(许悼公,灵公之子。名买疟寒疾也。)五月戊辰,饮太子止之药卒。(《经书》夏五月戊辰,许世子弑其君,买止悼公子,襄太子也,公疾不瘳,止进药。虽尝,不由医。)太子奔晋。书曰:"弑其君。(《礼》医不三世不使。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公疾未瘳而进药虽尝而不由医而卒,故国罪之书弑告诸侯。")君子曰:"尽心力以事君,舍药物可也。(原止之无恶,药物不害,医无以加寿,命有终。故曰,舍药物可也。一曰,罪止非也。刺无良史,物读为勿。止,实孝能尽心,事君舍药,勿以罪之。")
又曰:楚平王卒,令尹子常欲立子西,(子西,平王之长庶子宜申也。)曰:"太子任弱,其母非嫡,(太子任,昭王也,秦嬴也。)太子建实娉之。子西长而好善。立长则顺,建善则治。王顺国治,可不务乎?"子西怒曰:"是乱国而恶君王也。(谓夫人故太子建娉之废而不立,是谓乱国追恶君王也。)国有外援,(外援,谓太子任,秦外孙。黩,易也。秦为任外援,不可易。)不可黩也;王有嫡嗣,不可乱也。败亲速雠,乱嗣不祥,我受其名。赂吾以天下,吾滋不从。楚国何为?必杀令尹。"令尹惧,乃立昭王。
又曰:齐燕姬生子,不成而死。(燕姬,齐景公嫡夫人。昭七年燕人所归。不成,未冠。)诸子鬻姒之子荼,荼嬖。(诸子,诸公子。姒,景公妾也。淳于人所纳女,荼安孺子。)诸大夫恐其为子也,言於公曰:"君之齿长矣,未有太子,若之何?(为子,为太子也。荼少,故恐立之。言君年长,未有太子,一旦不讳,当若之何?欲令早立长也。")公曰:"二三子闻於忧虞,则有疾疹,亦姑谋乐,何忧於无君?(言二三子闻于邻国忧虞,则疾疾在其间,今无疾疹,何为不自谋自乐,何忧无君乎?")公疾,使国惠子、高昭子立荼,(国惠子,国景之子国忧也。高昭,高偃之子高张也。)置群公子於莱。(莱,齐东鄙邑,欲使远齐。)
《公羊传》曰:子般卒。子卒云子卒,此其称子般卒何?(何休注曰:据子赤不言子赤卒。)君存称世子,(明当世父位为君也。)君薨称子某,(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故称子某继父也。名者尸柩尚存,以君前臣名。)逾年称公。
又曰:公孙慈如牟。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戴。曷为殊会王世子?世子贵也,世子犹世世子也。(解,贵,意也。言当世父位储君,副主不可以诸侯会之。为文故殊之,使若诸侯为世子所会也。自王者言之,居远世子在三公下。礼丧服斩衰曰,公,士大夫之众臣是也,自诸侯言之,世子尊於三公。此礼之威仪各有所施。言及者,因其文可得见汲汲也。世子所以会者,时桓公德衰,故上假王世子示以公义也。)
《谷梁传》曰:曹伯使世子射姑来朝。朝不言使,非正。(庾信注曰:礼,诸侯之嫡誓於天子,摄其君则下其君一等,未誓则以玉帛继子男,此谓会同急王命者也。至於相朝,非急会,今曹伯有疾不朝鲁,未为有缺,而使世子摄朝,言非礼之正。)使世子伉诸侯之礼而来朝,曹伯失正矣。诸侯相见日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以内为失正矣。内失正,曹伯失正,(言二者俱失之。)世子可以已矣,则是放命也。(放,违也。言世子违命而正,是当不义则争之。)
又曰: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招,成公子。偃师,哀公子,所谓悼太子者也。哀公爱其世子,留托之招。哀公有疾,招杀太子偃师而立留。)向曰陈公子招,今曰陈侯之弟招,何也?曰尽其亲,所以恶招也。(尽其亲,谓招称公子,又称弟。招,先君之公子,今君之母弟也。)两下相杀,不志乎《春秋》;此其志,何也?世子者,惟君之贰也,(贰,副。)云可以重之,存焉,志之也。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属通。其弟云者,亲而杀之,恶也。(恶哀公使招至放杀之。)
《孝经》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於公侯伯子男乎!(郑玄注曰:古者诸侯五年一朝天子,使世子郊迎,刍米百车,以客礼待之,尽坐正殿,夜设庭燎;思与相见,问其劳苦也。)
《孔子家语》曰:邾隐公既即位,将冠,使大夫因孟懿子问於孔子。孔子曰:"其礼如世子之冠,冠於阼阶,所以著代;(王肃注曰:主人之位以明。代、交也。)醮於客位,加其成,(冠於阼阶,若不醴,则用酒,於客位敬而成之。户西为客也。)三加弥尊;喻其志,(喻其志,使弥知尊宜敬,戒加绸布,皮及爵弁。)冠而字之,敬其名。虽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其礼不变,天下无生而贵者。"
又曰:孔子曰:古者王世子虽幼,其即位则尊为人君,治成人之事者也,何冠之有?"孟懿子曰:"然则诸侯之冠异天子与?"(怪天子无冠礼,而诸侯之冠如子之冠,问之也。)孔子曰:"君薨而世子主丧,是亦冠已,君人无所殊。"(诸侯亦人君,与天子无异。)
《孔丛子》曰:穆公问於子思曰:"立太子有常乎?"答曰:"有之,在周公之典。"曰:"文王舍適而立次,微子舍孙而立弟,是何法也?"子思曰:"殷人质而尊,故立其弟。周人文而亲其亲,故立其子,亦各有礼也。文质不同,其礼则异。文王舍適立次,权也。"
《汉旧仪》:皇后、太子各食三十县,曰汤沐邑。
《白虎通》曰:何以知天子之子称世子?《春秋传》曰:"王世子会於首止"是也。何以知天子之称太子?《尚书》曰:"太子发升于舟"是也。《中候》曰:"废考,立太子发",明文王时称太子也。或云诸侯之子称世子,则《春秋传》云:"晋太子申生、郑太子华、齐太子光"。由是观之,周制太子、世子亦不定也。汉制,天子称皇帝,其嫡嗣称皇太子;诸侯王之嫡称世子。后代咸因之。
又曰:太子夫人无谥者何本?妇人随夫,太子无谥,其夫人不得有谥。《士冠经》曰:"天子之元子,犹士也,无谥。"知太子亦无谥。
又曰:天子太子、诸侯之世子皆以诸侯礼娶,与君同示,无再之义也。
又曰:天子之太子、诸侯之世子皆就於诸外者,尊师说,先王之道也。故《曲礼》曰:"闻有来学,无往教焉。"
《易》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记》曰: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太学在郊。
又曰:太子、群后之太子,公、卿、大夫、元士之嫡子,皆造小学。小学,经艺之宫也。太学者,辟雍、乡射之宫。
又曰:君在立太子者,所以防篡杀。齐臣子之乱君在者,《春秋》之义,杀太子与杀君同罪。《春秋》曰:"杀其君之子,奚其言君者,明与君同也。"君薨,夫人无子有遣腹,待其产而立之何?尊適重正也。《曾子问》云:立適以长不以贤,贤、不肖未可知也。《尚书》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立子以贵不以长者,塞爱憎也。故《春秋公羊传》曰:"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列女传》曰:鲁漆室女倚柱而啸,邻妇谓之曰:"何啸之悲也?子欲嫁乎?吾为子求偶。"女曰:"吾岂嫁哉!吾忧鲁君老而太子少也。"邻妇曰:"此乃鲁大夫之忧也。且鲁国虽有事,妇人何与?"女曰:"子知其一,不知其二也。昔者晋客舍吾家,系马,马佚驰,践吾园葵,使我终岁不厌菜。邻人女奔亡,借吾兄追之,溺流而死,令吾终身无兄。今鲁君老,老必将悖;太子少,少必愚。愚悖之间,奸伪互起。夫鲁国有事,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之?"邻妇谢曰:"子之虑非吾所及也。"居三年,鲁果内乱,齐、楚攻之。男子战斗,妇女输,不得休息。
《史记》曰:周厉王奔彘。太子静匿召公之家,国人闻之,乃围之。召公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脱。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长于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为王,是为宣王。
又曰:幽王嬖爱褒姒,生子伯服。幽王废后及太子,而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毋可奈何!"申侯怒,乃与犬戎共攻杀幽王丽山下,虏褒姒。于是诸侯共立故幽王太子宜咎,是为平王。
《纪年》曰:幽王八年,立褒姒之子曰伯服,为太子。
《史记·燕世家》曰:燕见秦且灭六国,秦兵临易水,祸且至。太子丹阴养壮士二十人,使荆轲献督亢地图於秦王。秦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拔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
《燕丹子》曰:太子丹质於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归。秦王不听,谬言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丹仰天而叹,乌即白头,马生角。秦不得已而遣之,为机发之桥,欲陷丹。丹过之,桥为不发。夜到关,丹为鸡鸣,遂得逃归。故怨於秦,欲报之,养勇士,无所不至。丹与其傅麹武书曰:"丹不肖,生於僻陋之国,长於不毛之地,未曾得睹君子雅训。欲有所陈,幸垂览之。丹闻丈夫之道义节,耻受辱以生也。贞正所羞之见,却以亏其节。故有刎喉不顾,据鼎不过者。斯岂乐死而忘生哉,其心所守也。今秦王反戾天常,虎狼其行,遇丹无礼,诸侯最甚。每念之,痛入骨髓。计燕国之众,不能敌之;旷年相守,力固不足。欲收天下勇士,集海内英雄,破国空藏以奉养之,重币甘辞以市於秦。秦贪我赂而信我辞,则一剑之任,当千万之师,须臾之间,可解丹万世之耻。若其不然,令丹生无日於天地,死怀恨於九泉。必令诸侯无以为叹,易水之北,未知谁有。此盖亦大夫耻也。谨遣书,愿熟思之。"
《史记·吕后本纪》曰:吕太后,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用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又《张良世家》曰: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幼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此骨肉间,虽臣等百馀人,何益?"吕泽强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请之。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於是吕后令吕泽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汉高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将,往击之。四人相谓曰:"凡来者,将以存太子。太子将兵,事危矣。"乃说建成侯曰:"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太子,无功还,则从此受祸矣。且太子所与俱将,皆尝与上定天下骁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皆不肯为尽力,其无功必矣。臣闻母爱者子抱,今戚夫人日夜侍御,赵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明乎其代太子位必矣。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夷犹侪也。)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也,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晋灼曰:鼓行而西,言无所畏。)上虽病,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强。"於是吕泽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四人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於是上自将兵而东,群臣居守,皆送至灞上。留侯病,自强起,至曲邮,见上曰:"臣宜从,病甚。楚人剽疾,愿上无与楚人争锋。"因说上曰:"令太子为将军,监关中兵。"上曰:"子房虽疾,强卧而傅太子。"是时叔孙通为太傅,留侯行少傅事。汉十二年,上击破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后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佯许之,犹欲易之。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为辱,故恐,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如淳曰:调护,犹营护也。)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起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子真而主矣。"
《汉书·外戚传》曰:孝景王皇后,武帝母也。入太子宫,太子幸爱之,生三女一男。男方在身时,王夫人梦日入其怀,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贵徵也。"未生,文帝崩;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是时,薄皇后无子。后数岁,景帝立齐栗姬男为太子,而王夫人男为胶东王。长公主嫖有女,欲与太子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得贵幸,栗姬日怨怒,谢长主,长主不许。长主欲与王夫人,夫人许之。会薄皇后废,长公主日谮栗姬。景帝尝嘱诸姬子,曰:"吾百岁后,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听,景帝心衔之而未发也。长公主日誉王夫人男之美,帝亦自贤之。又以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王夫人又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奏事,文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号宜为皇后。"帝怒曰:"是乃所当言耶!"遂按诛大行,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愈恚,不得见,以忧死。卒立王夫人为皇后,男为太子。
《汉武故事》曰:武帝生猗兰殿,四岁,立为胶东王,七岁立为太子。
《汉书》曰:卫皇后生戾太子据。元狩元年,立为皇太子,年七岁矣。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为立禖(张晏曰:禖者求子,《月令》曰:祀于高禖是。)使东方朔、枚皋作禖祝。及壮,诏受《公羊春秋》,又从瑕丘江公受《谷梁》。及冠,就宫,上为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故多以异端进者。元鼎四年,纳史良娣,(韦昭曰:良娣,官也。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凡三等。)产子男进,号曰史皇孙。(张晏曰:皆以舅氏姓为氏,以相别也。)武帝末,卫后宠衰,江充用事。充与太子及卫氏有隙,恐上晏驾后为太子所诛,会巫蛊事起,充因此为奸。是时,上春秋高,意多所恶,以为左右皆为蛊道祝诅,穷治其事。充典治巫蛊,遂至太子宫掘蛊,得桐木人。太子召问少傅石德,德惧为师傅并诛,因谓太子曰:"奸臣如此,太子将不念秦扶苏事耶?"太子急,乃收捕充,斩以闻。遂部宾客为将率,与丞相刘屈氂等战。太子兵败,亡,不得。上怒甚,群下忧惧,不知所出。壶关三老茂上书云:"子弄父兵,罪当笞尔。"书奏,天子感寤。太子之亡也,东至湖,藏匿泉鸠里,主人家贫,常卖屦以给太子。太子有故人在湖,闻其富赡,使人呼之而发觉。史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自经。后车千秋言太子之冤,遂擢千秋为丞相,而族灭江充家。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於湖。天下闻而悲之。宣帝即位,有司奉谥曰戾,置奉邑三百家。
又曰:孝元皇帝为太子也,母曰哀许皇后。宣帝微时,生民间。年二岁,宣帝即位。八岁,立为太子。壮大,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惲、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宴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害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繇是疏太子而爱淮阳王,曰:"淮阳王明察好法,宜为吾子。"而王母张婕妤尤幸。上有意欲用淮阳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许氏,俱从微起,故终不背焉。
又曰:孝宣王皇后,宣帝即位,召入后宫,稍进为婕妤。霍皇后废后,上怜许太子早失母,几为霍氏所害,於是乃选后宫素谨慎而无子者,遂立王婕妤为皇后,令母养太子。
又曰: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母曰王皇后,元帝在太子家生甲观画堂,(如淳曰:甲观,观名。画堂,堂名三辅。《黄图》云:太子宫有甲观,又别处,不在未央宫中。)为世嫡皇孙。宣帝爱之,字曰太孙,常置左右。年三岁而宣帝崩,元帝即位,帝为太子。壮好经书,宽博谨慎。初居桂宫,上常急召,太子出龙楼门,(张晏曰:门楼上有铜龙,黄白鹤飞廉之为名也。)不敢绝道,(应劭曰:驰道,天子道也。若今之中道,古甚重也。)西至直城门,得绝乃度,还入作室门。上迟之,问其故,以状对。上大悦,乃著令,令太子得绝驰道云。其后幸酒、乐宴,(晋灼曰:幸酒,好酒乐宴。)上不以为能。而定陶恭王有才艺,母傅昭仪又爱幸,上以故常有意欲以恭王为嗣,赖侍中史丹护太子家,辅助有力,上亦以先帝尤爱太子,故得无废。
又曰:孝哀皇帝,元帝庶孙,定陶恭王子也。嗣立为王,好文辞法律。元延四年,入朝,尽从傅、相、中尉。时成帝少弟中山孝王亦来朝,独从傅。上以问定陶王,对曰:"令,诸侯王朝,得从其国二千石。傅、相、中尉皆国二千石,故尽从之。"上令诵《诗》,通习能说。他日问中山王:"独从傅,在何法令?"不能对。帝由此贤定陶王,数称其材,为加元服而遣之,时年十七矣。明年,徵立为皇太子,谢曰:"臣幸得继父守藩为诸侯王,材质不足以假充太子宫。"
天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时序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地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皇王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偏霸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皇亲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周郡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居处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封建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职官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兵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人事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一十 卷一百一十一 卷一百一十二 卷一百一十三 卷一百一十四 卷一百一十五 卷一百一十六 卷一百一十七 卷一百一十八 卷一百一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逸民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宗亲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礼仪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乐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文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学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治道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刑法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释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道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仪式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服章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服用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方术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疾病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工艺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器物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杂物部
卷一 卷二舟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车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奉使部
卷一 卷二 卷三四夷部
卷一·东夷一 卷二·东夷二 卷三·东夷三 卷四·东夷四 卷五·东夷五 卷六·南蛮一 卷七·南蛮二 卷八·南蛮三 卷九·南蛮四 卷十·南蛮五 卷十一·南蛮六 卷十二·南蛮七 卷十三·西戎一 卷十四·西戎二 卷十五·西戎三 卷十六·西戎四 卷十七·西戎五 卷十八·西戎六 卷十九·西戎七 卷二十·北狄一 卷二十一·北狄二 卷二十二·北狄三珍宝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布帛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资产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百谷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饮食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火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休征部
卷一 卷二咎徵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神鬼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妖异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兽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羽族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鳞介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虫豸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木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竹部
卷一 卷二果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菜茹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香部
卷一 卷二 卷三药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百卉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